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腦瓜子有轉軸】(慣)比喻人見風轉舵,善于跟著情勢轉變立場、態度。
【第2句】:毒蛇見雄黃——酥到骨
【第3句】:我和鄰居的幾個小朋友商量后,終于把一件難辦的事辦好了。爸爸見了笑著說:“這真是一人不如二人計,三人合伙唱臺戲啊!”(江蘇·海安)
【第4句】:夜飯太晚了,小紅有點不高興。媽媽說:“夜飯夜飯,吃到鴨子下蛋。”(注:鴨子是黎明前下蛋。)(江蘇·南通)
【第5句】:【春夢雖好一場空】(諺)春夢雖然美好,但總不是真實的。泛指一切脫離實際的美好希望與企盼,并不能實現,仍是空的。
【第6句】:我村有一家總比別人家吃飯晚。鄰居說這家飯是“早上飯往南看,中午飯往西看,晚飯燒好二更半,吃吃刷刷雞叫喚”。(河南·魯山)
【第7句】:屋角里的老鼠——會鉆
【第8句】:【路是人踩出來的】(諺)指路是要人開創的。比喻人的前途,全靠自己奮力去創造。 也作路是人闖出來的。 路是人走出來的。
【第9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諺)你能敬我一尺,我就會還你一丈。 指你對我好,我定會對你更好。舊時江湖藝人表示講義氣的常語。 也作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第10句】:媽媽讓我吃干凈碗底的米粒,我有點不樂意。她說:“你別小看那幾顆米,一天一口,一年一斗。”(河南·南陽)
【第11句】:【張飛穿針——粗中有細】(歇)指粗魯的人也有細心的時候。也指人看起來很粗魯,辦起事來卻很細心。
【第12句】:【青是青,黃是黃】(慣)形容是非分明。
【第13句】:【螞蟻撼泰山】謂力量不夠,推不動。明代《醒世恒言》: “琴娘無計奈何,坐在和尚身邊,用尖尖玉手去搖那和尚時, 一似蜻蜓搖石柱,螻蟻撼泰山。”
【第14句】:【雙拳難敵四手】(諺)雙拳:一人。四手:二人。一個人勢單力薄,難以對付兩個人。指在雙方爭斗的較量中,總是寡不敵眾。 也作雙拳難抵四手,好漢也怕人多。 雙拳難敵四手,四手還怕人多。
【第15句】:【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諺)天君:心。指人只要心神安寧,身體各部分機能就會各得其所。也借指主事人從容鎮定,屬下便不會慌亂。
【第16句】:【海上飄白云,海底藏黃金,只要海不干,魚蝦便成群】釋義:形容大海美麗富饒。例句:“對,又大又美,而且非常富饒。俗話說:‘海上飄白云,海底藏黃金,只要海不干,魚蝦便成群。’”接著紀洪濤又興致勃勃地給她講怎么看水紋,辨流向,避暗礁,識魚群。
【第17句】:【閻王爺嘴上拔胡子】(慣)比喻自己找死。
【第18句】:【 汗珠落地摔八瓣】形容干活用力,辛苦。成語:汗流浹 背。浩然《山水情》:“我一個人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兒拉扯 大的孩子,你一點力不費,一點情不領,就進了你家的門兒, 成了你家的人。”
【第19句】:【屋頂上掀瓦要落地】借指說話要落實,兌現。類似的:丟 下磚頭,一塊塊要落地。短篇小說《內奸》:“屋頂上掀瓦,片 片兒要落地。我如果信口胡說,將來怎么見人?”
