【第1句】:平時所學的真理正法,必須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要學以致用。若只是了解文字上的理論,卻無法身體力行,那是得理而不會道,知理卻不懂事,不能得到真正的法喜。
【第2句】:人往往容易忽略人家對我們的恩惠,稍有一點不稱意便記恨在心。這就像好的種子不留下,卻任由雜草叢生。
【第3句】:【禪心佛語】你能在自己能力之內,輕易地為這世界增添快樂。怎么做呢?對寂寞失意的人說幾句真誠贊賞的話。
【第4句】:【禪心佛語】佛曰。凈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shù)盟廾?/p>
【第5句】:【禪心佛語】提醒自己,記住自己的提醒,上進的你,快樂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人生。
【第6句】:【禪心佛語】時間會告別過去,痛苦會告別回憶,學會接受,學會忍受,學會珍惜,這樣的人生將會更加美麗,平和的心態(tài),勝于一切。
【第7句】:【禪心佛語】決不自高自大:把自己的長外常掛在嘴邊,常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優(yōu)點。這無形貶低了別人而抬高了自己,其結果則是使別人更看輕你。
【第8句】:【禪心佛語】菩薩如明月,眾生如水面。水清月現(xiàn),自然之理。若水混濁,月影終不能現(xiàn),是水之咎,非月之過。眾生心垢若除,菩薩時時在前。
【第9句】:【禪語人生】在公司內部找到能夠超過你自己的人,這就是你發(fā)現(xiàn)人才的辦法。
【第10句】:【禪心佛語】離俗家與出家相應,去業(yè)障與道人相應,去習氣與工夫相應,去煩惱與清凈相應,此數(shù)相應,雖然覺得,不如不相應好。
【第11句】:【佛心禪語】所有的學生都想了很久,其中一個學生說:“因為我們喪失了冷靜,所以我們會喊。”
【第12句】:【佛心禪語】自歸依佛,當愿眾生,體解大道,紹隆佛種。自歸依法,當愿眾生,深入經(jīng)藏,智慧如海。自歸依僧,當愿眾生,統(tǒng)理大眾,一切無礙。
【第13句】:眾生頑劣迷妄,謬亂顛倒是非,治心要法,須求體會妙理;融會義理則意和氣靜,而妄想情慮,皆融為真心。
【第14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天都要檢查自己,要牢記《溈山警策文》中的諄諄教導,“舉措看他上流,切莫隨于庸鄙”。
【第15句】:從來不犯錯誤的人沒有,從來不犯過去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的人也是不多見的。顏回這種反省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第16句】:我們不要時常板起面孔想教育別人,而要有一種關愛的心、慈悲的心,感恩每一個人,幫助每一個人。
【第17句】:【佛心禪語】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zhí)著。真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第18句】:若為已身修行解脫,厭棄五濁惡世,欣慕極樂凈土,則違菩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身為佛子,當發(fā)無上菩提心,體悟本性圓明。
【第19句】:以無取而為方便,圓滿安忍波羅蜜多,動、不動相不可得故。《大般若經(jīng)》卷三,初分學觀品
【第20句】:【禪心佛語】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喜歡聽八卦閑話,而事實上大家都喜歡聽。
【第21句】:【禪心佛語】空性本寂言不及,了知凡心是佛心。善根生起無明盡,覺性無知無不知。無我性中得自在,我空法空見如來。
【第22句】:【禪語人生】我們若想保護自己的人身和保持人身的安樂,最好不要消耗福報,應該好好堅持修善。
【第23句】:【禪心佛語】世間上最成功的將領,不是打敗百萬敵軍,而是調伏自己內在邪見的魔軍。
【第24句】:【禪心佛語】什么叫做佛,就是覺者,智者,通俗的講就是覺悟了的人就叫佛。
【第25句】: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貪欲生憂,貪欲生畏,解無貪欲,何憂何畏。《法句經(jīng)》卷下,好喜品
【第26句】:【禪心佛語】很多很多的過分強調,不合時宜的強調:佛教的正法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就被無情地賤賣了。
【第27句】:【禪語人生】印光大師開示說:心一放縱,諸不如法之念頭,隨之而起矣。的確如此,心一放縱,自私自利的念頭會占上風。到頭來墮落下去,不可收拾,釀成人生的悲哀。
【第28句】: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佛遺教經(jīng)》
【第29句】:【禪心佛語】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就是因果。
【第30句】:【禪心佛語】你如果不改變自己,你十年前修行到二十年后都一樣,因為你從你的心流露出來的,都是無明的種子。
【第31句】:心性本空心來不可知,心去不可識,先無后時有,已有還復無。心無有處所,和集不可得,以無身體故,不可得捉持,因緣和合故,念念如是生。《正法念處經(jīng)》卷二十七
【第32句】:以自心應真是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皆佛,無心外國,無心外佛。《華嚴經(jīng)合論纂要》卷三
【第33句】:【禪心佛語】同輪十二因緣的感果次第,應為:六因六果――即無明、行、識、愛、取、有六因。
【第34句】:是汝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是與蛇畫足。此是頓教諸上座。-《靈鷲閑禪師》
【第35句】:【唯美古詩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六祖慧能禪師。
