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菩薩所持之戒,于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外,更增一饒益有情戒;即一舉手一投足之動機,悉以利群為前提;若不然者,則犯戒。(民國)太虛《中國現時學僧應取之態度》
【第2句】:請別讓諾言成空談,別讓承諾成欺騙。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做個善良有愛心、誠實守信之人,我們要盡力做到諾不輕許,許則為之。
【第3句】:【禪心佛語】第一個小故事:格西班大師是古時候噶當派的大成就者。在獲得成就以前,他和我們一樣是一介凡夫,心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自私之心。不同的是,他時時刻刻都在觀察自己的心。
【第4句】:【禪心佛語】若歲月靜好,那就頤養身心;若時光陰暗,那就多些歷練。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沒有放棄,怎能擁有;不守寂寞,豈見繁華。曾經再美,不過一紙空談;腳下艱難,卻是直指明天。
【第5句】:落紅有情,囈語有聲,你是我的過客,我是你的倩影,不為相守,只為和詩。不為纏綿,只為遇見,不為情事,只為佛語。不為曖昧,只為回味。
【第6句】:【邵康節養生詩】閑居慎勿說無妨,才說無妨便有妨,爭先徑路機關惡,退后語言滋味長;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輒為殃,與其病后須求藥,不若病前能自防。
【第7句】:世界上的事情本來是平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差別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們要離相而證性,這樣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第8句】: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壇經·般若第二》
【第9句】:人只要陽氣充足,就可心想事成,自得其樂!反之,就會出現陽不居陽,鳩占鵲巢,就好比陽氣這個喜鵲沒有在窩里占住位置,邪氣這個鳩鳥就會乘機跑進來一樣。說到底,人的吉兇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的!
【第10句】:轉彎是一種高妙的藝術,在戰場上,有時候要勇敢往直前,有時也要采取迂回戰術;開山辟路,想要到達峰頂,必有九曲十八彎。在人生的直行路上轉個彎,縱然道路崎嶇,前路難l。但曲徑通幽處,也許別有洞天。
【第11句】:【經典禪語】人心都是肉長的,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為別人,為別人的難處和苦楚好好想想,好好思考思考,這樣行動就不會那么偏激,言語就會柔和許多、心地也會善良許多、胸懷更會豁達許多。
【第12句】:放下爭論對錯。不能認識到自己犯錯,希望自己永遠正確。當你感覺自己急切投入到爭論對錯,請先想下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有利的嗎?
【第13句】:【禪語人生】爭什么、比什么、計較什么?沒有善心,誰都幫不了你,爭也爭不到,比也比不上,計較也沒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愛,你就會自在。
【第14句】:【佛心禪語】我們要聽到大風吹過峽谷,才知道那就是風。我們要看到白云浮過山脈,才知道那就是云。我們要愛了,才會知道這就是愛。我們也要恨了,才知道,恨也是因為愛。--郭敬明《夏至未至》
【第15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培養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養來的才是真的。爭只能與時日爭,爭善、爭美,不可去爭本不該擁有的人或物。
【第16句】:心思渙散昏沉、貪睡逸樂懈怠,會招致許多煩惱障礙——人若閑來無事,總想著“痛!苦!”平白地消耗時間;若只追求眼前短暫的玩樂享受,則痛苦反而更加嚴重。
【第17句】:【佛心禪語】九、人與人之間貴乎體諒別人的立場,不要用自己的觀點主觀的立場,苛刻的去要求別人去吹毛求疵,這樣不但對自己的修養有所束縛,對于別人也是一種壓力,不是一個世間的君子,更談不上是一個修行的人。——慧律法師
【第18句】:【眾生與人生】人若能發揮功能,才是「人生」;若沒有發揮功能,就是「眾生」。眾生」才需要「佛」救濟,「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第19句】:所謂禪在當下的功夫,就在于把握生命的當下,轉化生命的迷惑、凈化生命的染污、提升生命的素質、圓滿生命的品格,挖掘清凈生命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無限潛能。