【第20句】:【家人犯法,罪及家長】(諺)家里的下人觸犯了法律,家長要受罪罰。指家長對子孫后代及傭人不但負有教養責任,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也作“家奴犯罪,罪坐家主”。
【第21句】:【飛機上扔相片——丟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丟盡了臉面。
【第22句】:【教師節】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后,經國家教育部和中華全國教育工會商定,廢除了6月6日這個舊教師節,并在1951年規定:教師節和“五一”勞動節合并在一起。可實踐證明,“五一”節并沒有教師的特點。時間一長,人們只知道“五一”是勞動節而逐漸把教師節忘記了。為了提高教師的地位,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體現教師的特點,1985年1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第23句】:【喝迷魂湯】(慣)1比喻被迫忘掉過去。2比喻被甜言蜜語所迷惑。 3指頭腦不清醒。
【第24句】:【只點火,別加柴】只是引導或煽動,自己不參與。浩然 《艷陽天》:“馬之悅追著女人,又小聲地囑咐幾句,讓女人只 點火,別加柴,適可而止。”。
【第25句】:【 刮十二級臺風】形容來勢兇猛。黑雁男《十年動亂》:“在 史無前例的十二級臺風的席卷之下,死的死了,倒的倒 了……”
【第26句】:【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歇)鬼話:本指鬼說的話,轉指不真實或沒道理的話。指說的全是謊話,胡說八道。含責罵意。 也作閻王出告示——鬼話連篇。 閻羅王出告示——凈是鬼話。
【第27句】:背著虎皮進村寨——嚇唬老百姓
【第28句】:【背黑鍋】(慣)比喻被冤枉,代人受過。
【第29句】:【一不做,二不休】做事下狠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茅盾《子夜》:“到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 了!”
【第30句】:【扣帽子】(慣)指給人無端加上罪名或不實之詞。
【第31句】:【剛出穿的瓦盆——一套一套的】(歇)本指瓦盆規格齊全成套,轉以形容人口才好,說起話來滔滔不絕,頭頭是道。
【第32句】:【站著說話不腰疼】(諺)沒事人站著閑談,當然不覺腰酸腿疼。指事情與自己無關,站在一邊閑評說是很容易的。
【第33句】:【鹽也是這般鹽,醋也是這般醋】(慣)比喻彼此一樣,分不出高下。
【第34句】:兒女都是父母身上肉。
【第35句】:【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釋義:筲:水桶。不做就不會出問題。例句:“常言說,‘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長發呀,既+了這些事,不擔點責任行嗎?”
【第36句】:【為五斗米折腰】釋義:五斗米:指微薄的薪俸。折腰:彎腰,鞠躬。為微薄的薪俸而屈身伺候上司。例句:不,我可不愿跟余敬唐這樣卑鄙的人在一起!寧可餓死,也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第37句】:【戴有色眼鏡】(慣)比喻帶著偏見或成見看待人或事。
【第38句】:龍龍不愛學習,偏偏和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玩得火熱。媽媽嘆息說:“唉,臭菩薩離不開臭豬頭!”(湖南·武岡)
【第39句】:【多個人,多個膽】(諺)多添一個人,就增多一分膽量。指人多勢壯,膽量就大。 也作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冤家多一條河。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把刀。 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墻。
【第40句】:【鴇兒愛鈔,姐兒愛俏】(諺)鴇兒:老鴇,舊時妓院的老板娘。姐兒:也稱小娘,妓女。指老鴇愛的是錢財,妓女愛的是俊美男子。 也作小娘愛俏,鴇兒愛鈔。 妓愛俏,媽愛鈔。媽:老鴇。
【第41句】:【 善門難開,善門難閉】謂做好事并不容易,難以拒絕別人 的請求。西戎《行醫事件》:“你是明白人,我也有我的難處, ‘善門難開,善門難閉。’自己有這點本領,總不愿保守,有人 來請,能說不去嗎?”
