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也許我們應該為一只南飛的大雁,癡守在老舊的樓臺,盡管它不是為你我而飛翔;也許我們應該為一枚落葉,停下匆匆行走的步履,盡管它不是為你我而飄零;也許我們應該為一朵蓮荷,洗凈濁世里浮躁的心,盡管它不是為你我而美麗。
【第2句】:【禪語人生】修行的最終目標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確切的說,修行向世俗,生活在當下。能夠安于當下,享受當下這一刻,察知這一秒的感受,守住當下,安在當下,已是上品了。
【第3句】:【佛系禪語】恒誨法師:人生是一場路過,更是一個行者,浮生若夢哪堪過,生死無常非兒戲,放下本無難與易,只在思量費折磨。生活并不是照別人的葫蘆畫自己的瓢,六祖大師說,迷人口念,智者心行。我們的修行說根本點,就是修心。
【第4句】:【佛曰靜心禪語】【少欲知足,比較容易得到幸福】一個人不論多么富貴,只要有很多煩惱,有很多不盡人意的事,他都不可能真正過得開心。相反,雖然生活條件簡樸,但心地單純,關系簡單,少欲知足,這種人比較容易得到幸福。
【第5句】:【禪心佛語】否定與自我否定。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擁有很美好的理想,但因為種種原因,總有人不斷掉隊、迷失。只有那些不斷修正、不斷重新發現自己的人,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強者。否定,是壓力,也是動力。它在讓人沉淪的同時,也能讓人更加清醒。所以說,一個人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是需要否定和自我否定的。
【第6句】:【禪心佛語】戒律當中提到溫言勸教,如果此人經過勸教之后,從錯誤中改正過來,走上正道,這樣的溫言勸教,對自他雙方都有利益。如果不是這樣,好像很好心給別人意見和告誡,其實只是在找他人的過失。如果只使他人的煩惱增長或造成他人心思散亂,這樣的告誡就會在希望有利益下,卻反而造成了傷害。
【第7句】:【佛家經典禪語文案】偉大的夢想讓成就隨之成長,渺小的希望讓你永落人群之后。相信自己,就必然會做到,一切都由意識掌控。如果自認高人一等,就一定出類拔萃。
【第8句】:佛說: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平常心即是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圣之心。我們只有心無雜念,將功名利祿看穿,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才能獲得平常心。世事無常,在各種磨難面前,在各種誘惑和欲望面前,我們若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那么就能成佛得道。
【第9句】:諸外道等有苦、集諦,無滅、道諦,于非滅中而生滅想,于非道中而生道想,于非果中生于果想,于非因中生于因想。《大般涅槃經》卷十三,圣行品
【第10句】:【一心向佛的禪語】人生在世,就是要用力的去嘗試、去愛、去痛、去哭、去笑,然后當有一天你回頭看時,才不會發現你的一生只是一片荒蕪,那些喜怒哀樂,都會成為獨一無二的風景,每一片葉、每一朵花、每一滴雨、每一顆路邊的石頭,都只屬于你,屬于大家共同的回憶。
【第11句】:【佛說放下的禪語】人和人本是一種緣。疼愛你的人,你的冷暖他樣樣皆知;牽掛你的人,你的苦樂他感同身受;懂得你的人,你的舉手投足他深深領會。有緣的人,縱使天涯也如咫尺;無緣的人,近在咫尺遙如天涯。今生相遇相知的緣份,不可思議。珍惜,把握。善待與你有緣的人,不管今生來生,都結一份善緣。
【第12句】:【禪語人生】真正擁有大福德與大智慧的人,他們的舉止會安詳和緩,而不會浮躁。浮躁的人辦不成大事,不知道反省,看不見自身的缺點,成就自然會很有限。
【第13句】:【禪心佛語】生活不是一種盲目的緊張,更不是一場心存芥蒂的困惑,他應該是讓煩惱煙消云散的淡定,也是和命運和好如初的相守,那么幸福就是一種包容,有的時候還真需要一點點原諒,生活的活法并不是沒有煩惱,而是不被煩惱動搖。讓信心充實著活下去的力量。
【第14句】:問:“何為不思議?”答:“心不思,口不議。心不思,心如,心離系縛,心得解脫。口不議,色如,色離系縛,色得解脫。”——《大乘無生方便門》
【第15句】:【人生禪語】心若相知,無言也默契;情若相眷,不語也憐惜,世界上最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人生中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感情。任何打動了我們心靈和靈魂的東西,都是最美的溫暖。
【第16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有許多故事需要我們去面對,包括那些傷害和疼痛,這些歲月的煙塵都是對心地的磨礪,縱然面對重重壓力,應該從正面去認識,這是生活的真實,并且是恰到好處,最惱人的地方,卻是需要自己獨立面對。
【第17句】:【心靈禪語】生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恰恰是對人生智慧最好的歷練,生活的艱辛不在故事多么曲折,而在于克服自己的主觀與偏執,能夠更冷靜、更溫和、更寬闊,許多時候不是否定別人,而是需要做好準備否定自我。
