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讓你煩惱的人,是來幫你的;讓你痛苦的人,是來渡你的;讓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貴人;讓你討厭的人,是助你成長的;他們都是你自己的不同側面,是另一個你自己。相反,你喜歡深愛的人,常常是給你制造痛苦帶來煩惱的人,他們是你的影子,讓你老也抓不住。是故,保持一個好心態去面對才是真理。
【第2句】:【佛心禪語】作為真正的修行人,即使在其他方面修得不是很好,比如說,在證悟空性方面修得比較差等等,但是,如果能在生病的時候,認真修持六種波羅蜜多,則能將病痛轉為修行的善(順)緣。這樣一來,病痛就不再是病痛,而轉成了菩提、法身之因。
【第3句】:【禪心佛語】佛法說的無我,并不是“空無”之意,而是沒有一個天生如此、渾然一體、絕對不變的“我”。輪回的是一個相似相續的“神識”,眾生執著此為一個不變的“我”。
【第4句】:【禪心佛語】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權衡之道,往大處著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藥;凡人皆有長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長,破銅爛鐵也能成鋼。
【第5句】:【佛心禪語】人感到糾結,…是因為:只從自己的角度和感受去看事看人;只用自己的經驗和經歷去評判他人;只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觀點和情緒;沒有看到到事情的全相。感到痛苦糾結時,靜下心來,放下自己的評判和情緒,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也從第三方的角度看人看事,就會看到全相,事情的全相會讓人自由。
【第6句】:人這一輩子,要經得起謊言,受得了敷衍,忍得住欺騙,忘得了諾言。慢慢的才知道:堅持未必是勝利,放棄未必是認輸,與其華麗撞墻,不如優雅轉身。給自己一個迂回的空間,學會思索,學會等待,學會調整。人生,有很多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執著,更是回眸一笑的灑脫。
【第7句】:【禪心佛語】你的工作就是你的修行道場,無論什么職業,都需把修行融入到工作。手戴佛珠,打坐吃素,如果習氣依舊,怨憤不減,心態仍浮,那是根本沒有修行。你的心靈就是凈土,要經常掃除煩怨,別讓雜念纏繞。不要總看別人不順眼,別人也未必看你順眼。不要總想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心態。
【第8句】:【禪語人生】只有懂得節制,才可能做好選擇。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必須學會約束自己,時時審視自己,關鍵時刻要會潔身自好,要懂得無欲則剛的道理,千萬不要讓一些壞習慣影響了自己的人生。
【第9句】:【一日一禪文案集錦】真正的寧靜,真正的閑適,真正的性情,就是讓山水入懷,讓腳步從容,不被情緒左右,淡看名利得失,寧靜做自我,從容過生活。淡了,靜了,你的生活才會聽你的安排。
【第10句】:【禪語人生】因為人有貪心,就發生火災;人有瞋心,就發生水災;人有癡心,就發生風災。所以三災是由三毒生起的。我們人人都具足貪瞋癡三毒之心,此心一天比一天擴大,到了一定限度,就造成大災。
【第11句】:【禪語人生】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你流浪人間,不要陷入其中。人在紅塵中,心在萬物上。天地有芬芳,隨緣共花香。
【第12句】:【佛心禪語】心地法門誕生王,豈假氣功來補償。心外求法求有得,終至辛勞落空亡。能所亡處自性現,綿密保任莫輕忘。立定腳跟毋偏頗,一切無求道真常。(元音老人法偈)
【第13句】:高拱手,低作揖。未來事,黑如漆。風馬牛,不相及。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官清胥吏瘦,神靈廟祝肥。寒天吃冷水,點點在心頭。姑姑嫌嫂嫂,枉自結怨仇。行船看風色,買賣看行情。飲酒量家計,看山取茯苓。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
【第14句】:【禪語人生】修行者最難建立的是對法,對明師的虔誠和信心,凡夫只會用外表來判斷明師,明師和你本人并不需要虔誠與信心,而是你的病需要、是道需要,虔誠心不建立,內在的貪嗔癡慢疑無法凈化,信心不建立無法開啟道的大門,進門三歩后就過了虔誠與信心的階段了。
【第15句】:【佛心禪語】做人要簡單。不沉迷幻想,不茫然未來,走今天的路,賞身邊的景;不羨慕繁華,不追逐名利,做好當下的事,珍惜身邊的人。不要太吝嗇,不要太固守,要懂得取舍,要學會付出;不負重心靈,不偽裝精神,讓腳步輕盈,讓快樂常在。簡單做人,除去心靈的雜草,讓幸福蔓延。
【第16句】:【禪心佛語】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并覆,非正平無以制斷。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聽,以天下之心慮,以天下之力爭,故號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聞。
【第17句】:譬如罌粟花,嬌艷無比,她的美足以讓不愛花的人心動。山中的綠蘑菇也是,她以特別的鮮美誘惑人的味蕾。美麗和美味對貪戀它們的人來說,或者是一首浪漫的情詩,或者就是一支致命的毒箭。
【第18句】:【禪心佛語】佛教不排斥功名利祿,它只是個工具,可行善,可行惡,如水:可載舟、可覆舟,本身無善惡,只要是來路明白,是善的,是凈的,用途正當,都是容許擁有;只要能善用功名利祿弘法利生,服務社會,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第19句】:【禪心佛語】佛說: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轉”,不執著煩惱,便可安然自在。我們的煩惱就像天空上的一片烏云,如果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煩惱不會對你有絲毫影響。不自找煩惱,就是智慧。