【第42句】:【腳正不怕鞋歪】謂自己正派,不受壞的影響。周立波《暴 風驟雨》:“走就走,誰還怕啥呀?你告我,架不住我沒有過 呀,腳正不怕鞋歪,走就走唄。”
【第43句】:【六月不熱,五谷不結】(諺)五谷:泛指糧食作物。農歷六月,三伏天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此時要是天氣不熱,五谷就難以結出果實。指六月大熱,是農業生產的需要。
【第44句】:【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見“千里相送,歸于一別”。
【第45句】:【近水樓臺先得月】比喻由于關系近而優先得到好處。它出自宋俞文豹的《清夜錄》,講的是北宋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時,推薦提拔了許多關系親近的人。當時,他手下一名官員蘇麟由于在外縣任巡檢,一直沒有得到升遷。蘇麟意見很大,給范仲淹寫了首詩,發泄自己的不滿。其中有這樣兩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一作‘逢’)春。”不久范仲淹提拔了他。
【第46句】:吊死鬼要賬——活該
【第47句】:【錢有眼,谷有鼻,飛來飛去無定地】(諺)錢財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隨意游動,不會固定在一處。指錢谷是流通的,在人們中間轉來轉去,不斷交換。
【第48句】:【小魚上大串兒】以小充大,混在一起。臺灣林海音《城南 舊事》:“她跟媽有訴說不盡的心事,奶媽,張媽,都喜歡靠攏 來聽,我也小魚上大串兒的擠在大人堆里,仰頭望著蘭姨那 張有表情的臉。”
【第49句】:【開后門】(慣)比喻利用職權給人以不應有的方便和好處。
【第50句】:【揭別人的瘡痂】涉及別人的隱諱,傷害別人的自尊。柳 青《創業史》:“刺痛了老婆的心,他才悟到不該提那層事;揭 別人的瘡痂,不管關系怎么深,都是不好的。”
【第51句】:【快牛門前臥,蔫牛不下套】見“蔫牛不下磨,快牛門前臥”。
【第52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詞語通俗易懂,現在使用頻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兩千五百年前的《論語》。孔子的弟子學習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討論起來。有人問,對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嗎?無論是對待分內分外的工作,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啊?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相持不下,就去問老師。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古人都知道,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職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要把你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這是很有道理的。越俎代庖,就會做出一鍋糊涂湯。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來推諉工作,那也不應該。應該的是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協作意識,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第53句】:【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拿眼看一看】(諺)聽別人說千道萬,終究是聽來的,不如自己親眼過目,才是真切的。指耳聞不如目見,聽得再多也不如目睹可靠。
【第54句】:【貓咬尿泡空喜歡】釋義:好事并不存在,白高興。例句:你看那娘娘一片云情雨意,哄得那妖王骨軟筋麻。只是沒福,不得沾身。可憐!真“貓咬尿泡空喜歡!”
【第55句】:妹妹寫作文愛用“美詞兒”。媽媽批評說:“你這是丑大嫂穿花衣,里三層外三層,層層丑。”在一旁的爺爺大笑不止,也說:“在馬屎蛋上繡花,怎么能繡得好?”(湖南·邵陽)
【第56句】:【羊群走路靠頭羊】做事有領頭人。李季《王貴與李香 香》:“羊群走路靠頭羊,陜北起了共產黨。”
【第57句】:【鋸不成葫蘆改不成瓢】(慣)比喻東西太少,什么也做不成。
