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我們以“八心”來孝敬父母,回報恩德。“八心”是:一,經常問候,給父母舒心;二,少說多做,給父母省心;三,誠實守信,給父母放心;四,勤奮上進,給父母開心;五,虛心好學,給父母稱心;六,寬容豁達,給父母順心;七,誠實坦蕩,給父母真心;八,持之以恒,給父母安心。
【第2句】:施舍財物是富貴的正因,拼命工作只不過是導致富貴的一種助緣而已。尊貴的原因是禮拜十方一切圣賢、恭敬一切眾生、安忍順逆的境界和謙卑心。難怪古人會感嘆地說:“大富由天,小富由儉。”
【第3句】:中秋月是一首亙古不變的詩歌,是一縷欲理還亂的鄉愁,是一段遙遠纏綿的夢境。嫦娥、桂花、玉兔以及廣寒宮中的寂寞,在這個月圓之夜演繹殘缺故事,多少浩嘆,多少淚水,匯成茫茫河漢。此岸彼岸,被時空永隔,唯有靈魂可以搭橋、可以揚帆。誰和誰的靈魂相遇,都是奇跡,與月何干?
【第4句】:我們控制不好情緒,一是我們修行不夠,二是我們接觸了讓我們產生負面情緒的人與事。當我們的情緒受到影響時,適當的遠離負面的環境,讓自己平息下來。冥想一些快樂的人與事或者一次遠行,心胸開闊起來,再回頭看之前的是是非非,一切也就釋然了。很多矛盾的起因都是一些小事,不懂得退就會越攪越大。
【第5句】:【禪心佛語】生命本是一場漂泊的漫旅,遇見了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珍惜每一個可以讓我們稱做朋友的人,因為那是可以讓漂泊的心駐足的地方。有時候會被一句話感動,因為真誠;有時候會為一首歌流淚,因為自然。要快樂,不止此時,而是一生。
【第6句】:佛說,放下得輕松之福報。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有痛苦和煩惱,是因為放不下很多東西。放下不是放棄,放下是放下不該有的惡念和貪欲,放下讓自己感到沉重的東西,放下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
【第7句】:【禪心佛語】隨緣心令我們灑脫;平常心讓我們從容;慈悲心幫我們積善;感恩心使我們幸福;因果心讓我們明理;忍讓心令我們快樂;超脫心使我們淡然;修行心給我們智慧;質樸心讓我們純粹;自知心使我們清醒。修持一顆隨緣、平常、慈悲、感恩、忍讓、超脫、質樸、自知、自在的心。
【第8句】:【禪心佛語】缺憾對人一視同仁。它不管你有怎樣顯赫的身份,有多么足量的財富,有怎樣漂亮的外貌,有如何強勢的地位,一定會給你相對完美的人生配送一點瑕疵,一些美中不足。缺憾的存在,豐富了人生的內涵,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喜和樂之外感受怒和哀,在享受甜美芬芳的同時體驗痛苦憂傷。
【第9句】:【禪語人生】心靈是一座“庫房”,每個人的所言所行,不管是否愿意,都要一次不少地真實地存放在里邊。面對世人都敞開自己心靈“庫房”的門窗,經得起他人的查看,人的一生就能高挺著自己的脊梁,活的堂堂正正。不管你的夢想是什么,只有帶著淡然的態度,做好當前的事情,才能如愿以償。
【第10句】:【心靈禪語】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這杯水立即變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藍色的大海。為什么?因為兩者的肚量不一樣。不熟的麥穗直刺刺地向上挺著,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為什么?因為兩者的份量不一樣。寬容別人,就是肚量;謙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質量。
【第11句】:世間紛擾總有幾分牽累,內心的觀照就是對人生的觀察與體味,可以說是開啟一種嶄新的態度。每一個步伐,每一個起心動念,需要去貫徹一種從容的告別和積極的接納。在這生活百態中體味生活,或沉重、或悠然,讓內心脫去煩惱,獲得自在,明明了了,生動活潑。#延參禪話#
【第12句】:【一日禪語】一年老似一年,一日過去就沒了一日;一個秋天又一個秋天,一輩人催一輩人;一次聚會一次離別,一場歡喜一份傷悲;一張床榻一個人臥,一生都在一場夢里。
【第13句】:【佛家禪語】學佛的真正意義在于時刻觀察自己的缺點,修行的真正意義在于時刻修正自己的不足。了眾多佛教理論知識,卻沒有發現自己的缺點,那我們學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參禪持咒,卻沒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們修行的意義在哪里?
