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石油】說起“石油”,有說是外來詞,有說是國產(chǎn)詞匯,其實,它的名字源于中國,大規(guī)模開采始于國外。大規(guī)模開采石油是在工業(yè)革命時期,蒸汽機時代用煤不用油,內(nèi)燃機時代才開始大規(guī)模用油。優(yōu)質(zhì)的石油產(chǎn)品,發(fā)達的石油工業(yè),歐美應執(zhí)牛耳,中東國家為產(chǎn)油龍頭。新中國成立后,雖先建有玉門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慶開出大油田,從此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這似乎說明國外的石油先于中國。不是!“石油”不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國人發(fā)現(xiàn),在外同人尚無認識時,國人開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陜西延安)任官,他見很多人在泉邊用小罐裝盛流出的黝黑油狀物,據(jù)說可以點燈。沈括也裝了些帶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條燈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樣點燈照明用。它燒出的黑煙,凝聚成黑灰,還是最好的寫字之墨。沈括給它起名“石油”,還做了首石油贊美詩:“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落揚塵。”“石油”一詞,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進。早在宋朝中國已經(jīng)有了石油,石油的發(fā)現(xiàn)是中國人的驕傲,現(xiàn)在,中國正向石油強國發(fā)展。
【第2句】:舅舅想再買兩頭豬飼養(yǎng),舅媽說:“緊了沒豆腐,慢了一鍋漿。咱今年粗糧少,過罷年再說吧!”(河南·郟縣)
【第3句】:【毛草繩先從細處斷】見“麻繩單從細處斷”。
【第4句】:【人前一句話,神前一爐香】(諺)在人面前說的一句話,好比敬神的一爐香。指說話不能隨便,要說到做到,說話得算數(shù)。
【第5句】:【隔行如隔山】(諺)行:行業(yè)。隔個行業(yè)就如同隔座山一樣,彼此很陌生。指各個行業(yè)都有各自不同的業(yè)務和知識,這一行人不懂那一行事。
【第6句】:【紅皮蘿卜紫皮蒜,仰臉老婆低頭漢】民間習俗,認為具有這 種姿態(tài)的人,婦女潑辣,男子蔫壞,很難對付。從形貌上看 人的還有:矮子肚里心眼兒多/十個麻子九個刁。浩然《艷 陽天》:“這個人五十多歲,蔫呼呼的。東山塢有句俗話:最 辣嘴的是紅皮蘿卜紫皮蒜,最難斗的是仰臉老婆低頭漢。”
【第7句】:一腳踩上磅秤臺——舉足輕重
【第8句】:【來得易,去得易】(諺)得來容易,失去也容易。多指財物不是通過正道取得的,往往不知心疼,隨意揮霍浪費。 也作來得容易去得快。 來時容易去時快。
【第9句】:【請風光博笑臉】(慣)形容極力巴結(jié)、討好。
【第10句】:【只揀有頭發(fā)的抓】(慣)比喻專門挑能夠撈到好處的事做。
【第11句】:【富貴無三輩】(諺)富貴人家,沒有延續(xù)三代的。指富貴人家不免驕奢淫逸,勢不能長富久貴。 也作富無三代享。 富不過三代。
【第12句】:【當面鑼,對面鼓】釋義:比喻面對面把事情講明。例句:說吧,“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誰的理誰的非,當面鑼對面鼓,快說吧!
【第13句】:【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釋義:指吃飯注意適量,睡覺被子不蒙頭,不淫于色,就能長壽。例句:“說實話:這么吃可不好!沒聽說么?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你們都還年輕力壯,可也得注意點子,到老才不會受罪。”
【第14句】:【現(xiàn)鐘不打打鑄鐘】(慣)放著現(xiàn)成的鐘不敲,卻等著敲正待鑄造的鐘。比喻放著現(xiàn)成的人或物不用,卻空耗精力等著用其他的人或物。 也比喻舍近求遠。
【第15句】:【只知道鑼是一面響,不知道鼓是兩面敲】釋義:比喻辦事只顧一個方面,不顧其他方面。例句:“你只知道鑼是一面響,不知道鼓是兩面敲。”宋金山急得站起來,往外走了幾步,又轉(zhuǎn)身回來弓著腰說:“戲臺是大家搭的,戲要大家來唱才唱得好,誰也不管,還不垮臺?”
