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招鮮,吃遍天】(諺)一招:本指武術上的一個拳式動作,此處指技藝行業(yè)的一手絕活。天:天下各地。指在技藝方面有一手絕活,無論走到哪里都很吃香。
【第2句】:一家蓋不起龍王廟,萬人造得起洛陽橋。
【第3句】:【懸壺】“懸壺”聽起來生疏,但在醫(yī)院和醫(yī)生那里卻備受追捧,也經(jīng)常能看到患者送的寫著“懸壺濟世”的匾牌。其實,“懸壺”就是行醫(yī)的代名詞。它來源于《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據(jù)記載:東漢時的費長房是汝南(今河南上蔡附近)人士,曾經(jīng)是管理市場的小官吏。在他常去的市場上,有一個賣藥的老翁。這個老翁賣藥時會在自己的攤位前懸掛一個壺,等到散市的時候就跳人壺中。集市的人都沒有看到他的這個舉動,只有費長房正好在樓上看到了。于是他帶著酒肉等禮物去拜訪老翁。老翁見他心誠,就帶他進入壺中。只見壺里別有洞天,“玉堂嚴麗,酒甘肴盈”,二人盡興而出。后來,老翁對費長房說:“我是神仙之人,因為犯了錯誤所以才受到責罰。現(xiàn)在對我的責罰期限滿了,我就要離開此地,你是否跟我一起離開呢?”費長房于是追隨老者學道,經(jīng)歷了許多考驗與磨難,學成后返鄉(xiāng),“能醫(yī)療眾病,鞭笞百鬼,驅使社公(土地神)”,成為一代名醫(yī)。傳說,他后來因為失去了護身符,而被眾鬼斬殺。 壺公與費長房的傳說,令后世行醫(yī)者神往不已,“懸壺”就因此成為行醫(yī)的代稱。因為“壺”與“葫”諧音,所以常以葫蘆作為藥鋪的標志,也因此有了“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的說法。
【第4句】:【瓜籽不飽是人心】(諺)瓜子雖然不起眼,卻能表達人的心意。泛指禮物縱然菲薄,也能代表主人的真情厚誼。 也作瓜子不飽暖人心。 瓜子敬客一片心。
【第5句】:【叫花子撥算盤——窮有窮打算】(歇)指經(jīng)濟困難的人有切合自己實際的安排、打算。
【第6句】:【吧】“吧”字在中文中只是個語氣助詞,無意。但這里講的“吧”,卻是個名詞,多指一些小生意的處所。 “吧”字是個外來音譯詞,音譯英文ba了時用了“吧”稱“酒吧”,使得“吧”字有了新意。不過英文的ba了只指賣酒的地方。想不到構詞功能強大的現(xiàn)代漢語將“吧”大大發(fā)展了,“吧”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天南海北,走在城鄉(xiāng)大街小巷,“吧”堪和“店”、“鋪”比,什么“網(wǎng)吧”、“話吧”、“茶吧”、“氧吧”,好山好水的大自然也冠以“天然氧吧”之稱。老外們走進中國“吧”,會奇怪地攤開雙手驚訝不已,慨嘆洋吧中國化的再創(chuàng)造。
【第7句】:【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難】(諺)叉手:兩手抱拳,表示敬意。進山捉拿猛虎還比較容易,難的是向人低三下四地求助。指向人求助是世間最難堪的事。 也作入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
【第8句】:【吞下秤砣——鐵了心】見“吃了秤砣——鐵了心”。
【第9句】:【見縫就下蛆】(慣)比喻一有機會就搞破壞或做壞事。
【第10句】:【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見“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墻法”。
【第11句】:【一個釘子一個眼】(慣)形容對事情非常認真。也形容盤算得很緊,沒有剩余。 也作一口釘子一個眼。 一個竹眼釘一條釘。
【第12句】:【書生治兵,十城九空】(諺)只有書本知識而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人領兵作戰(zhàn),十座城池就有九座守不住。指書生領兵打仗,非遭慘敗不可。
【第13句】:【皮笊籬——一撈個罄盡】(歇)皮笊籬:設想的皮做的笊籬,沒有漏湯水的眼兒。罄盡:沒有剩余。 比喻搜羅得一點也不剩。
【第14句】:【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諺)寧可繞著走遠點,也不要圖近少走一步,擔當風險。指凡事不可只圖省事近便,必須以穩(wěn)妥安全為要。 也作寧繞十步遠,不走一步險。 寧繞干步遠,不涉一步險。