【第14句】:佛家有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生則法生,法生則心生。也就是說,十方世界沒有一絲塵不是源于自己的“心”,因此要用平靜心來生活,用菩提心來契禪心。
【第15句】:世界上有兩種人:索取者和給予者。前者也許能吃得更好,但后者絕對睡得更香。有人覺得自己被各種枷鎖束縛,奔波索取,不得輕松。其實,除了你,沒有人能讓你為欲望所困;但除了你,也沒有人能讓你不再為欲望所困。自己的結自己解,自己的本來面目自己還。放過別人還要放過自己,用盡心機不如靜心而為。
【第16句】:【佛家關于善良的禪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17句】:【禪心佛語】放生能涵養慈悲心,聚集菩提資良,完滿布施度。然盲目的放生,不僅破壞生態平衡,甚至還間接殺生,故放生應有科學意識,避免外來物種的入侵,應盡量考慮物種的成活。放生時,應代替物種皈依,懺悔,給與說般若妙法,并稱念佛號,發愿回向,播撒解脫之種,期以未來得脫,如此才是如法放生。
【第18句】:【人生八學會】先學會從眾,再學會與眾不同;先學會復雜,再學會簡單;先學會愛自己,再學會愛別人;先學會愛親人,再學會愛朋友;先學會怎樣生活,再學會體驗生活;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官;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別人;先學會適應,再學會獨立。
【第19句】:【佛心禪語】修行者看到鴿子的危難情況,挺身而出,把鴿子放進懷里保護著。老鷹吃不到鴿子,很是不滿,責問修行者說:“我已經好幾天沒吃的了,再得不到吃的就會餓死。修行人不是以平等視眾生嗎?現在你救了它的命,卻會害了我的命啊。”
【第20句】:【這10類員工請辭職】【第1句】:將一切都歸罪于上司的人;【第2句】:總是詢問"怎么辦"的人;【第3句】:把"做不到"當口頭禪的人;【第4句】:不聽勸告停滯不前的人;【第5句】:不善于聯絡的人;【第6句】:延遲報告壞消息的人;【第7句】:不懂基本規范的人;【第8句】:不善于表達的人;【第9句】:缺乏行動力的人;【第10句】:反應不迅速的人。
【第21句】:【禪語人生】問:回向時做回向給盡虛空界所有眾生之后,還需要單獨針對某個人做回向嗎?宗薩仁波切回答:是的,將所有功德回向之后,我們仍可以將功德回向給某個特定的人。因為回向的重點是你的發心,是在修心。如果你用菩提心來累積福報資糧,這種福報是無限的,而不是可以回向的福報就只有那么多,是會用盡的。
【第22句】:【一禪文案】在云淡風輕的日子里,悄悄背上行囊去遠行。給心靈一個休憩的空間,心,漸漸學會了堅強。把一切無法遺忘的交給時間去淡忘,把一切不能卸下的交給風兒去撫慰。浮華三千,只做自己,紅塵紛擾,我自安然。不需刻意,不需掩飾。守一份安然,永遠微笑向暖。
【第23句】:【禪心佛語】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愿意放棄才不會苦,適度知足才不會悔;記住感恩才不會怨,懂得珍惜才不會愧。人生,在心淡中求滿足,在盡責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快樂,在忠誠中求幸福。
【第24句】:【經典佛語】別把工作當負擔,既然目前改不了行,也沒有更好的工作,與其生氣埋怨,不如積極快樂的去面對,當你把工作當作生活和藝術,你就會享受到工作的樂趣。(---享受工作的快樂)
【第25句】:【禪心佛語】人的信仰層面分為三種,鬼神佛教、知識佛教、解脫佛教。鬼神佛教求人天福報,知識佛教求哲學思辨,解脫佛教求轉識成智。無論你選擇哪種信仰形態,解脫佛教才是根本。
【第26句】:【禪心佛語】命運有時欺軟怕硬,如果你接受現實,你想要的結果就會遠走高飛。【第2句】:如果你不放棄爭取,命運就會被你感動。【第3句】:實際上,不主動比主動更痛苦,不主動的人只能獨自哭泣。【第4句】:在競爭世界里,不主動就意味著沉淪。人生也是如此,別人可以忽視你,但你不能忽視你自己。
