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老和尚瞧嫁妝,下輩子見】指沒有用,沒有可能,沒有希 望。老舍《趙子曰》:“照你現在這樣無精打采的,半死不活 的,而想去謀事,那叫老和尚看嫁妝,下輩子見吧!”
【第2句】:【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慣)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指明白人一時糊涂做錯了事。也指人一向聰明,腦子卻一時轉不過彎來。 也作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精明一世,糊涂一時。
【第3句】:【 和尚寺對著尼姑庵,沒事也得有事】所處環境容易引起人 懷疑,說閑話,容易產生麻煩。寺、事諧音。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你想小庚那人小心眼兒,這個飯店又 只有你跟棗花。大栓呀,你聽大嫂一句話:和尚對尼姑庵 兒,沒事兒也得有事兒!”
【第4句】:一位阿姨又沒領到工資,她找到廠長說:“我們出錢買馬給你騎,你騎了一年只剩一張皮。”(廣西·柳州)
【第5句】:【一日不書,百事荒蕪】(諺)荒蕪:荒廢。本指朝廷大事一天不記錄,以后很多事就無法考證。也泛指凡緊要的事都必須筆記下來,不可中斷。
【第6句】:爸爸開了一家公司,他腰間的“大哥大”老是叫個不停,有時吃頓飯也不得安寧。媽媽經常埋怨,叫他關機。爸爸風趣地說:“大哥大一叫,就聽見鈔票蹦蹦跳;大哥大一關,哪還有母雞來下蛋?”(江蘇·海安)
【第7句】:肚子里的寄生蟲——知內情
【第8句】:【骨頭里榨油】敲詐勒索。類似的:石頭縫里榨油。成語: 敲骨吸髓。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從前是有錢的不肯拿 出錢來。只在沒錢人的骨頭里榨油,這個不對。”
【第9句】:濕柳做橋——歪歪扭扭
【第10句】:【干吃大魚不費網】釋義:比喻不付出代價卻得到好處。例句:拿害孩子這件事說吧,主意是他想的,人是他殺的;咱們是干吃大魚不費網,連一條繩子也搭不上。
【第11句】:【忙中多有錯】(諺)做事匆匆忙忙,就容易發生差錯。指做事貴在從容仔細,粗疏急迫往往是出錯的根源。 也作忙中出錯。 忙中有亂,亂中生錯。
【第12句】:【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釋義:比喻各處的壞人本性都一樣。例句:爹仰天嘆息道:“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哪!”這辛酸憤懣的聲音至今還留在長嶺的耳邊!
【第13句】:【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釋義:只要觀察對方的面容,就能知道對方的處境和心情。例句:俗話說: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姐姐是個疼兄憐弟的人,平時對待寶三恰似半個母親,衣食冷暖全部操心;若有個天災病痛的,她更是守著弟弟寸步不離。
【第14句】:【糊涂蟲】“糊涂蟲”喻指那些不明事理,對事情的認識模糊或混亂的人。它源自古代的一個傳說。據說從前有個縣官,審判案子不明是非,老百姓都很怨恨他,把他叫做糊涂蟲,并且作了打油詩來諷到他。縣官不知道這是諷刺自己,反而下令捉拿糊涂蟲,而且下令務必在三日之內捉到三個糊涂蟲,少一個也不行。公差們發現一個頭頂包袱、騎在馬背上的人,感到很奇怪,就問:“你為什么不把包袱放在馬身上?”那人回答說:“我擔心馬馱得太重,頂在我頭上,可以節省馬力。”公差一聽這話,就說:“這個人可以算一個糊涂蟲了,帶他去見官!”公差們走到城門口,見一個手拿竹竿的人想進城,豎著拿城門太低,橫著拿誠門太窄,就是進不去。公差只好先拿他們兩個去交差。縣官聽了公差的報告,對拿竹竿的說“你為什么不把竹竿鋸成兩截拿進城來?”公差們一聽,說:“報告老爺,第三個糊涂蟲查到了。”縣官忙問:“是誰,快給我拿來!”公差們說:“等下一任縣太爺來了,我們就把他抓起來。” “糊涂蟲”縣官能當下去,清醒的鄭板橋卻當不下去,難怪鄭板橋說“難得糊涂”。
【第15句】:【眼見是實,耳聽為虛】(諺)親眼所見才能認定是真實的,聽人傳說是不可靠的。指凡事不可輕信人言,必須親眼審察,加以核實。 也作眼見方為是,傳言未必真。 眼見是實,耳聞是假。
【第16句】:【 一碗水端平】謂待人要公平,不能偏袒。成語:不偏不 倚。清代《兒女英雄傳》:“我一碗水往平處端,論情理,人家 也可真委屈些兒。”
【第17句】:【腦門上長瘤子——額外負擔】(歇)額外:本指額頭外面,轉指超出規定的數量或范圍。指規定數額以外的負擔。
【第18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慣)比喻做事時斷時續,不能持久。 也作“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第19句】:【年輕的夫妻愛頂磕,年老的夫妻愛啰嗦】(諺)頂磕:頂嘴吵架。啰嗦:嘮嘮叨叨。年輕夫妻容易頂嘴吵架,年老夫妻總愛嘮嘮叨叨。指夫妻不論老少,總不免相互摩擦。
【第20句】:【山高皇帝遠,各人顧眼前】釋義:比喻各人顧自己,誰也管不了。例句:爸爸,話說多了一包水,又不是賣打藥。管她地委的中央的,山高皇帝遠,各人顧眼前,砍!