【第15句】:【馬勺免不了碰鍋沿】 釋義:借指人經(jīng)常在一起,免不了會發(fā)生矛盾。 例句:“都是一個單位的,馬勺免不了碰鍋沿,我看就別去找廠長啦,有問題找他坐下來談談,沒有到不了底的事。”
【第16句】:【幫倒忙】(慣)指原本想來幫忙,實際是給人添亂。
【第17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釋義:極言蘇州、杭州可與天堂相媲美。 例句:江南真是個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像我們這地獄世界。
【第18句】:【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諺)毛利:本錢除過所得利潤。指做買賣薄利多銷周轉快,自然受益多;牟利太重,沒了顧主,就沒錢賺。
【第19句】:【湖區(qū)出好谷,山區(qū)出好屋】(諺)湖區(qū)澆灌方便,稻谷就長得好;山區(qū)木材豐富,房屋就蓋得好。指哪方面的資源厚實,哪方面就得天獨厚。
【第20句】:【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21句】:【看不見,摸不著】(慣)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第22句】:【天冷不凍下力人】(諺)下力人:賣苦力的人。指干體力活的,出力越大,體內(nèi)熱力越充沛,因此天氣再冷也不怕。
【第23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腳】(諺)打人家一拳,要防人家一腳。指向人進擊要防人反撲。 也作“打出一拳去,謹防一腳來”。
【第24句】:【驢唇不對馬嘴】這個俗語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它最早的出處是宋《五燈會元》卷十五:“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五轉話繞你從朝問到夜。”這里的“驢唇馬嘴”本意是指眾人紛紛詢問,形容人多嘴雜的意思。后來演化出“驢唇不對馬嘴”,用來表示兩不相干的事物。 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講,驢唇是可以對馬嘴的.因為它們是同科動物,猶如獅虎和狼犬一樣,獅虎配生下獅虎獸,狼犬配生下狼狗,驢和馬配生下騾子。所以,“驢唇”對“馬嘴”沒有什么稀奇,倒是驢唇對上其他動物的嘴,那就稀奇了。不過,這也證明了中國的詞匯是豐富多彩的。
【第25句】:【有智吃智,無智吃力】(諺)指有知識的人靠知識生活,沒知識的人靠體力生活。
【第26句】:【七孔生煙,三尸冒火】(慣)七孔:七竅,指雙眼、雙耳、雙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稱在人體內(nèi)作祟的三個神,每于庚申日將人的罪過奏聞天帝,以減人祿命。形容著急或生氣到極點。
【第27句】:【沙鍋砸蒜——全砸到底】(歇)比喻徹底失敗。
【第28句】:【前晌打傘,遮不了后晌的雨】(諺)雨如果是后半天下的,前半天打傘,當然遮不了后半天的雨。指從前歸從前,現(xiàn)在歸現(xiàn)在,從前所做出的成就與功勞,無法解決眼前發(fā)生的問題。
【第29句】:【走了大褶兒】(慣)褶兒:褶子,衣服、窗簾等上面經(jīng)折疊而縫成的紋。比喻沒了規(guī)矩或出了大錯。
【第30句】:【笨鳥先飛】(諺)指笨拙而飛得慢的鳥早早飛出林子才好尋食。比喻沒什么本事的人就得比別人早起身早行動。 也作笨鳥先飛晚入林。 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林。
