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溫馨感言。
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凄美,氣吞山河。
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
端午節,沉淀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
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斗爭的偉大壯舉。
兩千多年以來,端午節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精神,從來未曾改變……端午節的粽子真是讓人驚訝不已,蘆葦的長葉,江南的糯米,還有蜜制的大棗。
包制成一只只粽子,開水一煮,葦葉清爽的香氣,糯米濃膩的粘香,還有蜜棗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樣的享受啊。
什么樣的人會有如此的妙構,讓千古的人們都為之沉醉。
許多年過去了,家鄉的習俗有的也稍有改變,但不變是淳樸厚道的民風人情,不變的是人們對于端午節的年復一年的歡度;生活的酸甜苦辣或許會磨掉人的棱角,但磨不掉滲入骨髓的鄉心鄉情,磨不掉珍藏在記憶里一幅幅老照片的溫馨氣息。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年年歲歲端午節,歲歲年年故鄉情,家鄉的端午節,我無論在那里,都能聞到麥粑里你的香甜,都能看到到艾蒿里你的容貌。
端午節給我帶來了什么感受
端午臨近,沿街叫香囊、艾葉、粽子,不由得勾起時的記憶。
上小學時,那時的日子還苦,每當端午時節,平日里指望母雞下蛋賣錢過日子的母親,總是照例狠狠心,攢上十個八個雞蛋,讓我們姐弟幾個飽口福。
我們呢,拿著舍不得吃的雞蛋,揀個大皮厚的,到學校里和其他孩子們玩碰雞蛋游戲,不管誰的雞蛋先爛,也不計較輸贏,因為都有雞蛋吃呀
那一年一度的簡單游戲,總是讓我樂此不彼,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是那樣的留戀。
現在看來,端午節在兒時的印象中只不過是可以吃雞蛋解讒的日子,而不是記念屈原大夫的節日。
但似乎也有點模糊的知道,屈原是一個愛國的大臣,因為報國無門而投了汩羅江,卻一直對人們紀念他的方式有點不理解,你想,好端端的雞蛋投進河里,那有多可惜呀
而慶幸的是,我們那里每家每戶都是將雞蛋投進了“五臟廟”里,而沒有白白地扔掉。
現在回想起來,要是有什么思想教育收獲的話,那就是覺得屈大夫是個好人,起碼是因為他,我們才有機會吃上雞蛋。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兒時那溫飽不濟的日子也漸漸地淡出了記憶,兒時的我現已為人父,而我試圖讓孩子也像我一樣過端午節的想法,卻得不到女兒的贊同,望著女兒眼瞅雞蛋嘟著小嘴的表情,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今天的端午節到底該怎么過
難道僅僅是為了吃或是敷衍一下過節的形式
物質只不過是節日的載體,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飽肚子,而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如何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作為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表現了人們對他不為個人謀私利而心系國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熏陶的載體。
而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憶苦思甜或者創新過節的形式,而是要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特別是要對孩子們進行優良傳統文化教育。
在物質貧乏時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傳統文化教育的缺憾,應當從孩子們這一代重新找回來。
在當下洋節泛濫的時代,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漸漸對中國傳統節日失去了興趣,而對西方的節日,什么情人節、愚人節卻極力推崇,過得津津有味。
就連不少從傳統里走過來的人也都在嘆息:年味淡了,節味變了。
難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真的過時了嗎
那流傳了幾千年、承載了中華歷史文明與優良傳統的節日難道還不如沒有傳統文化基礎的洋節嗎
一位學者說過:“許許多多的習慣,凝結成一個傳統,許許多多的傳統沉淀為一段歷史。
”中國節日作為一種民族習俗,一種歷史傳統,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流轉變遷和先民們對人生的思索與追求。
每一個節日都蘊含著我們民族的血脈與精神。
如春節追求普天同慶、社會和諧,七月七歌頌人間美好愛情,“仲秋”祈禱團圓豐收……千百年來,無論是“大米流脂栗米白”的開元盛世,還是“萬戶蕭凋鬼唱歌”的艱苦時代,不管是白饃換成了窩頭,還是窩頭換成了菜團,中國人仍然用無限的虔誠演繹著曾經被祖先演繹過的節日,把祖先的印記一路帶到今天。
由此看來,過傳統節日,重要的不在于過節的形式,而在于節日的內涵,年糕、月餅、粽子、雞蛋等只不過是節日的道具,倘若忽視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那么節日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暴殄天物的借口,或是刺激消費的機會,那么過傳統節日的意義必將大打折扣。
端午節給父母的一封信200
