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慣)比喻不管好壞,只要到手就算數(shù)。 也作挑得籃里便是菜。 撿到筐里就是菜。 拾進籃子里就是菜。
【第2句】:【馬有失蹄,人有失足】(諺)失蹄:馬在行進間腿蹄閃空。失足:失足落水,借指行為出錯。馬有失蹄的時候,人也有犯錯的時候。指人偶爾犯錯是難免的。 也作馬有前失,人有后悔。 馬沒有不打前失的,人沒有不犯錯誤的。 人有失錯,馬有失蹄。
【第3句】:【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慣)比喻冒再大的風(fēng)險也不在乎。 也作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第4句】:【小姐身子丫環(huán)命】(慣)丫環(huán):婢女,也作丫鬟。指女子身體嬌弱或容貌美麗,卻命運不濟,要吃苦受累。 也作小姐胚子丫鬟命。 小姐眉眼丫鬟身。眉眼:容貌。
【第5句】:【楊令公的兒子——一個賽過一個】(歇)楊令公:對北宋名將楊繼業(yè)的譽稱,相傳他有七個兒子,一個比一個英勇善戰(zhàn)。指一個更比一個強。常用于贊美。
【第6句】:【黃連樹上長的草——苦苗苗】(歇)比喻苦孩子。
【第7句】:高山上的筍子一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8句】:【學(xué)到老不會到老】(諺)指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學(xué)習(xí)中,直到老還是學(xué)不完。
【第9句】:新學(xué)期一開學(xué),爸爸就提醒我要和學(xué)習(xí)好的同學(xué)交朋友,并風(fēng)趣地說:“跟著鳳凰走,不是鳳凰也是個俊鳥;跟著黑瞎子走,不是黑瞎子也是狗熊。”(安徽·利辛)
【第10句】:【恨不得爺娘多生兩只腳】(慣)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第11句】:爸爸和爺爺一樣性情暴躁,稍有不順心的事,就大發(fā)雷霆。奶奶常無可奈何地說:“唉,真是什么谷子碾什么米,什么老子有什么樣的兒啊!”(河北·行唐)
【第12句】:桌布蓋牛背——露頭角
【第13句】:野蜂飛進漁網(wǎng)里——專找空子鉆
【第14句】:【馬虎】“馬虎”用來形容某些人為事草率或粗心大意。馬、虎和粗心大意這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三者,怎么會聯(lián)系到一起,成為一個有特定含義的固定詞語“馬虎”呢?相傳,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么。他非常喜歡畫虎,有一次,他剛畫成一只虎頭,有位朋友登門來拜訪,請他畫一幅馬。這位畫家大筆一揮,非常隨便地在虎頭之下添上了馬的身軀。朋友見他如此不認真,便質(zhì)問他說:“你這畫的到底是馬呀還是虎呀?”沒想到這位仁兄隨口便答道:“管它什么呢,馬馬虎虎吧!”朋友見狀,一氣之下拂袖而去。別人不要,畫家就把自己這幅“得意之作”掛到墻上。他的大兒子看見后很奇怪,用手指著畫問他:“爸爸,那上面畫的是什么啊?”“是虎”,畫家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后來二兒子也好奇地問他,畫家又隨口支吾著說:“是馬”。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碰上一匹馬,卻以為是虎,搭上箭,一箭就把它射死了。馬主人不干了,要他賠償,害得畫家不得不原價賠償。后來二兒出門,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以為是馬,就想去騎,結(jié)果被老虎吃掉了。畫家聞訊,悲痛萬分,就把《馬虎圖》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zé):“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xué)吾。”于是這位畫家贏得了一個“馬虎先生”的外號。從此,“馬虎”這個詞獲得了新義,流傳至今了。
【第15句】:【不怕人老,只怕心老】釋義:不怕年紀老,只怕意志衰退。例句:“這是一種悲觀情緒,要不得!俗話說:不怕人老,只怕心老。”
【第16句】:【吃得筵席打得柴】(慣)既能在宴席上做賓客,又能到深山里當(dāng)樵夫。指人既能過富日子,也耐得了貧苦。
【第17句】:【借野豬還愿】(慣)還愿:求神佛保佑的人如愿后兌現(xiàn)對神佛許下的酬謝。比喻拿著別人的東西當(dāng)禮品、作人情。
【第18句】:【張口三分利】只要說話,主動提出要求,就有好處。周立 波《暴風(fēng)驟雨》:“你要哪塊地,得說呀,張口三分利,你要不 說,分上壞地,怎么娶媳婦,養(yǎng)小子?”