【第21句】:【裝龍似龍,裝虎似虎】裝什么人像什么人,或干什么像什 么。張賢亮《河的子孫》:“你呀,裝龍是龍,裝虎是虎,裝個 獅子能舞,嘴皮子就是活,要不怎么能當干部呢?”
【第22句】:孔明借箭——滿載而歸
【第23句】:【常病無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24句】:【店家不打隔夜錢,船家不賒過河錢】(諺)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駕船擺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錢,坐船的要先交船錢;店家和船家不賒賬。
【第25句】:【慢工出巧匠】慢,有可能精算,提高手藝。《劉澍德小說 選》:“古人說,慢工出巧匠。小鄭心很巧,手也不慢。”
【第26句】:【娘】“娘”是對母親的稱呼。但“娘”字產生時,卻不是指母親。南朝蕭齊的《玉篇》解釋說:“娘,女良切,少女之號。”當時該字并非母親的代稱,而是指年輕女子。作為母親的稱謂,當時習用“孃”字。“娘”、“孃”讀音相同。清代著名學者段玉裁指出:“唐人此二字分用畫然,故耶孃字斷無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意思是在當時,人們把“娘”、“孃”二字區分得非常嚴格,沒有用“娘”字作為母親代稱的。考察唐代小說詩詞,確實如此。“娘”字基本上用于年輕女子的名字,如武媚娘、杜十娘、謝秋娘等。或者用“娘子”等作為年輕女子的泛稱。涉及母親代稱,則用“孃”字。如杜甫《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 不過,由于“娘”、“孃”兩字發音相同,后來人們逐漸用“娘”字代指母親了。到了明清時期,甚至超過“孃”的用法。新中國建立后,國家對漢字進行簡化改革,干脆用“娘”字取代“孃”字,“娘”字代指年輕女子的意思便廢棄不用了。但“姑娘”仍舊指年輕女子,應是古意的延續。
【第27句】:【躺在席子上吹死豬——長吁短嘆】(歇)指長一聲、短一聲地嘆氣。 形容人因遭到困難、挫折或失敗而灰心喪氣的樣子。
【第28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釋義:蒂: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比喻條件一旦成熟,事情就會順頁禾U力、成。例句:邵思語耐人尋味地對玉蓉說:“至于你心中擔憂的,我看全沒有必要。俗話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世界上好多事,都是這樣。”
【第29句】:放秋假的時候,我和父母收了花生收玉米,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了。我問爸爸能不能讓我在家休息半天,爸爸卻說:“搶秋搶秋,不收就丟。秋天地里彎彎腰,抵上冬天跑三遭。這會兒可不是偷懶的時候啊!”(河北·行唐)
【第30句】:【自家掘墳自家埋】自己坑害自己。魯迅《墳》:“所以,要 說得苛刻一點,也就是自家掘墳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錯 誤的。”
【第31句】:【提起此馬來頭大】秦叔寶,秦瓊,《說唐》中的人物。他困 住在客店中時,曾要賣去他的戰馬。借指有來頭,事情不簡 單。或說:秦叔寶的黃驃馬,來頭不小。孫犁《風云初記》: “看樣子,真是秦叔寶的黃驃馬,來頭不小哩!”
【第32句】:【遠憑衣裳近憑人】(諺)指從一個人的衣著、相貌上可以觀察出一個人的修養素質。
【第33句】:【水不來,先壘壩】釋義: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從招待所里探聽點消息,你能做到水不來先壘壩?
