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想一想,詩人是怎樣緊扣“獨”字來抒情寫懷的
一、李白的《月下獨酌》一詩中“對影成三人”一句,“三人”是指——杯中一個影子,地上一個影子,還有一個自己了。
李白月下獨酌,面對明月與影子,似乎在幻覺中形成了三人共飲的畫面。
在這溫暖的春夜,李白邊飲邊歌舞,月與影也緊隨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飲酒的歡樂與憂愁。
二、附原文如下:月下獨酌唐.李 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三、創作背景:這首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時李白在長安,正處于官場失意之時。
此詩題下,兩宋本、繆本俱注“長安”二字,意謂這四首詩作于長安。
當時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
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四、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
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月下獨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詩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三人」.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酌」到「歌」、「舞」,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面上看,詩人好象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充滿著無限的凄涼.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于此,甚至連今后的歲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并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月下獨酌》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這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
從月下獨酌這首詩里你們能獲得什么感想,腦洞越大越好,但別涉及黃賭毒和政治,根據這首詩寫篇文,體裁除
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月下獨酌 與月之間的舉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你說的是李白的《月下獨酌》吧當時的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獨苦悶的。
詩里有一句“對影成三人”表達了他孤獨但豪放的情懷。
《月下獨酌》描寫了詩人李白怎樣的心情
詩人李白的那首《月下獨酌》詩,是描寫寂寞的巔峰之作,“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四下里一片靜悄悄,月、人、影相纏綿,雖寂寥如此,詩人的內心卻如波濤洶涌,內心的那一奮斗目標卻久久難以割舍;此外,李清照的《聲聲慢》,對于寂寞的描述則更為獨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泣泣”,“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感謝詩人的巧思,把這份感覺敘述得如此傳神,否則,我們要找到寂寞的美感,還要真要費一番功夫。
有凡夫俗子之寂寞。
無聊之余吸一支煙,對著天空發呆,也很可貴;飽受相思之苦的青年男女,恨無傳情之計,無奈焦灼,百無聊賴,雖不可取,卻也是人間的真感情;古往今來,對這種情景的反映不可勝計。
曾見一農家老漢,靜坐于樹下對著這遠方出神,此情景令我羨慕多年,從此立下志向,晚年定效仿此人老歸林下,也不知此夢能圓否
有學子專家之寂寞。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要從書本中找到樂趣;在實驗室,數據堆里忘記憂愁,杜絕一切誘惑,非常不易;數學家陳省身,說“數學好玩”。
如此枯燥無味的工作,竟能找到樂趣,非能耐住寂寞者,那有這種境界
眼下,都市喧囂,燈火酒綠,想要找到一清靜之處為自己制造點寂寞也非易事。
浮躁,已使我們迷失了自我,忘卻了使命。
能甘于寂寞者,定是正直的公民;那守住內心的情感,戰勝焦慮性情的男女,必將是值得相守的有情人;那些不事張揚,默默無聞的科技工作者和知識界,乃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脊梁。
守著清貧,甘于奉獻的中國大眾們,苦都不怕,誰個沒有寂寞
誰個還怕寂寞
上一篇:兒童聲樂比賽獲獎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