【第58句】:【打是疼,罵是愛】(諺)指對后代或部下嚴格管教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也指夫妻之間的沖突常常是愛的表示。
【第59句】:【燈謎】燈謎來自猜謎,相傳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謎這種活動,那時叫“瘐辭”,也就是隱語的意思,民間俗稱“謎”。那么,猜謎怎么和燈謎聯系上了呢?據傳,在很早的時候,有一個姓胡的財主,家財萬貫,橫行鄉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們都叫他“笑面虎”。這笑面虎對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結;對那些粗衣爛衫的窮人,他則恨之入骨。那年春節將臨,胡家門前一前一后來了兩個人,前邊的人叫李才,后邊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齊華麗,王少穿得破破爛爛。家丁見李才,忙回房稟報,笑面虎慌忙迎出門來,一見客人衣帽華麗,就滿臉堆笑恭敬相讓。李才說:“要借銀十兩。”笑面虎忙取來銀兩,李才接過銀兩揚長而去。笑面虎還沒回過神來,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爺,我借點糧。”笑面虎瞟了一眼,見是衣著破爛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罵道:“你這小子,給我滾!”王少還沒來得及辯駁,就被家丁趕出了大門。王少越想越生氣,猛然心生一計,要斗斗這個“笑面虎”。轉眼春節已過,元宵將臨,各家各戶都忙著做花燈,王少也做了一個。到了元宵節的晚上,各家各戶門前都掛上了各式各樣的花燈,王少也挑著自己的花燈上了街,只見這花燈扎得又大又亮,更為特別的是上面還題著一首詩。王少來到笑面虎門前,把花燈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圍著看。笑面虎正在門前觀燈,一見此情,也擠到花燈前,花燈上題著四句詩,他命身后的財房先生念給他聽:尖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服不認人。笑面虎一聽,只氣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膽敢罵老爺!”就要命家丁來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老爺,咋見得是罵你呢?”王少又朗聲念了一遍,笑面虎恨聲說道:“這不是罵我是罵誰?”王少仍笑嘻嘻地說:“噢,老爺是犯了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是個‘針’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氣得干瞪眼,沒啥可說,轉身狼狽地溜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這事越傳越遠,第二年燈節,不少人都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觀燈的人猜測取樂,所以就叫“燈謎”。以后相沿成習,每逢元宵燈節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一直傳劍現在。
【第60句】:【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見“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第61句】:星期天,弟弟和伙伴們玩得正高興。媽媽說他:“就知道玩!人要臉,樹要皮;窗戶要紙炕要席;學生就該要成績!還不學習去!”(河南·虞城)
【第62句】:【井里頭的蛤蟆——就會嚼舌頭】(歇)本指蛤蟆就會呱呱地亂叫,轉指人只會說空話。
【第63句】:【老虎不走回頭路,好漢說話要算數】釋義:比喻講信用,不食言,不反悔。例句:“老虎不走回頭路,好漢說話要算數。”你要想把澤彤乃慕弄到手,眼下,你就可以在水庫決堤一事上大作文章,在群眾中把沙比爾搞得一錢不值。這樣,就有人撤他的職。
【第64句】:【不到火候不揭鍋】早揭鍋,飯夾生;晚揭鍋,飯糊了。謂 要抓住適當時機。張長弓等《邊城風雪》:“他還要看一看, 等一等,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65句】:【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忙不過來,照顧不到。成語:手忙 腳亂。電視劇《轆轤·女人和井》:“你一個人又要上灶,又要 管店,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你忙不過來呀。”