送你一個香甜子,以芬芳的祝福為葉,寬厚的為米,溫柔的叮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愿你品嘗出人生的美好和五月的春天。
端午節快樂!生日的時候,我會送你一個蛋糕;中秋的時候,我會送你一盒月餅,端午節來了,我送你一粒糯米,希望你把它種下去,用心呵護,等待收獲我的祝福吧。
如今國人時髦了:愛上圣誕了,丟了元宵了;學會愚人了,忘記清明了;喜歡情人了,冷落屈原了。
可韓國人要搶注端午呢,你同意么?不同意就轉發!情場上“粽”情四海,那叫瀟灑。
事業場上“粽”橫馳聘,那叫豪邁,端午,“粽”有豪情萬丈,見到你也“粽”是不走。
和你一起“粽”是幸福,端午快樂!送你粽子光粘牙,送你鴨蛋鴨沒下,送你綠豆糕綠豆貴,送你紅包太老套,疼得我一夜沒睡好,決定花錢整一毛,祝福短信發一條,祝你端午節樂逍遙!糖餡的粽子,飽含對你無限的思念;肉餡的粽子,代表對你深深的祝福;端午節到了,我要珍惜這次機會,送上我的心意:祝你端午節快樂!萬水千山“粽”是情,沒有粽子行不行?端午佳節就來到,少了粽子真不行。
棗泥豆沙鳳梨餡,甜甜蜜蜜好滋味。
蛋黃肉松肉兒餡,幸福快樂一生伴。
天蒼蒼,野茫茫,暴富的希望太渺茫;水彎彎,路長長,沒錢的日子太漫長;樓高高,人忙忙,今夜相約搶銀行。
接頭暗號:端午已至,提“錢”快樂!收到這條短信,你就是粽經理;閱讀,你就是粽督;保存,你就是粽管;轉發,你就是粽裁;刪除,你就是粽統。
粽之,端午快樂!
假如你是詩人端午佳節你會想到什么
你會說什么
你的心情是什么
(三年級語文題,求解)
⑴除 夜 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⑵歸 家 〔唐〕杜 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⑶鄉 思 [宋]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⑷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⑹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⑺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⑻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⑼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⑽月夜億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⑾送別(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⒀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⒁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⒂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⒃一剪梅 舟過吳江(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⒄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⒅獄中題壁(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⒆有感一章(譚嗣同) 世間萬物抵春愁,今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家長的端午節作文淮南的500字
普及點知識:端午節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節快樂
錯了
各位親: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
五月初五是毒日,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日子。
要掃掃盲了,不是所有節日都給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
只能互送"安康
朋友們別再發錯了喲。
我喜愛的一個傳統佳節(端午節)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每一年都會有許多傳統佳節。
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是春節。
大年初一,爸爸和媽媽在廚房里包餃子我也在幫忙。
突然我冒出個念頭。
就對媽媽說:“我們在餃子里放點蜜糖,誰要是吃到了那個餃子,就給他發個紅包。
”“好,好,好,媽媽答應你這個小淘氣就是了。
”我心里暗暗高興:媽媽中計了
包完了餃子以后,趁他們不注意,在餃子上做了個記號。
餃子熟了以后我就可以找到它了。
我心里暗自得意。
餃子熟了,我找呀找,可是,鍋里熱氣騰騰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唉
只有靠運氣了。
我拿起勺子盛了一碗,可是眼見一碗餃子快吃完了,還沒有吃到那個“糖餃子”,眼睛都快急紅了。
突然,爸爸筷子上的餃子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爸爸心疼的扔給了那只小花貓,小花貓剛咬開,那白白的糖水流了出來 ,啊
小花貓吃到了“糖餃子”。
我風趣的說:“媽媽這個紅包給小花貓吧
”全家人都笑得合不攏嘴。
打那時起,我漸漸的喜歡上了春節。
我最喜歡在春節包餃子,又好玩,又有趣。
喜迎端午佳節,為中華復興而讀書的征文
中國夢,夢中國浙江省慶元中學:雷麗丹 指導老師:吳清泉 夢想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夢想是我們對未來的承諾。
——題記 中國夢需要偉大的文學塑造民族靈魂,于是我們收獲莫言;中國夢需要激勵一代人的偶像力量,于是我們收獲林丹、劉洋;中國夢需要每個人的堅持努力;于是我們收獲千千萬萬為美麗中國付出的人。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如是說。
