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生命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
【第2句】:“放下、再放下”,可以說是一個追求幸福的妙方。如果我們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樣能夠放下,我們就一定可以和幸福相遇。所以圣人言:懂得放下,才是大智慧。
【第3句】:【禪心佛語】惱,就是熱惱。由忿恨為前導,種下嗔恨的種子,一觸及現前違逆的情境,舊恨新仇,火起三千丈,欲惱亂對方使不得安寧。
【第4句】:【禪語人生】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幸福外,再沒有別的了。
【第5句】: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錢的堆砌,也不是以物質衡量的價值,而是一種身心的狀態。一個身無分文的窮人,也可能比一個滿身金銀的富人更富足。
【第6句】:【禪心佛語】人因為非常在乎自己喜愛的東西,所以只要能夠順自己的意就很歡喜,可是偏偏世間上的事,不如意的十常八九,于是心中常有怨恨、憤怒的情緒,這些都是嗔。
【第7句】: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得與失、榮與辱、起與落,這些東西,你在乎得越多,心里就會越痛苦;你舍棄得越多,內心就會越清靜。
【第8句】:【禪心佛語】為人處事是每個人終生必修課。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是絕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的。尊重是一把火炬,在心靈與心靈之間傳遞;尊重是一把金鑰匙,能打開所有上鎖的靈魂。
【第9句】:【禪語人生】我們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培養出一種利他的態度是很重要的。這樣的態度不僅對接受幫助的人有益,對給予幫助的人也有好處。
【第10句】:四、社會福利——佛陀教育我們,延續本性的良知慧命,必須造福人群。因此應以四分之一的基金,奉獻于弘揚宗教正法,做社會福利善業,如此亦可進修自己的福德智慧。
【第11句】:夫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須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宋)大覺懷璉禪師(《禪林寶訓》)
【第12句】:你不可能和所有的人成為朋友,但你可以讓整個世界與你為敵。你無權要求人家成為你的朋友,但你有權決定誰將成為你的敵人。敵人越少不代表朋友越多,但敵人越多,朋友肯定越來越少。
【第13句】:【佛心禪語】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豐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社會美好,自己坦蕩才能感受生活喜悅,自己成功才能感悟生命壯觀。
【第14句】:【禪心佛語】是金子總要發光的,但當滿地都是金子的時候,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顆了。
【第15句】:【禪心佛語】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歇即是菩提,悟即自在。
【第16句】:人生在世,難免成敗得失,榮辱浮沉。我們應當不逃避,不強求,一切隨緣,任由世事變遷,寵辱皆不驚,以一顆恬然淡定的心,泰然處之。
【第17句】:【佛心禪語】生活里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守住自己的心態,你的樂觀能給別人帶去積極和昂揚,你的悲觀,有時候恰似對別人的雪上加霜,沉默和忘記,這就是人生。#延參法師
【第18句】:【禪心佛語】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間。云淡得悠閑,水淡育萬物。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對錯得失,難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順意,反而深陷于計較的泥潭,不能自拔。
【第19句】:生命是由一連串的因緣組成的,我們要體驗更深刻的生命,發現內在的靈性,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物質生活。
【第20句】:于惡慧眾生,起大慈心,于不善業眾生,起大悲心,于作善業眾生,起于喜心。《華嚴經》卷六十八
【第21句】:【禪語人生】由“無常”,可悟緣起緣滅,必能精進;由“無我”,可知性真性實,必得自在。
【第22句】:【禪心佛語】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而是雞足山當地長期以來以旅游開發之名,行挾佛斂財之實所引發的必然抵制與抗爭。
【第23句】:【禪語人生】在貧困中,要有忠心志氣;在危難中,要有信心勇氣;在富貴中,要有舍財義氣;在做人中,要有浩然正氣。
【第24句】:【禪心佛語】世間七珍,雖稱為寶,享樂一時,畢竟成空,只能養生,不能脫死。若佛三寶,則能息無邊生死,遠離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樂。
【第25句】:天堂本來是黑的,只有天使才是亮的。天堂因天使之純凈而顯現美好,地獄因魔鬼之邪惡而顯現恐怖。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天堂地獄隨心而現,隨識而變。
【第26句】:【禪語人生】一邊是誠摯的敬畏,一邊是放肆的摧毀。兩岸人文環境的差別,在對待玄奘大師的態度上正可見一斑。
【第27句】:【經典禪語】每天多說一些歡喜的話,常結歡喜緣,讓人世間多一些溫暖和笑容,人生不須悲傷。
【第28句】:【成敗與父母】成功人士都很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成功人士的第一良師;事業失敗者都能得到父母的關心,因為父母永遠都是人們心靈和身體的照護。
【第29句】:【禪語人生】心的轉變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想解脫,希望活得快樂,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念時念心,觀時觀心,這就是修行。
【第30句】:佛教以不生不死為了脫生死,為什么高僧大德、成就者們都要示現涅槃?乃至佛陀也在世壽八十歲時示現涅槃?涅槃的意義在哪里?
