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炎熱的季節
大暑是夏季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通常出現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在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120度,天氣更加炎熱,人們需要注意防暑降溫。
古詩中的大暑
中國古人非常注重節氣和自然環境的變化,在古詩中也留下了關于大暑的印記。以下是幾首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詩句:
《大暑》——杜甫
“江帆遠影峽如積,山風鳴笳夜更漏。舊戰場頭白盡沙磧,荒城路斷雁行稀。”這首杜甫的《大暑》描寫了一個殘酷而凄美的畫面:在遙遠而深邃的峽谷里,江水和山風交織出一曲悠揚動聽的樂章;荒蕪的戰場上頭發已經斑白了、沙子堆積如山;荒廢已久的城池里只有偶爾幾只雁飛過。
《大暑》——白居易
“城南山北路,行役日已高。蕭疏河樹發,凄清秋光老。謝公亭上月,范蠡湖心濤。此夕重重夢,長安未到饒。”白居易的這首《大暑》則是描寫了作者在旅途中漫步城南山北的一番經歷:天氣炎熱、路程辛苦;到處都是荒蕪和凄清之景;然而在一座古老的亭子里,卻可以看到月光傾瀉下來、湖水波光粼粼的美景。
《大暑》——楊萬里
“炎色消殘蜀地云,群峰四面皆臨分。野人無語夜深立,江水流時月滿船。”楊萬里的這首《大暑》則更加關注自然環境和人文交匯之處:夏季的天空如同火爐一般灼熱、但周圍卻是青山環繞、碧水蕩漾;一個人站在江畔、聽著流水聲和觀賞滿月灑下的倩影,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好。
結語
大暑是夏季中最熱的一個節氣,但也因此孕育了許多充滿詩意和人文關懷的古詩。在這個炎熱而充滿生命力的季節里,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享受生活,并且欣賞自然環境所帶來的美好與感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