【第31句】:【變色龍】“變色龍”比喻善變、隨時偽裝自己、逢迎投機、見風使舵的人。“變色龍”實有其物,是蜥蜴類爬行小動物,軀干稍扁,皮面粗糙,四肢略長,行動緩慢,舌頭長而靈活,常伏在暗處以舌捕食其他昆蟲。它的皮下有多種色素塊,能隨時根據(jù)不同光線或環(huán)境,改變表皮顏色以保護自身安全。 用“變色龍”這個比喻,源于俄國文學巨匠契訶夫。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變色龍》中,描寫了一位態(tài)度變來變?nèi)サ木佟獖W楚蔑洛夫的故事。警官奧楚蔑洛夫例行巡查時,碰到被狗咬傷手指的首飾匠,警官大罵那只野狗,還決定要追查狗的主人,嚴懲不管教惡狗的家伙!有人說此狗像將軍家的,警官立時變了臉,把被咬者罵了一頓。另一警察說將軍家沒有這種狗,警官又改了口氣,再次痛罵惡狗。將軍的廚師看了狗時說,這是將軍哥哥家的狗,變色龍警官又改變了顏面……警官逢迎拍馬的本性,使他表演了瞬間多次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滑稽變色丑劇,寓意深刻,
【第32句】:【紙幣】在紙幣普遍流通的今天,就更有必要探源一下“紙幣”。 “紙幣”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宋真宗時期,在四川出現(xiàn)了代替金屬貨幣的紙幣,這種紙幣稱為“交子”。它不僅足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自唐朝中期以后,四川的商業(yè)有了較快的發(fā)展,北宋初期,在四川成都地區(qū)仍流行鐵錢。鐵錢有大小兩種,大鐵錢每貫重20多斤,小鐵錢每貫也有6斤多,攜帶起來極不方便,影響了商業(yè)的發(fā)展。宋真宗時期,在政府的許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印制的“交子”,代替鐵錢在市場上流通,作為現(xiàn)錢使用。后來,交子改由官辦,流行漸廣。紙幣幾經(jīng)沉浮,終成氣候。
【第33句】:【不愿金玉富,但愿子孫賢】(諺)不希望擁有金玉成堆的財富,只希望子孫后代有品德有才學。指子孫后代成材,比家產(chǎn)富裕重要得多。
【第34句】:【親望親好,鄰望鄰好】(諺)指親戚鄰里之間,彼此都有一種良好的愿望,希望對方幸福美滿。
【第35句】:【此一時,彼一時】見“彼一時,此一時”。
【第36句】:【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個去】(諺)閻王:傳說掌管人生死的陰間之神。舊指七十三歲與八十四歲是人生命中難過的兩個“坎”,老年人往往容易在七十三歲或八十四歲死去。 也作“七十三,八十四,閻王請你商量事”。
【第37句】:【狗無廉恥,一棍打死;人無廉恥,無法可治】(諺)狗無恥處死即可,人無恥則難以處置。指人要是不顧羞恥就無藥可救。
【第38句】:【三過家門而不入】(慣)傳說夏朝大禹為了治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形容一心為公而不考慮個人利益。
【第39句】:【老鴉嫌豬黑】 釋義:比喻只知嫌惡別人的缺點毛病,不知自己的缺點毛病也和別人一樣。 例句:俗語道:“……老鴉嫌豬黑,烏龜笑鱉跛。”
【第40句】:【兵在精不在多】 釋義:兵在精明干練,不在數(shù)量多。可泛指一切人一切事物都要重視質量。 例句:“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有什么用?”
【第41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諺)皇帝的寶座也應該是輪流著坐,不應該是由一人獨占到底。指任何權利都應平均享用。
【第42句】:【跑單幫】(慣)l指一人來往于各地經(jīng)商。2指一個人單獨行動。
【第43句】:【怨廢親,怒廢禮】(諺)怨恨時會不給親友留情面,發(fā)怒時顧不得儀表禮節(jié)。指怨怒時會因一時感情沖動而失去應有的理智。
【第44句】:【惡人先告狀】 釋義:壞人干了壞事,卻搶先誣告別人。 例句:總之,他實行了一句俗話:惡人先告狀。他逢人便說,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第45句】:【落在蜜缸里】(慣)比喻生活甜蜜,非常幸福。 也作泡在蜜罐里。 生在蜜罐里。
【第46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釋義: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別的地方去。“自”又作“更”、“會”。 “人”叉作“爺”、“依”。儂:我;你。 例句:希真對女兒道:“我兒,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何必執(zhí)著,去休,去休!”
