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驚蟄?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通常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它標志著春季的正式開始,也是農民朋友們開始播種的好日子。
關于驚蟄的詩歌
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喜歡以自然現象為主題創作詩歌,而驚蟄也是其中之一。以下是幾首經典的有關驚蟄的詩歌:
《驚蟄》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下了這首描述春天來臨場景的詩歌: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明滅夢中回。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來臨時候銅鳥復活、花瓣開放等生機勃勃的畫面。其中“東風不與周郎便”指東風沒有帶來消息,暗示著大地開始蘇醒;而“銅雀明滅夢中回”則意味著萬物復蘇,春天已經到來。
《驚蟄》
宋代文學家陸游也寫了一首關于驚蟄的詩:
地倦倚西風,南枝夜放香。誰家新燕子,雙雙棲小梁。
這首詩表現了大地開始蘇醒、萬物復蘇的景象。其中“地倦倚西風”形容大地在冬季的疲憊,而“南枝夜放香”則描述了春天中萬物散發出來的芳香氣息。最后兩句“誰家新燕子,雙雙棲小梁”則抒發了人們在這個時節感到心情歡暢、喜氣洋洋。
結語
驚蟄是一個富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的節氣,它標志著春天真正的到來。無論是白居易還是陸游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刻畫了春天初現時期大自然所呈現出來的美好景象。我們在享受驚蟄帶給我們的生機勃勃和活力十足之時,更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