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黨話跟黨走150字短文
小時候的我,聽老師和長輩們總把黨掛在嘴邊,可是黨在我心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后來在小學課本中我們認識了董存瑞和黃繼光;在電視的熒屏上我們認識了小兵張嘎,還有英雄王二小,這些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的故事和這些閃亮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深深的扎下了根。
漸漸地,我長大了,在電視上看到肆虐的洪水吞噬著農田,破壞著村莊,百姓生命垂危,就在這時一群群身著綠色軍裝的猛士不顧個人安危跳進滾滾的洪流中救起了一個又一個災民,爸爸告訴我:“看,這就是解放軍,這就是共產黨。
”我們永遠忘不了5。
12汶川大地震,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可他們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是因為祖國,是祖國在鼓勵他們,告訴他們不能放棄。
啊我忽然覺得,黨離我們并不遙遠。
如果沒有祖國,我們就從此沒有了家;如果沒有祖國,我們就從此失去了笑容;如果沒有祖國,我們就從此失去了理想,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時刻聽黨話 永遠跟黨走 》讀后感
《時刻聽黨話 永遠跟黨走 》讀后感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
歷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
從小老師教我唱,唱支山歌給黨聽。
幾經風雨更懂得,跟著共產黨才有新中國。
流金的“七一”,閃爍著真理的光芒。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她的九十六周年華誕。
風風雨雨九十六年,有太多的艱苦記憶值得我們銘記;有太多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頌揚;讓我們走進歲月的遠方,打開記憶的長卷,一起回眸這九十六年的艱苦歷程。
看,那是煙雨迷蒙的江南,那是山雨欲來的南湖。
1921年7月,幾十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創建中國共產黨。
從這一刻起,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即將翻開開天辟地的一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長征是一首雄壯、豪邁、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
長征,把驚濤壯觀推出,把日出瑰麗托起,讓松柏昂首挺拔,讓雄鷹翱翔藍天
新中國的誕生,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猶記得在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我和家人一起觀看閱兵式時的情形。
盛大的閱兵慶典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我情不自禁的感嘆:只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才能更加珍惜現在;把握今天,才能創造更好地未來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從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起,青年就站在愛國的前沿,當時,北京和各地愛國學生為了維護國家民族挺身而出,肩負者“反帝、反封建”的偉大任務,與工人階級一起,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這次運動的光輝勝利。
憑著一股力量,學生們首先站了起來; 憑著一股力量,他們勇敢地游行示威不怕軍警的鎮壓和逮捕。
這股力量,是從筋骨里迸出來; 血液里激出來; 性靈里跳出來; 生命里震蕩出來的真純而可貴的愛國思想。
這股力量是多么偉大啊!在它的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 在那個黑暗踐踏著
時刻聽黨話永遠跟黨走讀后感三百個字左右
時刻聽黨話永遠跟黨走讀后感黨的教育和培養使我的思想和工作不斷進步,我的點滴進步和黨的關懷與幫助分不開。
我,為黨和人民而生;為黨和人民而活;為黨和人民而死
”雷鋒叔叔的話讓我對黨有了深刻的認識。
當時間的腳步將我們帶入21世紀,在這個嶄新的時代里,我們的祖國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涌動下,已經走上了繁榮昌盛的強國大道。
是的,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確實離不開黨的關懷。
如果沒有過去的革命戰士們與侵略者的奮勇拼搏,哪來的今天呢
現在,我們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生活美滿極了。
我們是幸運的一代,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
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掌握各種本領,為21世紀的祖國帶上耀眼的光環。
在黨旗下,陽光普照神州大地;在黨旗下,雄鷹翱翔碧海藍天;在黨旗下,我們放飛美好的夢想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文化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也要做一個有理想、有志向、有追求、有責任感、有獻身精神的接班人。
致敬紅領巾觀后感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兒童劇《紅領巾》,劇中兒童團堅決抵抗敵人,誓死保衛祖國的精神令我感動
讓我倍受鼓舞
我們都知道,國旗是用鮮血染成的,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它同樣浸透著無數英雄的血淚,象征著革命的勝利
想想革命先輩們住草房、吃草根、喝野菜湯,還有那些戰火紛飛中流離失所的孤兒,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是誰給我們帶來了這幸福的生活
是中國共產黨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那個時候,胸前佩戴一條紅領巾是多么的光榮啊
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有的同學卻不珍視它,甚至拿紅領巾當玩具,更有甚者,看到別人丟落的紅領巾還要踩上一腳,這種行為是多少的可恥