【第34句】:【肖尖腦袋往里鉆】竭力想混進好的地方去。老舍《四世 同堂》:“在北平,原來削尖腦袋鉆著想去日本的人,也怕到 日本去出差、開會了。”
【第35句】:【一號藤子結一號瓜】釋義:有什么樣的家庭,就出什么樣的子女。例句:“你不曉得這妹子的根基嗎?一號藤子結一號瓜,沒得錯的。”
【第36句】:有人做事只圖自己方便,卻給別人帶來麻煩,叔叔說這些人是“側著身子放屁——只顧自己順氣兒”。(陜西·子洲)
【第37句】:電話里談戀愛——兩不見面;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第38句】:【上進。不為別的,只為爭一口氣。 指不服輸或不甘落后。 也作“不蒸饅頭爭口氣”。
【第39句】:【千日琵琶百日琴,告化胡琴一黃昏】(諺)告化:叫花子,乞丐。學好琵琶需要三年工夫,學琴只需百日,至于乞丐拉的胡琴,一晚上就能學會。指琵琶難學,胡琴容易。
【第40句】: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送寶
【第41句】:【錢過北斗,米爛陳倉】(慣)金錢堆得高過了天上的北斗星,米多得吃不完,爛在以前堆放的糧倉里。 形容極其富有。 也作“錢過北斗,米爛成倉”。
【第42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古人認為犀牛角是靈異之物,角中心 有一條白色細紋。原為唐代李商隱的詩句,借指心意暗中 相通。成語:心心相印。臺灣林海音《曉云》:“但心有靈犀 一點通,她就常常及時地給我幫助和安慰。”
【第43句】:【魚大現形,樹大招風】(諺)魚的形體大了,容易顯現;樹的形體大了,容易招風。比喻目標大了,容易招惹是非。
【第44句】:【此地無銀三百兩】釋義:古代民間故事: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寫:“此地無銀三百兩。”比喻想隱瞞、掩蓋,結果更加暴露。例句:劉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說:“哼!此地無銀三百兩!請回去吧。”
【第45句】:船工租船游西湖——劃得來
【第46句】:【刮地皮】“刮地皮”比喻貪官拼命搜刮民財。過去的國民黨不是被老百姓稱作“刮民黨”嗎。“刮地皮”源自《新唐書·程日華傳》,講述這樣一則故事。唐德宗時,滄州刺史李固烈貪財好利,拼命搜刮,斂聚了大量錢財。他離任返回恒州時,準備把搜刮的錢財全部帶走,激起了軍士們的憤怒,有人說:“如今馬瘦人饑,刺史自私吝嗇,絲毫不顧我們的死活。他刮地而去,我們還有什么盼頭呢?”于是殺死了李固烈及其全家,推舉程日華為刺史。
【第47句】:寫字不在行——出格
【第48句】:【猛虎不吃回頭食】見“老虎不吃回頭食”。
【第49句】:【有錢使得鬼動,無錢喚不得人來】(諺)有錢的,連鬼也使得動;沒錢的,連人都叫不來。舊指金錢萬能,有錢沒有辦不到的事,無錢一事無成。
【第50句】:【人怕輸理,狗怕夾尾】(諺)狗害怕了,就夾起尾巴逃走;人輸了理,就和狗夾尾一樣狼狽不堪。指人做事占理就理直氣壯,輸理就無地自容。
【第51句】:【處暑后十八盆湯】釋義: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八月二十三、四日。湯:指洗澡用的水。處暑以后,還得洗十八天的盆湯浴。指時令雖過處暑,天氣還得再熱一段時間。例句:八月又作新涼,諺云:“處暑后十八盆湯。”又云:“立秋后四十五日,浴堂干。”
【第52句】:【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見“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
【第53句】:【木匠斧子一面砍】斧頭是一面開刃。借指思想片面,講 話一面理,做事偏袒。西戎《燈心絨》:“你們真是木匠斧子, 光會一面砍,自己的錢,留下買車子,要用錢嘛,再到隊里 借。”
【第54句】:【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諺)龍是傳說中的神物,據說能根據不同情況變大變小;而只能大不能小的,則是俗蟲。比喻能屈能伸的是英雄,只能大不能小的是庸才。 也作能大能小是條龍。 能大能小是條龍,能上能下是英雄。
【第55句】:【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諺)百年:一輩子。做人不要做婦女,婦女一生的命運由別人操縱,苦樂不由自身。指舊時婦女被壓在最底層,受盡屈辱。 也作為人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 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人定。 為人莫作婦人身,一生苦樂由他人。
【第56句】:【狗肉不上席】這是統行于民間的俗語,現在常用來形容某人素質差難以扶持,不堪任用。也有的把拿不出手的東西用此話作比。其實,狗肉是美食,在先秦不僅可以上席,還曾把狗肉列為祭祀大禮的專用品,在周朝,那時狗肉是周天子專用食品,貴重如金,官員都沒有資格享用這種美味。佛教傳人后,佛學典籍認為狗是不潔動物,禁止徒眾食用,由此影響到信奉佛教的皇帝。南朝宋、梁的皇帝幾乎都是佛教的鐵桿信徒,他們曾多次頒布禁食狗肉的詔令。唐高祖李淵、女皇武則天都先后頒布《禁屠詔令》,嚴厲禁止宰殺狗羊。南宋王栐《燕翼貽謀錄》載:屠殺狗,吃狗肉都要處以斬刑。到滿族貴族入主中原以后,這類規定也沒有放松,不僅不能吃狗肉,連狗皮帽子都不能戴。在歷史上禁吃狗肉的規定延續如此之久,對于狗肉不能上桌,發揮了持久有力的巨大作用。實際上,不是狗肉不能上席,而是不敢上席。
