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寒假作業發下來了,我遇到一道難題,算了很長時間都沒有算出正確答案。爸爸對我說:“困難是石頭,辦法是錘頭;錘頭打石頭,石頭低下頭。你的方法是不是不對?。俊保◤V東·龍門)
【第2句】:【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諺)有的人有錢卻不會合理消費;有的人會享受會消費,但卻手里無錢。指人在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與不如意。
【第3句】:【卸包袱】(慣)比喻解除思想或經濟上的負擔。
【第4句】:【一打三分低】(諺)只要先動手打人,就輸了三分理。指動手打人是輸理的行為。
【第5句】:【爭著不足,讓著有余】(諺)相互爭奪,既傷感情,又損財物;相互謙讓,既有情義,又物盡其用。指與人相處應相互體諒,謙讓和氣。
【第6句】:釣魚有三得:跑得、等得、餓得。
【第7句】:一口吃個鞋底——心里有底
【第8句】:【地是大家種,路是眾人走】(諺)土地,是大家種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權利行走。
【第9句】:行軍遇伏兵——出師不利
【第10句】:【花生剝了殼——好賴算個仁】(歇)仁:花生仁兒,諧“人”。指好歹當個人來使用。
【第11句】:【出工不出力】雖然出勤,但不認真工作。葉辛《蹉跎歲 月》:“堅決改變按人頭評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 的笨辦法,杜絕出工不出力的現象。”
【第12句】:媽媽每天從早忙到晚,把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條。爸爸風趣地說:“你是兩眼一睜,忙到黑燈,真是個稱職的‘內當家’呀!”(河南·淅川)
【第13句】:【—個槽上不能拴兩個叫驢】叫驢即公驢,兩頭叫驢會咬 架,比喻兩股勢力不能共存。類似的:一個籠里關不了兩只 公雞/一個樁上不能扣兩條牛。成語:勢不兩立。姚雪垠 《李自成》:“咱們八大王很嫉恨姓李的稱闖王,行事又不一 般,怕他將來成大氣候。俗話說,一個槽上拴不下倆叫驢, 就是這個道理?!?/p>
【第14句】:考試的時候,我把“亮”的反義詞錯寫成了“黑”。這一次考試的時候,我又照著寫了,媽媽說:“你怎么不長記性?一個地方絆倒兩次?!保ê幽稀せh)
【第15句】:小芳的爸爸經常買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勸他說:“不要再賭了,俗話說染上嫖、賭、吹,百萬家財都會飛?!保◤V東·龍門)
【第16句】:電話里談戀愛——兩不見面
【第17句】:王某橫行鄉里,無法無天,最終被公安局抓去判了刑。李大爺說:“馬橫有韁繩,人橫有王法,就知道他橫行不了幾時?!保ê颖薄釋帲?/p>
【第18句】:【人有失錯,馬有失蹄】見“馬有失蹄,人有失足”。
【第19句】:某人花起錢來總欠思量,常欠人家的賬。他媳婦說:“你是有錢使勁花,沒錢把賬拉;先花下窟窿,有了錢再去填送?!保ㄉ綎|·臨沂)
【第20句】:電線桿上安喇叭——想(響)得高
【第21句】:【珍珠瑪瑙都出在鱉身上】(諺)珍珠、瑪瑙:兩種寶物,貴族婦女常用作首飾。比喻不論花錢多少,都算在主人名下。
【第22句】:【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謂容易走漏消息,要防止。類 似的:墻有眼睛壁有耳/墻有縫,壁有眼。明代《水滸》:“休 得再提。常言道: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只可你知我 知。”
【第23句】:【 只打蒼蠅,不打老虎】欺軟怕硬。特指職位低的人違法犯 罪,受到查處,對于地位高的人違法犯罪,卻不敢過問?!短?怒》:“你是反貪局的干部,雖然只打蒼蠅,不打老虎,但有你 們這樣一個機關,那些貪官污吏不能不收斂點,要不他們怎 么會對你下毒手呢!”
