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四十周年紀念感想
下鄉四十周年時寫的詩:那天-寫給1969年9月9日那天,我剛過15歲半。
出發時,把鮮紅的毛主席像章,莊重地掛在胸前。
意氣風發的兵團戰士,走上反修最前線。
那天,怕母親傷感,沒讓她送我到車站。
她的微笑依然美麗而平靜,堅毅和力量注入到我的心田。
那天,父親也沒能送我,在他下放的村里挨批判。
但他的話,卻在我心里回響:“記住,你是共產黨員的兒子,革命隊伍的年輕一員。
”那天,只有小妹最高興,追著鼓號隊,滿操場轉。
也許她在想:學一個漂亮的舞姿,晚上演給哥哥看。
那天,云高,風爽,天藍。
大客車緩緩駛進專列站臺,紅旗獵獵,鑼鼓喧天。
車窗塞滿了揮別的手臂,道別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時辰已到,汽笛拉響,車輪緩緩。
驟然間,哭聲大作,動地,震天
那是上千人的心聲啊,不
那是幾億國人的心聲,令山河動容,令日月黯淡。
……那天,我沒有哭。
至今也說不清為什么,應該不是,“男兒有淚不輕彈”。
那天,夜色漫漫。
車窗外,劃動著廣闊的東北原野;車廂里,酣睡著一群花季少年。
淚珠還掛在女孩兒蘋果般的臉上,男孩兒的夢里,憧憬著與敵軍坦克的酣戰。
沒有人知道,他們的青春將揮灑在漠漠荒原里;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一生將注定與坎坷相伴。
他們就是空前且絕后的“知青”一代;他們將書寫壯麗而凄美的歷史長卷。
哦。
那天,是我人生的起點;那天,永遠銘刻在我的心間。
上山下鄉的意義
知青上山下鄉歷史回顧 作者:徐彬嗨
小伙,別光叫我“爺爺”,我,還有一個名字叫“知青”。
在和你差不多一樣大的時候,我們就離開學校,告別家鄉。
去農村,到兵團,墾大漠,戍邊疆
“奔赴祖國最艱苦的地方
”然而,一旦現實和理想砰然對撞,我們才發現腳下的路是那么的漫長。
天蒼蒼,野茫茫,日曬雨淋田里忙;稻田里,坡頭上,汗流浹背濕衣裳;窩窩頭,玉米棒,沒到日落餓得慌;油燈暗,炕頭涼,多少回夢里喊爹娘。
知青歲月里,有人覺醒,有人迷茫,有人失落,有人逃離,有人堅強。
更多的人在無奈中年復一年地等待,等待花開,等待希望
這就是,當年我們的青春。
嗨
姑娘,別光叫我“奶奶”,我,另有一個名字叫“知青”。
在你和差不多大的時候,我們就下田插秧,種高粱,割小麥,采果子,收莊稼忙
臉,曬黑了;手,割破了;累了,餓了,太陽怎么就不下山了
小王瘦了,小李病了,小張哭了,我想媽媽了
夜,總是那么長,城里的玫瑰花,已開得怎么樣
大街上,流行什么花衣裳
同桌的那個“他”,如今,又漂泊在何方
南飛的大雁啊,何時能帶我回故鄉
天亮了,夢醒了,臉上的淚,還在不停地淌。
那就是,我們的真實少女時代,太多的回憶,定格在當年的模樣上。
我,還有一個名字叫“知青”。
經過十年的磨練,十年的渴望,我終于又重新回到了課堂。
告別了戰友、再見了老鄉,我滿懷著新的希望,去擁抱知識的海洋。
校園里,課堂上,燈光下,讀書忙。
我承擔著改變命運的重任,奮力要將失去的光陰補上
坎坷的經歷,是我們學習的動力,探尋真理,是我們不變的理想。
我們如此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那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幸運,來自于千百萬知青的夢想
嘿
朋友,別問我“貴姓
”我和你一樣,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知青” 。
無論你走到天涯,還是海角,無論你的經歷是榮耀,還是悲傷,只要你出說這個“名字”,我們的心,就會立刻貼近;只要你述說你當年的故事,我們的脈搏,就會在同一個軌跡上并行