【第20句】:淡度日,多頤養神經;狂飲攫食病變至,粗茶淡飯疾患遠;深愛之人傷處深,隨遇而安痛時淺。得到時,要保持平常心,失去后,要維系平常心,人生方可少些顛簸。
【第21句】:有時候,我們感覺走到了盡頭,其實只是心走到了盡頭。再深的絕望,都是一個過程,總有結束的時候,回避始終不是辦法。鼓起勇氣昂然向前,或許機遇就在下一秒。幾米說過,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里,看見最美的風景。
【第22句】:【禪心佛語】時光總是如水,一季桃花,一年春事,仿佛一切似夢非夢,不是尚未抵達,就是驚醒在夜里,走過不屬于自己的風景,或許,夢醒了,若歲月走的不安,何不在房屋下,種下一片屬于自己的半畝桃花園,在花下,淺酌,棲息。
【第23句】:淡泊如菊,淡泊在榮辱之外,淡泊在名利之外,卻淡泊在風骨之內。這樣的淡泊,能夠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遠離喧囂,謝絕繁華,洞察世事,回歸素樸,達到“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境界。
【第24句】:諸天具足無量福德、神足、天耳、天眼,具他心智,遙能見聞,雖近于人,人不能見。若我作惡,如是等天當見聞知,若是天等了了見我,我當云何不生慚愧,故作罪耶!《優婆塞戒經》卷六,尸波羅密品
【第25句】:現代人生活很忙碌,理應感到充實,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的重心在哪里,內心常常覺得空虛無聊,忙碌的工作、多樣化的娛樂方式便成了暫時的麻醉劑,麻醉時間一過,空虛感又會襲來。
【第26句】:【禪心佛語】所謂永遠,就是永不可觸及的遙遠。所謂絕望。就是我站在這里,前方是地平線,后面是整個頹廢的世界。
【第27句】:星云大師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萬事萬物,知足常樂。”一顆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悅、真正的寧靜、真正的幸福。生活中有許多令人幸福的東西,可我們卻變得越來越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一顆知足的心。
【第28句】:住持之要,當取其遠大者,掠其近小者。事固未決,宜咨詢于老成之人,尚疑矣,更扣問于識者。(宋)晦堂禪師《與草堂書》
【第29句】:【禪語人生】學會心淡如菊,無論是欣逢順境還是遭遇坎坷,都能夠做到不狂勿躁、“處事不驚、遇事不變”,你就可以享受淡定從容,享受那種“得意之時泰然失意之時淡然”的灑脫與安然。
【第30句】:【禪心佛語】如果你用一顆感恩的心看待你周圍的人,用一顆智慧的心看待你周圍的人,可能你當下就能把一切的煩惱都化解,一切的熱惱都會變成清涼,你就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喜悅的人。
【第3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如果一個人想通了這一點,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為烏有。
【第32句】:汝等廣植德本,弗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凈,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休息。《無量壽經》卷下
【第33句】:【佛心禪語】武士都沒正眼看他,象是沒聽見的樣子,邁著大步走了。鐵眼和尚急忙追上去,低聲乞求:“給多少都行。”
【第34句】:【佛系禪語】人生是什么,世間有煩惱,頭上有有青天,兩眼一睜忙到天黑,因為人生需要做些什么,也就不必要再埋怨什么,不要忘記自己是個快樂的青年,活一顆心,悟一些緣。
【第35句】:【心靈禪語】出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情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意漸遠時,選擇隨緣。有些事,挺一挺,就過去了。有些人,咬咬牙,也就忘記了。有些苦,笑一笑,就釋然了。一顆心,傷一傷,也就堅強了。
【第36句】:【佛心禪語】播下行為的種子,可以收成習慣之果;播下習慣的種子,可以收成性格之果;播下性格的種子,可以收成命運之果。
【第37句】:【佛心禪語】不要把愿望當理想,不要把滿足當愿望。確立人生遠大目標,鍥而不舍,矢志不渝,縱使不能達到勝利彼岸,留下的足跡也會閃閃發光。
