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晚上,爸爸檢查我的練習冊,發現好幾道題我馬虎了,就說:“馬虎也是病,治療不及時沒準會鬧別的病(注:這句話套用的是一句廣告詞)。今后實行一個新招——發現立即擰。”(遼寧·岫巖)
【第2句】:小鼎鍋想燉牛頭——胃口太大
【第3句】:【醉死也不認酒錢】(慣)比喻在事實面前死不認錯或死不認賬。
【第4句】:【放鷹就不怕鷹展翅】(諺)人既敢放鷹,就不怕鷹展翅高飛。借指人既有膽識做,就有把握控制事態發展的全局,不怕亂套。
【第5句】:【打鐵看火候,做事看時機】(諺)火候:適度的火力。時機:恰到好處的機會。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時機,就像打鐵要定好火候一樣。
【第6句】:六月里的冬瓜——越大越不值錢
【第7句】:【剝蔥剝蒜別剝人】釋義:剝蔥皮剝蒜皮,別剝人的皮。比喻不揭別人的短處。例句:“剝蔥剝蒜別剝人,他陳鯱刺總是剝人!”聞魁氣憤地說。
【第8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原指商業上的現錢交易,借指當面 直接交換,以免抵賴。或說:左手交錢,右手交貨。明代《水 滸》;“我這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你快把來兩相交割!” 一只羊也是放,十只羊也是放放一只羊與放十只羊,所花 費的人力相等。相對的集中,可以節省人力,提高效率。指 多一個兩個無所謂。浩然《山水情》:“多一只羊也是放,少 一只羊也是放,摻他進去,也不會顯鼻子顯眼的。”
【第9句】:【兩節甘蔗不能一口咬】釋義:比喻有計劃按步驟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例句:馬遠甫望著他們的背影,自己跟自己說:“那不好。要干也得一個一個來,兩節甘蔗不能一口咬呀!”
【第10句】:【牛大自有破牛法】(諺)比喻問題再復雜,事情再難辦,也自有對付和解決的辦法。
【第11句】:拋了錨的汽車——寸步難行
【第12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釋義:東西總是依照種類聚集在一起,人總是一群一群地分開。常比喻壞人總是與壞人勾結在一起。例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黑鬼對黑鬼,又不礙著誰。
【第13句】:【大意失荊州】關云長鎮守荊州,因驕傲輕敵,荊州失守。 現指遇事不可疏忽大意。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快 吧!不要大意失荊州,我們不靠圩邊走,奔南河底去。” 擔遲不擔錯意為要慎重,不可出錯。擔,也說:耽。明 代《金瓶梅》:“假如靈柩、家小、箱籠一同起身,未免起眼,倘 遇小嘍羅怎了?寧可耽遲不耽錯。”
【第14句】:【豆芽不好做柱,丫頭不好做主】(諺)丫頭:婢女。就像豆芽做不得頂梁的柱子一樣,丫頭不能當家作主。舊指地位低下的人不能當大事。
【第15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丈二,身高,摸不著頭腦。借指 弄不明白。和尚,也說:金剛。成語:莫名其妙。王朔《私人 律師》:“林崖驚異地望著這對表情奇特的男女,有點丈二和 尚——摸不著頭腦。”
【第16句】:【開倒車】(慣)比喻逆潮流而動,向后倒退。
【第17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費】(諺)小費:微小的開支。指要辦成大事,就不能在小利上斤斤計較。
【第18句】:【外君子而內小人】(慣)比喻外表上像個品行端正的人,實際上是個人格卑鄙的人。
【第19句】:【賭近盜,奸近殺】(諺)近:相近。 指賭博會導致做賊,奸淫會導致殺人。 也作賭生盜賊奸生殺。 賭近盜,淫近殺。
【第20句】:【連中三元】現在比喻在三次考試或各種比賽中連續取得第一名。那么,“連中三元”典出哪里呢?宋代趙升《朝野類要·舉業三元》有云:“解試、省試并為魁首者,謂之雙元;若又為殿魁者,謂之三元。”“連中三元”即源于此。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分為三級:一級鄉試,二級會試,三級殿試。鄉試由朝廷正副考官各一人到各省主持。參加鄉試的對象,主要是生員科考中的優等生及監生、貢生。鄉試每三年一次,考試在秋季八月,故稱“秋闈”。鄉試考取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考取舉人就取得高一級會試的資格。會試,由全國各省舉人參加。每三年一次。考期在春季二月(或三月),即鄉試后的次年春天,故稱“春闈”。由禮部主持,又稱“禮闈”。會試考取的稱貢生,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宮中殿廷舉行,故又稱“延試”。參加殿試的是貢生,考期在四月。因考試在宮中,故號稱由皇帝主持,考一場,只考策題一科,名殿試策。策問大多是考問當時政治、經濟或治國安邦、鞏固政權之策。殿試考中的稱進士,第一名叫“狀元”。如鄉試、會試、殿試都得第一名,則叫“連中三元”。現在沒有科舉考試了,“連中三元”只剩用作比喻了。但在中考、高考時還借稱第一名為“中考狀元”、“高考狀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這種用法還是受連中三元之影響。
【第21句】:【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愛】(諺)狗生的崽子狗知道親,貓生的崽子貓知道愛。比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愛。 也作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親,不養的不親。 貓下的貓疼,狗養的狗愛。
【第22句】:自習課上,幾個男生嘴唇上染了紅墨水。老師讓他們站起來,大家看后都哄堂大笑。可幾個平時和他們挺要好的同學卻說沒什么。老師說道:“真是禿兒護禿兒,瞎兒護瞎兒,蛤蚧保護疥蛤蟆呀!”(河北·滄州)
【第23句】:【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歇)攥:握。本指成把攥在手里,轉喻事情很有把握。
【第24句】:【栽跟頭】(慣)走路摔倒。比喻受到挫折或犯了錯誤。 也作跌跟頭。 摔跟頭。
【第25句】:【狗眼看人低】釋義:比喻人眼光勢力,看不起人。例句:去,老張頭,待著你的去!真是狗眼看人低,怎么會不認識這位曹長7宜?!