【第66句】:一根燈草點燈——無二芯(心)
【第67句】:【三分鐘河東,三分鐘河西】(慣)形容轉變很快。
【第68句】:除夕看日歷——最后一天
【第69句】:見了蚊子就拔劍——大驚小怪;小題大做
【第70句】:【怪人須在腹,相見又何妨】(諺)怪人:對人心懷嫌惡。指對某人嫌惡,只在心里警惕就是了,并不妨礙與之見面相處。
【第71句】:【鬼迷心竅】(慣)比喻受入迷惑或受邪念驅使,頭腦迷糊不清醒,以至做出蠢事。
【第72句】:【捕得老鼠,打破油甕】(慣)甕:缸。比喻因小失大。
【第73句】:【人無再少年,花有重開日】見“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第74句】:無病天天困,沒病困成病。
【第75句】:這些日子,媽媽經常用扁豆炒辣椒,我不喜歡吃。媽媽卻說:“公雞大腿鯉魚腰,換不走扁豆炒辣椒。”(山東·萊蕪)
【第76句】:媽媽叫我把盆子拿到鋪子里修,而我自己卻把盆子補好了。媽媽風趣地說:“現在黃鼠狼能拉磨,驢子也不值錢了。”(四川·成都)
【第77句】:我和爸爸在家里看電視,正好動畫片開始了,在一旁做作業的弟弟聽到電視上的音樂,湊過來說:“哇,電視開始了!”弟弟邊說邊坐在爸爸旁邊看起電視來。爸爸叫弟弟快去做作業,催了好幾遍。弟弟不耐煩地說:“別嚷了,我今天保證把作業做完。”爸爸說:“看來,猴子不上樹,要多敲幾遍鑼才行嘛!”(湖北·京山)
【第78句】:【有柴一灶,有米一鍋】(慣)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過日子不知計劃和節省。
【第79句】:【撇在腦背后】(慣)指認為人或事情無關緊要,放在一邊或丟棄不管。
【第80句】:【天時地利人和】做成事情,需要有三個條件:有利的時 機、環境、人際關系。浩然《艷陽天》:“辦什么事兒,得看天 時、地利、人和,不能憑三分鐘的熱度,胡干傻干。”
【第81句】:炕頭上貼灶王爺——不是畫(不是話)
【第82句】:臘月里扇扇子一火氣太大
【第83句】:蚯蚓走路——能曲(屈)能伸;以曲(屈)求伸
【第84句】:【把貓說成虎】釋義:比喻夸大事實,把小的說成大的。例句:我還以為什么大事呢,這么點上不了大秤的小貨頭,不值得抬著扁擔稱斤兩,別把貓說成虎,自己嚇自己,你嚴厲批評他,如果不聽,扣發他的獎金。
【第85句】:【又吃紂王水土,又說紂王無道】(慣)紂王:商朝最后一個君主,荒淫無道,是有名的暴君。比喻既要靠人養活,又說人壞話。
【第86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原為宋代理學家要求婦女守節的 話,現引申為:決不喪失氣節。張恨水《啼笑因緣》續集:“你 在關外混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你怎么跟亡國奴后面去 干”
【第87句】:【 雞一嘴,鴨一嘴】原指雞鴨爭食,借指說話亂插嘴。老舍 《牛天賜傳》:“有你什么事?雞一嘴鴨一嘴的!做你的事 去!”
【第88句】:【茶不思,飯不想】釋義:形容十分思念,不想飲食。例句:我如今未曾讀書。心意還丟他不下,坐不寧,寢不寧,茶不思,飯不想,梳洗無心,神思恍惚。
【第89句】:【 撒手不由人】放手就無法控制。劉云若《紅杏出墻記》: “這是撒手不由人的事,本來初次見面,怎能把你鎖在這里, 放你走了,說不定你就不再來。”
【第90句】:黃鼠狼拉駱駝——不識大體
【第91句】:【人沒名難呼喚,地沒名難送飯】(諺)人要是沒個名,想呼喚他也難;地要是沒個名,想給地里勞作的人送飯也難。指地和人一樣,都必須有自己的名字。
【第92句】:【借給他點兒膽子斷定他不敢。】浩然《艷陽天》:“那倒 是,借給他個膽子讓他反,他也不敢了。”
【第93句】:隔年蠶作繭——無新絲(無心思)
【第94句】:【偷來的錢易盡,買來的官易壞】(諺)指偷來的錢花著不心疼,容易花完;買下的官來路不正,容易敗壞。
【第95句】:鵝吃草,鴨吃谷——各人享各人福
【第96句】:小冬的爺爺過去總愛數叨東家長西家短,近來話少多了,小冬問爺爺這是為什么。爺爺嘆口氣說:“唉,今晚脫鞋,不定明早還穿不穿哩,還管那么多閑事干嗎?”(河南·方城)
【第97句】:【知底莫過當鄉人】(諺)當鄉人:同鄉人。再沒有比同鄉人更清楚底細的了。指在同鄉人面前,不要想隱瞞自己見不得人的事。
【第98句】:【推山山倒,填海海平】釋義:比喻力量大,無往而不勝。例句:只有天下窮人都團結起來,扭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個點上使,共同對敵,才能推山山倒,填海海平,把舊世界砸個落花流水。
【第99句】:因生意不好,舅舅開的百貨商店倒閉了,這兩天,他又琢磨著想開個飯店。舅媽在一旁愁眉苦臉地說:“壺中無酒難待客,盤子無菜難壓桌,大風刮倒了梧桐樹,叫咱從哪兒弄錢再開張呢?”(山東·陵縣)
上一篇:佛語愛情經典字句【516】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