【第57句】:【同桌吃飯,各自還錢】在一起共事,經濟上分清。清代《三 俠五義》:“咱們同桌兒吃飯,各自會錢,誰也不必擾誰,你道 好么?”
【第58句】:【娃子不哭奶不脹】小孩沒哭,無須喂奶;奶不脹,無須擠。 指沒有發生什么麻煩,暫時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這 里‘娃子不哭奶不脹’,為什么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 口哭?”
【第59句】:奶奶晚飯吃得很少,我感到疑惑不解。奶奶笑著說:“少吃一口,舒坦一宿。我是想長壽啊!”(河北·唐山)
【第60句】:【孤樹不成林,獨木不成橋】見“單絲不成線,孤樹不成林”。
【第61句】:我在四處尋找我的鋼筆。媽媽問我:“什么丟了,打破了腦袋地找?”(湖南·保靖)
【第62句】:堿地里的莊稼——稀稀拉拉
【第63句】:【燈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諺)指油燈不亮,需要人剔去燈花;人一時糊涂,需要別人從旁提醒。
【第64句】:我吃飯總愛挑挑揀揀,媽媽說:“人的肚子,雜貨的鋪子。平時,魚菜肉蛋,五谷雜糧,樣樣都應該吃。”(河南·許昌)
【第65句】:【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諺)指說話要有分寸,不能夸大其詞。 也作“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
【第66句】:【樹欲靜而風不息】(諺)樹想安靜下來,可風總是不停息地刮動。比喻情勢的發展不能如人的心愿。 也作“樹欲靜而風不止”。
【第67句】:【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釋義:車、馬、炮、士、相、將:都是象棋棋子名稱。比喻人雖多,卻都無能、無用,連一個人都保護不住。例句:唉,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但過了一段時間,他那緊張的心理漸漸松弛了,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抓了幾個人嘛。
【第68句】:因生意不好,舅舅開的百貨商店倒閉了,這兩天,他又琢磨著想開個飯店。舅媽在一旁愁眉苦臉地說:“壺中無酒難待客,盤子無菜難壓桌,大風刮倒了梧桐樹,叫咱從哪兒弄錢再開張呢?”(山東·陵縣)
【第69句】:【吃回虧,領回教】(諺)指人吃虧上當,總由于沒有經驗,吃一次虧就接受一次教訓。
【第70句】:【擺龍門陣】我國西南部四川省等地方言,“擺龍門陣”就是聊天或講故事的同義語。 “龍門陣”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陣的一種比較復雜的陣法。此陣模仿龍的活動方式,有龍頭、龍身、龍尾,攻其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其余部分來接應,變化無窮.高深莫測。所以,“擺龍門陣”這一俗語借指故弄玄虛,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人們平時交談,說:“你那兩下子我還不知道,收起你的‘龍門陣’吧。”后引申為比喻人們聊天或講故事的內容千變萬化,進而成為四川方言,指聊天講故事。
【第71句】:【人忙神不忙】(慣)指當事人著急,被求助的人卻不著急。
【第72句】:【九牛二虎之力】釋義:形容力氣非常大。例句:爬呀爬呀,仿佛爬了很久很久,以為就要爬到山頂了,可是,……上下一看,心立刻涼了,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剛剛爬到半山腰。
【第73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74句】:天空里閃電——雷厲風行
【第75句】:【生就的骨頭長就的肉】(慣)指生下來就是這樣,難以改變。 也作生就了的骨頭長就了的肉。 生就的骨頭。
【第76句】:【細米干柴不漏房】(慣)吃的是細米,燒的是干柴,住的是不漏雨的房子。形容家庭生活富裕。
【第77句】:【打落水狗】(慣)比喻打擊已經失勢或陷入困境的壞人。
【第78句】:【墮入五里霧中】(慣)五里霧:《后漢書·張楷傳》:“(張楷)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后比喻迷離恍惚的境界。形容人感到迷茫,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也作掉入五里霧中。 墜入五里霧中。
【第79句】:看到別人養豬掙了錢,伯伯就一下子養了十頭小豬,好不容易小豬長大了,可豬價卻又跌了下來。伯伯不但沒賺錢,反而倒賠了幾百元。他逢人就說:“真倒霉!跑慢了窮攆上,跑快了攆上窮,不快不慢又掉進了窮坑。”(河南·修武)
【第80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釋義:比喻利用或依靠近便有利條件。例句:張二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山區竹木多嘛,不利用農閑時間搞點副業,一人只有幾分田,咋能養活得了呢?”
