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夫身心方寸,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施為舉動,皆是菩提。
【第2句】:【經典佛語】“識”的解釋是了別,就像電腦辨認信息的功能,這是人心所具備的最基本的功能。
【第3句】: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可能是越有力量的人;越是有力量的人,一般總是越謙虛。
【第4句】:保持心地清凈、平等,這就是真正的凈士,心凈則土凈,真正的凈土是在心里。
【第5句】:直心是道場“直心是道場”,直心即是誠實心,正直無諂曲;此心乃是萬行之本。信仰佛法,就是以接受佛法教育為目標,培養正確的思想與樂觀進取的人生,此即直心。
【第6句】: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究竟。它可以抗拒虛無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干擾,從而使人的心靈獲得安頓。
【第7句】:【圣經文案】222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12:30)
【第8句】:【禪心佛語】有能力,不愿付出也不會有成就,沒能力,但能付出,最終會有收獲。
【第9句】:【圣經文案】41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并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甚么,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么,你竟顧念他。(詩8:3-4)
【第10句】:【禪心佛語】佛說: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第11句】:【禪心佛語】根據佛的話,人類的解脫全賴個人對真理的自覺,而不是因為他順從神的意旨,行為端正,因此靠神或其他外力的恩典,而得到解脫以為酬傭。
【第12句】:戒的目的是要使我們的身口意保持平衡與清凈,進而修習禪定,由此顯發本有的智慧。
【第13句】:勤行布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仆從、頭目腦髓、身肉手足,不惜軀命。《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
【第14句】:時不待人,轉眼便是來生,何不趁身強力健,打教徹去,討教明白去。。若不向這里打教徹討教明白去,是爾自暴自棄,自甘陸沉,為下劣愚癡之漢。——《禪關策進》
【第15句】:【禪心佛語】用開悟的眼睛看任何東西都有她的美,處處都是美的化身,都是佛菩薩在化現。
【第16句】:【禪語人生】心靈不能統一,精神即成分裂,什么都會反應過度,造成負擔。
【第17句】:【禪心佛語】感恩之人,即使仰望夜空,也會有一種感動。感恩之心讓生活變得溫和,讓心靈感到富足。心存感恩,心靈才會獲得寧靜和安詳,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第18句】:【禪心佛語】凡事不以他人之心待人,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計較;凡事不以他人之舉對人,多一份寬容,少一份偏狹;凡事不以他人之過報人,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糾結。
【第19句】:【禪心佛語】除了要知道如何把握機會之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要知道,應該在什么時候放棄好處。
【第20句】:【佛心禪語】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第21句】:【禪語人生】我們必須要學著當自己最好的朋友,因為我們太容易變成自己最大的敵人。
【第22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場競技比賽,有時候高手也會遭遇到失敗的。記住這重要的規則:允許自己一次次失敗。
【第23句】:【佛心禪語】老婆聽了,很快地學著他嘲笑的口氣說:“你難道不知道這是因為有了你的掌聲,鴨子才會有兩條腿的嗎?”
【第24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的逆境來臨的時候能夠不動心、能夠做得了主,經常能如此,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第25句】:【禪語人生】我佛原為度世而來,故所說法,無不世出世間一切攝盡,惟須融會貫通如是真實之義,則事事皆可奉持,時時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處處皆是佛法矣。
【第26句】:【禪心佛語】過年我們也接財神,也接喜神,也接貴神。什么是財神呢?你不把你的精氣神丟了,這就是財神。
【第27句】:此界釋迦已滅,彌勒未生,賢圣隱伏。眾生奔波苦海,猶失父之兒:若不以極樂愿王為歸,誰為救護?(妙葉禪師)
【第28句】:【禪語人生】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第29句】:總之“悟”,使我們可以從矛盾中得到統一,從復雜中發現單純,從障礙中找到通達,從枷鎖中獲得解脫。愿蕓蕓眾生,早日證悟自覺。
【第30句】:【禪心佛語】若懂得制心,能夠調伏這匹野馬(妄心),便是上根利智。
【第31句】:【禪心佛語】看似偶然,其實并不偶然。也就是說,人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第32句】:【禪心佛語】佛教認為:心的存在不是獨立的,不是單一的,不是固定不變的,心與物是相互依賴地存在。