【第27句】:【十大人生智慧】1。上善若水,處下不爭;2。大智若愚,勿恃聰明;3。淡泊恬適,明心立志;4。滴水穿石,貴在堅持;5。厚積薄發,以柔克剛;6。海納百川,包容涵藏;7。戒驕祛躁,平等待人;8。涵養心性,靜定歸真;9。心誠則靈,唯德感天;10。大道至簡,淳樸自然。
【第28句】:【佛心禪語】百病由氣生。氣大傷肝,怒則氣上,悲則氣下,喜則氣緩,思則氣結,驚則氣傷,恐則氣逆,憂則氣郁,即七情,即人體的七種情志,內因七情都能導致人體發病。
【第29句】:【禪心佛語】人人都有壞習慣。為什么?因為壞習慣通常讓人很爽快。就算我們知道那是壞習慣,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去改變它。但我們還是得改變它。這就是你每天該提醒自己的原因之一:因為你必須改掉那些壞習慣。只要你持續不做那些壞習慣夠久,它們就不會再是你的怪習慣了。
【第30句】:【佛心禪語中的人生智慧】恒秋:生活的禪法,并不是否定什么對立,而是去掉我執,活出內心的一份光明,平靜中的歡喜,疲憊中的復蘇,不盲從于那些煩惱的干擾,活出生命真正恬淡的氣息,歲月安然,心也安然,兩兩相守,兩兩相忘。
【第31句】:事情愈急,愈不能匆忙,更不能心亂,一忙一亂,必出漏洞差錯,倘若因此返工豈不是更慢?事情越緩,越要抓緊,越要掛心,手一緊,心一掛,緩事就能快辦。急事怕慌,緩事怕忘,一慌一忘,什么樣的事情最終都可能荒。事情一荒,生活就荒,精神就荒,人生也跟著荒。
【第32句】:甘苦酸辛咸合稱為“五味”,既是食物留在口中的五種味道,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生百態的滋味,其中的苦味往往和痛苦、辛苦、艱苦、愁眉苦臉等詞語相聯系,而真正品嘗過黃連的人會知道,內心這些與“苦”相關的情緒所帶來的沉重感要遠遠大于嘴里的味道。
【第33句】:【一日一禪語】好不可能永遠地好,壞也不能永遠地壞,都會變。主要是自己的心,想明白了想開了,就是智慧;物質的享受不是真正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表面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內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不管面對什么事情什么現象,你的心永遠那么平靜,永遠那么清凈,這叫解脫。
【第34句】:奔跑著追求目標是一種境界,竭力地挑戰極限是一種快樂,微笑著超越苦難是一種幸福。很多時候,累與不累,不取決于事件本身,而最終取決于我們對事件的心態。事實上,我們常常會發現,做自己愿意做喜歡做的事情,累也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
【第35句】:【禪心佛語】清高的人格,是由于能視富貴榮華如過眼煙云。我們能對物欲減少一分,我們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們對世間的情念減少一分,我們的道念就增強一分。
【第36句】:調與:萬物因水的存在而匯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與鐵礦粉是三種不同的事物,因為水的調與而融合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們三種才有可能按比例調與而成。同樣的道理,由于愛心的存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j社會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才有可能與諧相處、充滿與平。
【第37句】:【禪心佛語】若歲月靜好,那就頤養身心;若時光陰暗,那就多些歷練。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沒有放棄,怎能擁有;不守寂寞,豈見繁華。曾經再美,不過一紙空談;腳下艱難,卻是直指明天。
【第38句】: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離魅魍魎四小鬼,各有肚腸。船載石頭,石重船輕輕載重;杖量地面,地長杖短短量長。冬夜燈前,夏候氏讀春秋傳;車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拌倒不響,爬起不長。拿起千金,放倒四兩。小人有罪,罪坐家長。
