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沒有人能真正使你失去自由,因為別人只能囚禁你的身體,卻無法囚禁你的心,除非你自我囚禁。但真正的大自由是身心合一。
【第2句】:【佛語摘抄精選】觀彼如意之極,不當健羨。世事皆在倚伏,如意之極,亦有不如意事。事難縷述,理可盡思。以此對治,自然甘處。(《道院集要》)
【第3句】:【圣經文案】93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15:17)
【第4句】:【禪語人生】因此,“什么”的“疑”,“究竟”的“知”,加起來才有“覺”的機會;否則,生活中擁有的只是罔措的迷惑。
【第5句】:【禪心佛語】謹慎不惟諾,善良不懦弱,練達不草率,穩重不寡斷,誠實不虛偽,忠厚不愚蠢,自謙不自卑,自信不自負,剛毅不固執,果斷不冒失。
【第6句】:諸有勇猛施頭目,身體血肉無所惜,妻妾國財及男女,此名檀度不應棄。《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
【第7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樂觀的情緒,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胸懷寬廣,氣量豁達,對生活充滿自信,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精神有所寄托。
【第8句】:【禪心佛語】當你確定來時,也就注定要走,你可以因為眷戀而珍惜,但不能因為錯過而糾結,若來時左右無相伴,又何憂走時誰相陪,而上海的雨總是那么紳士,又接又相送。
【第9句】:墻上一蔸草,風吹兩邊倒。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頭。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休別有魚處,莫戀淺灘頭。
【第10句】:【禪語人生】只要一個人找不到自己的缺點,他永遠都無法完美起來。對人來說,沒有比知道自己的短處更有益的事了。
【第11句】:佛教的出發點就在于慈悲,慈悲是最好的武器。故事中的盲人是慈悲的,他告訴我們:對別人慈悲,事實上就是對自己慈悲。
【第12句】:凡修真道、求正覺,須善發心。為眾生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無量心,救度一切令共成佛,則順菩提。
【第13句】:有人問我是否要錢,或希望受到重視等等,我說,如果是這些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話,我是不會拒絕的,但是我不會因為求之不得而失望。
【第14句】: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這世界速度太快,靈魂跟不上來,想等等它都做不到!
【第15句】:【禪語人生】性自賢善,善調善住,不惱、不怖諸梵行者——能夠團結大眾,與諸同道和睦相處。
【第16句】:滾滾紅塵大千世界,讓我們心動的誘惑委實太多太多,雖然無法解脫,但還是讓自己的心淡泊一些。把幸福和快樂看得淡些,追得緩些,它們反而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
【第17句】:【禪心佛語】世間最好的東西,是歡喜;世間最貴的善舉,是結緣;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間最強的愿力,是甘愿。
【第18句】:勤心作福,不可貪清閑。少年清閑,是不祥事,非折壽即損福。(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二
【第19句】:若能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具足信心、智慧與毅力,則能不受物欲左右,得身心解脫自在。
【第20句】:少年時,要修理自己;青年時,要正視自己;壯年時,要擴大自己;老年時,要圓滿自己。別怕山高水長,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第21句】:譬如我們對很多天象不了解,但這并不影響想象的翅膀劃過它們。萬物的呈現各不相同,因緣聚散的過程千差萬別,但遵循的可能都是一個道,我們只對道用心就是夠了。
【第22句】:【禪心佛語】分手了才發現原來彼此深愛;這是愛情里最讓人痛苦的經歷。人生在世,要學會珍惜眼前人;有時候身邊對你好的人,你卻很容易忽略。
【第23句】:【禪語人生】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一半在于知道,得到它之前必須先放棄某些東西。
【第24句】:【禪語人生】無常是好事情,每一扇門都為變化敞開,我們不抱怨,如果你看透事物無常的本質,就會盡最大努力使她過得快樂,你會變得積極、慈悲和富有智慧。
【第25句】:【禪心佛語】每個眾生都需要通過聞思修才能得到解脫,也需要通過聞思修才能成佛。沒有聞思修此二路不通。
【第26句】:【圣經文案】475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第27句】:【禪語人生】一切好事,從我本身做起;一切好言,從我口中說出;一切善舉,從我內心開發;一切友人,從我至誠禮敬。
【第28句】:【圣經文案】57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
【第29句】:諸法如芭蕉,一切從心生,若知法無實,是心亦復空。(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八
【第30句】:古德云:佛是眾生藥。有眾生病即用,無眾生病用藥,即藥返為病,甚于有病者。——《大慧普覺禪師文案》
【第31句】:相傳,佛陀降生時,不用人扶就會走路,向四方各走七步,開言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何等的自信。
【第32句】:盲目的、沒有節制的自由恰恰會給我們帶來不自由,而對貪、嗔、癡的約束則體現出人類的智慧與覺性。
【第33句】:【禪語人生】因為都是因緣生的,都是因緣滅的,沒有一樣東西是我們的。