雖然,我們已經不再年輕,滿頭的白發,早已悄然爬上我們的發髻,但我們的心,依然是那么熱,我們的情感,依然是那么地激昂,那是因為,有太多共同的沉淀,在我們不老的血管里流淌......受字數限制,此處省略11行請記住我們的共同的名字,將“知青”二字,永遠-銘刻在你我的心上
以上供參考。
該怎么評價知青上山下鄉,“青春無悔”難道錯了么
知識青年下鄉上山運動已經過去整整50年了,怎樣看待當年這一場涉及數千萬青少年和幾乎全國每一個家庭“的大移民”運動。
是耶,非耶,福耶,禍耶
大唱贊歌的有之,大加撻伐的有之。
說青春無悔者有之,說青春無奈者有之。
一時各執一詞,爭執不休,莫衷一是。
其實這個問題本來沒有什么爭頭。
取決你從哪個角度甚么層面來看這個問題。
如從歷史角度來看,從國家層面來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只能說是為文化大革命這場動亂浩劫收拾爛攤子的無奈之舉,是一重大失誤,是難以得到正面評價的,是不值得歌頌的。
如果從數以萬計的“知識青年”自身來講,如何來回顧和總結這一段人生,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青春無悔一說,道出了大多數知青對這段不堪回首的經歷的復雜情感。
當下,一些所謂的“公知”,“精英”,借從整體方向上否定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為由,全面否定廣大知青的人生道路,否定他們的忍辱負重,艱苦奮斗。
他們以一付偽貴族似的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廣大知青的自我人生評價冷嘲熱諷,什么“空洞虛假”,什么“強顏歡笑”,甚至用十分下流的語言來褻瀆廣大知青和命運抗爭,在逆境中奮斗的成果。
更令人鄙夷和不齒的是,這些偽貴族偽精英在渲染廣大城市下鄉知識青年的“苦難”的同時,卻完全漠視同一時期處在更痛苦更貧窮的數以億計的淳樸善良的農民的存在,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城市人金貴,廣大農村尤其是偏僻山鄉的人命中注定該受苦受窮。
這種態度和價值觀是不能容忍的,也是我們城市老知青朋友自身都不會認同和接受的。
這一點在我所接觸到的大批知青朋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和插隊山鄉的父老鄉親們保持著深厚的情誼,年年去看望他們,他們也像親人一樣地接待你們,鄉親行遇到災難,他們也感同身受,解囊相助。
所有這一切都使我深受感動和教育。
至于那位老人家的“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一說,可以分析討論,我個人覺得也不能完全否定。
但是那些精英們把它反向解讀為愚昧和野蠻教育開化和文明,這種說法,我們的老知青同學們自已能接受嗎
現今廣大農村鄉親同胞能夠接受嗎,對知青價自身來講,上山下鄉這段經歷真是毫無價值的嗎
就算是充滿苦難和辛酸,難道真是不值得追憶的嗎
就算往事不堪回首,也得回首
而且他們現在以積極和陽光的心態來回顧這一段歷史,說一句“青春無悔”,又有什么不可以
難道要讓他們永遠生活在怨恨,淚水和痛苦回憶的陰影中嗎
難道硬要重新扒開他們好不容易才愈合的心靈的傷口,還要向上面撒一把鹽,你們這些“公知”,“精英”才感到快感嗎
以上所見,失之偏頗之處,望眾友指教。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知青“是什么意思
上山下鄉又是什么
學習的,工作的,當兵的在一起都有個稱呼,我們這些上山下鄉的知情,想想真的沒什么稱呼,在那個年代我們自己稱自己是“知青戰友”。
知青上山下鄉的宣傳語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廣闊天地練紅心。
知識青年下鄉來,貧下中農樂開懷。
上一篇:少兒舞蹈獲獎感言簡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