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初學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在幫助他人呢?發心純正,真心為對方著想,這一點很關鍵。結果如何,則有賴于智慧與善巧。
【第2句】:當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長處,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誠,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愛。但惜其不如佛法廣大精微,真究竟耳。(民國)弘一《佛法大意》
【第3句】:【禪語人生】我們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為不信自己,就不能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就不能發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第4句】:【佛語悟道】如果以善良的心去教育感化別人,即使別人因此離你而去,你也沒有做什么壞事;如果以惡毒的心去教別人相互亂斗,這就是搬弄是非,你就做了最大的壞事。
【第5句】:【禪心佛語】人生啊,人生,它是人類最永恒的話題。也許,對于我這樣一個年紀的人來談人生,有人會當我是笑話,可是,我還是想談談自己的人生經過和感想。
【第6句】:【禪語人生】這是佛教信徒的基本“五戒”,擴而大之就等于儒家所主張的“仁、義、禮、智、信”,也就是我們做人的規范。
【第7句】:做好人,身正心安魂夢穩;行善事,天知地鑒鬼神欽。你若不疑,人間不寒;你若不離,世界不遠;你若不恨,蒼天有暖;你若不語,四海升平。
【第8句】:【經典佛語】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第9句】:【禪心佛語】特色的社會,特色的教育,斷送信仰,太悲哀。絕對經典。
【第10句】:【禪心佛語】回向偈:愿消三丈諸煩惱,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第11句】:【佛心禪語】不必要埋怨生命能夠惆悵多久,世界還是如何紛擾惱人,生活的禪法在于積極的轉變,自我狹隘的超越,包括那些自我幼稚的調侃,去完成對煩惱的化解與改造。
【第12句】:【佛心禪語】做什么事都要用心,打鍾的時候想到的只能是鍾,因為鍾即是佛,只有虔誠、齋戒、敬鍾如佛,才配去敲鍾。
【第13句】:商人之導師,游行善知識;貞祥賢良妻,居家善知識;宗親相習近,通財善知識;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識。《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00經
【第14句】:【禪心佛語】可以不服老,但不能不知老;可以不服人,但不能不知己;可以不景氣,但不能不爭氣。舒舒服服不是甜美,坐享其成不是快樂,飽食終日不是人生。
【第15句】:【禪心佛語】判斷定律:到了某處你說的越多,就會聽得越少,判斷就越容易出錯。
【第16句】:【一日禪文案】人總愛跟別人比較,看看有誰比自己好,又有誰比不上自己。而其實,為你的煩惱和憂傷墊底的,從來不是別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態度。
【第17句】:隨緣做事,隨緣放下,不留戀。就是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能夠隨順因緣而去,不留戀這個世間、不留戀任何東西,那才會沒有遺憾地結束此生。
【第18句】:只是覺得整個塵世都入了禪,一眼千年,隱隱梅香中,無處安放的香魂,消隕于那人的眉眼之間,饒得你嫣然一笑百花遲,霎那驚華。
【第19句】:【禪心佛語】時時思及人生歲月匆匆,何必汲汲營營,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無常的一切。
【第20句】:【禪語人生】真正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低處,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高處的時候,你已經圓滿了,因為你已經放下了自我。這是大乘行者成就的要訣哦。
【第21句】:【禪語人生】我們對于佛法的道理學得越深,回歸到現實生活當中,心就會變得越來越平靜,凡事我們就會越來越有智慧地去處理。
【第22句】:【佛家禪語】人依止在大地之上,為地球盡一份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
【第2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如果下決心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者下決心要做成什么樣的事,那么,意志或者說動機的驅動力會使他心想事成,如愿以償。
【第24句】:【禪心佛語】實在講,折磨你的人、侮辱你的人,要在佛法修行上來說,都是大善知識,對你都是恩德。
【第25句】:【禪心佛語】你已在不知不覺中,止息了所有的計較與猜度,就像頭腦里久住的一個絮絮叨叨的老太太突然停止了嘮叨。
【第26句】:【禪心佛語】承擔得起步伐,才能看到那生命高峰上的光明凈潔的太陽,照在了一泓清泉的綠蔭下,層次分明,美麗如畫。
【第27句】:【禪心佛語】如果有人告訴你:「據說。。」「據說」兩字,就有一半不是事實。
【第28句】:為什么我們會在與橫蠻的人相處時生氣呢?因為他的嗔心喚醒了我們的嗔恨之心。當你心中沒有這個習氣時,面對他們并非什么受不了的事;事實上,你會覺得世上沒有惡人。
【第29句】:【禪心佛語】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第30句】:【佛學經典文案金句】如何面對對生活中不期而至的蠻故?佛日:菩薩應如是自莊嚴,于世間驚怖處不生驚怖。——《大乘頂王經》
【第31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每一種選擇,同時也意味著放棄。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個十字路口,其實每一條路都沒有盡頭,因為我們永無回頭路可走。