【第34句】:【禪語人生】許多人能做出聰明事,更多人會做狡猾事,但很少人會做慷慨事。
【第35句】:【禪心佛語】承擔得起步伐,才能看到那生命高峰上的光明凈潔的太陽,照在了一泓清泉的綠蔭下,層次分明,美麗如畫。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論做什么,都要令自己的所作所為都能夠利他,即使是呼吸的狀態,也是如此,在每次的呼出、吸氣中,也要成為利益他人的方式。
【第37句】:人心如一面鏡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塵世懵懂,浮塵所染而面目全非。
【第38句】:佛法功夫,全要自參自悟。即至親厚之父子、師友,俱替代不得,亦非世法之技藝可以傳授得的。譬如他人吃飯,只是他人腹飽,己腹仍是饑餓。——《禪宗直指》
【第39句】:佛言: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正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佛遺教經》
【第40句】:【禪心佛語】若人生恍如一夢,我們該做個好夢,不該遺憾地夢著或醒著。
【第41句】: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人生如寄,我們的生命是借來的,遲早要還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
【第42句】:“慧”是離染污妄念的清凈平等慧,能去除迷惑,體證真理,且理事圓融、運作無礙。
【第43句】:虛空有盡,我愿無窮。開悟,是為眾生之慧命,若不能以眾生之苦樂為己身之苦樂,是為自私自利,與無上菩提背道而馳,即使諸佛菩薩、善知識在面前,也會錯過。
【第44句】:【唯美雅句】如果生命,是一場闊別,所有的聚散都隔著歲月的闌珊,那一直執著在心中的念,是不是,一個人的地久天長?
【第45句】:【佛心禪語】“我不妄加造作,百姓就會服從教化;我心靜如水,百姓就會正直誠信;我不獨斷獨行,百姓就會豐衣足食;我無私無欲,百姓就會質樸純真。”
【第46句】:“言重”即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鼓勵人心向上,并解開眾生的心結,所以“言重”則“有法”:“行重”即行儀莊重,舉止有節,是故“行重”則“有德”;
【第47句】:【經典佛語】騙你一次的人絕不會放棄第二次騙你的機會,對騙子不要抱任何幻想.
【第48句】:洞見法界生、佛,依、正,一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于當念。(唐)李通玄《華嚴經合論》卷一
【第49句】:【佛心禪語】愛是有壽命的,普天之下無一幸免。相愛是彼此被對方深度催眠。最好的結果是,兩人一起醒了。
【第50句】:水遇到障礙,會有三種結局:一、增加深度;二、提高水平;三、別開生路,走出一番新天地。弘法途中任何障礙,都是暫時的、畢竟成全的。
【第51句】:【禪語人生】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第52句】:【禪心佛語】如果你發自內心想修佛法,要做到三點:第一、好好學通,不能懷疑。第二、好好積福,不能退。第三、好好精進,不能懈怠。
【第53句】:【禪語人生】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第54句】:【佛心禪語】抱怨無用,明智的人會一笑置之,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常發生。
【第55句】:【禪心佛語】佛教因眾生而立,法門因眾生而設。有了眾生的滿意,才有我們的福報。人無德不立,國無威不存。惡習越多,福報越少。
【第56句】:器雖粗弊,不可便棄,各有所貯;愚賤不肖,亦不可棄,各有所用。《佛說孛經抄》卷一
【第57句】:【禪語人生】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外,能廣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滅,求之不得,棄之不離。
【第58句】:施食得大力,施衣得妙色,施乘得安樂,施燈得明目,虛館以待賓,是名一切施,以法而誨彼,是則施甘露。《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997經
【第59句】:【禪心佛語】佛說:見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誘惑、連忙把眼睛挖出來是愚蠢的行為。因為心才是受誘惑的主角,邪惡之心如能斬斷,作為配角的眼睛就不會輸入邪惡了。
【第60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自己做事若太不小心,最好就不要怪別人,埋怨別人。
【第61句】:【禪心佛語】為人老實不誑夸,待人接物眾歡喜;學佛慈悲無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第62句】:要培養一份清凈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收回,就不會有煩惱。——證嚴法師
【第63句】: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
【第64句】:【禪心佛語】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第65句】:很多高僧大德常講“吃虧是福”,這一點不假。吃虧的反面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禍。我們要清楚占便宜是禍害,就絕對不會再有占人家便宜的念頭了。
【第66句】:【禪心佛語】生活在于改變,改變自己的生活需要勇氣,改變自己的目標更需要勇氣。改變并不一定意味著成功,但成功一定伴隨著生活的改變。
【第67句】:【禪心佛語】但生活,不只是為了“活”,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生活中的小情趣,才讓我們活得更充實、更精致、更高雅、更有尊嚴。