【第33句】:【禪心佛語】肯布施財富的人,比只攢財的人富有,肯割舍情愛的人,比只獨占的人更有情。
【第34句】:人生猶如一場戲,種種的人事煩惱不要執著于心,要隨幕啟幕落而消逝。若能時時清除內心的煩惱,將其化為一片清涼的悲心,此即菩薩的智慧。
【第35句】:【佛心禪語】不要用健康去換去金錢。因為一個人這生可以用的錢是一個定數;當你以健康的身體拼命賺錢,等到老了健康沒有了,錢也不值了。后悔來不及了。
【第36句】:【禪語說】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刻蝕的不過是你的皮膚,但如果失去了熱忱,你的靈魂就不再年輕。
【第37句】:【禪語人生】想要擁有圣眼與圣耳,就必須修練覺性,修練禪定,我們時時刻刻都必須要有覺性與禪定,換句話說,不管你心里在想什么:都要知道它、看見它。
【第38句】:所謂回頭是岸,岸貌似遠在天涯。天涯遠不遠?不遠。放下的時候,天涯就在面前。
【第39句】:【禪心佛語】束縛于人的有限的覺知里面去探討這個真理,這樣永遠無法探討究竟,永遠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
【第40句】:【禪語人生】這需要勇士的剛毅和超絕,需要智者的明亮和透徹,需要禪師的寧靜和坦然,需要此三者合而為一的力量才能做到對生命當下的體認與徹見。
【第41句】:【圣經文案】394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弗6:11)
【第42句】:【禪心佛語】雞足山是迦葉尊者的道場,尊者并未入滅,而是在久遠定中以無言之言宣說著佛法密意。
【第43句】:世間眾生,若一味地因自己的短處而放大痛苦,就會與平凡生活的快樂和成功擦肩而過。若能正確對待自己以及他人的優缺點,就能屏蔽外界的干擾,找到自身獨特的價值。
【第44句】:【禪語人生】有益自他的,增長戒定慧的事,要趕快地去做。“噢,我今天來不及,明天做好了。”到了明天,事情多,忘記掉了。忘掉了,或者機會沒有了,就做不成了。
【第45句】:【禪語人生】永遠不要認為別人的老公或老婆比自己的好,因為他們愛的并不是你。
【第46句】:【禪心佛語】當我們坐在移動的船上看船,并感覺不出船的移動,但假如我們看船外之物,例如眺望遠岸,便立刻能感覺出來,人生也有與此相同的情形。
【第47句】:【禪心佛語】同樣的,在行善時,也要時時覺照到可能生起的不正念、不正心態,當有所明察時,也要設法調整。
【第48句】:【圣經文案】231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0:41-42)
【第49句】:慈愛眾生并給予其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并拔除其痛苦,稱為悲。救度他人的靈魂使其不致墮落,就是對眾生的最大的慈悲。
【第50句】:【禪語早安心語】少年時,要修理自己;青年時,要正視自己;壯年時,要擴大自己;老年時,要圓滿自己。別怕山高水長,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第51句】:【佛心禪語】做演員、歌手的,可如此發愿:讓所有見我,聽我唱歌的眾生都種下成佛的因緣,遠離煩惱,成就佛果。
【第52句】:【禪語人生】學佛修行是一種特殊的心理訓練,以此訓練,可以把人類的智慧和慈悲提升到極點、這叫做成佛。
【第53句】:【做人要心善的文案禪語】文字終究是點滴,念想,且滄桑。執筆也只是心路的悲與喜,或回憶,或感慨,別無它意。經年過后,仍淺笑若夢,紅塵只是回眸一笑,僅此而已。
【第54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想讓他從此忘記你,那你就以你一貫的樣子去見他;而如果你想讓他從此忘不了你,那就以一個顛覆性的面貌去見他。
【第55句】:【禪語人生】真正感恩的心,是依教奉行。感恩與慈悲的意念,平時就要養成。
【第56句】:【禪心佛語】人生如果錯了方向,止步就是進步。懸崖勒馬,為時未晚;船到江心,補漏已遲。
【第57句】:人生看似綿長,實在促,假如我們能做到任身臨喧囂紅塵,吾自是云水禪心,那么,山一程,水一程,這一路走來,我們定能帶著清歡。
【第58句】:【禪語人生】希望還有祈禱,人生最大的失望莫過于希望的粉身碎骨,人生最大的希望莫過于在失望中無數次的復活。
【第59句】:與其悠回九轉拿不起放不下,內心糾結,不如靜守時光心無雜念豁然開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禪心如蓮,摒棄內心的掙扎與虛榮,你會發現生活永遠美好。
【第60句】:倘若擁有一顆平靜心,就不會感到焦灼,不會感到浮躁,不會把靈魂擱淺在無氧的空氣中。
【第61句】: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于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
【第62句】:【禪心佛語】對于成功者來說,逆境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順境是乘勢而上的平臺。
【第63句】:【佛心禪語】※不管面對什么事情什么現象,你的心永遠那么平靜,永遠那么清凈,這叫解脫。
【第64句】:【禪心佛語】禪宗以心證道的機理,重在于靜中得悟,靜中得道。但若想從禪理中尋找一個統一的規律,不二的法門,便有一種無門可入的感覺。
【第65句】:【禪語人生】修斷:“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為修斷”。
【第66句】:【禪語感悟】對于趙州禪師來說,日常的生活就是禪法,吃飯睡覺都是修禪;對于那位初學者來說,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他領悟不到其中的真味。
【第67句】:禪宗所說的平常心就是超越了一切二元對立、沒有分裂的那個完整的心的原態。
