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單面鼓一面鑼】釋義:比喻獨自發號施令。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號令大家聽令。喜歡單面鼓一面鑼。
【第2句】:心急等不得人,性急釣不得魚。
【第3句】:草帽當鈸打——沒有音
【第4句】:割麥刮大風——亂了鋪(譜)
【第5句】:【把官路當人情】(慣)指拿公家或他人的錢物給自己做人情。
【第6句】:棉花堆上散步——不踏實
【第7句】:【 前有車,后有轍】轍,輪跡。謂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前有車,后有轍,雙喜就是我的 榜樣!”
【第8句】:【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們的益智玩具,在現代社會長大的孩子,絕大多數都玩過七巧板。“七巧板”還被制成各種花色圖案,還走出了國門,在國外被稱為“唐圖”,“唐”代表中國,類似于“唐裝”、“唐人街”一類的稱呼。“唐圖”被李約瑟稱為“東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傳統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幾圖”。所謂“燕幾”,同“宴幾”,就是請客人吃飯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黃伯恩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而且熱情好客,他首先發明了一種用六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后來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幾,把它改進為七張桌子組成的宴幾。七張宴幾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設計原理,視賓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狀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這就是傳統七巧板的雛形,為后世的拼圖玩具開創了先河。后來,明朝戈汕依照“燕幾圖”的原理,又設計了“蝶翅幾”,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幾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狀,分開則可拼出一百多種圖形。現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幾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可以說七巧板最初的確是用桌子擺出來的。
【第9句】:【一支筆難寫兩件事】釋義:一支筆不能同時記述兩件事,得分頭寫。例句:書中交代,一支筆難寫兩件事。怎么柴、杜二位班頭會被人鎖上呢?這其中有一段隱情。
【第10句】:【猛虎落在陷阱里——空只發威,不能動彈】(歇)動彈:活動。指厲害的人陷入困境,再耍威風也無濟于事。
【第11句】:看著弟弟的作文本,叔叔笑著說:“作文寫得倒不錯,但怎么像是石灰漿寫文章,盡是‘白字’啊!”(云南·昆明)
【第12句】:【百樣通,不如一樣精】(諺)指在技藝上樣樣都會,不如有一樣是精到的。 也作“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
【第13句】:【躲一棒棰,挨一榔頭】(慣)比喻躲過了一場打擊,又遭受另一場打擊。
【第14句】:【 哪有媒人包生小孩】不能打包票,不可能萬無一失。《臺 灣小說選》:“那是應該的,哪有做媒人包生小孩?”
【第15句】:睡覺不蒙頭,活到九十九。
【第16句】:【三步并作兩步】(慣)形容快步行走,步子邁得很大。 也作三步并兩步。 三步并成一步邁。
【第17句】:姐姐要代表水利局參加縣工會舉辦的“國慶五十周年演講會”。爸爸對姐姐說:“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練不好一張嘴,得下工夫啊!”(山西·平陸)
【第18句】:【惡瘡都打內里破】(諺)惡瘡:毒瘡。毒瘡總是從內里潰爛的。借指自家人的矛盾沖突,內因是起主要作用的。
【第19句】:【寧可人前全不會,不可人前會不全】(諺)寧愿在人前表現出自己全不會,也不在人前表現出自己半懂不懂的。指不懂裝懂最丟人現眼。
【第20句】:【吃江水,說海話】(慣)指人愛吹牛皮,說大話。