【第31句】:【禪語感悟】“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單純的快樂感。事實上,讓別人能感受到我們贈與的快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大智的佛,告訴我們如何讓別人因為自己而快樂。
【第32句】:心田要多播善種,多一粒善的種子,就可減少一棵雜草。土地不耕種,雜草必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只是舉手投足,也要存一分善念。
【第33句】:凡名載《傳燈》,光照千古者,無不從刻苦中來。乃至過去諸佛,求無上菩提,舍身命如微塵數,無一類而不受身,無一身而不苦行,。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者哉!(明)憨山《憨山老人夢游集》卷二
【第34句】:【佛語悟道】作惡得禍,造福得福,這就像發出的聲音有回音一樣,又像影子跟隨形體始終不離一樣,從來都不存在做好事不得好報,做壞事不得惡報的事情。
【第35句】:【禪心佛語】熱烘烘的快樂,會樂極生悲;冷冰冰的痛苦,會苦得無味;人生最好過不苦不樂的中庸生活。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們都知道貪是不好的習慣,可是有時候我們又會走入另一個極端--慳,也就是小氣、舍不得和吝嗇,有人以為這是節省,其實慳和節省是兩回事。
【第37句】:【禪心佛語】何謂五苦:一曰諸天苦,二曰人道苦,三曰畜生苦,四曰餓鬼苦,五曰地獄苦。
【第38句】:【禪心佛語】人就像在風中的花朵和果實,也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中墜落。兩者都是非常不穩定的。
【第39句】:人心的散亂有兩種:一是昏沉,一是浮動。昏沉是糊里糊涂空過時日,無所事事渙散體力,懈怠、懶惰、昏睡、不肯精進。浮動是心念不定、見異思遷、搖擺不止、浮沉、動蕩、放逸、無法安靜。
【第40句】:雖然遠離了,因為懂得,便微笑了,好似拈花一笑的禪意。如此,在陌生的風景里,觸摸熟悉的紋路,越來越明了的傷痛,越來越清晰的溫暖。
【第41句】:【禪心佛語】何時紛爭一角墻,讓他幾尺也無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愚癡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涼處處同。是非無實相,轉眼完成空。
【第42句】:【感恩】為人應該感四種恩德:一是天地之恩,二是父母之恩,三是三寶之恩,四是眾生之恩。
【第43句】:【禪心佛語】第六種就是“慈忍”。對于我的種種無理取鬧,是愚癡的人所為,我要憐憫他,因此我就要度他。這就不是要報復了,最初一步只是不報復,后來想讓對方得到好處,得到度脫。
【第44句】:【禪心佛語】而修行人所追求的通達萬法本性,則與此截然相反。一旦證悟,所獲得的,會比預期更多、更令人驚喜,并且這種感覺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第45句】:世上任何事業的成就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通往成功目標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唯有那些始終堅守自己信念的人,才會取得最終的成功。勝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那個人,而是最能耐久的人。
【第46句】:【心靈禪文案】活著注定會經歷一些挫折,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盡人意,更無法維護一個盡善盡美,也無法給緣起緣滅一個合理的解釋,既然都做不到,那就要給生命一個淺釋,還心靈一份淡泊。
【第47句】:大酒亂性,小酒怡情。大量能容,不動聲色。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大器晚成,終必達至。大柔則廢,太剛則折。大無好樣,小無好相。膽大如斗,心細如發。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第48句】:生活是一種平淡的積淀,也是一種悲傷后的思索,多少傷才算多,多少才算夠,生活的煩惱猶如摁下葫蘆起來瓢,其實沒什么,恰如這幽幽禪河不盡燈。
【第49句】:【禪語人生】我們會加入一個團體,那是因為我們覺得它還不錯。大家一起來努力,每人每天都有分內的工作要完成,都有團體給他的配額可以領。我覺得這種做法很實在。
【第50句】:也許,花開并非唯一的向往,花落并非所有的感傷。墜入塵世,閱讀滄桑,多少個夢,似月光的飄渺,飛出心靈的圍欄。于朦朧間流浪,多少個夢,棲落水草間,滾落成露珠,粲然一笑。
【第51句】:【禪語人生】衣服上有了破洞,可以用絲線順勢繡上美麗的花朵;畫紙上不慎落上墨點,正好點染成與景物渾然天成的陪襯物。
【第52句】:善知十八工巧種種技術,并六十二眷屬明論,及內明等,一切凡夫,治內煩惱。亦知世俗治生凡夫,經理資產。“四十華嚴”卷十
【第53句】:【禪心佛語】還有些人永遠覺得自己所修行的法門最好,就會去說別人的法門不好,不究竟,不方便。