【第47句】:【毀巢之下,勢無完卵】見“覆巢之下無完卵”。
【第48句】:【到啥子站,歇啥子店】(諺)指到了什么樣的站口,就住什么樣的客店。比喻做事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隨遇而安,不可偏頗固執(zhí)。
【第49句】:【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報】見“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第50句】:【一年二年,與佛齊肩;三年四年,佛在一邊】(諺)敬佛的人,開始對佛尊敬,一兩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拋到一邊了。指人的立志很難持久,時間越長越懈怠。
【第51句】:【三錢兒油,倆錢兒醋】(慣)比喻很小的事情。
【第52句】:【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諺)在每天早上安排一天大事時,首先考慮的是吃飯問題。指吃飯問題是民生壓倒一切的重大問題,每一天都必須認真對待。
【第53句】:【與其欠錢,不如賣田】(諺)欠錢:借債。賣田:變賣財產(chǎn)。寧愿變賣家業(yè),也不去借債欠人錢。指借債付息,殊不可取。
【第54句】:【麥秀風搖,稻秀雨澆】見“稻秀雨澆,麥秀風搖”。
【第55句】:【拔了蘿卜地皮寬】(諺)比喻趕走或除掉了心頭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輕松愉快。
【第56句】:【夜貓子不黑天不進宅,黃鼠狼不深夜不叼雞】 釋義:說明壞人看準時機才干壞事。 例句:“俗語說:‘夜貓子不黑天不進宅,黃鼠狼不深夜不叼雞。’狗東西再來,它就得瞅上個空子才下嘴。”
【第57句】:【給力】“給力”一詞,意思是很有幫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實際使用中也可以加一個否定前綴,如“不給力”,表示某事件或某個人帶給自己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給力”原屬網(wǎng)絡語言,最早出現(xiàn)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它從網(wǎng)絡到社會應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嚴肅和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竟以《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為頭版頭條標題,立刻引發(fā)如潮熱議。文章介紹了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華麗轉變。如此給力的標題,被細心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并截圖發(fā)布在微博上后,引發(fā)了強力圍觀,網(wǎng)友們紛紛大呼“標題給力”,與年輕人接軌。網(wǎng)友們笑了,正規(guī)媒體開始接納網(wǎng)絡語言。自此,“給力”一詞頻繁出現(xiàn),并被人們接受。
【第58句】:【朝天辣椒獨頭蒜,黃毛丫頭最難辦】(諺)黃毛丫頭:未成年的少女。角兒朝天的辣椒和不分瓣的蒜頭,味道最辛辣,就好比不太懂事的黃毛丫頭一樣,最難對付。
【第59句】:【鷺鷥不吃鷺鷥?nèi)狻?釋義:同類不相傷。 例句:“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有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nèi)狻K麕熂炔辉冢瑪噥y他做什?”
【第60句】:【羊屎不搓——個個團】(歇)團:本指圓形的,轉指圓滑。指每個人都很狡猾。
【第61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 釋義:餓死不能做賊,冤屈也不告狀,勸人忍受。 例句:“從小時,俺爹就教導我:‘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衙門口是好進的嗎?”
【第62句】:【肉爛在湯鍋里】(慣)比喻沒有受到損失,或好處還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損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來了。 也作肉爛在湯里。 肉爛在鍋里。
【第63句】:【打要打金剛,壓要壓霸王】(諺)金剛:護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項羽,勇力蓋世。指是英雄好漢就要敢于向強者挑戰(zhàn),打壓弱者是卑劣的行為。
【第64句】:【前人躓,后人戒】(諺)躓(zhi):被絆倒。前邊的人被絆倒了,后邊的人就要提防戒備。喻指人要善于總結歷史教訓,加強防范意識。
【第65句】:【人無利己,誰肯早起】(諺)人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誰肯摸黑趕早下苦辛。舊指只有在名和利的驅使下,人才會辛勤拼搏。 也作人不利己,誰肯早起。 人無利息,誰肯早起。
【第66句】:【狗養(yǎng)的狗親,貓養(yǎng)的貓愛】(諺)狗生的崽子狗知道親,貓生的崽子貓知道愛。比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愛。 也作狗養(yǎng)的狗親,貓養(yǎng)的貓親,不養(yǎng)的不親。 貓下的貓?zhí)郏佛B(yǎng)的狗愛。
