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馬不知臉長,牛不知角彎】(諺)比喻人總是缺乏自知之明,或總是為自己護短。 也作馬不嫌臉長,羊不嫌角彎。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
【第2句】:【 躲一棒槌,挨一榔頭】未能避免傷害。或說:躲了一槍,挨 了一刀。清代《三俠五義》:“俺剛脫了他的賊船,誰知卻又 來到你這賊店,這才是躲一棒槌,挨一榔頭呢!”
【第3句】:【打尖】古時候,人們把在旅途中休息進食叫“打尖”,現在上歲數的人仍舊使用打尖一詞。據考證,“打尖”系“打火”之誤。清代福格所撰《聽雨叢談》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飯,謂之打尖。皆不喻其字義,或日中途住宿之間,乃誤間而尖也。謹按《翠華巡幸》謂中頓日中火。謂途中之餐日打火,自是因火字而為尖也。”意思是中午飯叫中火,旅途中吃飯叫打火。誤將住宿之“間”而為“尖”也。“間”、尖”同音。因此,打尖包括旅途中住宿、休息、吃飯。如《水滸傳》中有:“你母子二位敢來打尖,叫莊客安排飯來。” 再如馬致遠《黃粱夢》云:“兀那打火的婆婆,央你做飯與我吃。行人貪道路,你快些兒。” “打尖”一詞,至今使用。
【第4句】:【腳桿子上綁大鑼——走到哪兒都當當響】(歇)腳桿子:腿。當當響:本形容敲大鑼發出的響亮聲音,轉喻出色、過硬或有名聲。贊揚人無論到什么地方或在什么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或很有名氣。
【第5句】:【巧詐不如拙誠】(諺)無論怎樣的巧妙偽詐,也比不過笨拙的誠實。 指偽裝終會敗露;只有誠實,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也作巧偽不如拙誠。 巧欺騙不如笨誠實。
【第6句】:在診所,媽媽問醫生:“我整天在屋加工服裝,連門也沒有出過,咋還會感冒呢?”醫生聽了笑著說:“海風,風行一大片;室風,風走一條線。所以,你不出屋門有時也會感冒啊!”(河南·許昌)
【第7句】:媽媽讓我和哥哥去換米,我倆都不想去。媽媽說:“真是龍多思翹,人多思靠。一個和尚水多,兩個和尚水少,三個和尚無水啊!”(河南·郟縣)
【第8句】:【著意種花花不活,等閑插柳柳成蔭】見“有意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
【第9句】:拿著草帽當鍋蓋——盡是出氣眼;亂扣
【第10句】:程老太太雖然什么都省儉,可待起外人來,那就大方多了。她有一套這樣的理論:“自己吃了填坑,客人吃了揚名。”(安徽·利辛)
【第11句】:狐貍精問路——沒有好道道兒
【第12句】:【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釋義:家里有賢惠的妻子,丈夫可以避免意外的禍害。例句:自古說“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只為夫妻是最親信之人,比不得兄弟朋友,因她朝說暮說,男子心腸雖硬,被她勸阻,也要回心。所以說娶賢妻免禍。
【第13句】:【墻里的柱子——捶使勁不顯身】(歇)指暗中不露聲色地出力。也指不吭聲地埋頭苦干。
【第14句】:獾豬歸洞——鉆進去
【第15句】:【 樹葉掉下來怕砸破腦袋】形容膽小怕事,或把事情看得太 嚴重。類似的:聽見樹葉響,就低頭轉彎/黃葉飛來怕打頭。 王朔《編輯部的故事》:“還單純。本來膽就小,樹葉掉下了 怕砸頭。”
【第16句】:癩蛤蟆剝皮不閉目——還想蹦韃幾下
【第17句】:土地爺的屁——神氣
【第18句】:暑假期間媽媽讓我下地撤糞,因為是頭次撒,鐵锨總不聽使喚,撒出去就是一堆。媽媽邊示范邊講:“撒糞要均勻,揚起一條線,落下一大片。”(河南·虞城)
【第19句】:【有恩不報反為仇】(慣)指用仇恨來回報別人的恩情。
【第20句】:【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兩個人的看法可能更 全面一些,要聽取不同意見。成語:兼聽則明。劉江《太行 風云》:“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我聽小五這是 幾句實話,不知道你鬼迷心竅想是甚!”
