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將法求法。佛法無二,和合為僧,即是一體三寶。
【第2句】:有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壇經·頓漸第八》
【第3句】:宇宙萬物本四大假合,因緣和合而生,也隨緣而滅,這一秒的我們在呼吸,前一秒的我們即已死去,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第4句】:不接受謬論,有德,有見識,不貪戀愛欲,那就肯定不會再投胎。《經集》第青樹林,第八章《仁慈經》
【第5句】:【禪語人生】占有別人的東西等于在吸收別人的業障、布施給別人的東西等于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第6句】:【佛心禪語】做人要講是非,但不要太計較利害;做事要講利害,但不要太害怕是非。對人,要往好處想,往長處看;對事,要往遠處想,往大處看。
【第7句】:【佛心禪語】不嗔。嗔習最不易除。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但我等亦不可不盡力對治也。《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可不畏哉。
【第8句】:寬容比仇恨更有力量這世上,沒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改正。所以有時在面對別人的錯誤時,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第9句】:總想,尋一個陽光暖暖的清晨,踏著晨風,將收集好的花間清露寄與你,你若收到,便是一份清水滌心的牽念。
【第10句】:【佛語摘抄精選】善人行善,從樂人樂,從明人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無量壽經》)
【第11句】:【禪語人生】有一種人天生是用來疼愛用來寵的,即使他從未把你放入他的生活他的心里,你仍然愿意為了他的笑容答應他所有要求。
【第12句】:【禪心佛語】懺悔要相信因果報應,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肯定會得到相應的果報。
【第13句】:【佛心禪語】最大的功德和福報是明心見性、是開悟成佛;最大的犯戒是無明、是沒有開悟。
【第14句】:保持心地清凈、平等,這就是真正的凈士,心凈則土凈,真正的凈土是在心里。
【第15句】: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有情心煩惱種性,即是菩提性,即是本性真凈,即是四智菩提。《曼殊師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二
【第16句】:【禪心佛語】如果不去在意鄰人們說什么、做什么、想什么,節省下來的時間一定很可觀。
【第17句】:【禪心佛語】釋恒非: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希求別人理解自己,那么也要學會擔待別人。給所有的誤解、傷害一些時間,所有的成見都是云煙。
【第18句】:【禪語感悟】做人要有度量,要懂得寬容。當別人犯了錯誤的時候,訓斥并不一定能起到作用,有時寬容一下,給別人提供一個冷靜反省的空間,反而會使其改過自新。
【第19句】:【禪心佛語】面對著可能發生的糧荒,寂然法師減少了每個僧人的口糧,保證給難民供應一天兩餐的稀粥,他采來草藥給傷者療傷。
【第20句】:【禪心佛語】彎腰,是對長者的崇敬,因為他們以長者的風范和身體力行的奮斗推動了社會進步,教導著成長的一代。
【第21句】:一粒種子,如果不肯忍受被泥土埋藏的苦悶,只想享受溫暖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那么它永遠也不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第22句】:【禪心佛語】當你不再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時候,你就真的強大了,請記得守住內心的淡定與寧靜,才能在茫茫的人生旅程中欣賞到美麗的風景。
【第23句】:打禪一開始便風雨大作,一結束卻風平浪靜媽媽體驗到真正的佛與魔的兵法。
【第24句】:【禪語人生】用培養氣質來改變自己,是具備更高一層的精神境界,使人活得充實。
【第25句】:【禪心佛語】洞山悟道,只是悟了自己,并沒有悟出什么大道理。所以真正的開悟,就是認知、肯定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完成了生命的覺醒。
【第26句】:歸命阿彌陀佛,我就不再是我的,而是阿彌陀佛的,是佛的產品、佛的作品,所以不能嫌棄、厭棄,而是歡喜感恩、全面接受。
【第27句】:【禪心佛語】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第28句】:【道場】菩提無花,蓮臺亦無芽。子袈裟,道人持扎。人間施佛法,除妖魔變虛化。
【第29句】:若能念佛心不動,則常睹見無量佛。若常睹見無量佛,則見如來體常住。《華嚴經》卷十五,賢首品
【第30句】:【禪心佛語】大地眾生,無不是在說法啟發我們的心靈。如果大家能以寧靜的心來觀察大地的形相、聽大地的眾生聲,必能體會許多妙法。
【第31句】:【禪心佛語】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第32句】:以無著為方便圓滿智度,諸法性相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卷三,初分學觀品
【第33句】:【禪心佛語】當一個人沉醉在一個幻想之中,他就會把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當作真實的酒。