【第38句】:【禪心佛語】隨意,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一個完美的人生,不見得要賺很多的錢,也不見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一份簡樸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樂而自在,也是一種上乘的人生境界。
【第39句】:【靜的禪語】凡事都有規律,心情再急迫,也要等待恰當的時機。時機再好,也要具備相應的素質。素質再佳,也要合適的機緣。一切皆備時,自可收獲喜悅。假如條件不成熟時,該怎么辦呢?最佳的方法是:等待,努力,不抱怨。
【第40句】:【禪語人生】幸福是一種感悟,幸福是一種心態,幸福往往在你別人的眼里,別人看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所以要活出幸福的名副其實。不要辜負了別人送來的那些幸福的目光。
【第41句】:【佛心禪語】《壇經》說無念為宗:以無念為宗旨。無念,指對一切不產生舍棄或貪取的心念,即對一切都不執迷,自心不為世俗間的一切所束縛。
【第42句】:慚愧心、悔改心應該有,但是不能老是后悔,不知道前進。如果只是后悔,不知改正、不知進步,悔就成了障礙。
【第43句】:有長遠打算的人,才會實實在在做好眼前的事;沒有規劃的人容易隨波逐流,一無所得。前途是一次有計劃的旅行,執著而有遠見,自信而把握關鍵,便能擁有一張生命之旅永遠的票。
【第44句】:你要學會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聽那些熙熙攘攘的聲音;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如夢,自迷自醒,干別人何事;世事如幻,緣滅緣生,操哪份閑心。男女是緣有緣惜緣,無緣隨緣;兒孫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第46句】:【禪心佛語】傳喜法師:修學佛法需要不斷摸索,尋找感覺。學佛再久,你找到感覺了嗎?如同吹海螺,只使蠻勁也吹不響。要有震動,才能吹響。又如懺悔業障,有人就能找到感覺,痛哭流涕。學佛與佛相應,身心世界就會改變。
【第47句】:【禪語人生】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不僅在物質領域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在精神壓力方面也高居世界第一。這個尷尬的結果,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
【第48句】:【禪心佛語】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迷執。因為執著有個“我”,就產生了人我是非之心。只有把“我”的執著逐步淡化,建立起大公無私之心、眾生平等之心、善惡平等之心,我們的迷執之念就會逐步淡化,憎愛之心就會逐步消除。
【第49句】:【禪心佛語】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絢爛,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動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靜。惟平和,才見生命的廣大;惟平靜,才見生命的深遠。
【第50句】:【佛心禪語】「道」是解脫啊,叫你吃素哪里是道呢?只是助緣啊,叫你持戒也是助緣,要般若實相的叫做「道」。
【第51句】:【溝通技巧】愛不等于喜歡,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第52句】:【禪心佛語】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第53句】:【禪心佛語】生活中的固執,給人生制造著負擔,產生著偏離,增加著人生的沉重,這世間塵囂紛擾,更需要內心的清澈與看破,那些曾經錐心的煩惱,也不過風跡月影。活過去,人生也就成了一份恍然大悟。
【第54句】:【禪語人生】一件心事情的發生,衡量不出一顆心的淡定,而一顆心的淡定,卻能影響一件事的解決結果。一個人的深度,衡量不了一顆的從容,而一顆心的從容,卻能彰顯一個人的深度。
【第55句】:我總是很天真,總是遐想于遠方的幸福。天真過后,我才發覺,未來很遠,遐想無邊。于是知道了,經歷的才是真實的,擁有的才是自己的,想象如浮云,只能點綴在心空,不能融解于生活。
【第56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生活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死板不變的結局。通過修行,一步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方向,轉化內心的煩惱與痛苦。內心開闊了,處處都是路。
【第57句】:修心養性,于內能自謙即是“功”;端正行為,于外能禮讓即是“德”。內修是功,外行是德,知行合一便是功德。