【第67句】:【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慣)金烏:太陽。玉兔:月亮。指太陽落山,月亮升起來,夜色降臨。 也作“金烏早墜,玉兔飛升”。
【第68句】:【瓜無滾圓,人無十全】見“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
【第69句】:【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 釋義:車、馬、炮、士、相、將:都是象棋棋子名稱。比喻人雖多,卻都無能、無用,連一個人都保護不住。 例句:唉,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但過了一段時間,他那緊張的心理漸漸松弛了,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抓了幾個人嘛。
【第70句】:【老子偷瓜盜果,兒子殺人放火】(諺)當父親的小偷小摸做賊,兒子就會明火執(zhí)仗去搶劫。指父輩行為不端正,兒子就會變本加厲地學壞。
【第71句】:【人有一技之長,不愁家里無糧】(諺)一技之長:在技藝方面有一種是擅長的。指人只要擅長一種技藝,就能維持生計,不用擔心養(yǎng)活不了一家人。
【第72句】:【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 釋義:比喻大困難都能克服,小困難更不在話下。 例句:想這些干啥!這幾年,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共產(chǎn)黨有好章程,怕啥。
【第73句】:【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諺)能早領悟到油燈點燃的也是火種,也可生火做飯,飯早熟了。指人對問題如果領悟得快,事情早就辦成了。
【第74句】:【銅臭】“銅臭”用來諷刺只知鉆錢眼的市儈氣。“銅臭”意為錢味,但反過來成“臭銅(錢)”也很形象。 它源自《后漢書·崔烈傳》。東漢時,崔烈花錢五百萬買了個司徒的官職。那時,稱丞相為司徒,司徒與太尉、司空合稱三公,三公是輔佐國君掌管軍政的最高長官。由于崔烈此官職是花錢買來的,因此人們議論紛紛。崔烈也自知別人有議論,就問他兒子崔鈞說:“我當上三公,別人有什么議論?” 崔鈞說:“論者嫌其銅臭。”他兒子說別人嫌你身上有錢味。久而久之,錢味(銅臭)變成了“臭錢”,反而對那些鉆眼的人,特別是對象崔烈那樣買官的人的抨擊更重了。
【第75句】:【嫩竹子做扁擔——挑不了重擔】(歇)指缺乏鍛煉的年輕人,擔當不起重任。
【第76句】:【年糕】“年糕”是春節(jié)必備食品,進入臘月二十幾,家家戶戶蒸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說起年糕,這里面還有一個既美麗又凄楚的傳說。春秋時期,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幫助吳王強兵富國,稱霸一方。國家強盛起來以后的吳王產(chǎn)生了驕奢輕敵思想,開始大興土木。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闔閭大城”,建成后,大宴眾將群臣。唯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后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后,如果國家遭難,民饑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國橫掃而滅。這時都城糧斷,餓殍遍野。 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yōu)榱算懹浳樽玉愕墓兣c忠烈,就在春節(jié)這一天家家吃年糕。
【第77句】:【跌到茅坑就不怕屎臭】(諺)人跌進屎尿坑里,也就顧不得屎尿的臭氣了。比喻人既然已經(jīng)陷入險惡的境地,也就豁出去了。
【第78句】:【鯉魚找鯉魚,鯽魚找鯽魚】 釋義:什么樣的人就找什么樣的人。 例句:小糜子卻聯(lián)絡了十來多個人,“鯉魚找鯉魚,鯽魚找鯽魚”,她找的盡是她那一號子人。
【第79句】:【賣完了小魚——光剩抓蝦】(歇)蝦:諧“瞎”。指事前無準備,事到臨頭急得手足無措。
【第80句】:【~碗豆腐,豆腐一碗】(慣)比喻沒有差別,都是一回事。
【第81句】:【狗不理】一提“狗不理”,人人都知道是天津那個“狗不理”包子鋪。 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xiàn)天津市武清區(qū))有個名叫高貴友的年輕人,其父四十得子,由于期望他無病無災,健康成人,好養(yǎng)活,故取了乳名“狗子”。高貴友十四歲到天津學藝,在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里做小工,練就一手好活。三年師滿后,他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于是就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 由于高貴友手藝好,制作的包子色香味美,加上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引得十村百里的人都慕名而來,生意十分興隆。由于來吃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不可開交。后來高貴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新的經(jīng)營點子。顧客們想買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錢放進碗內(nèi),然后他按價給相應的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離店時,高貴友常常忙得顧不上跟他們說話。 