【第16句】:某村干部在群眾大會上講自己是如何秉公辦事的,可在宅基地的審批中,還是給他的親戚開了方便之門。爺爺忿忿不平道:“說歸說,笑歸笑,禿頭和尚向老道。”(河南·輝縣)
【第17句】:小剛讀書總是拖著長腔,寫字曲里拐彎。老師說他是“讀書唱山歌,寫字挖田螺”。(江蘇·無錫)
【第18句】:【跟在人家屁股后頭轉(zhuǎn)】沒有主見,或不能自主,隨大流。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現(xiàn)在咱們什么事就得跟著人家 的屁股后頭轉(zhuǎn)。人家說一,咱們就不能說是二。”
【第19句】:白娘子喝雄黃酒——得意忘形;現(xiàn)了原形
【第20句】:【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釋義:成家立業(yè)不容易,敗落家業(yè)卻容易。例句:先帝在世時曾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現(xiàn)今國賊當?shù)溃覀兛刹荒芟料氯グ。?/p>
【第21句】:壁角里使?頭——挖墻腳(角)
【第22句】:【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慣)形容人剛強有力,光明磊落。 也作拳頭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馬。 拳頭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馬。 拳頭上站得住人,胳臂上跑得了馬。
【第23句】:趕集不帶錢——看熱鬧
【第24句】:【妓愛俏,媽愛鈔】見“鴇兒愛鈔,姐兒愛俏”。
【第25句】:【雷公打豆腐,專找軟的欺】釋義:專找老實人或軟弱的人欺負。例句:扁頭風在祠堂集合起全村百姓,惡狠狠地說:“羅田人來搶我們的花炮,現(xiàn)在又來搶水,大家看著辦吧!”有的說:“雷公劈豆腐,專找軟的欺,跟他們拼啦!”
【第26句】:【針尖對麥芒麥】芒也是尖的。謂斗爭雙方相當。成語: 針鋒相對。孫犁《風云初記》:“這倒有個看頭,看誰告下誰 來吧,一頭是針尖兒,一頭是麥芒兒!”
【第27句】:【 合穿一條褲子】意即同步走,采取同一立場,行動一致。 多指做壞事。成語:狼狽為奸。海外劉宜良《江南小語》: “某某律師,和移民局的承辦官員,是同穿一條褲子的朋友, 寧可多花錢,早點拿到綠卡。”
【第28句】:【大盜沿街走,無贓不定罪】(諺)偷搶財物的大盜明目張膽地走在街上,沒有真憑實據(jù),就無法給他定罪。指懲辦罪犯,要有證據(jù)。
【第29句】:【活不見人,死不見尸】(慣)指人下落不明。
【第30句】:燈草搓繩綁野馬——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31句】:【五官】“五官”本是人臉部的眼、耳、口、鼻、眉五個器官。如醫(yī)院有“五官科”,馬季的相聲“五官爭功”人們還記憶猶新。那么,“五官”是怎么來的呢?相傳,黃帝戰(zhàn)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并開始了治世大業(yè)。他封馴服七種野獸、大敗蚩尤的馬師皇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馴服六畜;封在戰(zhàn)場上救死扶傷和采集治創(chuàng)良藥的炎帝為醫(yī)政官,管理醫(yī)藥和治疾;封理財有方的嫘祖為財政官,專管國家的經(jīng)濟和出納;封屢立戰(zhàn)功的力牧大將軍為軍政官;封聯(lián)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為行政官。后來,在朝任職的這五位官員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而得到了黃帝的嘉獎。黃帝說:“多虧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臉上增了光彩呀!”從此,人們便稱臉上的口、鼻、眼、眉、耳為“五官”。
【第32句】:肚子里吞搟面杖——直腸子
【第33句】:【小人】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小人”,通常都是指那些心術不正,胸懷不夠坦蕩的人。“小人”,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含貶義的道德評價范疇,時至今日,正月初五包餃子還要“剁小人”,可見其處境不妙。其實,若追根溯源,“小人”境況的惡化,是有一個嬗變過程的。西周時期,“小人”不過是一種身份的稱謂而已。如《小雅·大東》日:“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意思是說貴族大人走在大道上,而平民則在路邊觀望。可知,“小人”泛指平民和下層勞動者。