【第18句】:【道家禪語】若真是合不來卻又分不開,那就別再整日苦苦糾結著分與合了,不如就順其自然的在一起吧。或許哪天彼此的菱角都被時間磨光了,然后緊緊相擁再也沒了分離的精力。也或許哪天彼此的愛會被消耗得一干二凈,即使到了分離時,亦不會帶著不舍與不甘說再見。
【第19句】:云何施具足?謂善男子離慳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脫施,常自手與,樂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雜阿含經》卷四,第91經
【第20句】:【禪心佛語】人生三境界:看遠,才能覽物于胸;看透,才能洞若觀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看遠人生,才能覽物于胸。只有志向高遠,人生才會有前進航標,再插上執著的翅膀,便能愈飛愈高,窮千里,覽萬物。
【第21句】:【佛心禪語】【嗔恨】為什么我們會在與橫蠻的人相處時生氣呢?那是因為他的嗔心喚醒了我們的嗔恨之心。每個人都喜歡自主。但如果你對別人的非議大發脾氣的話,你就是正在把自主權付托給了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個人都成為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向往自主的話,先學會主宰自己的心。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第22句】:人不應該過度地去為那些已經失去的東西惋惜、留戀,甚至挽回,千萬不要這樣,就讓那份“過去”作為一個美好的回憶留在自己記憶深處吧!
【第23句】:【佛門禪語】有的人很會罵人,罵得對方心痛得來比刀割還難受。“看我把他痛罵一頓,他已經幾天吃不下飯”,卻得意洋洋的,很高興。但是,你結果是受地獄報,受了之后即使到了人間,聽到的聲音都是違意聲,都是不稱心的聲,都是說你不好的聲音。那是果報。
【第24句】:在尋找一種感覺,在尋找一種意境,有種愛來自內心深處;有種情只是一份最真的贊許。人與人若是真誠就可交心;心與心若是信任就可相知。尋找感覺是靈魂在升華,尋找意境是人生的超越。心靈相通是一種意境,魂牽夢縈是一種感覺,想起一個人,是情不自禁的笑容;念起一份情,是熱淚盈眶的感動。
【第25句】:【禪語人生】我們學佛應該對人時時存有一分敬重與信任之心,佛教中說人人是佛,何況夫妻之間更應該互相敬重、信任,若敬重對方如佛如菩薩,則家庭會很和睦,擴展到對社會、朋友、親戚,也有同樣的這分心,那么社會就會很祥和安樂。
【第26句】:【心靈禪語】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和快樂,但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而不愿自己努力,所以總不能稱心如意。自己有傘,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助者,天助之。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困境。如何才能擺脫困境呢?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一顆自度之心,靠自己去成功。
【第27句】:【禪語人生】因此,我們應當了解,找回自己內心的寧靜,念念觀照一切皆是無常。這樣,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第28句】:【禪語人生】我們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不如別人時,會心生嫉妒,失去從容;發生意外時,會心生慌張,失去鎮定;痛失親人時,會失去理智,心生絕望。只有內心安靜祥和,才不會被外界所左右。心如蓮花,就是在安靜的歲月里面露微笑,摒棄內心的掙扎、邪念和虛榮,活得灑脫自在。
【第29句】:山那邊是更高的山,綠那邊還有更深的綠。我無法越過,也不能窮盡。和自然相比,人過于渺小,生命多么短暫!我們因此有理由珍惜屬于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和心靈律動。
【第30句】:人很容易遇到一些失敗或障礙,于是悲觀失望,或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氣;或恨怨他人,結果落得唉聲嘆氣、牢騷滿腹。其實,身處逆境而不丟掉希望的人,肯定會打開一條活路,在內心里也會體會到真正的人生歡樂。
【第31句】:善與惡本是一念之間的事,眾善奉行便成佛。時時心存善念,自然能夠積累福報,這是一個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一個人只有心存善念,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第32句】:【禪語人生】有些人可能覺得世間的名利、物質條件,是最有吸引力、最有價值的。但這種價值只是生活條件。人的存在跟其它眾生是不一樣的,人對生命的追求和認識,更有價值。這種價值不僅令自己今世解除煩惱,也令來世解脫,能徹底解決生死問題。
【第33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癡致死,除三得道:貪婪淫亂使人衰老,憤怒使人患病,癡迷會奪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諦。
