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中孔子講了兩類人。一類人是向善之心切,見善思徙,見惡思避的人,孔子認(rèn)為這種人他見到過,也聽到過他們的言論。另一類人是從不出仕,隱居保全自己的意志,行為按仁義的原則,這樣的人孔子聽到過他們的言論,但未見過他們的人。
原文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dá)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見善如不及 見不善如探湯
注釋
不及:趕不上。
探湯:手伸入沸水中。
志:志向。
行義:實行仁義。
道:主張。
譯文
孔子說:“看見善良,努力追求,好像趕不上似的;遇見邪惡,使勁避開,好像手伸入沸水中。我看見這樣的人,也聽過這樣的話。避世隱居以求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義而行來實現(xiàn)他的主張。我聽過這樣的話,未見過這樣的人?!?/p>
賞析
本章中孔子講了兩類人。一類人是向善之心切,見善思徙,見惡思避的人,孔子認(rèn)為這種人他見到過,也聽到過他們的言論。另一類人是從不出仕,隱居保全自己的意志,行為按仁義的原則,這樣的人孔子聽到過他們的言論,但未見過他們的人。因為,后者多為隱士,既為隱士,當(dāng)難見到。又加之這樣的人志行高潔,很少有人能達(dá)到這種境界,因此也不多見。所以孔子未見過這樣的人不足為怪。
《見善如不及 見不善如探湯》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束縛近義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