【第21句】:【撇在腦背后】(慣)指認為人或事情無關緊要,放在一邊或丟棄不管。
【第22句】:鴛鴦戲水——成雙成對
【第23句】:布袋里盛貓——裝迷糊
【第24句】:【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下鳳凰來】(諺)鳳凰:傳說中鳥中之王。不用金彈子作代價,就打不到鳳凰鳥。 指所付的代價不大,所取得的收獲也不會大。 也作舍不得金彈子,打不住銀鳳凰。 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鴛鴦鳥。
【第25句】:罐子里掏蝦米——抓蝦(瞎)
【第26句】:【壽比南山】“壽比南山”比喻人的壽命像南山一樣長久,用作對老年人的祝頌。“壽比南山”源出《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詩經,民間詩歌居多,一般沒有作者姓名,又是屬于文學作品,至于是指哪座南山,無可考據。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指西安南邊的終南山;一說是指山東益都縣的云門山。《現代漢語詞典》上說是指終南山。然而,云門山的遺跡較多,因其在城南,故亦稱南山。在山東云門山北崖上,鐫刻著一個巨大的“壽”字,字高【第7句】:5米,寬【第3句】:7米,氣勢磅礴,蒼秀崢嶸,遠遠望去,此字上刺青天,下屹大地,宛若巨匾,和云門山山體融為一體,雄渾奇偉,橫絕寰宇。據史料稱,此“壽”字出自明嘉靖年間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筆。 1981年,益都縣文物局首次拓下這個書法與雕刻技術雙絕的“壽”字。拓字時,以60米白布代紙,15公斤雞蛋清調【第3句】:5公斤朱砂為墨,分段拓下了這個“壽”字。在益都縣縣城里,自古有“壽比南山”的說法。人們提到老人長壽時,總是說“壽比云門山”。
【第27句】:【男兒當自強】(諺)指好男兒應努力奮進,自強不息。
【第28句】:【老母豬啃磚頭——嘴硬】(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指說話語氣強硬。常含責罵意。
【第29句】:【有了千田想萬田,做了皇帝想成仙】(慣)形容人貪得無厭。
【第30句】:【誰的黑鍋誰背】釋義:誰辦錯了事,誰負責任。例句:遲大冰得意地說:“誰的黑鍋誰背,想把黑鍋煙子往別人臉上抹呀!那叫缺德。”
【第31句】:【土里刨食吃】(慣)比喻以種田為生。 也作“土里刨食兒”。
【第32句】:【爭得貓兒丟了牛】(慣)比喻得不償失。
【第33句】:【莊戶人挑糞擔——兩頭都是屎】(歇)莊戶人:指農民。屎:諧“死”。形容處境險惡,無論如何都是死路一條。
【第34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釋義:餓死也不偷盜,屈死也不告狀。舊日寸打官司告狀沒有錢不行,所以窮人冤屈再大也只能忍受,不去告狀。例句:讓你心甘情愿地給他當牛做馬,所謂“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就是讓你認輸。
【第35句】:【砧板上的肉——隨人砍,隨人剁】(歇)比喻人陷入困境,不能自主,任人擺布。
【第36句】:【水火無情,刀槍無義】釋義:水火不講情面,會害人;刀槍不懂情義,會傷人。指水火刀槍都能傷人。例句:我們學生、文人,是民族的精華,他們能饒了我們?而且水火無情,刀槍無義,打起仗來,誰能保住不死?
【第37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釋義:東西總是依照種類聚集在一起,人總是一群一群地分開。常比喻壞人總是與壞人勾結在一起。例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黑鬼對黑鬼,又不礙著誰。
【第38句】:【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釋義:比喻一件困難的事,總會有它的解決辦法。例句:何老板總會和你想法子的。一棵草有一顆露水珠子,天下有多少人生在天底下會干死了?總有辦法,總有辦法。
【第39句】:【飛鳥各投林】(慣)比喻各人尋找各人的辦法、出路。
【第40句】:【漢子外邊走,帶著老婆兩只手】見“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
【第41句】:【無巧不成話】(諺)話:話本,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指沒有巧合的情節,就構不成說唱的故事。后泛指小說、劇本的編寫,總離不開引人人勝的巧妙情節。 也作無巧不成書。 無巧不成戲。 無巧不成故事。