【第19句】:這天是“小滿”。媽媽看著日歷說:“小滿十八天,小麥不熟也青干。”(河南·孟津)
【第20句】:【拿話當(dāng)經(jīng)念】(慣)比喻把他人說的話當(dāng)作行為準則。
【第21句】:寧可爹娘羨兒女.切莫兒女羨爹娘。
【第22句】:【放虎歸山,必成大害】(諺)比喻放走強敵,必定會帶來難以估料的后患。 也作放虎歸山,自留禍根。 放虎歸山,終是后患。
【第23句】:鵝食盆不許鴨插嘴——吃獨食
【第24句】:【金水子,銀水子,買不下這奶水子】(諺)奶水子:乳汁。哺育嬰兒,無論怎樣貴重的飲料,都無法與母體的乳汁相比。指嬰兒最好的食物是乳汁。
【第25句】:【路是人踩出來的】(諺)指路是要人開創(chuàng)的。比喻人的前途,全靠自己奮力去創(chuàng)造。 也作路是人闖出來的。 路是人走出來的。
【第26句】:【塔尖上亮相——高姿態(tài)】(歇)亮相:戲曲演員上下場或一節(jié)舞蹈、武打完畢后,為突出角色精神狀態(tài)而做的塑像式姿勢。本指在高處擺出某種姿勢,轉(zhuǎn)指人在處理問題時站得高,態(tài)度寬容。
【第27句】:揪著草繩當(dāng)蛇打——上當(dāng)
【第28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諺)行善的,自有好的報應(yīng);作惡的,必有惡的懲罰。原為佛教輪回報應(yīng)的說法,后流傳為勸善懲惡之誡語。 也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不報,時辰不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第29句】:姑姑經(jīng)常說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數(shù)叨她說:“黃鱔泥鰍本來就拉不了一般長。”(河南·新野)
【第30句】:【 禿子跑進和尚廟,硬充數(shù)】不夠條件,無能,冒充。成語: 濫竽充數(shù)。李曉明等《平原槍聲》:“聽到劉中正‘掃蕩’失敗 的消息,楊百順特別得意,罵道:真是禿子跑進和尚廟,硬充 數(shù)!”