【第24句】:石匠打鐵——不會看火(貨)色
【第25句】:【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釋義:形容實現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歡樂。例句:駱宏勛聽得,舉目一觀,正是: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第26句】:【樹正不怕月影斜】(諺)比喻自身行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語的惡意中傷。 也作樹正何愁月影斜。 樹正不怕影子斜。
【第27句】:【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釋義:比喻越來越糟。一代不如一代。例句:待黎倀當家時,更是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人死家破,一敗涂地,只剩下黎倀一人,以教私塾為生。
【第28句】:小林鬧著要媽媽給他做件新衣服,說自己的衣服短得都快遮不住束腰帶了。他媽媽聽了笑著說:“不見人長,總見衣短?!保ǜ拭C·蘭州)
【第29句】:隔山摘李子一難得
【第30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詞語的意思是說成敗乃由一人為之。此語典出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原是項羽的部下,因為屢屢獻策,都未被采納,于是就棄楚歸漢,在劉邦那里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后來韓信遇到了蕭何,蕭何聽韓信談兵頭頭是道,極為贊賞,認為他是一個難得的軍事奇才。蕭何就向漢王劉邦推薦,初不被用。韓信就趁機逃跑了。蕭何聽說后,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并向劉邦極力推薦,才拜韓信為大將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他輔佐劉邦打敗了項羽,被劉邦封為齊王、楚王,此乃“成也蕭何”。后來因為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把他降為淮陰侯。這還不算,漢高祖十一年,陳稀謀反,劉邦親率大軍前往討伐。這時有人密告韓信與陳稀通謀,如韓、陳里應外合,漢朝江山將不保。在這緊急關頭,相國蕭何為呂后獻計,假稱陳稀已被擊敗,由蕭何出面召韓信入宮慶賀。韓信不知是計,信以為真,進入未央宮后,呂后下令將韓信捆綁起來,不經審問,就處以死刑。此乃“敗也蕭何”。后來人們哀嘆韓信之死,就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加以總結,用來比喻事情的成敗都歸于同一個人。
【第31句】:【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諺)朝:朝廷,泛指官場。舊指爭奪名譽地位,要在官場;爭奪財富利潤,要在商場。
【第32句】:【雞窩里落下鳳凰來】(慣)比喻貧賤的地方來了貴客。
【第33句】:黃鼠狼問雞卦一兇多雞(吉)少
【第34句】:【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灰】釋義:比喻做事不順利、碰釘子,或想討好卻落得沒趣。例句:李春山的手腳卻舞不開,接二連三地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第35句】:【捧著金飯碗討飯吃】見“拿著銀碗討飯吃”。
【第36句】:我家包包子時,奶奶準備往包子餡里放姜。我說:“奶奶,我不愛吃姜,不要放了?!睜敔斦f:“還是放些好,經常吃些蔥姜蒜,少給醫生找麻煩?!保ê幽稀ば锣l)
【第37句】:【好人怕夸,壞人怕扒】(諺)扒:揭露,揭發。指好人怕的是夸贊,夸贊多了就會驕傲松勁;壞人怕的是揭發,揭發罪行就能使他原形畢露。
【第38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有情感,不能無動于衷。諶容 《心》:“承認這一點,對宋小慶來說,也是很痛苦的。人非草 木,豈能無情?”
【第39句】:【不可同日而語】(慣)不能放在同一時間來談論。指差距太大,無法相提并論。
【第40句】:【黃鱔坭鰍一簍裝】釋義:坭鰍:即泥鰍。比喻不加區別,混為一談。例句:李青山過去攔住,想緩和他,被他觸了一鼻子灰:“噢!青菜蘿卜一鍋煮,黃鱔坭鰍一簍裝!沒有那么安逸!”
【第41句】:表弟愛說大話,奶奶說:“幾百斤的野豬,只有一張嘴;十二只老鼠咬貓,沒有一只敢近身。你光憑嘴皮子上的功夫,能干什么大事?”(湖南·冷水江)
【第42句】:【裁縫的尺子——量人不量己】(歇)量(liang):本指用尺子量身材,轉指估量。指人只知評說別人的長短.不掂量自己的分量。
【第43句】:【網兜舀水】釋義:用疏網兜舀水,一下子就漏光了。比喻計劃或努力完全落空。例句:眼瞅著今年果松是豐年,皮子稠,一茬收入說不定能頂兩三年。一搬家,豈不成了網兜舀水。
【第44句】:【咽下口水吞了自己的話】(慣)比喻話說出去了又反悔。
【第45句】:胡豆地里種芝麻——雜種
【第46句】:【花開能有幾日紅】釋義:感嘆青春短暫。例句:舒海力哈哈一笑,轉了話題道:“花開能有幾日紅?你的庫瑪丹多大了?”