【第42句】:有錢難買親生子。
【第43句】:【事從緩來】(諺)指凡事須考慮周到,從容辦理,不能操之過急。
【第44句】:奶奶說:“六月的韭菜沒有九月的韭菜好吃,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九朵菊花下燒酒。”(云南·祥云)
【第45句】:高梁稈架房檐——不頂用;不頂事
【第46句】:【吃雞蛋不吃雞母】(諺)雞母:母雞。指只可吃雞蛋,不可吃下蛋的母雞。比喻投入再生產的資本不能花銷,只可花銷利潤。
【第47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第48句】:【架橋撥火兒】(慣)比喻挑撥雙方的關系,引起事端。
【第49句】:老母豬吃芍藥———肚花(花:點子)
【第50句】:【小時不防,大時跳墻】跳墻,指做賊。原指對兒童要加強 教育,也指開始階段要防止學壞。李準《李雙雙》:“揭發了 你,這可是為你好,常言說,小時不防,大時跳墻。”
【第51句】:扁擔無扎——兩頭失塌;兩頭滑脫;兩頭耍滑
【第52句】:【耳目】“耳目”一詞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耳目,本義是耳朵和眼睛,如孔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文案,要求的便是耳和目的安分守禮。眼睛能視能見,耳朵可聽可聞,于是在古漢語中,耳目再引申為審察和了解的意思。作為刺探消息的“耳目”,即源于此引申義。如《國語·晉語五》中說:“若先,則恐國人之居耳目于我也,故不敢。”既然耳目有這種審察、了解的功能,于是發揮耳目作用的人,如我們今天說的特工、暗探、線人等,便也成了別人的“耳目”。《漢書·趙廣漢傳》載:“趙遷潁川太守,……吏民相告訐,廣漢得以為耳目,盜賊以故不發,發又輒得。”這里的“耳目”,指為間諜情報機構刺探情報的人。和當今一些國家的安全部門的間諜活動有很相似的地方。
【第53句】:【 兩頭不到岸】目的沒達到,原有的也失去了,沒有著落。 香港電視劇:“一心不能二用,不要顧此失彼,兩頭不到岸。” 馬死黃金盡沒有坐騎,也沒有錢財,謂走投無路。明代 《初刻拍案驚奇》:“卻不知樂極悲生,也有馬死黃金盡的時 節。”
【第54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各走各的路,互不相 干。成語:分道揚鑣。類似的:你騎你的千里馬,我騎我的 老黃牛/你上你的天堂,我下我的地獄。浩然《艷陽天》:“我 的困難解決不了,解決不了我就單干,你走你的陽關道,我 走我的獨木橋。”
【第55句】:心里頭長草——荒(慌)了
【第56句】:【老佛爺】現在,清代的影視劇泛濫,將慈禧太后稱為“老佛爺”,誤導大家一提到“老佛爺”就認為是慈禧太后。其實,“老佛爺”并不是慈禧太后所獨有的,甚至不應她所有,是她強加于自己的。 “老佛爺”源于清初。清朝是由滿族(先初稱為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女真族首領被稱為“滿柱”,“滿柱”是佛爺“曼珠”的轉音,是佛爺吉祥的意思。以后代代相傳,清朝建立后,將滿語的“滿柱”譯為漢語的“佛爺”,于是“佛爺”就成了皇帝的特稱。慈禧太后雖獨斷朝政,但她沒有做過女皇,何來“老佛爺”之稱。慈禧太后為什么被稱為“老佛爺”呢?其中有一個故事。光緒初年,慈禧為了再度垂簾聽政,使用種種手段為自己大造聲勢。心腹太監李蓮英明白主子的心意,令人依照慈禧的模樣在萬壽寺大雄寶殿后面新建了一座觀世音像,接著向太后謊稱萬壽寺大雄寶殿有雙佛顯光。慈禧去之后發現大雄寶殿還是原來的三世佛,勃然大怒。李蓮英請太后到后殿御覽,慈禧轉到三世佛后,果然看到一尊觀世音像,李蓮英大喊“老佛爺到”,在場的大臣們立刻跪下高呼“恭迎老佛爺。”慈禧太后故作不解地問道是哪個老佛爺啊,大臣們立刻回答道:“就是太后您老佛爺啊!”“您就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請您再度垂簾聽政,解救萬民。”這一席話讓慈禧太后心花怒放,很快“太后老佛爺”之稱就舉國上下無人不知了。慈禧太后強奸民意稱她“老佛爺”,給中國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第57句】:閻王擺手——沒救;無法
【第58句】:這天本來沒安排歷史課,我就沒帶歷史書,結果卻上了歷史課。回家后我對媽媽說起了這件事,媽媽說:“這下子你該懂得‘晴帶雨傘,飽帶路糧’的道理了吧!”(四川·涪陵)
【第59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60句】:【膽小落個怕死鬼】膽小沒有好處。西戎《一個年輕人》: “這時有些人感到桂梅答辯得好,立刻跟著幫腔:對,膽小落 個怕死鬼!”