【第21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閑】(歇)先生:民間對瞎子的戲稱。瞎子迷了路閑轉悠,坐在家里也是閑坐著,反正是一樣閑著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費心思去想去做。
【第22句】:【自家掘墳自家埋】自己坑害自己。魯迅《墳》:“所以,要 說得苛刻一點,也就是自家掘墳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錯 誤的。”
【第23句】:耗子啃皮球——嗑(客)氣
【第24句】:一個世紀才盤點——百年大計
【第25句】:補了又補的破輪胎——到處泄氣
【第26句】:【得不的風兒,就是雨兒】(慣)得不的:不能得到,這里指不能聽到。 風兒:風聲。聽不到風聲,就斷定是下雨。1比喻剛聽到一點兒消息,就不辨虛實,立刻行動。2比喻造謠傳謠。
【第27句】:【啞巴見面——沒說的】(歇)指無話可說或不說話。也用來稱贊人或事物完美,沒什么可指責、挑剔的。
【第28句】:口吃黃連——苦在心
【第29句】:【張口三分利】只要說話,主動提出要求,就有好處。周立 波《暴風驟雨》:“你要哪塊地,得說呀,張口三分利,你要不 說,分上壞地,怎么娶媳婦,養小子?”
【第30句】:【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慣)十八般武藝:刀、槍、劍、戟、棍、棒、槊、鏜、斧、鉞、鏟、鈀、鞭、锏、錘、叉、戈、矛十八種武藝。 形容武藝出眾,精通每一件兵器。 也比喻人掌握各種技能,什么都會。 也作十八般武藝件件皆能。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
【第31句】:【東扯葫蘆西扯瓢】借喻說話漫無邊際,閑聊天。成語:東 拉西扯。馬烽《劉胡蘭傳》:“二寡婦見胡蘭不給她開收條, 只好坐在板凳上,和那些等著交鞋的婦女,東扯葫蘆西扯瓢 地扯起閑話來了。”
【第32句】:【只說獐過鹿過,可不說麂過】(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形狀像鹿,但比鹿小。過:本指跑過,轉指過錯。麂:小型的鹿,諧“己”。 指只說別人的過錯,不說自己的過錯。
【第33句】:【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謂幫兇者仗勢欺人,胡作非為,更難 對付。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怪不得人說,閻王好見, 小鬼難纏。這都是大寶子攪的!”
【第34句】:【一力降十會】(諺)十:多的約數。會:會武藝的人。一個人只要力氣大,就可降伏多個會武功的人。指武功較量,體力大是基本條件。
【第35句】:【推磨繞圈子】指不直截了當。成語:轉彎抹角。柳青《種 谷記》:“他們頂你,驢推磨似地和你繞圈子,拉談半天還停 留在原處。”
【第36句】:【打有鞭子寫有筆】釋義:比喻掌握文武大權。例句:走到路上,小石說:“除了灶王爺就屬高國權大哪。他和鮑耀良這些人,打有鞭子寫有筆,一手遮天。”
【第37句】:白菜拌豆腐——清清白白
【第38句】:【傻公子,好奉承】(諺)愚蠢的公子少爺,最愛聽向他吹捧討好的話。指凡是愛好人們奉承的人,實質上都屬傻公子之流。
【第39句】:【離了你地球照樣轉】釋義:意謂沒有你也行。例句:“不要以為離了你地球就不轉了,大學里漂亮的女學生有的是!”
【第40句】:黨哥和女朋友第一次見面,他急得團團轉,女朋友卻遲遲不來。他媽擔心地說:“可別是遼天地(指空曠遼闊的野地)烤火,一面熱啊!”(河南·南陽)
【第41句】:閻王老子做木匠——鬼斧神工
【第42句】:為鼓勵我堅持練字,奶奶說:“練字不能怕麻煩。字怕習,馬怕騎,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再說,不怕慢,就怕站,堅持練下去總會有收獲的!”(內蒙古·開魯)
【第43句】:【壽比南山】“壽比南山”比喻人的壽命像南山一樣長久,用作對老年人的祝頌。“壽比南山”源出《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詩經,民間詩歌居多,一般沒有作者姓名,又是屬于文學作品,至于是指哪座南山,無可考據。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指西安南邊的終南山;一說是指山東益都縣的云門山。《現代漢語詞典》上說是指終南山。然而,云門山的遺跡較多,因其在城南,故亦稱南山。在山東云門山北崖上,鐫刻著一個巨大的“壽”字,字高【第7句】:5米,寬【第3句】:7米,氣勢磅礴,蒼秀崢嶸,遠遠望去,此字上刺青天,下屹大地,宛若巨匾,和云門山山體融為一體,雄渾奇偉,橫絕寰宇。據史料稱,此“壽”字出自明嘉靖年間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筆。 1981年,益都縣文物局首次拓下這個書法與雕刻技術雙絕的“壽”字。拓字時,以60米白布代紙,15公斤雞蛋清調【第3句】:5公斤朱砂為墨,分段拓下了這個“壽”字。在益都縣縣城里,自古有“壽比南山”的說法。人們提到老人長壽時,總是說“壽比云門山”。
【第44句】:雀兒的肚子——心眼兒小
【第45句】:【山再高也高不過兩只腳】(諺)山嶺再高,攀登者都會把它踩在腳下。指任何險峻的高山人也能攀登上去。也泛指任何艱難險阻,人都能戰勝它。 也作山再高還在腳底板下。 山高高不過腳底板子。
【第46句】:蟲憑蠕動尋食,人憑勞動養身。
【第47句】:【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諺)麟角:麒麟的角,極為稀罕。指從學的人一哄而起,多得像牛毛;而真正學成的人卻像麒麟頭上的角一樣,極為罕見。 也作“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第48句】:煎熬過的中藥——全是渣滓
【第49句】:【黃花魚,溜邊兒】指回避問題,繞著走。浩然《艷陽天》: “我得把話說在頭邊:如今我攤上真事兒了,你可不能黃花 魚溜邊兒.呀!”