“小人”之稱,這里雖然也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偏見,卻沒有道德貶損之意。 “小人”一詞,還是個謙詞。《左傳·隱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宋錢儷《錢氏私志》:“燕風北俗,不問士庶,皆自稱小人……對中人以上,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則稱我家。”除此之外,“小人”還有幾種含義并非貶義。如舊時下對卜有過失,檢討時常說:“小人該死。” 把“小人”斥為道德低下之人,始作俑者為孔子,請看儒家經(jīng)典。首先,“小人”好利。“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其次,“小人”無固定德操。“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論語·顏淵》);再次,“小人”不知敬畏。“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論語·季氏》);還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由于儒家多貶斥小人,在中國歷史上“小人”多取貶義。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從古至今,“小人”的貶義概念沒有發(fā)生變化。
【第34句】:【鼻凹兒抹上一塊砂糖——舔又舔不著,吃又吃不著】(歇)指想要得到的人或物,近在眼前,卻無法得到。
【第35句】:千人大合唱——異口同聲
【第36句】:【給根麥秸稈兒,就當拐棍拄】(慣)比喻誤把別人的小恩小惠,當成是真心實意。
【第37句】:挑來揀去,叔叔覺得還是第一個女友最可意。爸爸說:“你呀,干紅薯秧上想發(fā)芽,死瓜藤上又想結(jié)瓜,以前咋不珍惜?”(河南·長垣)
【第38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慣)卻:不接受,拒絕。拒絕別人的好意顯得不恭敬,接受了又覺得慚愧。 接受別人饋贈或邀請時的客套話。
【第39句】:【就地起爐灶】(慣)比喻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辦事。
【第40句】:【 水流千里歸大海】比喻匯聚,會合。類似的:千條小溪流 成河。成語:百川歸海。劉云若《小揚州志》:“今天可破鏡 重圓了,從此水流千遭歸大海,可喜可賀。”
【第41句】:缺嘴少耳朵——又聾又啞
【第42句】:【剩飯炒三遍,狗都不吃】(諺)已炒過多遍的剩飯狗也不吃,何況人。比喻講話寫文章如果沒有新意,只是一味重復,就會惹人生厭。
【第43句】:晚上回來爸爸給我買了一些橘子,第二天一起床,我就急切地拿著橘子吃起來。媽媽說:“你可真是雞叫等不得天明,好一只小饞貓啊!”(山東·沂水)
【第44句】:【好貓兒不吃雞,好男兒不欺妻】(諺)就像好貓兒不吃雛雞一樣,好漢子絕不欺凌自己的妻子。指丈夫?qū)ζ拮樱粦袗圩o的義務,不應有壓迫的特權(quán)。 也作“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
【第45句】:【睜眼一抹黑】見“兩眼一抹黑”。 玩笑。
【第46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指小的漏洞不及時修補,小的事情 不檢點,容易造成大錯。廣播講座《成才之路》:“對兒童進 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俗話說:‘千里 之堤,潰于蟻穴。’小錯遷就,就會釀成大錯。”
【第47句】:【一家不知一家事】(諺)各人家里的事,別家不知道。指各家、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別人往往不理解。
【第48句】:【家有患難,鄰保相助】釋義:一家遇到災難,鄰里就會給予幫助。例句:“常言道:‘家有患難,鄰保相助。’……吃人暗算,弄出這等事來。……奴沒奈何,請將大官人來。”
【第49句】:燈里缺油——干熬
【第50句】:【半截身子入土】(慣)已經(jīng)活了半輩子。比喻人已年老,余生無多。 也作“黃土埋了大半截”。
【第51句】:【 強盜滿街走,無贓不定罪】定罪必須有證據(jù)。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wǎng)》:“干啥?強盜滿街走,無贓不定罪,這相 片兒,是你偷魚的證據(jù)。”
【第52句】:【吃奶的勁都拿出來了】指使出了全部力氣。柳青《創(chuàng)業(yè) 史》:“莊稼人啊!當他們專心發(fā)家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說增產(chǎn),吃 奶的勁都可以使出來;說節(jié)約,肚里可以不覺得饑餓啊!”
