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紀念館觀后感
初,趁著休假間隙,我去了一趟紅巖革命紀念走進紅巖魂廣場,就到一股嚴肅莊氣息,這是全國第一個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廣場,在紀念“11·27”革命烈士殉難50周年之際,在原“中美合作所”閱兵場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步入陳列館,那種浩然之氣油然而生,館里的氣氛讓人頓時有種莫名的壓抑感。
前軍委主席鄧小平的題字,將烈士們的豐功偉績給予絕對肯定和高度贊揚。
那遒勁有力的字跡、深情懷念的語句讓我仿佛看到了烈士們不畏強權的凜然氣概
陳列館里那面鮮紅的用被單衣物繡成的五星紅旗格外顯眼,那是一種多么興奮的期盼的表現呀
我至今仍可以想見,當獄外傳來解放戰爭結束,新中國即將成立這樣的消息時,那些為祖國獻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偉大共產黨人心中將是何其自豪與振奮,他們含著熱淚為祖國繡出的那面五星紅旗,正是他們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詮釋
陳列館里,真實地重現了當年這些共產黨人被關押的監獄的狀況。
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著國民黨反動派對于革命先烈的慘無人道的鎮壓和迫害。
犧牲的革命者里,年齡最小的“小蘿卜頭”宋振中犧牲時僅九歲,與此類似地,多數烈士都是在極為年輕的時候被殺害,在那個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
他們懷揣著對于革命的忠誠與信仰,無悔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偉大召喚,這就是對于偉大共產黨的無限忠誠和信任,這就是擺脫貧困落后、告別專制獨裁、追求人民幸福、國家安定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彰顯。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位名叫“誼軍”的革命同志。
1992年,一家單位在搬遷時,發現一件標明為渣滓洞革命烈士遺物的包裹,包裹里有兩封信和五塊銀圓。
一封信上寫道:“中國共產黨萬歲
親愛的黨和你永別了。
誼軍。
”一塊銀圓上深深地刻著“最后一次黨費誼軍”八個字。
誼軍是誰
他的真實姓名是什么
他做過哪些革命工作
我無從得知,但這種情懷,這種對待共產黨事業大于生死的英雄故事,卻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
犧牲在重慶軍統集中營的烈士,還有很多人沒有留下真實姓名,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就是“紅巖先烈”。
歲月飄逝,蕩滌著人生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
那久違的歷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樁樁,打動人的肺腑,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先烈的事跡給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以當頭棒喝。
茍利國家生死許,豈因禍福避趨之。
共產黨人同敵人展開不屈不撓的斗爭。
在渣滓洞,白公館,歌樂山下,松林坡刑場都灑下了烈士們的斑斑碧血。
紅巖精神是烈士對共產主義信念執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偉大實踐;是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偉大瑰寶。
今天的我們,應感先烈之功業,勵后人之壯舉。
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我們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必不可少的 一種精神支柱,他們對于共產主義信念的執著追求,對于真理的無悔堅持,對于黨的秘密的嚴格保守,對于艱難困境的坦然面對,對于獻身祖國和人民的大無畏氣概,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繼承。
作為一名積極要求加入共產黨的積極分子,我想,我更應該身體力行,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生活,以革命先烈們為榜樣,在新時期的建設中,做一個敢為人先、樂于奉獻、甘于吃苦、勇于實踐的新青年
謝謝,望采納
繼承先烈遺志共筑中國夢作文. 400字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踏著追尋“中國夢”的步伐,又迎一年清明時。
在春意盎然的清明時節,紅花崗區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為宗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為主題,以感恩清明、綠色清明、人文清明為主線,通過開展“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傳承民俗風·歌頌中國夢”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全區人民全面唱響建成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國夢”時代主旋律。
感恩清明——憶先烈·承遺志“清明春草綠,明志慰英靈。
”淅瀝的春雨如泣如訴,恰如對英烈的思念。
4月3日,在遵義市紅花崗區紅軍烈士陵園,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文明辦主辦,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遵義市文明辦、中共紅花崗區委宣傳部、紅花崗區文明辦承辦的“我們的節日·清明——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活動隆重舉行。
清明時分的紅軍烈士陵園氣氛莊嚴肅穆,陵園四周有序擺滿社會各界敬獻的花圈、花籃。