【第81句】:媽媽對她們單位那個好逢迎領導、溜須拍馬的人非常討厭,說:“這個人,領導說砂鍋能搗蒜,他說搗不爛;領導說公雞能下蛋,他說親眼見。”(甘肅·張掖)
【第82句】:【禮多人不怪講】究禮節,不會有錯。禮,原指禮節,現多 指禮物。類似的:油多不壞菜。老舍《老張的哲學》:“這個 是天字第一號的禮教之邦,就是那不甚識字的文明中國人 也會說一句禮多人不怪。”
【第83句】:我弄丟了馬明的小刀,想賠他一枝鉛筆,馬明撅著嘴說:“芝麻不抵黃豆賬,借了蜂蜜卻還糖。你還是再給我找找吧!”(甘肅·西峰)
【第84句】:【過年娶新媳婦兒——雙喜臨門】(歇)指兩件喜事同時到來。
【第85句】:【是親不是親,便要做喬家公】(慣)喬:假扮。喬家公:假冒的家長。指不管有沒有關系,都要裝出很親的樣子。譏諷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
【第86句】:【呂端大事不糊涂】呂端為北宋大臣。宋太宗要任命呂端 為宰相,有人說他“為人糊涂”,宋太宗說他“小事糊涂,大事 不糊涂”。借指能夠分清大是大非,不計較小事。魯迅《華 蓋集續編》:“呂端大事不糊涂,猶言小事不妨糊涂點,這自 然很足以顯示我們中國人的雅量,然而我的胃病卻因此延 長了。”
【第87句】:【大水漫不過船桅去】(諺)桅:桅桿,木船上掛帆的長桿。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桿。比喻輩分、地位或等級低的,無論怎樣也超越不過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過船去”。
【第88句】:鐵公雞鐵公雞請客鐵公雞上宴席——毛不拔
【第89句】:【下套子】(慣)指設圈套害人。
【第90句】:樹梢上掛酒瓴——瓜不是瓜,果不是果
【第91句】:大哥整天游手好閑,在外面交些“鐵哥兒們”。嬸嬸勸他:“只知道吃,只知道拉,金窩也要變成土泥巴,該務務正業了。”(四川·榮昌)
【第92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釋義: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選擇。例句:“喂,牽走吧,一個豬的價錢。常言說: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憑你們柿樹溝生產隊,還能買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塊,您要不起!”
【第93句】:【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事】(諺)橫事:意料不到的災禍。指家里有賢惠的妻子,處事周到,防禍未然,丈夫自可過著無憂無慮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賢妻夫禍少”。
【第94句】:一窩狐貍——不嫌臊
【第95句】:【有一搭沒一搭】(慣)1指漫不經心地說話。也指沒話找話說。2形容時斷時續或無關緊要。 也作有一搭無一搭。 有一句沒一句。 有一言無一言。
【第96句】:【豆腐里挑出骨頭來】(慣)形容檢查得十分仔細、嚴格。也比喻過分挑剔。 也作“豆腐里尋骨頭”。
【第97句】:【八十年不下雨——好睛兒】(歇)晴:諧“情”。反話,意指沒有什么情分可說。
【第98句】:魚鷹逮魚——全憑一張嘴
【第99句】:【龜通海底】(諺)指龜潛入水中,可以直通到海底。比喻出入衙門的有錢人,可以打通關節,買通官府,上下鉆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