【第34句】:不自愛的人不會愛他人,博愛一定從自愛出發。自愛不同于自私,自私僅為一己之私,自愛則是一種對愛的培養,真正的愛本質上是無私的。
【第35句】:當下,于這薄涼的世界里,定要做一個矜柔且深情的女子,踏著斑駁,簪著詩意,戀上一巷梨花雨涼,悟出一片云水禪心。
【第36句】:一個人的心胸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夠贏得多少人心。心胸寬廣,才能成就事業,才會有平和愉悅的人生!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第37句】:【禪語人生】由于“壞”,他們曾倍受歧視;由于“壞”,他們總敢于和樂意去做一些背叛常規的事。如果他們能在某種程度上改邪歸正,壞孩子也可能取得巨大成功。
【第38句】: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間善法的觀念,有所求而做,那就成了有漏善法;以無所求的心去做,就是無漏善法。
【第39句】:【禪語人生】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是當下你就能得到解脫,你會了解因緣果報,你會承認一切的因果,你不會去怨恨別人。
【第40句】: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貪欲生憂,貪欲生畏,解無貪欲,何憂何畏。《法句經》卷下,好喜品
【第41句】:【佛心禪語】不做事、不動手就事事困難,只要有心動手做,沙漠也會成綠洲。
【第42句】:坐禪不是一種形式,若想真正成佛,只坐禪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從心里感悟。
【第43句】:云何正見?所謂現觀前方便慧、正現觀慧,及與現觀后所得慧。《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下
【第44句】:雖行于空而殖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維摩經》卷中,問疾品
【第45句】:【佛心禪語】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第46句】:【佛心禪語】不快樂的人通常是自我中心、退縮、無趣、與人敵對的。快樂的人通常都是樂于助人的,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是富有彈性的,他們可以很快調整自己的情緒。
【第47句】:敗家之子金如糞,成家之子糞如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七十二座天門陣,陣陣離不了穆桂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48句】: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壽以盡,舍故當受新。各追所作行,無際如車輪。《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第49句】:【禪心佛語】對批評做出負面反應,通常會讓批評的人更確信他們對你的評估。
【第50句】:【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年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第51句】:【佛心禪語】不同的人,為你做同一件事,你會感到天壤之別。因為我們在意的,往往不是人做的事,而只是做事的人。
【第52句】:人生如行云流水,持一顆寧靜,質樸無瑕的心,身在喧囂,走在紅塵深處,順應自然、順應社會,明了禪意,方能修得禪心。
【第53句】:佛陀告訴我們,人只能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現在的時間中,誰都不可能退回昨天或提前進入明天。昨天是存在過的,不可及;明天僅是可能存在的,同樣不可及。
【第54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癡迷。
【第55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覺地感恩,我們的心態會非常之平和。這有利于我們心胸的開朗、煩惱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第56句】:禪機妙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57句】:【佛語摘抄精選】于父母兄弟六親中,應生孝順心,慈悲心。(《梵網經》)
【第58句】:謗身,身是色;謗意,意無形。四色法空,無形無造,何所受謗毀者?《佛說法華三昧經》
【第59句】: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人要慈悲,對壞人更要慈悲;好人要度,壞人更要教化。
【第60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六祖壇經·定慧品》
【第61句】:【禪心佛語】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緣,也是方便。智慧與慈悲才是修行的重點與核心。
【第62句】:為了表示自己的清高而否認別人的真實面目,斷絕與別人的來往,這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第63句】:【舍得與回報】舍得,舍得,就是人們應該對社會,對國家,對眾生,對佛家三寶要有貢獻,要有施舍,才能得到社會、國家、眾生和佛家三寶的護佑和更大的回報。
【第64句】:【禪心佛語】佛法的真正精神,并不是在外在的宗教儀式上打轉,而是來自于內在的自我覺悟,內觀自在。