【第68句】:【禪心佛語】如今,大氣很容易被當成傻氣;大度很容易被視為糊涂;你的客氣很容易變成別人的福氣。因此,大氣要有大智相伴;大度要有力度相隨;客氣要有克制相繼。
【第69句】:萬行法師:有道德底線的人就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就是有道德底線的人。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既是一個沒信仰的人,也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人。
【第70句】:【禪心佛語】人的際遇無常,榮華富貴的朋友,也許一夕遭遇橫禍而貧病交迫,這時最需要友情,你千萬不要輕視他,能夠貧賤不輕,才是患難見真情。
【第71句】:【禪語人生】偉大的信仰,是我解脫的鑰匙。虔誠的魂魄,是我擁有的財富。
【第72句】: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誦經坐禪,皆由在家而為莊嚴。《優婆塞戒經》卷二,自利利他品
【第73句】:【禪語人生】學佛的修養,是要每個人都能保持平等心,以平等心看人生,修養到看見任何人都起歡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第74句】:【羅狀元醒世詩其8】獨對青山一舉觴,醒來歌舞醉來狂。黃金不是千年業,紅日能催兩鬢霜。身后碑名空自好,眼前傀儡為誰忙。得些生意隨時過,光景無多易散場。
【第75句】:【禪語人生】我們無法避免生活中一切的不善,而內心清凈則能減少傷害。
【第76句】:【禪心佛語】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
【第77句】:【禪語人生】我們都希望一切事物,都是透過我們理性的指揮和安排,但事實上,透過主觀意識所認定的理性,就其本身而言,并沒有一定確切的善與惡,絕對的是與非。
【第78句】:【禪語人生】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第79句】:一個人如果擁有財富、健康,卻獨獨缺少快樂,生命便失去了意義。如果希望自己快樂,就要調整觀念,將繁雜的心念轉移到“放松”
【第80句】:【禪心佛語】明白了如來大意,則只要保養,隨時隨處,無不是道。若不明白如來大意,則是懵懵修行,隨時隨處皆有墮坑落塹之虞。
【第81句】:【圣經文案】293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羅3:25)
【第82句】:【佛心禪語】「過」莫大于縱己之欲。「惡」莫大于言人之非。「病」莫大于不知己之失。
【第83句】:【禪心佛語】六祖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
【第84句】:令他得樂,是名為好,亦名為善,亦名為福。(古印度)訶梨跋摩《成實論》卷八自利利他心平等,是則名真供養佛。《大般若經》卷五七二,顯德品
【第85句】:【經典佛語】七彩光說:做到了就高,就是佛,我們一起努力吧。七彩光:水過無痕青山留,內外無別三心休.奔放常流亦常照,常照奔流空生有.
【第86句】:【禪心佛語】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第87句】: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為八?一者盡,二善性,三實,四真,五常,六樂,七我,八凈。是名涅槃。《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五,高貴德王品
【第88句】:所以自作自受,自信自度。遇到什么,就體驗什么,快樂就這么簡單,順其自然。在生命里,我們要學會放棄評判,讓你解脫,也讓別人解脫。
【第89句】:【經典佛語】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第90句】:一切眾生命,如電、旋火輪,如干達婆城,速過不暫停。《正法念處經》卷六十一
【第91句】:【佛心禪語】做人要懂得報四恩:一報萬物養育之恩;二報父母扶養照顧之恩;三報恩師提升智能之恩;四報夫妻互相照顧之恩。
【第92句】:父母的心情一緊張,子女便會感覺不安,因為父母子女的心是相連的。有的孩子出遠門,父母在家里常常思念、牽掛,子女在外便待不住,一直想要回家,那就是母子連心啊!
【第93句】:洞悉沙門、婆羅門的所有知識,擺脫對一切知識的貪求,超越一切知識,這樣的人是精通知識者。《經集》第三品,第六章《娑毗耶經》
【第94句】:自心是菩提,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佛及菩提皆在何處?譬如有人以手提虛空,得否?心外覓佛,終不得也。——《少室六門》
【第95句】:【禪心佛語】佛說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第96句】:【禪心佛語】請珍惜你身邊默默愛你的人。或許,有一天當他真的離開了。你會發現,離不開彼此的,是你,不是他。
【第97句】: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唐)玄覺《永嘉證道歌》
【第98句】:世人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信不過的時候;世人往往依賴于自己的經驗判斷,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兩只眼睛一張嘴,造物主就是讓我們多看少說。
【第99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美貌、權力、財富、名譽都不過是過眼煙云,人應該學會順其自然地活著,越是刻意追求反而會被其所累,迷失了自己。
上一篇:經典佛語禪機-佛語禪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