【第31句】: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
【第32句】:【君子不奪人之好】(諺)好:愛好,喜愛。指品德高尚的人不奪取別人所喜愛的人或東西。 也作君子不奪人之美。 君子不奪人之所愛。
【第33句】:【三個銅錢放兩處——一是一,二是二】(歇)本指銅板一處一個,另一處兩個;轉(zhuǎn)以形容言行一絲不茍,本來怎么樣就怎么樣。 也作“三個銅錢擺兩邊——一是一,二是二”。
【第34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釋義:形容弱小的被壓迫者有打敗強大的壓迫者的堅強決心。例句:我記得在戰(zhàn)國時代,楚國被秦國滅掉之后,當(dāng)時流行著這樣兩句民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一個歷史教訓(xùn)。因此宋代詩人陸放翁才有“楚雖三戶能亡秦”的驚人之筆。
【第35句】:【不怕明處槍和棍,只怕陰陽兩面刀】釋義:不怕公開較量,就怕暗地搞陰謀詭計。例句:“有句俗話。‘不怕明處槍和棍,只怕陰陽兩面刀’,我最不喜歡那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兩面三刀搞詭計的人。”
【第36句】:八哥學(xué)話——饒舌
【第37句】:【心欲專,鑿石穿】(諺)欲:要。 只要心意專一,不難把大石鑿?fù)浮?指心專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38句】:【久旱遇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諺)甘雨:對農(nóng)作物有利的雨水。故知:老友。指在異鄉(xiāng)遇上了老友,如同旱久得甘雨。
【第39句】:【喇叭是銅鍋是鐵】釋義:比喻從本質(zhì)上認識一個人的價值和作用。例句:哼,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喇叭是銅鍋是鐵,小韋!現(xiàn)在我只能對你說,你有值得驕傲的年齡;我呢,也有不算太貧乏的經(jīng)驗。
【第40句】:【肥豬拱廟門送來的好事】意外的收獲。張恨水《八十一 夢》:“許多人想走賴夫人這條路子,花錢受氣,總走不通,你 瞧,我這里可是肥豬拱廟門,她自來。”
【第41句】:老鼠啃缸沿——不是瓷(詞)兒
【第42句】:弟弟吃飯總怕吃不飽,老是把碗盛得滿滿的,可又總是吃不完就放了筷子。媽媽說他是“眼睛大,肚子小——肚飽眼睛饑”。(廣西·柳州)
【第43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情越少越好。意即怕麻煩,不愿負 責(zé)任。海外陳若曦《二胡》:“祖父絕口不提孫子要出國的愿 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不希望牽扯到自己身上。”
【第44句】:【一句話三個謊】極言說謊,不可相信。類似的:除了唾沫 都是謊。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兩口子過日子,得真 心換真心,不能一句話三個謊。”
【第45句】:【趁水和泥】釋義:利用時機,利用條件。例句:“節(jié)目一演,馬上會把基層干部的思想搞亂,這時咱們趁水和泥,聯(lián)系實際,大揭大批,甚至當(dāng)場可以把趙越揪出來……”
【第46句】:挖耳勺掏灶炕——小摳
【第47句】:【針孔里尋銅板】銅板,即銅幣。謂獲利甚微。類似的:針 尖上削鐵。海外陳若曦《二胡》:“那種小玩意有什么搞頭? 針孔里尋銅板,太沒賺頭了。”
【第48句】:高山上建涼亭——好風(fēng)流
【第49句】:【甜言美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要講究方式,要與 人為善,不要傷害人。類似的:好話三句暖人心。明代《金 瓶梅》:“你去到后邊,把惡氣兒揣到懷里,將出好氣兒來,看 怎的與他下個禮,賠了不是兒罷。你我既在檐底下,怎敢不 低頭。常言道:甜言美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第50句】:【豬八戒掉在泔水桶里——得其所哉】(歇)哉:表示感嘆的語氣。 指來到適宜于自己的好地方。
【第51句】:【水火無情】(諺)水火是不講情面的。指水災(zāi)、火災(zāi)的破壞力極大,災(zāi)禍一旦發(fā)生,很難抵御控制。 也作“水火不留情”。