【第34句】:【千古賢文-經典哲理的--莫字歌1】年老莫心老,曰退莫曰休。客觀莫悲觀,賞秋莫悲秋。舉杯莫貪杯,飲酒莫醉酒。多餐莫飽餐,多蔬莫多肉。多鮮莫多炸,多醋莫多油。消費莫浪費,享受莫忍受。隨俗莫庸俗,風流莫下流。隨意莫隨便,亮丑莫丟丑。
【第35句】:【禪語人生】有些人把一些巨額款項占為己有,我們卻不去起訴他們;另外一些人因為走投無路,偷了幾張鈔票,我們就把他們的手銬起來,拖進監獄里頭。
【第36句】:【禪心佛語】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期待明天,期待陽光。沒有什么過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人生是禍福相依,笑淚交織,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體諒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有艱難心,才能助人;有明智心,才能觀人;有包容心,才能處人;有美麗心,才能示人。
【第37句】:恒秋:平常的日子間,總會遭遇那些不期而遇的無奈。思考著生命的方向,更尋找著人生的光明,有時候甚至偷偷的松懈一下,才發現在生命的旅途中,任何拖延和逃避、悲觀和懶惰都是那么不合時宜,不得不又鼓起勇氣,甚至是夾雜幾分幽默和自嘲,理解著生命的深沉與厚重,重新去堅守那份對生命的信念,繼續向前活。
【第38句】:江南鳥兒啁啾,在這樣一個凈土,它們的鳴聲是最清脆的,它們的聲音里,只知有愛,不知有恨。鳥鳴如天籟,伴著水聲,伴著花香,在綠蔭深處,在寂寞深處,在禪心深處。
【第39句】:慈悲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寬大的心,它沒有仇恨,沒有暴力,沒有斤斤計較,沒有妒忌和羨慕。它可以讓我們處處受到人們的尊敬,讓我們的人生不再充滿痛苦。
【第40句】:不記得是從什么時候起,你不再在太多人面前,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毋庸置疑,對于非常情緒化的你來說這是一個好現象,或許意味著你開始真正的理解何謂節制。生活中糟心的時刻依然還有,但慢慢發覺,自己消化掉這些,所獲得的經驗和能量要比傾訴和抱怨強大得多。從前你依賴他人,如今你相信時間和自己。
【第41句】:【禪心佛語】楞嚴經: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回是中,自取流轉。
【第42句】:【禪心佛語】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幸福就是簡單的生活,簡單的做人。什么事情都不能想得太繁雜,心靈的負荷重了,就會怨天憂人。不愉快的人和事不需要記住,簡簡單單的生活就是不要人為的增加自己的精神負擔。做一個自由快樂的人。
【第43句】:【禪心佛語】時間真好,驗證了人心,見證了人性,懂得了真的,明白了假的,沒有解不開的難題,只有解不開的心緒。沒有過不去的經歷,只有走不出的自己。一開始你總是擔心會失去誰,可你卻忘了問,又有誰會害怕失去你?人生,努力了、珍惜了、問心無愧,如此,甚好。
【第44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煩惱,總是在面對自我固執的時候才會增加傷害,生活的禪法,并不是對煩惱的一種抵御和準備,而是一種開闊的思維,不斷突破自我的思維局限和成見障礙,而活出的一種生命灑脫的體現。
【第45句】:【禪語人生】擁有了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靈感在孤獨中產生,創造在孤獨中萌發,思想在孤獨中閃爍。有了孤獨,才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46句】:【禪心佛語】利害不可不知:在人生的際遇里,難免有一些對我不利,或者于我有利的事,我們都不可不知。所謂不可不知者,如「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所以我們對于每日所遇到的各種利害關系,不可不知。
【第47句】:【禪語人生】我們之所以不能放下,主要是在得失利害方面放不下。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在未來,出現合乎我們意愿的結果。如何才能把這些都放下呢?其實很簡單,從當前的準備工作開始,去創造這個未來。
【第48句】:天有陰晴,月有圓缺。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路大道坦途。人生不能像玻璃般脆弱,溫室花朵般嬌嫩。應像水晶般透明;太陽般輝煌;野草般頑強;松柏般挺拔。要經受歲月的歷練,才能享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第49句】:【精短禪語】想要長壽,就一定要學會隨性、隨緣、隨喜,因為在生命的旅途上,只有順其自然,才是一劑健康長壽的靈丹妙藥。凡事都不要強求,只需盡力而為,在平凡中去感悟這種順其自然的快樂。當我們能不去計較生活中的種種不快后,我們就能收獲到越來越多的幸福與喜悅。心情好了,身體就好,身體好,自然就能長壽。
上一篇:老人言名句禪意生活-經典佛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