【第61句】:【 三拳打不出一個悶屁來】人太老實,不會說話。成語:寡 言少語。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他那個太太呀,和他正 相反.三拳打不出一個悶屁來,問一句,答一句,別別扭扭, 不過很漂亮。”
【第62句】:火車上馬路——出軌;越軌
【第63句】:六月間狗吐舌——熱出來的
【第64句】:銀鑼敲金鐘——響當當
【第65句】:【大水漫不過船桅去】(諺)桅:桅桿,木船上掛帆的長桿。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桿。比喻輩分、地位或等級低的,無論怎樣也超越不過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過船去”。
【第66句】:【三頭對六面】(慣)指三方當面對證。
【第67句】:【拳頭硬的是大哥】(諺)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比喻在競爭中,誰的實力最雄厚,誰就是強者,誰就是霸主。 也作拳頭大,做大哥。 拳頭大是大哥,個頭壯是強梁。
【第68句】:【樹老焦梢,人老彎腰】釋義:樹老,樹枝干枯;人老,駝背彎腰。比喻人老不中用了。例句:谷老五抹搭著眼皮,陰沉地說:“小拴,你說到我心里了,樹老焦梢,人老彎腰,我給大德堂看墳墓,總像矮了半截子。”
【第69句】:理發店的徒弟——從頭學起
【第70句】:海市蜃樓,天涯彩虹——虛的虛,空的空
【第71句】:【握手】“握手”是一種禮節,表示親近或友好。這種禮節已流行全世界,這么普及的禮節,是怎樣形成的呢?握手的產生可追溯到人類還在刀耕火種的原始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如果遇見陌生人,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并伸出手掌,讓對方撫摸手心,表示沒有藏著什么武器。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下來,并演變成在分別、會晤或有所囑托時以表示親近。看來,握手與碰杯一樣,都是從釋疑到友好。
【第72句】:龜兔賽跑——驕者必敗
【第73句】:板凳上的臭蟲——靠屁股吃飯
【第74句】:小窟窿——掏不出大螃蟹
【第75句】:東街的皮五好吃懶做,整天東游西逛,喜歡說大話。他見左鄰右舍陸續地建起了樓房,就對朋友夸口說:“我也要建樓房了。”這句話正好被他老婆聽見了。他老婆白了他一眼說:“家有黃金外有秤,左右鄰居天天稱。你有多少別人還能不知道?可別再夸口說大話了。”(江蘇·南莫)
【第76句】:【兩節甘蔗不能一口咬】釋義:比喻有計劃按步驟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例句:馬遠甫望著他們的背影,自己跟自己說:“那不好。要干也得一個一個來,兩節甘蔗不能一口咬呀!”
【第77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諺)指商店資格老,規模大,就往往會慢待顧客;顧客財大氣粗,又往往會刁難商店。 也作“客大壓店,店大壓客”。
【第78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第79句】:【狗臨死,還要跳起來咬兩口】釋義:比喻要做最后的掙扎。例句:他們斷我的財路,我也不是好惹的!狗臨死,還要跳起來咬兩口,我就不如一條狗不成!
【第80句】:【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釋義:不走艱險的山路,顯不出平地好。比喻不經過比較,不知道哪個好。例句:老七伯感慨地說:“當然嘍,不走高山,咋會顯平地好?你們兩人和好如初,還要比以前好好多呢!”