【第47句】:【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釋義:身上放著鵝毛與放上磨盤感不到輕重差別。形容不識好歹。例句: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你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教老身來勸你。
【第48句】:【抓住旋風就是鬼】(慣)旋風:呈螺旋狀運動的疾風。比喻認假為真,搞錯了對象。
【第49句】:【瓜好吃,夜難守】釋義:看瓜守夜很辛苦,不容易。例句:他邊吃邊稱贊說:“看二大爺噦,這些瓜都能叫上名呀!有的說:瓜好吃,夜難守。大爺一個人睡這里不怕呀?”
【第50句】:【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頭】(歇)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苦楚。指把苦痛埋在心里,不向人訴說。 也作啞子吃黃連——在心里苦。 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里。
【第51句】:一個船上的難友——同舟共濟
【第52句】:【胡同】城鎮、村子的巷子、小街道,在北方叫“胡同”。據明朝末年出版的《正字通》說:“街也,今京師巷叫‘衙衙’。”“衚衙”乃“胡同”的異體字。明朝沈榜《宛署雜記》說:“元人呼街巷為胡同?!笨梢?,“胡同”一詞產生于元代。據考證,“胡同”一詞源于女真族的“霍通”一詞。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語和女真語同屬于阿爾泰語系,語調和語音都很接近,女真族叫“霍通”、“火瞳”都指“聚族而居”的意思。后來漢族人把“火瞳”譯為“胡同”,成為漢字化的外來語詞。城市里的小街道大多直呼“胡同”,如李家胡同、于家胡同等。胡床人們常在古代文獻或詩詞中見到“胡床”或“床”字,有時誤解為是睡覺的臥具,即現在的床。其實,古時候,“床”并不是專指臥具,而大部分作為坐具使用。漢朝人許慎在《說文》中稱床為“安身之幾坐也”,明確說是坐具。至遲到唐代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睡覺的床(寢具)。 “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古代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類似于現在的馬扎。胡床早期系用于軍旅之中,相傳大約是公元二世紀的漢靈帝從北方游牧民族中引入,故稱“胡床”??梢姡按病痹谇?,“胡床”在后,床與胡床是兩種不同的坐具,胡床更加小巧靈活。胡床若用繩繃扎,則稱“繩床”,又因其形制可以轉動折疊,故又稱“交床”?!堆莘甭丁吩疲骸敖裰淮?,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隋以讖有胡,改名交床?!笨磥磉@種坐具非常便于攜帶,因而常為戰爭時將軍出征所帶,所以后來便發展為權力的象征——交椅。
【第53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慣)兵器放進了倉庫,戰馬放牧在南山。本指戰事結束,天下太平。后比喻放松警惕,解除武裝。 也作“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第54句】:媽媽見爸爸一根接一根地吸煙,就指著他的腦袋說:“你真的怕自己的鼻子被痼蟲子噓了,這樣不停地吸?”(湖南·雙峰)
【第55句】:【傘】“傘”是下雨天出行誰也離不開的雨具?!皞恪笔钦l發明的呢?據《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丈夫而發明的??磥恚粢暾垖@?,還是魯班夫婦倆人共享比較合理。傳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云氏每天都要往返送飯,若遇上雨天,免不了挨淋。魯班便在沿途設計建造了一些小亭子,遇到下雨,可在亭內暫避一下。然而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于是云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知道媳婦的想法后,茅塞頓開,動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塊布,安上骨架,裝上把兒,世界上第一把“傘”就這樣問世了。
【第56句】:【得意不可再往】輕易得到好處,可能有圈套,或遭嫉恨, 要警惕。得意,也說:得便宜、得利。清代《兒女英雄傳》: “古人說得好:得意不可再往。我鄧老九這就夠瞧的了,再 說也不可向世路結仇?!?/p>
【第57句】:船老大坐后艄——見風使舵
【第58句】:叫老虎駕車——誰趕(敢)
【第59句】:【狗怕彎腰狼怕站】(諺)狗怕人彎腰,是怕人們從地上撿磚頭砸它;狼怕人站直,是怕人站直身子瞄準它開獵槍。指狗和狼雖兇,但都有它們的恐懼點。
【第60句】:【人將禮樂為先】(諺)禮樂:禮節和音樂。指待人處世,要有禮貌,講文明。 也作人將禮樂為先,樹將花果為圓。 人將禮儀為先,樹將枝葉為圓。
【第61句】:【晴帶雨傘,飽帶干糧】(諺)天晴時上路,也得帶上防雨的傘;吃飽后出門,也得帶上充饑的糧。指凡事都要有備,才能無患。
【第62句】:【開弓沒有回頭箭】謂無法改變,無法收回。王朔《編輯部 的故事》:“真不后悔?開弓沒有回頭箭。”
【第63句】:【房東】“房東”義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與“房客”相對。那么,為什么叫房東不叫房西?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東為上、為大,所以,東房就是上房。中國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兩側再造東西向的廂房。主屋的東首房間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權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輩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說出租或借給外人住了。所謂的房東就是住在東首上房的人。可見,房東、東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為何以東為主,在《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就西階?!边@句話說的是,有關主客之間禮儀的規定。從文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我們平常所說的“做東”、“東道主”中也包含了這個意思。
【第64句】:【把別人的棺材拾到家里哭】沒事替別人操心,自找麻煩。 明代《西游記》:“八戒近前道:你是怎的起哩?專把別人棺 材抬到自家家里哭!不要煩惱!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 何干!”