【第65句】:【佛心禪語】不是因為有了領導力才懂得配合,而是因為懂得配合了才有領導力。
【第66句】:常習慚愧心,此人實希有,能遠離諸惡,如顧鞭良馬。《雜阿含經》卷二十二,第578經
【第67句】:【禪心佛語】古人說,“女為悅己者容”,其實應該說“女為己悅者容”。
【第68句】:【佛心禪語】做人不可讓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強會讓人的靈魂變態,變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第69句】:【禪心佛語】假如人生有如果,我可能會后悔,但我一定不會就此放棄,我要大膽地邁出每一步,相信自己,走下去。
【第70句】:心能平等,名之為理;理照能明,名之為心;心理平等,名之為佛。——《楞伽師資記》
【第71句】: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缺愛癥”。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愛心,然后互相付出,將這分愛充足于社會,社會就能祥和。
【第72句】:【禪心佛語】人生如夢,自迷自醒,干別人何事;世事如幻,緣滅緣生,操哪份閑心。男女是緣有緣惜緣,無緣隨緣;兒孫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第73句】:【佛家禪語】貪念生,就會善解;惡念消,就不會作惡,則災難自然遠離。
【第74句】:【禪心佛語】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放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第75句】:由于時間的推移,部分人也不再相信愛情,那樣彼此之間也不再信任,這就造就愛情的誤會,那么,誤會越深,愛情面臨結束地步越近。
【第76句】:【禪心佛語】當一切都顯得不可靠,短暫并且反覆無常的時候,只有德行—在深深地往下扎根,而且任何力量都無法拔除它或摧毀它。
【第77句】:一切諸法,心為上首,若知于心,則能得知一切諸法。《大乘寶云經》卷五,安樂行品
【第78句】:【禪心佛語】成功時宜謙虛,得意時宜謹慎,富貴時宜寬厚,風光時宜斂藏。切勿驕奢淫逸,得意忘形。違之便是衰敗的開始。
【第79句】: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這個詞,透著幾許滄桑,必然有所失,方才曉得去珍惜,對于失去的,已經失去,不必遺憾,但可留作一種回憶,時而嚼一嚼,那也是美味無窮。
【第80句】:【禪語人生】只有驅走心中一切自私之念時,理性之光才不會讓黑暗吞噬。
【第81句】:【佛心禪語】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第82句】:學佛者要站在自己的崗位,而發揚佛法的精神,去利益大眾,攝化大眾來歸信三寶。現出家相,只是學佛者的一類。(當代)印順《華雨香云》
【第83句】:日光不環,只為云霧覆障。一切眾生清凈之性,亦復如是,只為攀緣妄念諸見,煩惱重云,覆障圣道,不能顯了。——《楞伽師資記》
【第84句】:【禪心佛語】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沒有更高級的生靈或力量,可以裁決他的命運。
【第85句】:文人、詩人、藝術家也是一樣,興之所至,鍥而不舍,久之,一如十月懷胎期滿的產婦,想不生都不行。——耕云先生
【第86句】:憂愁能否放得下?現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如果能對憂愁放得下,那就可稱得上是幸福的“放”。
【第87句】: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學生的“樣”;以好模樣,培育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第88句】:【禪語人生】愚者等明天,智者看明天,愚者賺今天,智者贏明天。只有干今天,想明天,抓當前,思長遠,才能把握未來,取得長盛不衰的主動權。
【第89句】:生活就像一個大容器,假如你用快樂把這個大容器給填得滿滿的了,那么煩惱就再也無法塞得進去了!
【第90句】:【禪語人生】夕陽西下的時候,行者肩扛著滿滿的一袋水果,步履蹣跚、汗流浹背地走到禪師面前。
【第91句】:【禪心佛語】所謂的幸福,就像一杯水一樣平淡,不易覺察。只有在你失去她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她的珍貴。
【第92句】:“業力”是說我們這輩子所受的果,是由過去生中的因而來,它是無影無蹤、無形無相的善惡意識。
【第93句】:以應薩婆若心,不著一切法,觀一切法性,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第94句】:【佛心禪語】對人真誠,要有聰穎,而不等于愚癡的善良;對人包容,要有原則,而不等于對他人放縱。
【第95句】:佛說: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第96句】:【禪心佛語】人如何看自己的命運(或如何接受它)。無疑的,比只是想要了解他的命運是什么,還來得重要。
【第97句】:【佛家禪語】佛陀的真理,點燃著人們內心的智慧明燈,照亮了無明的輪回。
【第98句】:【佛心禪語】懂得說話的人,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會考慮到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去選擇說話的內容;而不是毫無顧忌,口不擇言地什么話都說,什么話都敢說。
【第99句】:【禪語人生】只有佛教中的般若智慧才能徹底解決人生面臨的種種問題,使人們得到人生真正的快樂。
上一篇:好看視頻上比較火的佛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