【第58句】:【佛心禪語】自卑是人心靈上的一把鎖,鎖住了人生的勇敢,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不敢冒險,不敢與人爭辯,凡事唯唯諾諾,缺乏主見,克服自卑是做人重要的修養。
【第59句】:善知十八工巧種種技術,并六十二眷屬明論,及內明等,一切凡夫,治內煩惱。亦知世俗治生凡夫,經理資產。“四十華嚴”卷十
【第60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美貌、權力、財富、名譽都不過是過眼煙云,人應該學會順其自然地活著,越是刻意追求反而會被其所累,迷失了自己。
【第61句】:【禪心佛語】哭的時候沒人哄,學會了堅強;怕的時候沒人陪,學會了勇敢;煩的時候沒人問,學會了承受;累的時候沒人依靠,學會了自立。
【第62句】:【佛心禪語】做人要有: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豁達樂觀的生活襟懷,反身求己的思過習慣。人格有品,生活才會有質。
【第63句】:【禪心佛語】改變的力量可能來自權威,然而這種方式只能改變外向。另外一種力量來自道德,是內在慈悲佛性的綻放,是推己及人的情懷和覺醒,這種為他人著想的改變,就是道德的力量。
【第64句】:不逐名利則杜外謗,不著文言則善悟理。悟理則本立而道生,杜謗則德孚而物化。可以自制,可以利他。不然學問愈多,去道愈遠,學人愈盛,法門愈衰。——《法語一》
【第65句】:【禪心佛語】例如佛教的空,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用一種客觀來看待世間萬事萬物,佛法的空不是消極,而是用更寬的視野對待生活的態度。平心處事,廣結善緣,讓生命活出不斷的嶄新,活出生命的禪機。
【第66句】:【禪語人生】心里只有「利益」這一念頭的人,除了所謂「利害關系」的道德,便無其它道德,除了「物質上的幸福」這個宗教,并無其它宗教。
【第67句】:弟子:“師父,為什么其他做錯事的人都不必改,老是我在改呢?”師言:“想要成佛的人就要改,不想成佛的人就可以多多與人計較!一念覺即佛,一念迷即凡夫。”一證嚴法師
【第68句】:心中有佛,無論身處何處,都可以保持內心的清凈無為。人生亦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一時的成績而傲慢無禮,不因一時的羈絆而萎靡不振。拋棄雜念,方能成就成功人生。
【第69句】:【禪心佛語】持齋者,當須會意,不達斯理,徒爾虛切。齋者齊也,所謂齊正身心,不令散亂;持者護也,所謂于諸戒行,如法護持,必須外禁六情,內制三毒,勤覺察,凈身心。了如是義,名為持齋。
【第70句】:【一日一禪文案集錦】人生就是一段故事,活在故事,經歷故事,走過故事,沒必要心力交瘁的對待生活,那是對生活的誤讀,做一個欣賞世界的人,開心生活,微笑人生,活一份簡約,活一份輕松,那是命運的一種解脫。
【第71句】:【禪心佛語】人生活的是過程,過程的精彩才是真實的擁有。蹉跎歲月無言,唯余今生恨晚;時光如剪,剪不斷,一聲長嘆。寒乍起,孤寂伴,長立風中,愿被風干。細雨檐下不勝煩,飛鴻盡處蕩炊煙。
【第72句】:【禪語人生】正確運用加、減、乘、除人生運算法則:報告成績忌用加法,接受任務忌用減法,計算報酬忌用乘法,檢查錯誤忌用除法。
【第73句】:都說隨大流,可是這個“大流”究竟是什么?我想有必要去問問。很多人看上去幸福,事事順利,家庭和睦。可是實事真的如此嗎?
【第74句】:【圣經文案】135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但1:8)
【第75句】: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精神樂觀身自健,夜里愁多夢不香。井淘三遍吃水甜,人從三師武藝強。九州有路休為客,百歲無愁即是仙。
【第76句】:【禪語人生】這與以中觀見為基礎,而詮釋的“大悲心”完全相似。大悲心不是情感,只是功能。雖然不會視萬物百姓死活不顧,而卻“千處祈求千處應”,不是有心要“應”,實由其當“應”,不得不“應”,雖應而始終無心。
【第77句】:【圣經文案】366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夸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
【第78句】:【禪心佛語】人生一事,草木一秋,以前不懂,不明白的從現在開始好好的改吧,沒有什么可以爭、可以貪的了,生氣上火的事盡量不去想它。高興也是一天,生氣還是一天,為什么不把每天都過的好一些呢?象在天堂里一樣。
【第79句】:【心靈禪語】古今中外,有大志向、大胸懷的人,無不牢牢把握著人生的大目標,追求著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他們心中清澈,拋卻了一切雜念,更不會拘泥于身邊瑣事,無掛無礙地為實現人生的價值而義無反顧地前行!
