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價值,庸夫用享樂多少來衡量,英雄用創(chuàng)業(yè)多少來計算。思想的差異造就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們。
【第2句】:勇氣不可失,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不能與不可能的事,只怕——不肯。
【第3句】:【禪心佛語】生氣定律: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然后再讓別人感染你的肝痛。
【第4句】:【禪心佛語】是大涅槃。亦復如是。若有眾生一經(jīng)耳者卻后七劫不墮惡道。若有書寫讀誦解說思惟其義。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凈見佛性。
【第5句】:【禪語人生】有人想: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物質條件日新月異,過時的東西都可以丟掉。半碗飯、一張紙不值幾個錢,不要搞得太約束。
【第6句】:【禪語人生】愚癡的人,會把甘露化為毒藥,有智慧的人,能把毒藥化為甘露。
【第7句】:【佛心禪語】不要在你氣頭上說話或行動。怒氣有時候會自己溜走,稍稍耐心地等一下,不必急著發(fā)作,否則回惹出更多的怒氣,付出更大的代價。
【第8句】:言行相顧,心跡相符,始終不二,幽明無間。易世俗所難,緩時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賢之列,不屑為隨波逐流之人。
【第9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行事的真?zhèn)危翘硬贿^他人的眼睛的。有內(nèi)心的信實,始有外在真誠的表現(xiàn)。
【第10句】:貢獻自己所學、所能,多為利益眾生而盡一分心力,這才實在,因為一個人所能留給別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p>
【第11句】:止修羅戰(zhàn),斷煩惱諍,滅怖死心,發(fā)降魔愿,興立正法須彌山王,承辦眾生一切事業(yè)?!八氖A嚴”卷七
【第12句】:【禪語人生】竹密豈防流水過,山高怎阻野云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關鍵在于自身,只要下定決心,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第13句】:【禪語人生】五度如盲,般若如眼。若不能契入空性慧,則持戒忍辱布施禪定精進、、種種善業(yè),皆是無明。
【第14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為人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日愁與憂。只有錦上添花客,少有雪中送碳人。
【第15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大的業(yè)力,就是殺生;殺生的業(yè)報比什么都重的?;ハ鄽?,互相報復,這是世界最悲慘的一件事。
【第16句】:【佛心禪語】百病由氣生。氣大傷肝,怒則氣上,悲則氣下,喜則氣緩,思則氣結,驚則氣傷,恐則氣逆,憂則氣郁,即七情,即人體的七種情志,內(nèi)因七情都能導致人體發(fā)病。
【第17句】:【禪心佛語】佛教最反對愁慘、苦惱、悔罪、郁悶等心理狀態(tài),認為這些都是體證真理的障礙。
【第18句】:【禪心佛語】如無健康身體,修道難。沒有健康的身體,不能拜佛,不能禪坐…種種逆緣很不容易修成道果。照顧好身.心健康才可用這個身體借假修真。
【第19句】:總而言之,空過時日是最悲哀事,若能愛惜時光,分秒利用,則樂趣無窮!
【第20句】:心一片禪臺去,唯留,空心寂寞清秋。今生我只做你心中清澈的女人,眉間盈滿潺潺的清音,還有你溫潤的笑容。
【第21句】:【佛心禪語】不管一個人是孩子、是父母、是老板、是員工、是男是女、是貧是富,在這些身份以外,他都是一個人,一個希望快樂、不想要痛苦的人。
【第22句】:【生活禪語】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事實,既然已經(jīng)無法改變了,那我們就承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除了認命以外還是認命,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了,這也是最明智之舉。
【第23句】:【禪心佛語】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你。
【第24句】: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憤怒是毒藥,寬容是良藥。寬容別人不僅是自己的一種美德,更是讓自己健康長壽的秘訣。
【第25句】:【禪心佛語】“無求品自高”,求人不如求己。只要自己努力,就不怕才華被淹沒,付出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得到回報。
【第26句】:【禪心佛語】能所脫空,忘心而照。照體本空,能顯萬物。照即是心,心即是照。無念而照,佛性現(xiàn)前。
【第27句】:【禪心佛語】為心無染,妄念不生,我人心滅,畢竟清凈。以清靜故,能生無量知見。
【第28句】: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總有些難以預料的事情,有時無須太過執(zhí)著,正如手中的流沙,握得越緊,越容易失去。
【第29句】:蓋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屬悟,又何可迷?如今說迷,只是不了自心本無一物,不達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礙,故說為迷?!逗┥嚼先藟粲稳?/p>
【第30句】:【禪心佛語】人們說日落,其實并不是日落,而是地平線的上升;人們說死亡,其實也不是結束,而是下次旅行的開始。
【第31句】:【禪心佛語】任何想法在剛剛誕生、尚未付諸于現(xiàn)實的時候,都是一個夢。
【第32句】:【禪心佛語】佛法對世間萬象的解釋,皆包含于“因緣因果”四個字內(nèi)。
【第33句】:【禪語人生】向前走,相信夢想并堅持。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自我證明,找到你想要的尊嚴。