【第32句】:【經典佛語】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大巧若拙,大拙若巧;至誠至敬,天人感應,敬至無求,同至無分。)
【第33句】:【禪心佛語】今之做工夫人,總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虛妄,將此妄想,誤為真實,專只與作對頭。如小戲燈相似,轉戲轉沒交涉,弄久則自生怕怖。
【第34句】:以根本四禪,是眾行之本。一切內行功德,皆因四禪發,依四禪而住。(隋)智頗《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一
【第35句】: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人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第36句】:【禪心佛語】上天賦予的生命,就是要為人類的繁榮、和平和幸福而奉獻。
【第37句】:向外馳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印光法師文鈔-復馬契西書三》
【第38句】:有時候,沒有下一次,沒有機會重來,沒有暫停繼續。有時候,錯過了現在,就永遠永遠的沒機會了。
【第39句】:問:“世界上什么人最快樂?師言:“能原諒人的人最快樂。當你原諒一個人的時候,當下心里面的煩苦也同時消失了。”——證嚴法師
【第40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佛:財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螽則有割舌之患。注:財色味寡而傷害甚多,有智者不類彼小兒也。
【第41句】:法譬如水,能洗凈眾生被污染的心;法譬如藥,藥無貴賤,能應病即是良藥。歡喜心即是一帖良藥。
【第42句】:【禪心佛語】抬得起頭,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始終保持樂觀進取心態。
【第43句】:【佛心禪語】不順就是沒有那么大的福報,把這個不順鎮得住,壓得下去,有福壓眾惡。
【第44句】:【禪語人生】越是無風靜定的燈光,越能顯發靈明的光芒。禪定與般若亦是一樣,越是甚深禪定,越能激發出般若智慧。
【第45句】: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焰,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維摩經》卷上,弟子品
【第46句】:每個人都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對根器上乘的人,可以高標準、嚴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只能低標準、嚴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要求太高,往往是致亂的原因。
【第47句】:人命無常,當勤精進常逼迫眾生,受生極短壽,當勤修精進,猶如救頭燃!勿得須臾懈,令死魔忽至。《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083經
【第48句】:【禪語人生】有一顆平常心的人,他就像路邊的一顆小草,悄然無聲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寧靜的默守著行人的來來往往。
【第49句】:悟是親證的體會,悟是明確的觀念,悟是透視能力,悟是自性的覺醒,悟更是明白的領會,這些只有真正開悟的人才會領悟到。
【第50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規則,那么輸贏就沒有意義,輸贏沒有意義,那么比賽就沒有意義。
【第51句】:【禪心佛語】精進勇猛,有大愿力,難的會變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變為難。
【第52句】:【佛心禪語】愛情就像兩個拉橡皮筋的人,受傷的總是不愿放手的那個。
【第53句】:【禪語人生】以舍為有,則不貪;以忙為樂,則不苦;以勤為富,則不貧;以忍為力,則不懼。
【第54句】:【順天由命莫強求】事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
【第55句】:西方故國早回還,人命無常呼吸間。有限光陰當愛惜,今生蹉過出頭難!(明)一元《凈土十要》
【第56句】:浪子回頭金不換當你知道錯誤時,并不可恨,當你不知道錯誤時,那才是最令人可十艮的。
【第57句】:【經典佛語】“監獄里沒有咱家的犯人,醫院里沒有咱家的病人”是莫大的幸福。
【第58句】:【禪語人生】與其猜測別人怎么認為你,不如多花點心思了解自己,人們往往因為追求了解自己而富有。
【第59句】:【圣經文案】66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要用口將你的信實傳與萬代。(詩89:1)
【第60句】:【禪語人生】這世間最簡單的道理:和氣,路路通;嫉妒,腦袋疼。天空雁來,浮云散去。
【第61句】:喜歡一種人,心素如簡,寂靜清歡。喜歡一種感覺,見或不見,天涯在心,念或不念,默默相陪。喜歡一種相逢,淺淺相遇,深深相惜,不言悲喜,不訴離殤。
【第62句】:【禪心佛語】超:“召”示你,不停地走,你才能趕上別人,走在前面。
【第63句】:作為在家佛門弟子,不論你信佛有多虔誠,你都不能脫離社會和人群,不能脫離你所從事的工作,也就是說不能脫離你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第64句】:懺悔得美人之居世,誰能無過?學人失念,尚起煩惱,羅漢結習,動身口業,豈況凡夫,而當無過?但智者先覺,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
【第65句】:人們喜歡向外追求幸福,這樣得到的只能是幸福的幻象,稍縱即逝,因為外在的東西是變化無常的。
【第66句】:【禪語人生】我佛原為度世而來,故所說法,無不世出世間一切攝盡,惟須融會貫通如是真實之義,則事事皆可奉持,時時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處處皆是佛法矣。