【第50句】:【拉下馬】(慣)比喻使有地位、有聲望的人失去地位、名譽或權力。
【第51句】:急需的圖章——刻不容緩
【第52句】:早上,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田里有好幾位農民伯伯正在種著什么。回到家,我請教媽媽,媽媽微笑著說:“榆錢黃,種谷忙。”(山西·潞城)
【第53句】:【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諺)比喻每個人或每家都有自己的難處。 也作各人都有難唱的曲兒。 每家有一本難念的經。 家家有本觀音經。
【第54句】:【正月十六貼門神,遲了】春節前貼門神像。過了春節再 貼,謂不合時宜,落后。或說:正月里賣門神,過時貨。明代 《金瓶梅》:“正月十六貼門神,遲了半月。人也入了土,才來 上祭。”
【第55句】:【趕人不要趕上】(諺)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人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也作趕人不過百步。 拉弓不可拉滿,趕人不可趕上。
【第56句】:大船離港——外行(航)
【第57句】:【螞蝗纏住鷺鷥腳——要想脫來不得脫】(歇)螞蝗:蛭綱動物,生活在水田湖沼中,能刺傷皮膚。指被糾纏或陷入困境,難以脫身。 也作“螞蝗纏腳——要想脫身脫不了”。
【第58句】:【按下葫蘆起了瓢/摁倒葫蘆瓢起來】葫蘆可做瓢,一稱葫蘆 瓢。指不能同時按到水中,按下這個,那個又漂起來。謂事 情多,忙不過來。成語:應接不暇、顧此失彼。袁靜孔厥《新 兒女英雄傳》:“這兒也是:‘報告主席,我對他有個意見!’那 兒也是:‘報告主席:我也有個意見!’真是按倒葫蘆瓢又起 來了。”
【第59句】:班里有幾個同學說話,班長管他們,他們也不聽,老師知道后批評了這些同學。回家后我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他們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見貴人不下跪;打一巴掌才過勁兒,過一會兒還想鬧個氣兒”。(河北·行唐)
【第60句】:林黛玉的脾氣——愛使小性子
【第61句】:孔雀開屏——尾巴翹得高;喜氣洋洋
【第62句】:【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釋義:比喻各奔前程,互不相干。例句:余家富連連點頭,“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各種各的,又怎會你跟我生氣,我跟你吵嘴?”
【第63句】:【鍋里無米白添柴】(諺)比喻缺乏關鍵的條件,一切都是徒勞。
【第64句】:【自家窩里雞爭斗】(慣)比喻內部鬧矛盾,起紛爭。
【第65句】:【雞屁股拴線——扯蛋】(歇)扯:本指拉,轉指漫無邊際地閑談。 蛋:諧“淡”。指沒有根據地瞎說,或漫無邊際地閑聊。
【第66句】:【蘿卜不能當成人參賣】釋義:比喻不夠資格,不能充數。例句:我看你們都請黃半仙跳過大神。所以還不如那個破爛秀才。比他還迷糊。你們是染缸里撈不出白布。毛腳雞上不得鍋臺!蘿卜不能當人參賣。
【第67句】:【老梅花,少牡丹】釋義:梅花植株越老越好,牡丹則相反。例句:“老梅花,少牡丹”,梅花的植株以年老的為好,看這株梅花開的熱鬧勁兒,怕正是又年老又年輕的。
【第68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見“行行出狀元”。
【第69句】:【當地不當路,買地不買河】(諺)當(dang):典賣。賣地時不能連路一起賣掉,買地時不能連河一起買回。指凡事都有個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
【第70句】:【井底撈明月】(慣)比喻根本不可能做到或一無所獲。 也作“水里撈月亮”。
【第71句】:【上有婆婆,下有兒女】謂上面需要服從,下面需要照顧。 傳記圖書:“余現在所處之境,上有婆婆,下有兒女,其在之 間者實感困難。”
【第72句】:【晴帶雨傘,飽帶干糧】(諺)天晴時上路,也得帶上防雨的傘;吃飽后出門,也得帶上充饑的糧。指凡事都要有備,才能無患。
【第73句】:口袋空空的窮漢——個子兒也沒有
【第74句】:【揀有頭發的揪】(慣)頭發:比喻把柄、短處。比喻挑有把柄的或軟弱的欺負。 也作“揀有頭發的抓”。
【第75句】:【打蛇打七寸】(諺)七寸:蛇的要害處,在蛇的頭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須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擊敵人,要擊中他的要害。也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
【第76句】:【 見過鬼怕黑受過挫折,老有顧慮。】成語:心有余悸。陳 殘云《香飄四季》:“是呀,見過鬼怕黑,你便斷了這條心吧。”
【第77句】:【好馬不用鞭催】(諺)好馬上路,會自覺奔馳,不需主人用鞭催趕。 比喻有高度自覺性的人,做事認真負責,用不著別人指使督促。 也作好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槌。 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錘。
【第78句】:【仁不統兵,義不聚財】見“慈不掌兵,義不主財”。
【第79句】:【眼經不如手經,手經不如常舞弄】(諺)用眼看過,不如用手經過;用手經過,不如反反復復習練。指學習技藝,重在不厭其煩地實踐。
【第80句】:【貴人多忘事】身份高貴的人記不住小事情。用于恭維或 諷刺,現多用于開玩笑。清代《紅樓夢》:“你老是貴人多忘 事了,哪里還記得我們?”