【第52句】:姥姥帶我回城,我非要坐出租車不行,姥姥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增產(chǎn)不節(jié)約,好比漏底兒鍋,上面添了水,下面流成河。過日子可不能這樣大手大腳的。”(陜西·西安)
【第53句】:經(jīng)市中醫(yī)院劉醫(yī)生兩天的精心治療,爸爸康復(fù)出院了。姐姐對他說:“藥對方,一口湯;不對方,一水缸。爸,要是您仍在江湖游醫(yī)那里醫(yī)治,只怕再過十天,病情也不見得會有好轉(zhuǎn)呢!”(浙江·紹興)
【第54句】:兩勤加一懶——不做,二不休
【第55句】:【人熟是一寶】(諺)要辦事,人緣熟了就順手,這是個法寶。指凡事人地生疏難行動,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56句】:奶奶總嫌龍龍是女孩,媽媽抱著龍龍委屈地說:“閨女娘,娘閨女,閨女長在娘心里。妞是娘的貼心襖,我不嫌龍龍是閨女。”(陜西·城固)
【第57句】:【家有多嘴公,十個倉廒九個空】(諺)多嘴公:光吃飯不做事或光說空話不務(wù)實事的人。倉廒:儲藏糧食的倉庫。指家里有了多嘴公,家道肯定要敗落。
【第58句】:哥哥脾氣不好,動不動就發(fā)火。媽媽勸他:“酒多傷身,氣大傷人;棍子傷肉,惡語入骨。你要改改自己的壞脾氣啊!”(廣東·陸豐)
【第59句】:紅紅剛從學(xué)校回來,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個不停。旁邊的奶奶對嫂嫂說:“你和紅紅像反貼著的門神,孩子倒怪親的。”嫂嫂說:“籮筐糞杈,孬好一家唄!”(山西·平順)
【第60句】:【手插魚籃避不得腥】做事不能怕?lián)上怠C鞔段饔斡洝罚?“古人說得好:手插魚籃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guī)?領(lǐng)家兵殺那和尚去來!”
【第61句】:【應(yīng)人事小,誤人事大】(諺)答不答應(yīng)替人辦事倒無關(guān)緊要,答應(yīng)卻不辦,從而耽誤人家的事,這就麻煩了。指應(yīng)諾的事必須實踐。
【第62句】:【雜燴】“雜燴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謂“雜燴”,就是把白菜、粉條、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蔥、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鍋。味美香濃,甚是好吃。吃時,一人一碗,或配蒸饃,或配白米飯,既簡單方便,又經(jīng)濟實惠。因此,“雜燴菜”擴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歡吃這樣的“大鍋菜”,特別是在農(nóng)村,紅白喜事必不可少。民間傳說,雜燴菜起源于宋代。據(jù)說南宋時朱敦儒為兵部侍郎,因主張抗金,被奸相秦檜免職,回河南老家,這一年,時逢朱敦儒六十壽辰,就在準備壽宴時突然從京城臨安傳來消息說,抗金元帥岳飛被奸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于風(fēng)波亭。朱敦儒無心慶壽,又不能讓赴宴的人餓肚子,就吩咐家廚:“今日不飲酒,只把備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饃端來即是。”眾人聽說岳飛被害之事,都難過得吃不下飯。朱敦儒就說:“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當(dāng)是秦檜的頭,油炸豆腐就當(dāng)是秦檜的肉,粉條就當(dāng)是秦檜的腸子。”大家聞聽此話,紛紛拿起筷子,頃刻之間就把一碗熬菜吃了個精光。吃完之后,眾人給這道菜取名“雜檜菜”。因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傳開來。又因為這道菜是將各種雜七雜八的菜燴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將它叫做“雜燴菜”了。另有一說,雜燴菜起源于福州。