【第81句】:【連陰百日,也有天晴;冬長三月,早晚打春】釋義:比喻好日子總會到來。例句:“我才不死,我偏活著!”碧桃站在大街上,不是向老爹,而是向那些鬼打墻的小人們發出挑戰的宣告,“連陰百日,也有天睛,冬長三月,早晚打春;我要眼睜睜看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咽這口氣。”
【第82句】:【安勞苦易,安閑散難】(諺)安:安心。人安于勞苦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安于閑散卻很不容易。指閑散的生活容易使人產生邪念。
【第83句】:【 偷來的鑼鼓打不得】敲起來就被發現。借指不合法,見不 得人。清代《紅樓夢》:“如今把我姐姐拐了來做二房,偷來 的鑼鼓兒打不得。”
【第84句】:【虎狼當道,不治狐貍】見“豺狼當道,安問狐貍”。
【第85句】:【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釋義:雖不是親身經歷,但也知道一些。例句:誰都是在行的?孩子們這么大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
【第86句】:【頭發不剪,總要長的】(諺)比喻事情發生了,要及時解決,不然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第87句】:【烏鴉叫不祥之兆】烏鴉,俗稱老鴰,是一種常見的益鳥,“烏鴉反哺”是出了名的。這么好的鳥類,人們反而嫌棄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們對它的生活習性的誤解,烏鴉長得一身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叫聲難聽,喜食腐肉,又總在寒冷的冬天和曠野里出現,形成一幅枯木寒鴉的凄涼景象,故人們就把烏鴉與悲慘氣氛聯系起來。人們為了貶斥烏鴉,還給它編了一個故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有個文人叫公冶長,他能聽懂鳥語。有一天他在樹林里看見一只烏鴉,烏鴉對他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狼拖羊,快點去,莫慌張,你吃肉,我吃腸,腸子掛在樹枝上!”公冶長趕到南山,果見一惡狼拖著一只羊。他把狼趕走了,把羊帶回家。由于興奮過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腸給烏鴉掛在樹上。記仇的烏鴉發誓報復他。后來,烏鴉又唱了同樣的歌騙公冶長去另一個地方,公冶長趕去一看,原來是強盜剛殺了人的作案現場。正當他嚇得要走開時,公差來了,把他捉去了公堂。這件事傳出去之后,人們都知道公冶長坐牢是被烏鴉害的。從此,就認為烏鴉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第88句】:【關門養虎,虎大傷人】(諺)關住門養老虎,養大的老虎會吃了主人。比喻庇護縱容邪惡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第89句】:鄰居于大叔今年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一次他買了二十元的有獎儲蓄券,中獎得了一臺電視機。村里都說:“咳,這真是餑餑偏往肉湯里滾哪!”(山東·棲霞)
【第90句】:【精明一世,糊涂一時】見“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第91句】:【墊踹窩】(慣)踹窩:路面上踐踏而成的坑窩。本指墊平踹窩。比喻供人踐踏,代人受過。
【第92句】:洗淋水澡——首當其沖
【第93句】:青蛙找著田雞——碰上自家人
【第94句】:【未曾水來先壘壩】(諺)壩:堤壩,攔水的土建筑物。發大水之前先得把堤壩筑好。指防洪要提早準備。也泛指凡事要把準備工作做在前頭。
【第95句】:【進面糊盆】(慣)形容十分糊涂。
【第96句】:每到考試的時候,我的心里就緊張,成績總不理想。媽媽對我說:“當瓢子的不怕湯燙,當學生的咋能怕考試啊?”(福建·霞浦)
【第97句】:【豬困長肉,人困賣屋】(諺)困:睡覺。指豬吃了睡,還有助于長肉;人要是像豬一樣懶,就必定窮困潦倒,連住房都會賣光。
【第98句】:【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慣)指人們三人、五人自由結成團伙。 也作三一群,五一伙。 三個一群,五個一堆。 三個一組,五個一伙。
【第99句】:【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釋義:不是我降伏你,就是你降伏我。例句: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文案句句經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