【第65句】:【不要氣,只要記】(諺)指無論發生什么事,不必生氣,只要記取經驗教訓即可。
【第66句】:鴨群里闖進一只鵝——就你脖子長
【第67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諺)指將領在前線作戰,皇命如不利戰事,可以不接受。
【第68句】:五更天下海一一趕浪潮
【第69句】:媽媽責備爸爸說:“你啊,怎么能把錢借給外村人呢,難道不怕被騙了?”爸爸說:“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是豆芽炒蝦米——各有各的彎子?!保ńK·灌云)
【第70句】:【說嘴的大夫沒好藥】夸夸其談的人往往沒有真才實學。 清代《何典》:“村東頭有個試藥郎中,他自己夸口手到病除 的,但只怕說嘴的郎中無好藥。”
【第71句】:【一家不知一家事】(諺)各人家里的事,別家不知道。指各家、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別人往往不理解。
【第72句】:【家有萬石糧,不如生個好兒郎】(諺)家里財物積聚再多,也比不上生個有作為的后代。指積存錢財,不如注重子女才能的培養。
【第73句】:【有法兒開臺,無法兒收場】(慣)開臺:戲曲開演。比喻有辦法挑起事端,卻沒本事控制局面。
【第74句】:你吹喇叭我吹號一各吹各的調
【第75句】:百事靠人多,牌坊抬過河。
【第76句】:【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諺)駐軍的軍營像鐵鑄一般,經久不動;軍營里的士兵卻一撥去了又來一撥,流動不停。指軍營是固定的,士兵是流動的。 也作“鐵打軍營流水的兵”。
【第77句】:閻王奶奶繡荷包——鬼花招
【第78句】:【潑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咸各色俱全】見“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樣樣全”。
【第79句】:【砍倒樹摸雀崽兒——照穩當里辦】(歇)雀崽兒:剛出生的麻雀。 指辦事求穩。
【第80句】:【肉爛在鍋里】內部耗費,不算損失。浩然《艷陽天》:“反 正我們誰也沒有往自己家拿一個小子兒,肉爛在鍋里,只能 這樣過去了?!?/p>
【第81句】:【鳥來投林,人來投主】(諺)鳥飛倦了,要投入林中棲息;人到末路,要投奔親友求助。指凡來求助者,都是勢不得已,只可援救,不可拒絕。 也作鳥投林,人投主。 人來投主,鳥來投林。
【第82句】:灶王爺上天——句句實情
【第83句】:【耗子偷米湯,勉強糊得著嘴巴】釋義:比喻勉強填飽肚子。例句:我們家一共有八畝田,有豬有牛有泉水,農具什樣也將就拖得過去。一年到頭,只要不懶,按說也耗子偷米湯,勉強糊得著嘴巴的。
【第84句】:你往哪里跑;死路一條;走投無路
【第85句】:【把新鞋往泥里踏】(慣)踏:(在雨雪、泥水中)踩。比喻自討苦吃。
【第86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釋義:原指下棋。比喻當事人有切身利益,容易執著一端:旁觀者置身事外,能比較全面、清醒地觀察問題,判斷是非。例句:“從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姐姐細想;這寶硯雕弓豈不是天生地設的兩樁紅定?”