【第36句】:【禪心佛語】那么,寺院所有權既然不屬政府之“公”,是否就可以充社會大眾之“公”?答案也是否定的。
【第37句】:言說文字皆解脫相。所以者何?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文字亦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是故舍利弗,無離文字說解脫也。《維摩經(jīng)》卷中,觀眾生品
【第38句】:道無方所,明之在人;法離見聞,斷之在智。——《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39句】:學佛者切莫認為:脫離人間而在天道能求得佛法,其實,離開人間就難有佛法可修,因為佛菩薩都是在人間成就道業(yè)。
【第40句】:【禪心佛語】居于此地,安于此地,居于此時,樂于此時,因緣于今世的,不要急著要去趕到來世,也不要急著要跨回前世。
【第41句】:【禪語人生】修行是不斷修正路線的行持,但是如果沒有正見就就難以覺照心是否偏離,沒有正法便會無助茫然。真正超越希望和恐懼的無緣的安住與任運。
【第42句】:學佛必須以做人為起點,調適自己的心行,表現(xiàn)出端正的行為;若人格完美,則佛格圓滿。
【第43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第44句】:【貧而無怨,難】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孔子認為:富貴而不驕傲容易,但是貧窮而沒有怨恨很難。
【第45句】:一者見利代喜,二者見惡共憂,三者稱譽人德,四者見人說惡便能抑制,是為四慈愍,多所饒益,為人救護。《長阿含經(jīng)》卷十一,《善生經(jīng)》
【第46句】:人應擴大愛心,于富中修慧,使福慧平行齊進,并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即是植福修慧。
【第47句】:【禪心佛語】流星定律:過去有,現(xiàn)在有,將來還會有,你就絕不會抓住機會炫耀一番。
【第48句】:【禪語人生】現(xiàn)代社會,人們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如果人們缺乏自制力,那么就會被誘惑牽著鼻子走,偏離成功的軌道。
【第49句】:【禪心佛語】夾山禪師與弟子這段對話,對現(xiàn)代人大有啟示:耕耘比收獲重要,過程比目的重要,事實的體驗比虛有的假象重要,內心的平安比虛妄的名相重要。
【第50句】: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強求。(當代)圣產(chǎn)《108自在語》
【第51句】:【禪心佛語】二是心態(tài):心態(tài)不同,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只有修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人生才會風清月明。健康需要鍛煉,心態(tài)需要修煉,命運只在自己。
【第52句】:【禪心佛語】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災難苦,平安就是福;思量有錢苦,沒錢就是福;思量富貴苦,貧窮就是福。
【第53句】:【禪語人生】我的裁縫每次都幫我重新量身,但其它人總是用舊標準來看我。
【第54句】:每個人的改變要由其自身來完成,不可能也不需要由別人代替。所以并不需要改變任何人,而只需要幫助需要改變的人。
【第55句】:【禪語人生】心若自在,身在順境;心若不安,就在逆境;心為境動,必為所傷;境無好壞,心自安詳。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堅強。或許,逆風更適合飛翔。
【第56句】:軀乃“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既為物質的組合,壞滅(病死)是正常的現(xiàn)象。然而肉體可能是單薄虛弱的,精神卻可以強壯康健。
【第57句】:【禪心佛語】就這樣,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淡淡的,一體青凝不染塵。笑靨如是,真情如是,希望如是,生命亦如是。
【第58句】:【禪語人生】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第59句】:世間缺點雖多,仍是美好的。我們要學會感恩和知足,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真正快樂起來。
【第60句】:心安靜則無躁,心清凈則無憂。心亂了,走到哪里都是喧囂世界;心定了,周圍的一切都平靜了。
【第61句】:【禪心佛語】迷茫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不要有病亂投醫(yī)。善知識是智者,當努力尋找辨別善知識,并依止善知識。
【第62句】:【禪語人生】只要你愿意,你的一天將是四十八小時,而不是二十四小時。
【第63句】:【禪心佛語】攀爬定律:在努力攀爬之前,一定要看梯子是否搭在你要翻越的那道墻上。
【第64句】:【佛心禪語】本來就無境界這種東西,眾生皆是自己挖坑然后再跳下去。
【第65句】:【佛家禪語】有一志一同的人時時彼此鞭策、勉勵,才能照顧好自己一念善心。
【第66句】:人生的真正意義是把心靈變得更美好。所以事情可以辦不成,心靈不能受污染。若能不受污染,又須盡心辦好事。
【第67句】:【禪語人生】以拾為有,則不貪;以忙為樂,則不苦;以勤為富,則不貧;以忍為力,則不懼。
【第68句】:【禪心佛語】能做到孝養(yǎng)雙親,我們可以稱之為孝子;能做到弘揚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可謂是民族的大孝子。
【第69句】:【禪語人生】一輩子最終要贏的不是錢和權,而是眼光、境界、胸懷和朋友。
【第70句】:【禪心佛語】看好一個人,定是你感動過;看壞一個人,定是你受傷過;看準一個人,定是你經(jīng)歷過。