【第68句】:一世繁華,遇見對的人,從此溫和從容、歲月靜好,天地悠悠之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在柴米油鹽的現世安穩中慢慢變老,這就是愛情。
【第69句】:【禪心佛語】局部的失敗是肯定的,但要相信今后會獲得更大的成功,不因一次小小的失誤而低頭,而意志消沉。
【第70句】:【禪心佛語】蓋心雖無法,而法從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離乎惟一真心。
【第71句】:有的人一定要吃山珍海味,大魚大肉才能滿足口腹之欲;其實,粗菜淡食才是維持健康之道。
【第72句】:【禪語人生】我們應該經得起各種物欲的考驗,堅守正義守持清心寡欲這樣最終才能避開災禍迎來吉運。
【第73句】:【禪心佛語】當你的心充滿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見到真理。每一個人都是你的導師。
【第74句】:普賢十大愿有“廣修供養”,是讓我們供養諸佛菩薩及眾生;但我們卻在“廣收供養”,貪收貪受信眾供養,什么都想要。
【第75句】:【禪心佛語】當我們內心生起出離心的時候,解脫的道路已經在腳下了。從此以后,遙遙無期的解脫將離我們越來越近。因此,學佛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出離心。
【第76句】:【禪語人生】張偉:我是三屆法學院夏令營柔道殿軍蟬聯者,而且最后一屆差點就成了季軍。
【第77句】:【佛家放下的禪語】因為沒有,從不擔心失去;因為想要,才會患得患失。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真正屬于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終將一無所有的離開。
【第78句】:【佛心禪語】做人貴在三慎:慎微,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慎隱,在無人知曉情況下,不做虧心事。慎恒,鍥而不舍,始終保持高遠的志向。
【第79句】:【禪心佛語】佛曰:凈心水器,莫不影顯,常現在前;但器濁心之人生,不見如來法身之影。
【第80句】:一切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跏趺坐,儼然不動。《大方等如來藏經》
【第81句】:【禪心佛語】輕信他人容易招致欺騙,但若信任得不夠,自己會陷入更大的苦難。
【第82句】:禪定,則耽受禪味為凡外,住著寂靜為小乘;而大乘禪定,則在增加日常各種辦佛法事的能力,使之堅忍與有鎮定的功夫。(民國)太虛《中國現時學僧應取之態度》
【第83句】:【禪心佛語】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覺他的優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第84句】:【圣經文案】18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圣,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民20:12)
【第85句】:【佛心禪語】當我們處于順境的時候,不應該得意忘形、心存僥幸,而應該懷有感恩之心;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應該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而應該懷有懺悔之心。067。
【第86句】:【禪心佛語】你現在的起心動念,決定了你的行為,而你現在的行為,也影響到了你的將來。
【第87句】:人們很多時候會煩惱、痛苦和焦慮,正是因為心胸不夠開闊,見解不夠通達。對于人生中的不如意,我們要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
【第88句】:【禪語人生】友情,由時間去考驗好了,千萬不要由自己的失意去考驗。
【第89句】:過去有位大德曾說:“學道,悟之為難。”意思是說,要真正體會道理中的精粹,實在不簡單。
【第90句】:如果人人都能“事忙而心閑”,并盡一己之力,投注于人群幸福之道,而且忙時不失道心,閑時不迷本性,就能達到人生快樂的境地。
【第91句】:【禪心佛語】兩個詞:謙虛堅持;【第4句】:能開口說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第5句】:往事不必遺憾。【第6句】:順利,必定是平庸的人生;【第7句】:心態不好,就是心太小了。
【第92句】:【禪心佛語】大腦細胞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看見的杯子一樣的,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裝滿了就不能再裝其他的信息了。
【第93句】:健康是通往藝術圣殿的門票,健康是攀登學問之山的云梯,朋友,請珍惜這張門票,請守護這架云梯。
【第94句】:生活在命運的跌宕起伏中,不必要去追尋那些踏破鐵鞋無覓處的玄妙,生活的真諦就蘊藏在生活的樸素當中,生活的意義也蘊含在生活的簡練當中,煩惱千千結,皆是因自困。
【第95句】:【禪語人生】再次,與南北朝時期相比,佛教的發展更加深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
【第96句】:放下過去未來,領悟此刻的珍貴,生命之所以是人最貴重的財富,是因為生命不能重來。
【第97句】:【禪心佛語】創業時期千萬不要找明星團隊,千萬不要找已經成功過的人。創業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第98句】:【今日執著明日后悔】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佛陀)☆不要讓今天的執著成為明日的后悔,不要讓今天的堅持成為明日的眼淚。
【第99句】:【禪心佛語】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