【第87句】:【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諺)石(dan):容量單位,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米救濟及時,別人把你當恩人尊敬;一石米救濟不當,別人反而對你懷恨在心。指救濟人只可救濟窘困,長期救濟,恩反成仇。
【第88句】:【貓咬尿泡空喜歡】釋義:好事并不存在,白高興。例句:你看那娘娘一片云情雨意,哄得那妖王骨軟筋麻。只是沒福,不得沾身??蓱z!真“貓咬尿泡空喜歡!”
【第89句】:【好看千里客,萬里去傳名】(諺)看:看待,對待。千里客:遠方來的客人。盛情招待遠方來的客人,他們自會把你的美名播得更遠更遠。指愛好交友的人,美名會傳播四方。 也作“好漢千里客,萬里去傳名”。
【第90句】:【火燒牛皮——自己連】(歇)連:連接(牛皮被火燒化后互相連接在一起),諧“聯”。指自己主動與他人聯合。
【第91句】:【脫了褲子放屁——費兩道手】(歇)指多此一舉或自找麻煩。常含責罵意。 也作脫褲子放屁——多費一道手續。 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第92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諺)饑餓時就顧不上飯食的精粗,寒冷時就顧不上衣服的貴賤,慌忙時就顧不上路途的安危,貧窮時就顧不上妻子的美惡。 指在人需求最急迫的時候,便談不到從容選擇。 也作饑不擇食,寒不擇衣。 饑不擇食,慌不擇路。
【第93句】:【倒抽一口冷氣】冷不防受到意外的打擊。馬烽西戎《呂 梁英雄傳》:“雷石柱一聽,驚得倒,抽了一口氣,心‘通通通’ 跳起來?!?/p>
【第94句】:期中考試結束,我回家后才想起做一道數學題時點錯了小數點。媽媽說:“這真是吃完了飯,想起鹽;打完了仗,記起來拳。”(甘肅·永登)
【第95句】:【英雄無用武之地】此俗語意思是一個人再有才能,如果沒有機會和平臺(條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來喻有才能者無施展的環境或機會。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韓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項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劉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奇才。此語源自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顿Y治通鑒·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孝獻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這段話展開來講就是:東漢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荊州。劉備勢單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諸葛亮主動請纓,與魯肅一道往東吳去覲見孫權,以“激將計”來游說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說:“值天下大亂,公據江東。吾主聚眾于南,與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掃北,乘勢南下,大破荊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無用武之地,故遠遁于此。望公量力而為,若能合吳越之眾,戳力拒之,事宜早決。否則,按兵束甲,俯首稱臣,北面而事之。觀公外似臣服,內實躊躇,當斷不斷,禍將至矣?!?/p>
【第96句】:【 荒年傳亂話】荒亂的年代,人心不安定,多有謠傳。茅盾 《林家鋪子》:“師傅,隨他們造謠去,你不要發急?;哪陚鱽y 話,聽說是鎮上的店鋪十家有九家沒法過年關,時勢不好。”
【第97句】:【打春】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據傳,自從神農氏嘗百草分五谷,開始了農業,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視,到周朝的時候,把務農的事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令地方官每年要舉行迎春儀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員來到郊外,聚集鄉民,設上供桌,燒香磕頭,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把這土牛稱作“春?!?,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后來出現了打紙牛,用紙糊條牛,里面裝著五谷,就把這紙牛叫春牛,仍舊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紙牛,牛倒了,紙爛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豐登。后來,據說一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鞭打紙牛,覺得可笑,提筆寫了《春牛榜子》詩半首:“不得職田譏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種可笑的事了,真心地關心起農事來。來年他把迎春儀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紙牛,搬來了犁子,拉來了黃牛,立春時刻到來時,他迎天扯了個大響鞭,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回到衙里,有了詩興,提起筆來,在上年寫的《春牛榜子》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就從這兒開始,人們把立春那天叫“打春”。雖然現在不再舉行迎春儀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98句】:【棗不濟儉】(諺)儉:谷物歉收。 棗不能接濟歉收年。指棗一旦歉收,當年糧食也必然歉收;棗豐收,當年糧食也豐收。
【第99句】:【有志者事竟成】(諺)竟:終究。 有志氣的人,事業終究會獲得成功。指事業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終不渝,堅持到底。
上一篇:歇后語的文案,讓人無法拒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