前來參加此次祭奠活動的有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志愿者代表、群眾代表、學生代表……,大家表情嚴肅認真。
一段革命舞蹈《殘陽如血》拉開祭奠活動帷幕,祭紅儀式程序緊湊,秩序井然,莊嚴肅穆,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凝神佇立在烈士紀念碑前默哀致敬,深切緬懷為革命事業和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祭紅儀式過后,唱紅、頌紅文藝表演也相繼拉開序幕,表演緊緊圍繞“繼承先烈志·圓我中國夢”主題,令在場人員熱血沸騰,情緒高漲。
稚嫩童聲獻辭《紅軍山上的豐碑》感心動耳、蕩氣回腸;情景劇《烈士墓前》情深意長、令人動容;中華傳統經典傳唱《尚讀》悠揚婉轉、沁人心脾;成人宣誓儀式慷慨激昂、催人奮進。
“前進,前進,向前進,排山倒海不可阻擋;前進,前進,向前進,走向復興創造輝煌。
”當陵園上空響起齊唱《走向復興》的歌聲時,整個英烈祭奠活動掀起高潮。
此時,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剛毅與堅強,心中激蕩著熾熱的愛國之情,更加堅定信心,負重圖強,憧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用祭紅、唱紅、頌紅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追憶先烈的豐功偉績,充分展示了紅花崗兒女對革命先烈的崇敬、追思和緬懷,以及繼承革命傳統,以紅軍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為激勵,推動紅花崗區“全力追趕,力爭超越,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堅定決心。
綠色清明——寄追思·彰文明據統計,我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用于祭祀焚燒的紙張就達千噸以上,“白色浪費”觸目驚心,造成的環境污染更是背離傳統文化、褻瀆先人、毒化社會風氣,與現代社會文明背道而馳。
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英靈。
紅花崗區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多彩貴州·文明紅花崗”行動開展,積極倡導廣大市民登錄中央文明網、央視網、中國未成年人網、校外教育網、未來網、中國家庭教育網等網站“網上祭英烈”鏈接,在網上敬獻鮮花祭拜,撰寫感言體會,表達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進一步樹立文明祭祀新理念、新風尚,過一個節儉環保、綠色低碳的清明節。
在學校,利用計算機網絡課、班會課、活動課等時間,以“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為主題,組織廣大青少年登陸中央文明網“網上祭英烈”專題頁面,以網上祭奠、網上獻花、網上留言等形式,祭奠先烈,緬懷仁者,感恩志士,追思民族氣節,增強愛黨愛國意識,激發愛黨愛國情感。
通過“網上祭英烈”活動,引導和號召廣大青少年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學習、成長成材。
在社區,通過遠程教育平臺,組織社區黨員和普通居民參與以“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為主題的網上祭奠活動。
隨著清明將至,連日來,居民絡繹不絕,社區還特意安排網絡技術人員對居民進行解疑、協助和指導。
在網絡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居民通過網上的一鞠躬、獻一束花、發表一篇感言,表達了自己對已故親人和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和崇敬之意。
在社會,宣傳、文化、團委等部門積極發動和組織廣大網民、志愿者進行網上祭奠,發表祭奠感言等,用文明、環保新型祭奠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
“網上祭英烈”活動既有創意,又富深意,貼近時代,貼近網民,盡管是虛擬的空間,但是人們能將真情流露出來,傳遞出去,就可以達到自我精神的激勵與安慰,引得社會各界以及廣大網民、志愿者踴躍參與。
截至目前,全區已有20多萬人次參加了“網上祭英烈·追尋中國夢”活動,獻花、留言達30多萬條,目前活動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人文清明——傳文化·揚精神清明節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
思念墻、追思卡、經典誦讀、放飛心愿風箏、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我們欣喜地看到,清明節的傳統文化,正通過這種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群眾的方式在紅花崗區廣泛傳承和創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節,天沉沉,雨蒙蒙,飄落發絲間晶瑩的水珠”……清明前夕,紅花崗區各中小學、幼兒園以“傳承民俗風·歌頌中國夢”為主題,開展了“清明經典集中誦讀”活動。
古典詩詞的委婉意蘊、現代詩歌的磅礴大氣,真切表達廣大青少年對先輩的緬懷和追思之情,進一步感悟節日的文化內涵,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城區各大市民廣場競相上演各種清明民俗活動,市民通過放風箏,將自己對已故親人和革命先烈的哀思書寫到風箏的翼面上,放飛風箏,放飛思念,抒發情感;賞析清明節詩文祭文,引導市民群眾慎終懷遠、緬懷先輩的高尚情結;插柳戴柳,以此祈盼家人健康、平安吉祥。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清明節同樣是親近自然、感物惜春的時刻。
廣大市民群眾紛紛在清明時節走出家門,賞心悅目于花開滿枝、絢爛翻騰之間,流連忘返在花團錦簇、生趣活潑之中,盡情領略尋春、訪春、踏青、游園的無限樂趣。
這些活動不拘一格、層次多樣,使清明成為一個更充實、更鮮明的綜合體,賦予了清明節更多的人文情懷,揉入了普通市民群眾對故人、對先烈的種種情思。
據不完全統計,清明節期間有近10萬市民參與到了各種民俗活動。