【第20句】:腹有詩書氣自華,面無慚色去留輕。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公道世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功名富貴草上露,骨肉團圓錦上花。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第21句】:【禪心佛語】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幾分心平氣和。”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使一個人得到尊重。寬容是一種良藥,它能挽救一個人的靈魂。寬容就像一盞明燈,能在黑暗中放射著萬丈光芒,照亮每一個心靈。
【第22句】:【禪心佛語】生活之中,大度包容的心不可缺少。如果氣度狹小,遇事斤斤計較,那么在生活中就會處處碰壁,煩惱也會越來越多。但如果能以實際行動來理解、寬容別人,那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包容。
【第23句】:【禪心佛語】清高的人格,是由于能視富貴榮華如過眼煙云。我們能對物欲減少一分,我們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們對世間的情念減少一分,我們的道念就增強一分。
【第24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做好自己。膚淺的羨慕,無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會讓自己整天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盲目的攀比,不會帶來快樂,只會帶來煩惱;不會帶來幸福,只會帶來痛苦。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認清目前的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道路,人生,越努力越幸運。
【第25句】:【禪心佛語】外在的境界是變幻無常的,我們的心也往往起伏不定,修行就是訓練我們的心,讓它不管對外在的變幻還是內在的起伏,都能平等視之、平靜視之。
【第26句】:【禪心佛語】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為六齋,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為十齋。遇月小即盡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為三齋月,宜持長素,作諸功德。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
【第27句】:幸福是水晶,捧在手中晶瑩透剔,掉在地上滿是碎片,需要我們用心呵護,傾情收藏。很多時候,我們對觸手可及的珍品不甚在意,對漸行漸遠的風景扼腕嘆息。于是,幸福時常落地濺開,在我們的心靈中根植了一些傷害,一點挫敗,一抹無奈,一絲感慨,讓我們感到生活的本質原來就是如此不完美。
【第28句】:【佛心禪語】弟子問禪:“如何區別世間人的智愚之分?”禪師笑:“愚者在諸事不順時,滿心哀愁,神情沮喪,一旦事事如意時,則又雀躍不已。這就是愚癡的特性;智者早已看清生命的本質,不會因所謂得失而動搖心志。”弟子問“師父,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呢?”禪師答:“生命的意義在于超越生命。”
【第29句】:【禪心佛語】生活有太多樂趣和美好,只要你睜大好奇的眼睛,用心體會,好好生活,只要你對人懷有善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對生活持有一份幽默感,你總能從司空見慣的老環境中發現有趣的事物,輕松自己的心情,也給周圍的朋友帶來笑聲。
【第3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中的許多辛苦,不是壓力有多大,許多是來自自己的成見和固執,有些欠妥的態度,給人生平添許多彎路,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時光是最好的老師,給予人生細致、深刻的教化,才使生活能夠正常的繼續。
【第31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不要認為活著是一場累,也不要認為自己被命運拋棄,不過就是生活里多了一些變幻不定,也不必要從內心去抵觸,有一種痛得要命叫做生命,更有一種活的從容叫人生。
【第32句】:緣聚緣散,猶如云煙,生離死別,天道自然。想一想,有多少已經不聯系的朋友,默默地存在于你的通訊錄中。不是不想聯系,實在是人生殘酷,時空變幻,你我再無交集,與其相見,不如懷念,與其糾纏,不如隨緣。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偶遇我,我相逢你,修行路上,各自向前。
【第33句】:【禪心佛語】人無所舍,必無所成。心無所依,必無所獲。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己的心還須自己去度。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棄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怨恨嫉妒的是自己,能智慧溫暖的還是自己。心中有岸,才會有渡口,心有所持,才能行之安然。
