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出自唐朝李世民的《贈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疾風知勁草下一句
賞析
李世民以本詩送給蕭瑀,述說忠臣的定義,并對蕭瑀作了肯定。
唐高祖李淵在位后期,他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為爭奪帝位,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宮廷斗爭。在這場斗爭中,蕭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最后幫助他奪得帝位?!凹诧L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李世民對蕭瑀的高度贊美和肯定,其中也不無感激之情。這兩句詩使用了比興的手法。“疾風知勁草”是興,為下文的立論張本。同時,這一句興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為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風平日麗的日子里,“勁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們,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鑒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么樣的草是堅韌的,什么樣的人是忠誠的。正是由于唐太宗這么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在詩中引用了“疾風知勁草”,才使得這句話流傳千古,成為了至理名言。
《疾風知勁草下一句》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