【第67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困難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奮斗,而是做出正確的抉擇。別放棄,一步一步走下去,別讓機會從眼前溜走。
【第68句】:【禪心佛語】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第69句】:【佛心禪語】宋代無盡藏比丘尼的悟道詩是:“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笑捻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第70句】:【佛心禪語】追求著、痛苦著,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著。人的欲望不能與欲望的對象合為一體,欲望就像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靠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這就是痛苦。
【第71句】:【禪心佛語】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樂就像在冰上蓋房子,雖然華麗,但是隨時會變成墳墓。
【第72句】:【禪心佛語】當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第73句】:【禪心佛語】佛法認為:一個人做了善的行為,或者不善的行為,將來都會有結果的。
【第74句】:【禪語人生】五度如盲,般若如眼。若不能契入空性慧,則持戒忍辱布施禪定精進...種種善業,皆是無明。
【第75句】:【經典佛語】不要總把自己與別人比,人各有自己的特點,做不成大樹,可以做小草,做不成船長,可以做水手,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做個最好的自己。(短文學)
【第76句】:【禪心佛語】內心不妒嫉他人,也不貪婪任何的事物,沒有任何自欲,無論何時,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
【第77句】:【佛心禪語】※不要混日子,樣樣事都好好做,明明白白,用心來做,這就是修行。
【第78句】:【佛語摘抄精選】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五燈會元·寰中禪師》)
【第79句】: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華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80句】:【禪心佛語】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第81句】:【禪心佛語】人們追求的目標,越是刻意雕琢離目標越遠,只有以一顆淡定的心,一份不受任何誘惑的開闊胸襟去追求,你才能有最終的美好與收獲。
【第82句】:【禪心佛語】皈依方式有二,一為只將希望寄托于三寶,個人并不精進;二是以信心皈依三寶,修持彼所示離苦得樂之法。二者中以后者為勝,應依之而行。
【第83句】: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當成無所畏。《華嚴經》卷十三,光明覺品
【第84句】:兩岸蘆花一葉舟,涼風深夜月如鉤。絲綸千尺慵拋放,歸到家山即便休。——《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文案》
【第85句】:【禪語人生】藝術是智慧的顯現,是心靈美的顯現,是遠離低級趣味、邁向高雅的成果。從事藝術的人是半個圣人。寫給參加東華寺春晚的同參道友們。
【第86句】:【禪心佛語】人生希望一帆風順,卻常常有暴風驟雨襲擊;人生希望像江河一瀉千里,卻常常有漩渦與逆流。
【第87句】:【禪心佛語】用開悟的眼睛看任何東西都有她的美,處處都是美的化身,都是佛菩薩在化現。
【第88句】:也有人事事不如意,便去相命問神,說是被“五鬼纏身”。鬼從何處來呢?從自己心中所生,若和五人作對,就有五鬼在你心中。
【第89句】:【禪心佛語】人生道路,進進退退,不知何去何從的情況經常困擾著很多人的心靈。
【第90句】:【禪語人生】學以奮為貴,事以恒為貴,識以博為貴,友以直為貴,誼以久為貴。
【第91句】:【禪語人生】修行的最高目標就是轉化自己的態度,讓自己走向和平、慈悲、平靜的專注,以及智慧。
【第92句】:世態炎涼,無需迎合,人情冷暖,不必在意,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
【第93句】:有人問:“為何要持戒?”師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錯的罪惡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規矩,自可避免犯錯。”
【第94句】:施食得大力,施衣得妙色,施乘得安樂,施燈得明目,虛館以待賓,是名一切施,以法而誨彼,是則施甘露。《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997經
【第95句】:【禪語人生】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繁,不憂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累。
【第96句】:【佛心禪語】自己的缺點,自己應該最清楚。可從做事、做人、與人互動中去發現,唯有勇于面對自己,才能「認清自己」。
【第97句】:只有內心清凈,才能得到幸福,遇到逆境,才能放得下,且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第98句】:【禪心佛語】冷漠的人,既不關心其他眾生過得好不好,也不在乎自己將來快不快樂,這種人只能等著日后痛苦罷了。
【第99句】:【禪心佛語】能原諒別人的人最快樂。當你原諒一個人的時候,當下心中的煩苦也同時消失了。
上一篇:關于健康營養手抄報里面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