【第34句】:【禪語人生】未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趨近的,而是要靠你創造。未來的路不會靜待被發現,而是需要開拓,開路的過程,便同時改變了你和未來。
【第35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與才能所在,專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判斷力,擺脫其他外務的誘惑,不為一切名利權位等等虛榮而中途改道。這樣,才能促成一個人事業的輝煌。
【第36句】:【禪心佛語】人生要知枯榮,更要知無分別。欲擁有一雙佛眼,就必須知枯榮,懂得無分別的道理。佛法世界就是要我們超出是非、善惡、有無、好壞、枯榮等相對的世界,佛法世界就是要我們在生死之外,找尋到另一個立身立命之所在。無分別而證知的世界,才是實相的世界。
【第37句】:佛教追求的是“物我兩忘”,認為人人具有佛性但卻成不了佛的主要原因就是執著于“我”,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的觀念太重。現實社會中,雖然不至于忘了“我”,但至少該淡化“我”,不要事事以“我”為中心,也不要執著于“物”,這個“物”就是功名利祿。
【第38句】:【禪心佛語】同是風雨客,莫笑旁人傻,聰明多辛苦,無我無折磨。佛法中的慈與悲是對生命的一種關懷和利他,并不是渲染生命多么悲情,而是去關懷生命,呵護心態,積極的超越痛苦,把人生活成一場嶄新的生命形式。
【第39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在待人處事上,也都有他自己的價值觀,依每個人修持的不同,表現也就不一樣,修養好,能夠包容與尊重別人,你就容易不為“外境”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反之,如果你自我意識強,喜歡計較的話,就常會因為“外境”而不能安住身心。
【第40句】:【禪心佛語】快樂,是人的思想處于愉悅時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一種積極的情緒。要想得到快樂,我們必須要培養一種樂觀的生活習慣,要想讓快樂與自己相伴,首先要學會調整自己的頭腦中一些消極思維方式,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身邊發生的一切,對生活環境中的一切多欣賞,少抱怨,用寬容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
【第41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經常聽到有人在說:“這個太難,我干不了;那個太累,我干不了。”每當這個時候,讓我們想想,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人,那些身體上有缺陷的人,他們都在勇敢的舞蹈著自己的人生,我們正常的人,又憑什么去暗淡自己的生命。給自己一個堅持的理由,即便它很遙遠,那也是對生活的尊重。
【第42句】:“嗔火能燒功德林”愈是憤怒的時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輕易口出惡言,傷人傷己。一時的怒氣,無心的語言,往往會毀掉多年辛苦培養的友誼和功德。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歸納而言,就是與兩種人相處,一是自己,一是他人。自處處人,就像在畫圓,以自覺、自度為圓心,以慈悲、利他為半徑,所畫出來的一個人生時空的圓。
【第44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我們做什么事,如何對待他人,都取決于我們自己的為人秉性,取決于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取決于外境如何。同時,我們所做的一言一行,最后都會回饋到自己身上。
【第45句】:【禪心佛語】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普門品》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心有悲苦、恐懼難安時,至誠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圣號,菩薩會立刻循聲救度,即得解脫。
【第46句】:“人格成,佛格即成。”佛陀示現人間,不是教人離開人性,而是舍除習氣,回歸清凈佛性。能得善法即生歡喜心,慎擇正法而拳拳服膺,志無退轉、心無厭煩,就會日日法喜充滿。
【第47句】:【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心,溫暖了才叫心房。寬敞了才叫心田。包容了才叫心懷。純潔了才叫心凈。美麗了才叫心境。不染了才叫心蓮。明亮了才叫心燈。閃耀了才叫心光。悲憫了才叫心慈。沁人了才叫心香。綻放了才叫心花。澎湃了才叫心海。端正了才叫心道。
【第48句】:【心靈禪語】時光飛馳而過,時間如煙般消散。透過歲月的縫隙,回望來時的路,少了些許感動和期許。忙碌的日子只顧低頭趕路,不經意間錯過了很多風景,倉促間無法將美麗定格收攏。繁華過盡終是平淡,人生的舞臺我們盡情演繹,或感動,或驚喜,或悲泣。點滴精彩,點滴收獲,都是生命的饋贈,始終相信美好在路上。
【第49句】:我們要學會經營自己的生活,我或許不完美,但是我一直在做自己。沒有誰的一生能一帆風順,有得意,也會有失意。日子就這么清清淡淡。平平凡凡,從從容容,如水悠然長流,一句話說得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在這庸常的日子里,凡人亦悠出清、淡、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