【第54句】:【禪語人生】愿是成功的起點,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業要成功必須有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后才能圓滿成佛。“人”如無愿,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
【第55句】:【禪心佛語】錢多錢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順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窮家富,和氣就好;誰對誰錯,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第56句】:愛人與被愛都是幸福的。但是這分愛必須“清凈無雜染”——付出者無所求,接受者不貪婪;施與受者都無煩惱,彼此皆自在。
【第57句】:【禪心佛語】什么叫人生的正能量?包容,生活不能缺少包容,高高低低,沉沉浮浮,我們缺少包容那么面臨的就是摩擦,抵觸,煩惱。
【第58句】:【禪語人生】我們是以感覺自己有能力做些什么事判斷自己;而別人卻以我們已經作成了些什么事判斷我們。
【第59句】:【禪心佛語】創造機會的是能人,等待機會的是常人,放棄機會的是蠢人。我們都是遠視眼,往往模糊了離我們最近的幸福。
【第60句】:【禪語人生】我們身上發生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比如突然生病了、飛機誤點了,這些看似偶然,背后實則有必然的復雜因緣。明白了這一點后,不管遇到什么逆境,都不必太抱怨。
【第61句】:世界花花,縱得如愿而償,無非一場春夢,轉眼成空,況皆耗精損神。故熱鬧場中非立命之處,修心養性才是真正安樂之鄉。
【第62句】: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生姜還是老的辣,八角也是老的香。生老病死人人有,誰得長生永少年。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十個女人九個肯,只怕男人嘴不穩。
【第63句】:學道之士,如雞抱卵,須是暖氣相接方可生成。或中間間隔,暖氣不接,便抱十年,終不得生。——《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64句】:【圣經文案】432因為我們沒有帶什么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7-8)
【第65句】: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閑,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明)憨山《費閑歌》
【第66句】:【經典佛語】如果她愛我像肯德基那么多,看見阿一鮑魚她自然會出軌.如果我對他的忠誠像伊利牛奶那么甜,給我一碗冰糖燕窩我也肯定會背叛.
【第67句】:【經典佛語】藝術是智慧的顯現,是心靈美的顯現,是遠離低級趣味、邁向高雅的成果。從事藝術的人是半個圣人。寫給參加東華寺春晚的同參道友們.
【第68句】:【禪語人生】相見是緣,不見亦是緣,相逢是緣,別離亦是緣。塵世兩茫茫,都在來回間。見與不見,何苦貪戀。見與不見,一笑之間。
【第69句】:【佛家放下的禪語】生活總是在磨難中感悟,去實踐那份去留無意,從緊張到恬靜,這世間的寒暑往來花開花謝,是歲月的簡單與悠閑,也更是人生的一種平和達觀、全身而退。
【第70句】:我已慢慢覓得“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從容,漸漸擁有“榮辱不驚,去留無意”的淡定。把一些愁思輕輕安放,即使在陰霾的日子里,我也會以安之若素的心情,期待著風清月朗。
【第71句】:佛陀對此的回答是:“有四種雖小而不可輕。何等為四?剎利王子年少幼少而不可輕,龍子年少幼小而不可輕、小火雖微而不可輕、比丘幼小而不可輕。”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72句】:【禪心佛語】聰明人由愚蠢人身上獲利益,比愚蠢人從聰明人身上獲得的更多,因為聰明人可以避免愚蠢人的過失,但愚蠢人卻不能以聰明人為榜樣。
【第73句】:【禪語人生】這是一個必須靠新一代領導人應付新問題、把握新機會的時代,因為新世界有待征服。
【第74句】:自夸自大之人,其結果小則害人害己,大則危邦誤國。因此,為人切不可狂妄自大。做人,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第75句】:佛說:好生管住自己的口,不要譏諷他人的過失;好生管住自己的身,不要失去自己的尊嚴;好生管住自己的心,使思想清凈、沒有污垢。
【第76句】:【禪心佛語】講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僅是社會對個體的外在要求,同時也是個體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內在需要,是自覺自愿的,而非外在強制的。
【第77句】:歲月在深深淺淺的足跡里,相遇與別離,每一天都在L演。遇見,是為-了給彼此留下暖意;別離,只是為了走出不屬于自己的季節。
【第78句】:【佛心禪語】散去了云煙,怎么就散不去你對命運的懷疑?散去的故事,怎么就散不去你對命運的質問?