當(dāng)時福州有一名廚,聽說岳飛被秦檜誣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種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雜檜”的菜,“雜”的意思雜種,“燴”與秦檜的檜同音。經(jīng)考證,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飛被害時,正在臨安樞密行府諮議參軍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檜之子秦嬉喜好詩歌,起用朱敦儒之子為刪定官,朱敦儒為鴻臚少卿。秦檜死后,敦儒也去職。“談?wù)咧^敦儒老懷舐犢之愛,而畏避躥逐,故其爺不終。”因而民間傳說朱敦儒發(fā)明“雜燴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時番薯還未傳人中國,當(dāng)時還沒有粉條。而起源于福州之說,也沒有歷史根據(jù)。但是“雜燴”菜確實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傳千年,影響很廣。宋金戰(zhàn)爭中,河南地區(qū)是主要戰(zhàn)場,人們飽受戰(zhàn)亂之苦,對岳飛十分愛戴,因此對秦檜的氣憤情緒是真實的,最有可能的是“雜燴”確實是在痛罵秦檜,其發(fā)明者應(yīng)是河南百姓,這個故事在流行過程中又附會了故舊鄉(xiāng)賢,附會到朱敦儒頭上的可能性較大。
【第63句】:【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諺)按官法,連針一樣的違法小事也通不過;若徇私情,像車馬一樣大的非法之舉也能通融。指舊時私情大于公法。
【第64句】:我和一位同學(xué)從一年級到現(xiàn)在都是同桌。三年來,我們互相幫助,連一次嘴也沒吵過。有一次,班主任老師把一對打架的同桌和我們對比后說:“兩好才能合一好,熱鏊子才能翻出好烙饃。”(河南·虞城)
【第65句】:千年大樹百年松——根深葉茂
【第66句】:媽媽責(zé)備爸爸說:“你啊,怎么能把錢借給外村人呢,難道不怕被騙了?”爸爸說:“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是豆芽炒蝦米——各有各的彎子。”(江蘇·灌云)
【第67句】:【放龍入海,縱虎歸山】(慣)比喻把強敵放走,留下禍根。
【第68句】:老鴰站樹梢——呱呱叫
【第69句】:【徐庶入曹營——一語不發(fā)】(歇)徐庶:字元直,東漢末潁川(治今河南禹縣)人,先為劉備的謀士,后被曹操騙入曹營,發(fā)誓終身不為曹操出謀獻計,指一句話也不說。 也指不替人出謀劃策。 也作“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
【第70句】:【好莊稼長不到好土上】(慣)比喻好孩子沒有生在條件好的家庭。
【第71句】:【爭一日之短長】(慣)短長:指勝敗、對錯、高低等。比喻決出一時的勝敗、對錯。
【第72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歇)據(jù)《三國演義》描寫,劉備在長坂坡慘敗后,趙云殺入重圍救出劉備的兒子阿斗;劉備為籠絡(luò)人心,故作姿態(tài)地將阿斗摔在地下,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指用手段籠絡(luò)人心,使人甘愿受其利用。 也作劉備摔孩子——籠絡(luò)人心。 劉備摔阿斗——刁買人心。
【第73句】:【 假作真時真亦假】以假為真,則真也被懷疑為假。謂真 假不分。《人民日報》(1986,2,18):“最好的辦法就是講真 話,舉事實,不講一句假話。否則,就有可能假作真時真亦 假了。”
【第74句】:【云端里看廝殺】不介入糾紛,看熱鬧。清代《兒女英雄 傳》:“天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廝殺,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 旁觀,看后來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
【第75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慣)比喻以對方使用的手段來回擊對方。 也作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第76句】:哈巴狗逮耗子——像貓又沒貓的本事