于是街坊鄰里都取笑他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后來,好事者干脆把他的包子店改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對此也一笑而已,并不介意。此名一經(jīng)傳開,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名揚中外,關鍵在于用料精細,制作講究。在做工上,它有明確的規(guī)格標準,每個包子褶花疏密一致,宛如白菊花形,都是十五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所以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據(jù)說袁世凱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嘗后大悅,道:“山中走獸云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這個一百多年老店至今生意興隆,為保住名聲,慎設分店。但頭腦活絡的商人卻打起了擦邊球,“天津包子”卻在全國遍地開花。
【第82句】:【酒肉朋友,柴米夫妻】見“柴米夫妻,酒肉朋友”。
【第83句】:【風水不便,客人背纖】(諺)背纖:人在岸邊用繩拉船前行。行船遇到逆風或逆水,乘船的客人也只好下船背纖。借指事到無奈時,只好勞動尊客。
【第84句】:【睡下去一個人,站起來一條身】(慣)指沒家沒口,只有單身一人。
【第85句】:記住背后是強大的祖國,即使單獨一人也無比勇敢。
【第86句】:【勝敗是兵家之常】見“兵家勝負,自古無常”。
【第87句】:【船頭怕鬼,船尾怕賊】(慣)形容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88句】:【壽比南山】“壽比南山”比喻人的壽命像南山一樣長久,用作對老年人的祝頌。“壽比南山”源出《詩經(jīng)·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詩經(jīng),民間詩歌居多,一般沒有作者姓名,又是屬于文學作品,至于是指哪座南山,無可考據(jù)。 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指西安南邊的終南山;一說是指山東益都縣的云門山。《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說是指終南山。然而,云門山的遺跡較多,因其在城南,故亦稱南山。 在山東云門山北崖上,鐫刻著一個巨大的“壽”字,字高【第7句】:5米,寬【第3句】:7米,氣勢磅礴,蒼秀崢嶸,遠遠望去,此字上刺青天,下屹大地,宛若巨匾,和云門山山體融為一體,雄渾奇?zhèn)ィ瑱M絕寰宇。據(jù)史料稱,此“壽”字出自明嘉靖年間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筆。 1981年,益都縣文物局首次拓下這個書法與雕刻技術雙絕的“壽”字。 拓字時,以60米白布代紙,15公斤雞蛋清調【第3句】:5公斤朱砂為墨,分段拓下了這個“壽”字。 在益都縣縣城里,自古有“壽比南山”的說法。人們提到老人長壽時,總是說“壽比云門山”。
【第89句】:【啄木鳥得了傷寒病——身子壞了嘴還硬】(歇)啄木鳥:一種益鳥,嘴堅而直,能啄開木頭,捕食樹洞里的蟲,尾羽粗硬,啄木時支撐著身體。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 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指人內(nèi)心怯懦或處境困難,而說話卻還很強硬。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90句】:【大海哭孩臉,一天變?nèi)儭浚ㄖV)哭孩臉:動不動就哭的小孩的臉。 指大海的水面變化莫測,一會兒風平浪靜,一會兒風浪掀天。 也作“大海孩兒面,一朝變?nèi)儭薄?/p>
【第91句】:【臉上帶笑,袖里藏刀】(慣)指表面上和善,內(nèi)心狠毒。
【第92句】:【天睛總有天雨時】(諺)天氣不可能總是晴的,總會有下雨的時候。 比喻得意中不免會有失意,順利中要謹防出現(xiàn)挫折。
【第93句】:【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諺)貌似正直的人,要提防他面直心不直;滿口仁義的人,要提防他口善心不善。指對于表里不一的人要嚴加防范。 也作“莫信直中術,須防人不仁”。
【第94句】:【至親不過爹娘,至近不過夫妻】見“近不過夫妻,親不過父母”。
【第95句】:【登上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 釋義:比喻在一旁觀看別人相斗。 例句:他越想越美,手都發(fā)癢了。真是登上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
【第96句】:【半天云頭掛口袋——裝風】(歇)風:諧“瘋”。指裝瘋賣傻。 也作“半天云里吊口袋——裝瘋”。
【第97句】:【癩蛤蟆吃蒼蠅——將供嘴】(歇)將:方言,剛。指收入有限,剛夠吃飯。
【第98句】:【二齒鉤撓癢癢——是把硬手】(歇)二齒鉤:一種頭端有兩個齒的鉤子。比喻人是強手、能手。常含贊揚意味。
【第99句】:【砧板上的肉——隨人砍,隨人剁】(歇)比喻人陷入困境,不能自主,任人擺布。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越看越入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