【第79句】:【佛心禪語】不寫,是因寫的人太多,可依文解義的結果卻只能讓人死于句下。不寫,還因寫的人多非行者,無有境界現前的勘驗。不寫,更因寫的人總在提供一種立場,遠離了禪歸零的原點。
【第80句】:【禪心佛語】人生僅有一世,怎樣的選擇決定怎樣的生活。盡管保持清醒而不被同化,保持敏銳而不同流合污,會被排為異己,但能保持一份清醒、一份清靜、一份獨立和自由,我覺得這樣的選擇也不錯。
【第81句】:教授平靜地回答:“買,我挑選的都要買。”隨即將挑好的水果交給小販,并禮貌地請問,總共要多少錢?
【第82句】:【禪心佛語】當念頭和煩惱生起時,你不帶成見地注視它,既不攪亂它,也不捏造更多念頭,它們就能自己沉靜下來。
【第83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第1句】: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第2句】: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第84句】:【圣經文案】203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七次可以嗎?”(太18:21)
【第85句】:哲人說過,“智慧和聰明的區別,就是在于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選擇”,擺脫糾結,能讓我們心胸更豁達,生活更灑脫。糾結時,那么就去告訴自己“有得必有失”,選擇西瓜,就勇敢地丟掉芝麻吧。
【第86句】:生活的禪法就在這現實的生活,而不是脫離生活,心平氣與隨順自然,不埋怨,不積怨。就算還有許多煩惱,只要不轉化成悲觀與失落,讓生活更寬闊,活出心態的自然風光。
【第87句】:情、財、名,沒什么不能放,再喜歡的東西,也不要用朋友之情誼或親人之愛去換;再珍惜的寶物,都要適時放手;再癡迷,也要有節制。
【第88句】:【佛心禪語】把自己的心凈化了、安定了,法就會從你的生命中升華、顯現,而迸發出你生命的潛力。
【第89句】:【佛禪語】那歲月的厚重永遠也阻擋不了時光的輕盈,曾經的自己,以為生活就是煮上一壺清茶,尋上幾本詩書。讓茶散發出陣陣的幽香,這香不濃不淡,才是歲月沉淀的馨香。
【第90句】:【禪語人生】惟有內外都柔軟,沒有預設立場的人,才能一心一境,情景交融,達到一體心的境界。
【第91句】:【佛家經典禪語文案】坦然面對生活,真誠面對自己,用心面對他人;不管你身處何處,不管你身在何職;只要你有一顆敢于挑戰的精神,你一樣可以獲得精彩的生活,命運、始終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第92句】:【禪語人生】在黑暗與光明相互交錯的黎明,光明自然就是生活的智慧,黑暗也是令人生起無限慈悲的動力。
【第93句】:非見聞覺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見聞,非不持戒得。如是論悉舍,亦舍我我所,不取諸法相,加是可得道。《阿陀耆婆經》
【第94句】:云何菩薩離非法財?不以輕稱小斗欺誑于人,不以詐親及諸欺罔而求財物。《大乘寶云經》卷六
【第95句】:【禪心佛語】計劃沒有變化快,變化沒有電話快,設定目標要留余地,給自己也是給他人,但一定按照計劃執行。
【第96句】:【禪語人生】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這個詞,透著幾許滄桑,必然有所失,方才曉得去珍惜,對于失去的,已經失去,不必遺憾,但可留作一種回憶,時而嚼一嚼,那也是美味無窮。
【第97句】:【禪心佛語】人家說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
【第98句】:隨在誰邊,學四句偈,或聽或讀,或問或咨一四句等,是即為師。時彼學者于其師所常起恭敬尊重之心。《善恭敬經》
【第99句】:【心靈平靜的禪語】恒榮法師:自尊是一種人生的理性和信仰,自大卻是一種自私和陷阱。別人的尊重是一種友好和善意,而自己的自大,則是命運崩潰的開始,也是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