【第39句】:【及時友助】及時友助是樂事。(《法句經·象品》)☆及時幫助朋友是快樂的事情。☆不論是對朋友,對陌生人也是如此,因為人生充滿著不確定性,當暴風雨來臨,朋友的幫助會像陽光一樣驅散陰霾,多幫助別人就多個朋友,多個朋友就多條路,所以如果想別人能及時幫助自己,就要及時幫助別人,給朋友送去最貼心的關懷。
【第40句】:【李嘉誠談富翁】每一批富翁都是這樣造就的:當別人不明白他在做什么時,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當別人不理解他在做什么時,他理解自己在做什么。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第41句】:【禪語人生】心地清凈行善得福。“福”是從善行來的,行善是因,得福是果,業障沒除,福也不易得到。先要修清凈心,心地清凈是第一善。心地不清凈,縱然修善,善里有攙雜,不純,業障消得不徹底。使自己心地清凈,要改過,將心地真正做洗刷的功夫。
【第42句】:【禪語人生】一猶太人與兒子遠行,路上看到塊鐵,讓兒子撿。兒子懶得彎腰,裝沒聽見。他自己撿,路過城鎮時換了3文錢,又用這錢買了18顆櫻桃。兩人過荒野,兒子又渴又餓。他故意丟下顆櫻桃,兒子慌忙撿起來吃。他邊走邊丟,兒子彎了18次腰。不做小事,注定會在更小的事上操勞。
【第43句】:【禪語人生】有智慧的人,才能為自己及他人解決困難,否則,這個人一定生活得沒有意義,既為自己帶來痛苦,也為他人制造麻煩。有些人一生下來就特別聰明,這并不意謂有智慧。事實上,聰明的人也可能是煩惱心很重的人;如果聰明而煩惱很少,乃至沒有煩惱,那才是清凈的智慧。
【第44句】:【樂觀的人心臟好】樂觀的情緒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國密歇根大學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樂觀程度高的人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73%。且樂觀的人會處理好壓力,讓自己投身于積極的鍛煉之中,從而增強了體質,降低了誘發心力衰竭的風險。
【第45句】:【禪心佛語】而那牽絆我們的渴愛,具有將人的理性和智慧全部焚燒、殆盡的強大力量。不將它消除,就永遠也得不到人心的寧靜和真正的幸福。
【第46句】:【修行智慧禪語】生命是一場漫長不可預知的遠行,曉風冷月,楊柳落英,都只是剎那風景。那些結伴同行的,不只是愛情,還有不可缺少的親情和友情。不管有一天會不會成為默然轉身的路人,但任何一樁緣分,我們都要珍惜。
【第47句】:【禪心佛語】害羞通常是由于缺乏自信,以及對形式和禮俗太過墨守成規所造成的。我們被囚禁那個我們想要呈現給別人的形象里頭,舉手投足都很不自然,而我們的本性還會不時在那邊催促,一點商量的余地也沒有。就好像我們尿急想上廁所,雖然可以暫時假裝沒事,但是可不能永遠這樣下去呀。
【第48句】:【放下感情的禪語】人感到糾結,…是因為:只從自己的角度和感受去看事看人;只用自己的經驗和經歷去評判他人;只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觀點和情緒;沒有看到到事情的全相。感到痛苦糾結時,靜下心來,放下自己的評判和情緒,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也從第三方的角度看人看事,就會看到全相,事情的全相會讓人自由!
【第49句】:【禪語說】如果有緣,錯過了還會重來;如果無緣,相遇了也會離開。相識就是一種緣分,相交就是一種情分。聚有聚的理由,離有離的借口,愛你的人會追隨你,想你的人會聯系你,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卻身不由己,有些事,不是不在意,而是在意了又能怎樣,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