【第80句】:【禪語人生】這一場人生所有的跌宕起伏,不是世界在發生著什么,而是一顆心在顛沛流離的漂浮,人生的向前,必須是一場心的覺醒,何其艱難,又需必然,一襲浮云終散盡,落日恰似歸程人。
【第81句】: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賢夫染人,如近香熏,進智習善,行成芳潔。《法句經》卷上,雙要品
【第82句】:【佛心禪語】人最熟悉的莫過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過于自己;最親近的是自己,最疏遠的也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自己!
【第83句】:春雨與春云,資生萬物新。青蒼山點點,碧綠草勻勻。雨霽長空靜,云收一色真。報言修道者,何物更堪陳。——汾陽禪師
【第84句】:生于此世界,我們融入它,但保持清醒;我們熱愛它,但不抱幻想;我們為它奉獻,但不懷期望;我們欣賞它,但不沉溺;我們感恩它,但不纏綿。
【第85句】:【禪心佛語】人生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心態往往決定著不同的人生。良好的心態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標志。
【第86句】:【禪語人生】有夢想,就要堅持捍衛它。很多人和你說不可能,只是因為他們自己辦不到。想追求什么,就去努力吧,無需對任何人解釋。
【第8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想來世繼續做人或升天,有人天乘的法門;一個人要想解脫煩惱,成為阿羅漢,有聲聞乘法門;一個人要想成佛,普度一切眾生,不忍心自己一個人脫離苦海,那么就是菩薩乘的發心。
【第88句】:命欲日夜盡,及時可勤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當學燃意燈,自煉求智慧,離垢勿染污,執燭觀道地。《法句經》卷上,老耆品
【第89句】:禪悟人生:禪師在白板上點個黑點,問徒弟:這是什么?徒弟們異口同聲:一個黑點。禪師笑了:只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沒看到?
【第90句】:生命本是一個傳奇,相逢與錯過,追求與生活,堅守與等待,都是一種幸福,那一路珍藏的美好,都化成滿天的璀璨,如繁花清幽,滿目綻放。靈魂深處,靜默著,且炫舞著,獨舞一曲又一曲。
【第91句】:【禪心佛語】聽一首歌時,會想起一句話,一個人,和一段似錦的流年。一個人生活,可以很自由。但是,只有一個人,便不能說是幸福。找到一個人,一直往前走,別往后看。順其自然,內心就會逐漸清朗,時光越老,人心越淡。
【第92句】:無常是苦,法師說人生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苦的事實,而在這個苦里,又含有無常,無常生白發,無常催別離,無常導致求不得,無常將朋友變為冤家。無常是空,不能永恒、不是真實、捉摸不定、隨時變化,這是無常,也是空。
【第93句】:【佛心禪語】不要抱怨一時的傷痛,心持一份希望,眼睛才會看到光明。更不計較一時的失去,失去是得到的起點。
【第94句】:常默元氣不傷,少思慧燭閃光;不怒百神和暢,不惱心地清涼。不求無諂無媚,不執可圓可方,不貪便是富貴,不茍何懼公堂。
【第95句】:【禪心佛語】勢不可使盡——勢若用盡,禍一定來;福不可受盡——福若受盡,緣分必斷;規矩不可行盡——若將規矩行盡,會予人麻煩;好話不可說盡——好話若說盡,則流于平淡。
【第96句】:【佛言禪語受用一生】有些事不可避免,有些事無力改變,有些事情無法預測。抱怨無用,明智的人會一笑置之,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常發生。我們無法保證事事順心,但能夠做到坦然面對,該放則放。培養對生活美好...
【第97句】:【禪心佛語】從生到死有多遠,呼吸之間;從迷到悟有多遠,一念之間;從愛到恨有多遠,無常之間;從古到今有多遠,談笑之間;從你到我有多遠,善解之間;從心到心有多遠,信任之間。
【第98句】:【禪語人生】許多人注意王建民的每一場比賽,每一次投球,大家都對他有很高的期待。我們可以期待他每一場都勝利,不斷創造新的紀錄,但是他自己不能有這樣的期待。如果每次投球都擔心結果,反而容易失誤。
【第99句】:在這人世的旅程,有聚首,有別離,相見時難別亦難,原來聚散兩艱難,心地不在困惑中迷失,那么就能活出對幸福最客觀的感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