雖然,摘下紅領巾時,它的確是一塊普通的紅綢布。
但是,當紅領巾戴在脖子上的時候,它的意義是不同的:它是光榮的、神圣的
這也不禁讓我想起自己先前的行為:上學的時候戴著,放學后便隨手摘下放進口袋里,有時在回家路上不小心就弄丟了,偶爾亂放找不到的話就去買新的……如此反復好幾次,不知遺失了多少條紅領巾。
現在想來,這不僅僅是浪費,更是對紅領巾的褻瀆。
《紅領巾》精神激勵了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我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紅領巾”,知黨愛黨,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孩子
長后,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聽黨的話,做好少年15字詩句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進的燈塔。
確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就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矢志不渝地獻身于偉大的事業而不畏任何艱險。
有的黨員在矛盾面前畏縮不前,在困難面前悲觀失望,在誘惑面前不能潔身自好,說到底,還是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堅定。
我們平時講,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就是說人要有理想信念。
沒有理想信念,就沒有目標和追求,活著只是為了吃飯,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樣:“無魄有體就像稻草人”。
有的人認為現在搞市場經濟,人們都注重物質利益,講理想信念不實惠。
于是舍“義”取“利”,對自己有利的事就沖在前面,對自己無利的事則躲得老遠。
殊不知,不講理想信念,只講實惠,全國人民就會失去共同的奮斗目標和動力,我們的事業也就失去了旗幟和靈魂。
也有的人很有“理想”和“志向”,但他們的“理想”始終圍著“我”字轉,事事以“我”為中心,搞自我設計,打個人的小算盤,時刻想的是“我”要當多大官,“我”要發多大財。
為了自己“目標”的實現,不惜違犯黨紀國法。
其結果,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胡長青、成克杰、李真之流的墮落,就是很好的例證。
喪失理想信念就意味著背叛,意味著蛻化變質的開端。
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
堅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共產黨員必須努力學習和自 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學分析的理性基礎之上。
堅定理想信念心得體會。
作為軍隊的黨員干部,更應該做堅定理想信念的表率。
面對各種復雜情況的考驗,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首要任務,自覺地加強科學理論的學習,加強黨性修養和世界觀的改造,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帶頭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動搖,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不動搖,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不動搖,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自覺地聽黨的話、跟黨走。
培訓感想怎么寫
雷鋒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湖南省望城縣人。
1940年出身于窮苦農民家庭。
7歲淪為孤兒。
對中國共產黨懷有深厚的感情,先后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少年先鋒隊和青年團。
他工作積極,埋頭苦干,多次被評為“紅旗手”“工作模范”“勞動模范”“先進生產者”和“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雷鋒1960年1月應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牢固地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遠大目標。
他不忘階級苦,懂得“怎樣做人,為誰活著”,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忠于社會主義;以“釘子”精神刻苦學習毛澤東著作和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以甘當“螺絲釘”的精神,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連隊分配他當汽車兵,他努力鉆研駕駛技術,成為一名合格的汽車駕駛員。
擔任班長后,大膽管理,事事模范帶頭,帶領全班成為部隊先進集體。
他熱愛集體,關心戰友,關心群眾,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并身體力行,認真實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寄給受災人民,送給家庭困難的戰友。
他曾擔任校外輔導員,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和激勵少年一代健康成長。
他謙虛謹慎,從不自滿自炫,受到贊譽不驕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
1962年8月15日,執行運輸任務時不幸殉職。
他在部隊生活2年8個月,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獎多次,被評為“模范共青團員”“節約標兵”,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雷鋒的模范事跡和高尚思想在軍內外產生巨大影響。
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
1990年3月5日,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號召全國人民進一步向雷鋒學習,弘揚雷鋒精神,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
在廣泛持久開展學習雷鋒活動中,全軍各部隊和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大批雷鋒式的英雄模范人物。