【第71句】:【佛心禪語】聲聞:“若諸世間眾生,彼一切皆依于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諸眾,如來聲聞眾最為第一。”
【第72句】:【禪心佛語】沒有煩惱的那顆心,叫做本性。沒有執(zhí)著、沒有顛倒、沒有分別的那顆心,叫做本性。
【第73句】:我將自己的靈魂剝開,讓美好的和齷齪的都無所遁形,我希望這是一個對人世有益的標本,能讓靈魂自修者有所借鑒,少走彎路。
【第74句】:【圣經(jīng)文案】25至于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下)
【第75句】:【禪心佛語】生活里,要心平氣靜氣和與他人和睦相處,常常反省自己,不鬧情緒,這些都是必須的工夫。
【第76句】:【佛心禪語】不快樂的人也不要氣餒,佛教講悟性,當你覺察到自己不快樂,并決定改變的一刻,快樂就已經(jīng)降臨。
【第77句】:一切罪障都是自造的,我們應以佛心來包容一切,對人不怨、對事無尤;不生怨尤之心,則能心存感恩接受人事,而且能常常快樂自在,時時精進,不受外境所障礙。
【第78句】:【經(jīng)典佛語】財富有聚有散,權勢有起必有落,可成為功德資糧,也可成為地獄種子,人身有生必有死,只要經(jīng)歷了就應該成長(超越),否則就是墮落.
【第79句】:【美句共賞】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第80句】:【禪心佛語】達真堪布:布施一個笑容,收獲一份善緣;化解一個怨恨,收獲一份自在。
【第81句】:【禪語人生】用自己的認知去評論一件事,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別人,人人都不達事宜。
【第82句】: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就像一支劍要有磨刀石來磨,劍才會利;一塊璞玉要有粗石來磨,才會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第83句】:【禪心佛語】讀書無嗜好,就不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后深,博然后專。
【第84句】:【禪心佛語】舍得應是一種好的信念,也是一種功德。如果把握的好,就會因此而官運亨通,生意興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事業(yè)大成。
【第85句】:佛弟子敬仰佛陀,應將佛圣化而非神化。圣人是真實的存在者,是真實出入世間來教育眾生的人。所以說,佛陀不是神,而是超凡入圣的大覺者。
【第86句】:【禪語人生】有的人不管年紀多大,卻永遠年輕;有的人不管是榮是辱,卻波瀾不驚;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貧,卻樸實為人;有的人不管受譏遭諷,卻依然闊步前行。
【第87句】:忍辱,不同于奴顏婢膝的諂媚、屈辱和喪失人格,而是高尚難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第88句】: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盼除眾苦。《法句經(jīng)》卷下,愛欲品有從愛生愛、從愛生恚、從恚生愛、從恚生恚。《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五,第985經(jīng)
【第89句】: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人。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人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佛遺教經(jīng)》
【第90句】:擁有財富、權位、榮譽,這一切不如擁有內心的平安。財富、權位、榮譽都不能令心平安,唯有彌陀的救度能令心安。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有心安,便擁有了一切。
【第91句】:【佛心禪語】做個好女孩,好女孩不要小肚雞腸,爭強好勝。要有善良和誠實的品德;做人坦坦蕩蕩,不要偽裝要真誠。不要太敏感,做個可愛的人。
【第92句】:【禪心佛語】法者,正也。清凈慈悲為正,心地無非為正,利他無我為正,無念無相為正。
【第93句】:在時光的角落,靜守一顆執(zhí)著的心。風來,微閉雙目,靜聽翩躚,搖曳了一溪流水;雨落,潮濕心事,輕捻思緒,純澈了一段流年。
【第94句】:【佛心禪語】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第95句】:【佛心禪語】走,還是要走的的,留下來的不過是一副軀殼,留,還是要留的,我的心就在次生根了。
【第96句】:要放得下愛欲之心并不困難,只是因為智慧、毅力、勇氣不夠,患得患失的心理太重。因此,即使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中放下,卻仍無法解脫。
【第97句】:人命危脆,朝夕有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法句譬喻經(jīng)》卷一日夜常遷流,壽亦隨損減,人命漸消亡,猶如小河水。《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九,第1084經(jīng)
【第98句】:同一句話,和聲言之,則聞者喜;厲聲言之,則聞者怒。吉人之詞寡,躁人之詞多。言語簡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第99句】:【禪語人生】有些痛苦,像生、老、死,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減少這些痛苦在內心所引起的恐懼。
上一篇:青樹林經(jīng)典文案?正能量大全網(wǎng)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