【第81句】:【不敢越雷池一步】(慣)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省黃梅縣界東流,經今安徽省宿松縣,至望江縣東南,水積成池,稱雷池。語本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勸溫嶠坐鎮原防,不要越過雷池向東。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線或范圍。
【第82句】:【解開悶葫蘆】見“打破悶葫蘆”。
【第83句】:【瓜到熟時蒂自落】條件成熟自然有結果。成語:瓜熟蒂 落、水到渠成。馮德英《迎春花》:“大爺,你想報復俺水山哥 呀!這事用不著強迫,瓜熟蒂就落,強扭的也不甜。”
【第84句】:【扯后腿】見“拉后腿”。
【第85句】:豹子見了餓狼——個比一個兇
【第86句】:【轅門】“轅門”是古代的軍營之門。如京劇《轅門斬子》,因楊宗保在兩軍陣前私自招親,其父楊六郎在轅門怒而斬子,后被眾將勸解而得救。此詞源出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代,兩軍作戰是在馬拉著的戰車上進行的。當軍隊宿營或駐扎時,為防止敵人襲擾攻擊,兵士們就將戰車圍成圓形以為屏障。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適的位置留有出口,則以兩車相向成為門,因車轅相對,故名“轅門”。由于約定俗成,因襲相傳,由車戰轉為馬戰,雖戰車早被淘汰,凡遇安營扎寨,仍用“轅門”一詞,并推而廣之,把一些高級軍事衙署的正門也稱“轅門”了。
【第87句】:班里有位同學不好好讀書,因為一點兒小事不順心就離家出走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有田不耕倉庫虛,有書不讀子孫愚。你可不要學那位同學啊!”(廣東·龍門)
【第88句】:【鐵公雞,一毛不拔】一毛,雙關,也指一毛錢。借指吝嗇, 小氣。《香港小說選》:“還有,他盡管鐵公雞一毛不拔,但是 喜歡那些有禮及會講話拍馬的人,有時興致一來,也會大發 慈悲哩。”
【第89句】:玉皇大帝上戰場——大動干戈
【第90句】:【行動有三分財氣】(諺)指只要肯勞作,或多或少總會有幾分報酬。
【第91句】:綿羊進狼窩——自投羅網
【第92句】:【越磕頭,越挨踢】對別人低三下四,反而被人輕視。類似 的:磕的頭越多,顯得越矮。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他 看咱們太軟,他不硬怎的,要擱我,我還硬哪,這年頭兒就是 這個,你越給他磕頭,他越用腳踢你的下巴卡子!”
【第93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94句】:【有錢三尺壽,窮命活不夠】(諺)三尺壽:形容壽命不長。指富人過著奢侈淫逸的生活,想多活偏短命;窮人過著勞苦節儉的生活,無享受偏命長。
【第95句】:長青藤搭在墻頭上一一難分難離
【第96句】:我跟爸爸去集上買年貨,問爸爸是不是每年年前東西都比平常貴。爸爸說:“是啊,常言說一到老年根,黃土貴三分。”(江蘇·高郵)
【第97句】:【富易交,貴易妻】見“貴易交,富易妻”。
【第98句】:鄰居叔叔因為賭博,使好端端一個家幾乎傾家蕩產。看到身邊活生生的現實,爸爸教育我說:“十個賭博九個窮,傾家蕩產害人蟲。因為染上賭博而家破人亡的自古就有啊!”(廣東·龍門)
【第99句】:矮梯上高房——搭不上檐(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