【第77句】:【蛇頭上蒼蠅——自來的衣食】(歇)指自己送上門來供人享用的食物。多指人自投羅網(wǎng)。
【第78句】:【只有錯拿,沒有錯放】(諺)指案件中往往捉人比較隨便,而放人特別謹慎。
【第79句】:【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指縱然擁有萬貫家財,也不如有個能頂門立戶的硬漢子。
【第80句】:【描不成,畫不就】(慣)形容容貌美麗非凡,難以描繪。
【第81句】:【做了幾天和尚,連肉味也忘了】指忘記過去的經(jīng)歷。汪幸 福《浪跡臺灣島》:“過去,你男人為升官想方設(shè)法巴結(jié)我。 今天,我浪跡到這里,你卻忘恩負義拒我于門外,做了幾天 和尚,連肉味也忘了。”
【第82句】:【 斑鳩嫌樹斑鳩起,樹嫌斑鳩也是斑鳩起】不管是那一方面 不愿意,都是斑鳩離開,樹不動。形容客人與主人之間的不 歡而散。姚雪垠《李自成》:“誰不愿意遵守軍紀,請不要留 在我的大旗下邊。斑鳩嫌樹斑鳩起,任諸位遠走高飛,我決 不相留。”
【第83句】:奶奶經(jīng)常做飯、買菜、喂雞、喂豬。姑姑見她天天干個不停,就勸她休息休息。奶奶卻說:“能干一天是一天,多于一天兒孫歡。”(河南·魯山)
【第84句】:【長草短草一把薅】不加區(qū)分,一律對待。傳記圖書:“算 了,現(xiàn)在長草短草一把薅,再不要說了。上面把你們的案子 交給我們處理,請你和王先生后天來一趟。”
【第85句】:【賣油娘子水梳頭】油留著賣,自己不能搽。意即為他人 服務(wù),自己不能享受。類似的:賣鞋的赤腳跑/裁縫衣破沒 人補,木匠屋里沒凳坐/造車者多步行。成語:為人作嫁。 《艾蕪短篇小說選》:“賣油娘子水梳頭,這是一句極其流行 的俗語。意思是說,賣油人的娘子,舍不得用油梳頭,只拿 點水來潤潤頭發(fā)。也就是說,一些小本生意的人以及一般 下力的,總是拿好的去供給別人,壞的留著自己享用。這并 不是自己儉省,想要儲蓄起來,而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法則, 逼著人不得不這樣虐待自己,不然的話,就不能生活下去。”
【第86句】:【眼淚往肚里流】有苦無處訴。劉紹棠《漁火》:“春柳嫂子 真想放聲痛哭,可是她是個傲性子的女人,眼淚流進肚子 里。”
【第87句】:【賣慣了私鹽走慣了硝】(慣)比喻做慣了違法的事。
【第88句】:【破船經(jīng)不起頂頭浪】經(jīng)不起打擊。高云覽《小城春秋》: “破船經(jīng)不起頂頭浪,李木心上吃的那一驚,比他胸口吃的 那一拳還厲害。他挨不到三天,就咽氣了。”
【第89句】:【舍著金鐘撞破盆】(慣)比喻不惜任何代價,甚至豁出性命去拼搏。
【第90句】:墨里藏針——沒處尋;難尋
【第91句】:【哪壺不開提哪壺】(慣)提:本指使東西由下往上移,轉(zhuǎn)指談起。比喻偏偏要觸到對方的痛處、短處或所忌諱的事。 也作哪一壺不開提哪一壺。 哪把壺不開提哪把壺。
【第92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諺)穿靴:腿腳浮腫得像穿上靴子一樣。 戴帽:頭臉浮腫得像戴上棉帽一樣。男病人腿腳腫,女病人頭臉腫,民間認為是將死的預(yù)警。 也作“男怕腿腫,女怕臉腫”。
【第93句】:【倒栽蔥】(慣)比喻人頭朝下摔倒。
【第94句】:哥哥談對象,談了吹,吹了談,總沒著落。媽媽著急地說:“你是瓜地挑瓜,挑著眼花,啥時挑到頭啊?”(河南·林州)
【第95句】:【 飛不上天,鉆不進地】逃不走。或說:不怕他飛上天去。 浩然《艷陽天》:“放了他,飛不上天,鉆不進地,隨時可以再 捉起來,不會有什么不好。”
【第96句】:【摟草打兔子——捎帶】(歇)指做某件事時順便做另一件事。 也作“摟草打兔子——捎帶手”。
【第97句】:【搞鬼把戲】(慣)指暗中使用陰險的手段或計策。 也作“搞鬼名堂”。
【第98句】:蝸牛背“房子”——只顧自己
【第99句】:【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釋義:原指下棋。比喻當(dāng)事人有切身利益,容易執(zhí)著一端:旁觀者置身事外,能比較全面、清醒地觀察問題,判斷是非。例句:“從來‘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姐姐細想;這寶硯雕弓豈不是天生地設(shè)的兩樁紅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