【第53句】:【人靠飯,鐵靠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諺)人要有精神,靠的是飯食,好比鐵要有硬度,靠的是有鋼一樣。指人的生命是靠飯食維持的,一頓不吃飯也不行。 也作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累倒樁。 人是鐵,飯是鋼,三天不吃軟丁當。
【第54句】:【人有同貌人,物有同形物】(諺)世界之大,偶爾也會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形狀完全相同的物。指人和人、物和物相像,這是大自然的巧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第55句】:【圍棋】“圍棋”是個很了不起的發(fā)明,時至今日,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棋類,還沒有一種能超越圍棋的深奧。黑白兩色棋子代表兩支人馬,一個畫上縱橫十九道線的棋盤做鏖戰(zhàn)戰(zhàn)場,以攻為守,以守為攻,佯攻真占,似退實圍,誘敵深入,獨膽攻堅,異軍突起,奧妙無窮……圍棋的變么幻莫測全集中在五個字上:包圍反包圍。親自下圍棋,有統(tǒng)領千軍萬馬之感覺;觀看圍棋,那時隱時現(xiàn)令人拍案叫絕的戰(zhàn)局,令人對棋高一招的智者肅然起敬。圍棋出現(xiàn)可追溯到堯、舜時代,據(jù)說是堯或舜當中的一位發(fā)明的。這個說法見于多種古籍記載,當然,若準確說出圍棋問世年代,已不大可能。而今見到的文獻資料,秦漢時期的有“堯造圍棋,丹朱善棋”說.后來的《博物志》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日: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子。”大意都是說或堯或舜發(fā)明的圍棋,兩說的共同點都是以圍棋教育啟發(fā)兒子,堯的兒子叫丹朱,舜的兒子叫商均。下圍棋對鍛煉人的腦力、思維、判斷、膽略、忍耐力、統(tǒng)籌才能和應付復雜情勢能力十分有益。
【第56句】:九月九上山——登高望遠
【第57句】:【樹密多收果,梢頭結(jié)大瓜】釋義:種樹多果實就多,蔓梢上也會結(jié)大瓜。例句:婆日:“花有重開日,天時也;人無再少年,人道也。且樹密多收果,梢頭結(jié)大瓜。”
【第58句】:【人忙神不忙】(慣)指當事人著急,被求助的人卻不著急。
【第59句】:【 打翻了五味瓶】各種滋味都有,形容復雜矛盾的心理。 類似的:搬倒了五味壇子。成語:百感交集。臺灣瓊瑤《月 朦朧鳥朦朧》:“靈珊用手托著下巴,呆望著他們兩個,一時 間,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第60句】:【恨虱子燒棉襖】因小事毀了大事。成語:因噎廢食。梁 斌《播火記》:“我們不能小肚雞腸,為個虱子燒棉襖!”
【第61句】:姐姐是個中等個,可她總是想再高點兒,再瘦點兒。媽媽說:“不高不矮好人才,不胖不瘦精神夠。你為啥總不知足呢?”(河南·偃師)
【第62句】:【三貧三富才到老】(諺)三貧三富:多次的貧富變化。指人生一世,往往會經(jīng)歷多次的貧富變化,不會一帆風順,一成不變。
【第63句】:【蛤蟆打呵欠——口開得太大】(歇)本指嘴張得很大,轉(zhuǎn)指人太貪心,要價太高。常含譏諷意味。
【第64句】:【人強命不強】(慣)指人很要強,命運卻不好。
【第65句】:【心則不競,何憚于病】(諺)竟:強。憚:怕,人怕的是自己的身心不強健;自身強健,還怕什么病。指自我堅強,就不懼外患。
【第66句】:【依樣畫葫蘆】(慣)照著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不加改變。 也作依本畫葫蘆。 依葫蘆畫瓢。 照葫蘆畫瓢。
【第67句】:【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歇)倒:諧“道”。比喻雖有才學卻表達不出來。也指心里有話說不出來。 也作“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
【第68句】:【狗咬狗】(慣)比喻壞人與壞人爭斗。
【第69句】:清晨,我被爸爸叫醒了。我揉著蒙嚨的睡眼,問道:“起這么早,干啥?”爸爸笑著說:“去跑步,呼吸新鮮空氣啊!墻堅靠地基,身強靠鍛煉。你身體差,要多鍛煉才成。快起來吧!”(廣東·龍門)
【第70句】:【壓不住臺】(慣)比喻控制不住局面。
【第71句】:【伴君如伴虎】(諺)君:君王,皇帝。指陪伴君王,就像陪伴虎狼一樣,不定什么時候會招來殺身之禍。 也作“伴君猶如伴虎狼”。
【第72句】:【鳥向明處飛,人往高處走】(諺)鳥總是朝著明亮的地方飛,人總是朝著優(yōu)越的方向奔。指人人向往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 也作鳥占高枝,人往上走。 人往高處走,鳥往亮處飛。