清明節是中國民眾共享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弘揚清明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可以增加民眾的文化認同意識,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財富。
學生會烈士陵園祭奠感想300字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每年清明,人民群眾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深情緬懷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無數英烈.為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學生會的同學們組織了一次“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的活動.目的是讓志愿者通過緬懷民族英烈的英雄業績,更清楚地認識到奉獻精神的意義,更好地做好工作. 我們懷著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烈士陵園是那么莊嚴、肅穆,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認真地聆聽主持人的致詞.我抬頭瞻仰墓碑,墓碑上寫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想先烈們不悔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們理應受到敬仰! 接著是在墓前默哀,我們衷心地感謝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做一個積極向上、身體健康、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情趣高尚的好少年.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是幸福的一代.而我們的幸福是他們賜予的.我們該用一顆來面對這個.隨后,學生會的同學們繞過墓碑,到了烈士墓前,莊重地把小菊花獻給了烈士們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遍地的桃花.我們怎能忘記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我們怎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讓我們靜靜的追思,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這鮮花中,讓它陪伴在先烈的左右.接著,我們參觀了烈士陵園.還認真的整理和清掃了烈士陵園. 我想這是我們唯一能為先烈們做的一點事了,讓他們能有個更好的環境,靜靜的安息.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先烈們,你們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們的死重于泰山,你們與青山同在,你們與大地永存.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一塊豐碑.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公祭日》400字作文
我們曾經生活在一個簡單明快、一目了然的世界,是非善惡美丑真假,每一個人都清清楚楚。
后來被要求“多元化”,越來越多元了。
這個轉變很猛烈,很痛苦,如今的“三觀盡毀”的慘烈是合乎邏輯的結果。
終于看清楚,那個所謂的多元化,其實是一個陷阱,一個被賣了還幫著數錢的超級圈套。
痛苦,茫然好多年…… 我們曾經只好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溫柔。
結果呢,我們把自己搞糊涂了。
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個世界看個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是我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姐姐,帶我回家吧。
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失去了仇恨的同時,我們發現愛也成了稀有物品。
2024年12月13日,在77年前日本侵略者屠殺30萬中國人的南京,第一個國家公祭日活動舉行。
國家最高領導將會參加活動,并發表講話。
全球矚目。
說實在的,這個日子來得有點遲。
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人口,這么龐大的經濟體量,竟然在這么漫長的時間里沒有一個對全體國民起到“警醒”作用的日子。
沒有“警醒”的靈魂,不經常擦拭的靈魂,很容易生病,也容易被別人買走。
大家懶洋洋的走過每一個日子,忽略了內心深處對于愛和恨的渴望。
大家稀里糊涂的走來,慢慢的竟然不只到神圣在哪里,底線是什么,歸宿在何方? 看看東邊那個曾經屠殺我30萬同胞的國家,到處有祠堂,遍地是神社。
他們喜歡崇拜自己的祖宗,哪怕曾經禍國殃民的祖宗,也一樣成為他們的精神偶像。
因為他們需要凝聚力,需要民族精神,需要萬眾一心同仇敵愾,需要不擇手段贏得國家競爭的優勝位置。
話說回來,這個日子來得正是時候。
祭奠被日本人屠殺了的30萬同胞,這是要喚醒仇恨嗎?這是要撕裂瘡疤嗎?不。
記住日本人的暴行,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記住屈辱; 記住屈辱不是為了暗自飲泣,矯情自慰,而是為了奮發有為; 奮發有為不是為了復仇,而是想讓全人類擁有更加持久的和平,讓更多人能夠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和尊貴。
在我們的中國夢里,除了要做富強文明有擔當的大國,還要為全人類的文明進程,注入自己的智慧。
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
21世紀看東方,看中國。
上一篇:清明節緬懷烈士的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