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主旨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名篇,通過描繪一位孤寂貧苦的老人生活的境況,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感慨。主旨句可以歸納為“物是人非,事事如昨。”
在詩中,王之渙以“茅屋”“秋風”“寒蟬”等自然景觀來突出老人孤苦無依的生活狀態。同時,他也通過反復使用“誰知道”這一疑問句來表達自己對命運的不確定和無奈。詩中寫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翁操舟煙波里,忽見岸上踏歌人。
胡馬大宛名且戰,唯有李將軍守。
誰知道,
茅屋成今日。
在這首詩中,王之渙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事件的描寫來表達自己對世事變遷的感慨。他認為人生如同風中殘燭一樣短暫而無常,即使曾經堅定不移地執著于某種信念或理想,在歲月的洪流中也難逃沉沒的命運。他也在詩中表達了對貧困老人的同情和關懷,以及對社會不公和人性冷漠的批判。
總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反映了唐代社會百姓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也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珍品之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