2024年,夢想的火焰又一次被燃起。
總書記闡釋了中國夢,觸動了我們的夢。
這個偉大夢想,凝聚著無數仁人志士的艱難奮斗。
有開眼看世界,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錯把“天朝夢”當中國夢而夢碎甲午;有開議院,立學會的維新運動,錯把“立憲夢”當中國夢而夢碎戊戌;有那推翻清政府,結束君主制的“民主共和夢;有那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實業救國”夢。
無產階級登上風云變幻的歷史舞臺,五四吶喊肇始于中國夢,南湖游船肇始于中國夢,天安門上的宣告肇始于中國夢,改革開放的號角肇始于中國夢
幾代中國人見證了中國的漸漸強大,見證了中國夢的漸漸可能
這個偉大的夢想,蘊藏著中華兒女對未來的無限期盼。
中國夢有大有小,每個人都有理想追求。
每個人的夢都是中國夢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夢想考上好的大學,有自己喜歡的職業,父母安享晚年。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我更夢想一個偉大的中國。
中國夢,夢中國。
我夢想:在中國,自由平等,民主法制,政府清廉;在中國,無論職業如何,人人盡職盡責;在中國,人才選拔公平公正,教育體系質量卓越;在中國,病有所依,社會保障健全;在中國,食品安全,孩子健康成長。
我希望中國像《禮記》中的“大同”社會: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個偉大的夢想,包含著中國走向繁榮的強大自信。
站在新年的起點上,我們比任何時候更接近這夢想——是因為“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這樣的時代強音;是因為“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這樣的民生承諾;是因為今天的我們已處于能夠兌現夢想的時代,從新中國的站起來,到改革開放的富起來,再到新世紀的強起來,我們的夢想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女航天員劉洋說:“夢想有多遠,探索的足跡就有多遠。
”中學生是國家民族的希望,為了實現中國夢,為了夢想的中國成為現實,我們準備好了
我會認真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們會成長成國家的棟梁,將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我們將成為中國夢的兌現者,讓中國夢這個詞更有質感。
“不是杰出者才做夢,而是善做夢者才杰出。
”夢想是對自己的期許,夢想是對未來的承諾。
我別無所長,惟有對期許的追求;我別無所倚,惟有對承諾的執著。
我的中國夢浙江蕭山三中:沈悅 指導老師:張銀夫 中國夢本該如此,敗,有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倔強傲岸。
孔子被后人稱為大賢至圣,然而在我看來,他更是一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逐夢者。
春秋戰國,禮崩樂壞,道德失范,戰火紛飛,天下無道。
孔子卻懷著悲天憫人的仁愛之心,為恢復“禮治”而四方奔走。
為實現自己的主張,他周游列國,開館授徒,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譏諷而不墜,坐盡冷板凳而不悔。
楚狂接輿的諷諫,長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擠,都不曾使他動搖。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他就是這樣,明知世道艱難,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仍要四處游說,試圖力挽逛瀾于既倒。
雖在當時累累如喪家之狗,卻如日月,照耀歷史。
春秋戰國,一個以天下為己任、敢于擔當的夢,不僅是他的,也是我的。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逐夢精神,激勵著我為理想而奮斗不懈,即使失敗又有何悲,又有何悔
在失敗中前行,一樣能走向光明
中國夢本該如此,成,有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超然脫俗。
莫言,80年代30幾歲就已志得意滿,他的作品《紅高粱》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獲得包括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在內的無數獎項。
然而他卻沒有因此而飄飄然,相反他以更大的耐心去挖掘身邊的人物,去記錄身邊的故事。
一年年的積累,他完成了《檀香刑》、《蛙》等十多部長篇小說,并在2024年一舉問鼎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以后,他謙遜地說我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
成功了而不是忘乎所以,成功了而不是傲視天下,那是莫言做到的,那也是我的夢想。
登上高峰以后,不是春風得意馬蹄輕,而是謙虛而踏實;不是止步不前,而是揚鞭策馬,一路長驅,永無止境。
中國夢本該如此,寵辱不驚,熟視歲月如流,有雪底蒼松的不屈,有僻地蘭草的淡泊,只為青山不放松。
懷揣我的中國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攜長風,浩蕩而去,昂首挺胸風沙渡
上一篇:對防疫情烈士的一句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