【第34句】:【禪心佛語】念佛得因果,誦經(jīng)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
【第35句】:【心靈禪語】人人都是過客。我是你的過客,你是我的過客,你我都是時間的過客。當你回頭尋找時,那人早已淹沒在茫茫人海中,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身邊的人。
【第36句】:當以慈心養(yǎng)育幼弱,見禽獸蟲蛾、下賤仰人活者,常當愍念,隨其所食,令得穌息。《佛說阿難四事經(jīng)》
【第37句】:在行、住、坐、臥當中能夠時時觀照當下,使自己的心與佛相應、與法相應、與戒相應,我們當下便是身居樂土。
【第38句】: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馬橫橫不過韁繩,人橫橫不過道理。有斧砍得大樹倒,有理講得人頭低。要使真理沉大海,除非金子浮小溪。
【第39句】:【禪心佛語】寡言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修養(yǎng)。面對是非,少說多聽才能明白原委;置身喧囂,人進我退才不會迷失自我。
【第40句】:【羅狀元醒世詩其6】要無煩惱要無愁,本分隨緣莫強求。無益諾言休著口,非干己事少當頭。人間富貴花間露,紙上功名水上漚。看破世情天理處,人生何用苦營謀。
【第41句】:【佛心禪語】※不盡責任、不盡義務,這是罪過。真正能盡到責任、盡到義務,這是修行,這是功德。
【第42句】:【禪語人生】于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是故圣人設化,以逆人為園林。
【第43句】:【禪心佛語】常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的比較煩惱。
【第44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壞的習慣,是自己對工作沒有計劃。
【第45句】:惡知識,當面說人好話,背后說人壞話;當面表示贊成,背后卻提出異議。俗話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對背后愛講別人壞話的人,最好保持距離。
【第46句】:【禪心佛語】成熟的人生觀,必須要多方面去了解人生、面對眾生,產(chǎn)生一種悲憫與恕道。
【第47句】:【禪語人生】無論什么時候打電話,拿起話筒的時候請微笑,因為對方能感覺到。再直的筷子,插進水里也是彎的,學會圓容。
【第48句】:信能渡諸流,不放逸度海,精進能除苦,智慧得清凈。《雜阿含經(jīng)》卷二十二,第601經(jīng)
【第49句】:【禪心佛語】人的心地如同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的種子,就長不出好果實。
【第50句】:【禪心佛語】一無所有時、得到的是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擁有一切時、即是身心被困時。為人欲得解脫自在,就要相對舍去一些是屬于自己、或不是屬于自己的一些東西。
【第5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生而為生命是非常珍貴的,能生而為有覺知、意識的人更是特別難得。佛陀說:凡是與終止苦無關的就不是我所說的。
【第52句】: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
【第53句】:【禪心佛語】具有正念的人能夠堅守,并且不斷地重建自己,拉自己回來,以這種方式訓練、修習、開展他自己。
【第54句】: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為體,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古印度)世親《俱舍論》卷二十九
【第55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要學著當自己最好的朋友,因為我們太容易變成自己最大的敵人。
【第56句】:【禪心佛語】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松后緊。先益后損,則恩反為仇,前功盡棄。先松后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第57句】:【佛心禪語】做事情總歸有對有錯,寧可做錯,不要錯過。做錯了再做,就不錯了。
【第58句】:【禪心佛語】福慧等持的重要性。培福重在付出,增慧要在放下,付出是做加法奉獻,放下則做減法清凈。等持乃福慧雙修,不偏不倚,從容中道。
【第59句】:【禪心佛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惡。要想隱惡揚善還需要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氣度。
【第60句】:相生,不一定就好。愛也是一樣,只有符合孩子正常需求的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
【第61句】:在家逼迫如牢獄,欲求解脫甚為難,出家閑曠若虛空,自在無為離系著?!缎牡赜^經(jīng)》卷四,厭舍品
【第62句】:【禪語人生】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著不然,便是無上菩提大道。
【第63句】:【禪語人生】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第64句】:【佛心禪語】追求著、痛苦著,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著。人的欲望不能與欲望的對象合為一體,欲望就像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靠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這就是痛苦。
【第65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順治帝出家詩:來時糊涂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生我之前誰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第66句】:【禪心佛語】人就是這樣,越是擁有,越想索求,越是索求,就越墮落。