【第73句】:【谷怕碾不出米,人怕來個比】(諺)谷經(jīng)過碾,才能看出顆粒是飽是癟;人經(jīng)過比,才能見出品行才學是優(yōu)是劣。指比較能夠顯出人與人的差別來。
【第74句】:小蠶吃桑葉——星半點
【第75句】:【好戲耐看,好曲中聽】(諺)好戲讓人久看不厭,好曲子讓人百聽不煩。指優(yōu)美的戲曲能給人提供高雅的藝術享受。
【第76句】:【姑爺進門,小雞沒魂】(諺)姑爺:岳丈家對女婿的敬稱。沒魂:嚇掉了魂。指女婿是丈人家的嬌客,女婿一來,就要殺雞置酒,盛情款待。
【第77句】:【賣空頭人情】(慣)賣人情:故意給人好處,以使人感謝自己。比喻答應給人好處,卻又不兌現(xiàn),讓人白白感激自己。
【第78句】:【泡在蜜罐里】見“落在蜜缸里”。
【第79句】:【哈巴狗】“哈巴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它乖巧、玲利又聽話,能通人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正因如此,有時把巴結(jié)上司的人稱為“哈巴狗”,頗為恰當和形象。那么哈巴狗的故鄉(xiāng)在哪里呢?它產(chǎn)自東羅馬,唐代中國史料稱其為“拂菻”。據(jù)《舊唐書·高昌傳》載:“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獻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長尺余,性甚慧,能曳馬銜燭,云本出拂菻國。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文中這種聰慧的“拂菻狗”屬于尖嘴絲毛犬,曾經(jīng)是希臘妓女和羅馬主婦的寵物,而高昌所獻這對“拂菻狗”則成為中國“哈巴狗”的小祖宗。從唐朝起,國內(nèi)逐漸有人豢養(yǎng)“哈巴狗”,最初一兩百年間,這種時髦而且昂貴的寵物,只限于宮廷喂養(yǎng)。大約在唐朝后期,哈巴狗開始流人民間,隨著哈巴狗一窩一窩地成倍繁殖,后來也進入尋常百姓家。
【第80句】:七月里的荷花——時鮮
【第81句】:【佛面上貼金】(慣)比喻到廟里去燒香拜佛并以供品供奉神佛。
【第82句】:開刀不上麻藥——硬干
【第83句】:【猴子穿馬褂,裝貴人】釋義:比喻諷刺人冒充尊貴的人。例句:我那是什么地方?能讓你正經(jīng)嗎?一天不理人,閑言冷語都來了。臭派頭,窮講究,肚子里全是草,猴子穿馬褂,裝貴人。你受得了嗎?
【第84句】:【侯門深似海】(諺)侯門:舊時王侯的府門。指王侯的府門像海一樣深,平常人難得通報進去。也泛指達官富豪之家,不容普通人進出。
【第85句】:破鑼嗓子唱山歌——不入調(diào)
【第86句】:【破車礙好道】(諺)比喻不合時宜的舊事物不清除,就會妨礙新計劃的實施或新生事物的進展。
【第87句】:【店房有個主人,廟里有個主持】無論何處何事總有主持者。 清代《紅樓夢》:“店里有個主人,廟里有個住持。雖不是大 事,到底告訴一聲。”
【第88句】:我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走到半路上,媽媽忽然想起忘帶電影票了,我說爸爸會帶來的。媽媽說:“編個草鞋戳了腳,他那個馬大哈要再忘了怎么辦?還是回去拿吧!”(江蘇·射陽)
【第89句】:河水不犯井水——互不侵犯
【第90句】:龍龍不愛學習,偏偏和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玩得火熱。媽媽嘆息說:“唉,臭菩薩離不開臭豬頭!”(湖南·武岡)
【第91句】:【老虎推磨——不聽這一套】(歇)套:本指牲口套兒,轉(zhuǎn)指量詞“套”。指不接受或不理睬別人的一套說法或做法。 也作老虎推磨——不聽那套。 老虎拉碾子——不聽那一套。
【第92句】:【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第93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釋義:受人一點點好處,要多多地報答。例句:人家對我們的恩情……哪管是一點好處,都不能忘記的。老人常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啊!”
【第94句】:高樹上的鳥兒——瞧不起低窩
【第95句】:李芳欠張大伯的錢,很久了還沒還。張大伯就對別人說:“我看睡著了能當死?”(河南·南召)
【第96句】:曹操用人——唯才是舉
【第97句】:【聰明一世.糊涂一時】聰明人做一件糊涂事,一時失算。 老舍《駱駝祥子》:“六十九歲的人了,反倒聰明一世,糊涂一 時,教一群王八蛋給吃了!老頭子越想越氣。”
【第98句】:春天的柳絮一一隨風飄揚
【第99句】:【 雪里埋不住死人】真相遲早會暴露。類似的:雪里埋小 豬,總會露出蹄爪來。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康有富受 了這么大害,就是今天不說,以后也會說的。雪里埋不住死 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