雷鋒精神培育著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長。
雷鋒:今天人們仍用各種方式懷念今年3月5日是毛澤東號召全中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40周年紀念日。
在這個特殊日子到來的時候,中國人正用各種方式懷念這位因艱苦樸素和無私奉獻而深得愛戴的解放軍戰士。
在北京,近400個學雷鋒志愿服務和青年志愿服務行動先進集體和個人受到了表彰。
一批從北京市民中涌現的學雷鋒典型組成巡回演講團,在京城各處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與此同時,互聯網上開設的許多雷鋒網站的訪問量開始大增,一些網站還別出心裁地設計了網上靈堂,并向來訪者提供網上獻花和留言的服務。
在北京大鐘寺一個名為《雷鋒·時代的楷模》的個人收藏展剛剛在上周開幕幾天,就吸引了數千名參觀者。
小孩子們在父母或老師的帶領下好奇地注視著各種展覽實物,而許多老人則在展版前激動得熱淚盈眶。
展覽主辦者董興喜告訴記者,參觀人數將在5日達到頂峰。
71歲的北京老大爺劉映富是最早趕到董興喜收藏展的觀眾之一。
40年前在共青團任職的劉大爺告訴記者:雷鋒和雷鋒精神為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戰勝艱難困苦提供了精神動力。
我們那時對雷鋒的認識比較統一,普遍報有一種學習和敬仰的情緒。
而現在人們的認識和作法更加多元了。
在雷鋒的故鄉--湖南望城縣,人們正準備花費3000萬人民幣大規模擴建已有34年歷史的雷鋒紀念館。
在雷鋒生前服役的遼寧省(中國的東北部),19歲的女作家張天天不久前剛剛出版了長篇小說《雷鋒之歌》。
這是首部由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出生的一代人書寫的關于雷鋒的作品。
在她簽名售書現場張貼的海報上印著這樣的字眼:新世紀的陽光女孩張天天抒寫上個世紀的陽光男孩雷鋒。
據此間媒體報道,雷鋒的兩項士兵之最已被送交英國吉尼斯總部。
這意味著雷鋒將作為被創作譜寫成詩歌、曲藝、歌曲最多的士兵和被冠名最多的士兵,沖擊吉尼斯世界紀錄。
雷鋒:從神壇上走向平凡我周圍的很多人是喜歡雷鋒的,心底里對雷鋒精神產生了共鳴,今年48歲的北京工人彭順利說:小時候我們學習雷鋒是帶著一股盲目崇拜,而現在是一種感受,雷鋒精神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一種人文關愛,當今社會變化中出現了許多丑惡的現象,太需要用雷鋒精神感召一下現實社會的蕓蕓眾生。
1962年,當時只有22歲的雷鋒在其服役的連隊因公殉職。
次年3月5日,毛主席題詞并號召全中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這位一生熱衷做好事卻因意外車禍而犧牲的普通士兵,從此成為中國人最熟悉的名字,他生前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為人民服務精神,迅速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成為一代代中國人的行為動力。
每年的3月5日也成為了中國人的學雷鋒日。
40年來,深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樹立起一個又一個的榜樣和模范,但沒有一個像雷鋒那樣成為每年全國都要舉行紀念活動的人物。
每年3月5日中國都市的大街上開展各種學雷鋒活動,只是人們紀念他的視角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雷鋒被中國人狂熱崇拜過,并把他變成神一般的人物。
長期熱心收藏中國各種英雄紀念物的醫務人員張鍵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正在中學讀書,當時是一個強調階級斗爭的社會,學習雷鋒幾乎是不假思索,比如學他一心一意做毛主席的好戰士,像螺絲釘一樣服從領導安排,一生在一個工作崗位上,以及穿著簡樸經常做好事而不留名等等。
然而,當中國改革開放后,雷鋒曾一度被一些人懷疑過。
今年46的張鍵說:當報紙披露出雷鋒生前擁有手表和皮夾克時,我曾經有一種上當的感覺。
后來我明白了,其實雷鋒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擁有一個普通人所有的感情和欲望,但他對人真誠,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是真實的,在他身上顯露著當今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芒。
最近,中國國內關于美國西點軍校是否學過雷鋒的爭論開始頻現于報端。
而年少一代對雷鋒的好奇,有點讓他們的父輩措手不及。
一位小女孩在參觀《雷鋒·時代的楷模》的個人收藏展時,指著雷鋒的畫像問母親:這位雷鋒叔叔犯過錯誤嗎
母親竟一時語塞了。
雷鋒:始終是中國最需要的美德象征在董興喜個人收藏展上,共陳列了他在過去15年間傾心收藏的7000余件展品。
其中有1200余件書信實寄封,它們有的是從雷鋒事跡發生地寄出的,有的是雷鋒生前的親朋好友親手收寄的,每一封郵件后面都有一個關于雷鋒的故事。
在一個實寄信封的貼片上,兩張雷鋒生前的照片被放在了一起。
一張上他身著打有補丁的軍裝,另一張則是他更早前穿皮夾克照的。
董興喜說,40年前,雷鋒是艱苦樸素的典型,當時很少人知道雷鋒還曾穿過皮夾克和毛料褲子這樣貴重的衣服。
我這樣做是讓年輕人了解一個更加真實的雷鋒。
今天的人們紀念雷鋒也已經不再用膜拜的方式,商家甚至在利用人們懷念雷鋒的心理,將雷鋒的頭像印在T恤衫或布包上兜售。
中國東北19歲的女孩張天天因為崇拜雷鋒,寫了一本長篇小說《雷鋒之歌》,最近在她的售書海報上卻印著這樣的字眼:新世紀的陽光女孩張天天抒寫上個世紀的陽光男孩雷鋒。
當今中國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物質財富迅猛增長,人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也伴隨而生出一些面對丑惡現象而麻木冷漠,損人利己不臉紅等等社會現象。
此時,那個笑臉燦爛、樂于助人、大公無私、充滿人性光芒的雷鋒正在成為一面中國人道德反思的鏡子。
現在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陌生、越來越失去相互信任、相互幫助了,面對著別人的不幸,敢挺身而出、振臂一呼的人也不多見,26歲的小學教師黃旭說:而雷鋒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關愛,像春天般溫暖。
目前擔任中國雷鋒精神研究會常務理事的董興喜說,雷鋒當年以一雙打滿補丁的襪子和做好事不求回報的事跡影響了整個中國,在當前中國發展市場經濟和提倡消費的社會大環境下,人們的價值觀已無法與雷鋒當年的具體行為完全對接,但雷鋒精神中對社會關愛和負責的本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人不會忘記,雷鋒日記中有這么一段話: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