【第67句】:【佛心禪語】《維摩經(jīng)》上面講,“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一切法本的根本是什么?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無住。所以,無住是一切法的一個總的規(guī)律、總的形態(tài)。
【第68句】:每一個人都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個人的幸福與否,完全取決于自己的行為是善是惡。
【第69句】:【最有禪意的文案】在輪回的大牢獄里,很少人擁有出離的勇氣;在生死的大苦海里,更少人擁有解脫的智慧。
【第70句】:【禪心佛語】念佛未必就能往生西方——比如說雖口中念佛,但不精進、不如法。
【第71句】:當生大歡喜,切勿懷憂惱,萬緣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極樂國,上品蓮花生,見佛悟無生,還來度一切。(蓮池大師)
【第72句】:有無一般:有固然很好,無也非常豐富,真空生妙有,從“無”之中可以生出千萬個“有”。
【第73句】:喜歡,一個人的時光,不喧嘩,不張揚,就如一瓣荷,淡雅的顏色沒有浮夸的影像,馨香的味道摒退流年的感傷,可以依著行云流水的自在與安逸,在山野間靜靜的綻放。
【第74句】: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是一種釋然的智慧,是一種內(nèi)心的安穩(wěn),可能是一次深深的呼吸,可能是減輕生命的包袱,更是一份與快樂結緣。
【第75句】:《賢劫經(jīng)》歸納了多種形式的“忍辱”,都是人們在事業(yè)、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能不能“忍辱”,就看各人的修養(yǎng)了。
【第76句】:【禪語人生】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辦事方式套用在別人身上,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就是經(jīng)驗主義的必然誤導。
【第77句】:【禪心佛語】如果周圍有人嫉妒你,那么你可以把他從你的競爭者之列排除了,嫉妒人之人,難以成大事。
【第78句】:【佛心禪語】老僧笑道:“古代的人,心念都在定慧上,臨終時怎么會散亂呢?現(xiàn)在的人,心思都在散亂上,臨終時如何能得到定力呢?”
【第79句】:【禪心佛語】禪之所以異于教者,以前者是無心之觀,后者是有心之觀。
【第80句】:積產(chǎn)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遺子孫,子孫未必讀。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
【第81句】:【禪語人生】周國平《論幸福》: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tài)叫做生活的智慧。
【第82句】:【禪心佛語】生命在呼吸之間,生死也是在分秒之間,所以雖是一分鐘,究竟是短呢?還是長呢?時間的長短,其實在于人的運用得失、榮辱、成敗,你不能不去注意一分鐘喔。
【第83句】:【禪語人生】我們的煩惱來自渴愛,對情感的依賴、對物的耽溺和不愿面對孤獨。
【第84句】:修行最主要的目標即是遠我。若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別人,別人也一定會尊重你、接受你。
【第85句】:【禪語人生】有一種人只做兩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敗了,他笑話你。
【第86句】:【禪語人生】我們會加入一個團體,那是因為我們覺得它還不錯。大家一起來努力,每人每天都有分內(nèi)的工作要完成,都有團體給他的配額可以領。我覺得這種做法很實在。
【第87句】:同樣是過一輩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氣力,才能滿足需求;而欲望淡泊的人,少欲少煩惱,便能安穩(wěn)地終此一生。
【第88句】:【禪心佛語】聰明是智慧者的天敵,傻瓜用嘴講話,聰明的人用腦袋講話,智慧的人用心講話。
【第89句】:【佛心禪語】※放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害怕——害怕離開,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真正弄明白了什么是放下,那個時候才不會害怕,才能放下。
【第90句】:【禪心佛語】人生既是苦短,我們又何必匆匆,一杯茶,一飲而盡只是解渴,一杯茶,慢慢品味,卻能透過茶而品到人生,因此人生的魅力在于品味當下,且能把余味留在過去。
【第91句】:平常人的心都有:貪婪、嗔怒、愚癡、驕慢、猜疑。這五種心病,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心照顧好,才會一一現(xiàn)形。
【第92句】:【禪心佛語】你不可能永遠萬事如意。學會默默承受小不如意,培養(yǎng)緘默的美德,加倍努力度過難關,使你周圍的人不致蒙受你抱怨的落塵。
【第93句】:帶著美的眼光看萬物,萬物皆美;用善良的心對待眾生,眾生都有向善的一面。
【第94句】:法師也是人,老法師也是老年人。對待她們,不僅沒有起碼的尊敬愛護,連最后的生路都要堵死,這,還是一個政府公務員應有的操守嗎?
【第95句】:【禪心佛語】人于自己身上加上兩個行囊,一個裝著我們的過失,放于背后。一個滿載著別人的過失,放在我們面前。人們往往只看到面前的,卻忘掉了背后。
【第96句】:【禪心佛語】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戒不是用來讀誦的,而是要去實踐奉行的。
【第97句】: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明)澫益《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
【第98句】:【佛心禪語】禪史的演義,伴著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一路走來,早已融入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第99句】:【禪心佛語】善與惡,一念之間;迷與悟,一念之間;好與壞,一念之間;成與敗,一念之間。把握當下一念,便是把握生命的未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