【第26句】:鄰居的一位小弟弟和吳阿姨鬧著玩,吳阿姨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眼圈紅紅的,噘著嘴就要哭了。吳阿姨笑著說:“你呀,占得便宜吃不得虧,討得媳婦嫁不得女!”(湖南·東安)
【第27句】:【有吃刀子的嘴,還得有化刀子的肚】釋義:比喻不僅要有決心,還要有真實本領。例句:當然,對待困難僅僅不怕是不夠的,有吃刀子的嘴,還得有化刀子的肚,我們必須正視它,必須一個一個加以解決。
【第28句】:【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諺)淵魚:深水中的魚。隱匿:瞞人的秘事。能看清深潭中的游魚,不是吉祥的好事;能探知別人的隱私,定會招禍遭殃。指把聰明智慧用到窺探別人忌諱的暗事上,會招來不吉乃至禍殃。
【第29句】:【大丈夫膝下有黃金】(諺)男子漢的雙膝像黃金一樣貴重,絕不能輕易折膝向人下跪。指不恰當的下跪有辱人格尊嚴。 也作“男兒膝下有黃金”。
【第30句】:【從小離娘,到大話長】(諺)指從小就離了娘親,長大以后就有說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經過的事多而且雜,不是一時說得完的。 也作從小沒娘,說來話長。 孩子沒娘,說來話長。
【第31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釋義:至察:過于苛察瑣細。徒:同類,同伙。水過于清了,水中不會有魚;人太苛察了,就沒有人與他交往。例句:我這個人就很嚴肅,毛主席批評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第32句】:【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見“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
【第33句】:【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諺)指遠離貪欲,自然就不會有煩心事。
【第34句】:【敗家容易興家難】(諺)敗壞家業是很容易的,創建與振興家業卻是艱難的事。
【第35句】:閻羅王的梯子一鬼上
【第36句】:城樓上的衛兵——高守(手)
【第37句】:【中圈套】見“落在圈套里”。
【第38句】: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謀生法
【第39句】:【狗眼看人低】(諺)指狗眼看人低矮,這才敢見人就狂吠。借指見識短淺的人總是自高自大,看不起人。 也作“狗眼看人三分低”。
【第40句】:【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千變萬化,本質上一樣。馬烽 西戎《呂梁英雄傳》:“吳為才一時勸解,一時威脅。軟一套, 硬一套,萬變不離其宗。”
【第41句】:【瓦罐不離井上破】瓦罐打水,早晚會在井沿上碰破。借 指早晚會出事,難以避免。張賢亮《河的子孫》:“你呢,瓦罐 不離井口破,只要來得回數多,老這么下去,非出事不行。”
【第42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慣)形容諸事順遂。也形容人本領大,具有控制局勢的能力。
【第43句】:彬彬哥的一位朋友借了他五千元錢后,就好像消失在了空氣中,再也找不到他了。爸爸對彬彬哥說:“吃醋要吃頭遭醋,喝茶要喝二道茶,交友要交真朋友。”(河南·內黃)
【第44句】:揚琴身上——弦(銜)兒多
【第45句】:鵪鶉脖里尋豌豆——謀財害命
【第46句】:【入門休問榮枯事,觀著容顏便得知】(諺)榮枯:興盛與衰落。進了門不必詢問家門的興盛與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顏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總要表現在人的面容神態上。 也作入門休問吉兇事,觀看顏面自得知。 入門不問榮枯事,但見容顏便得知。
【第47句】:人留子孫草留根。
【第48句】:因為長得不算好看,我整天悶悶不樂的。媽媽知道了我的心思以后,開導我說:“人美不在貌,美在心腸好。只要你多做對集體對大家有利的事,大家都會喜歡你的。”(廣東·龍門)
【第49句】:【沒請來財神,倒貼了些香表紙銀】(慣)財神:財神爺,迷信指能使人發財致富的神。香表紙銀:迷信的人用來燒化敬神用的香和紙錢等物。比喻沒賺上錢yipinjuzi.com,反而受了損失。
【第50句】:【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釋義:比喻祖祖輩輩沒有卑鄙懦弱的人。例句:你爹姓海,你也姓海,姓海的老墳地里不長彎腰樹。人人要活得干凈,活得清白,活得正直,活得有志氣!
【第51句】:【—根針掉在地上】也聽得見形容極靜。成語:萬籟無聲。 古華《前面才是夔門》:“這時屋子里靜極了,真是掉一根針 到地上也可以聽到聲音。”
【第52句】:跛腳青蛙碰上瞎田雞——難兄難弟
【第53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民間習俗,農歷臘月二十三送 灶,灶王爺上天要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情況,人們希望他能 說些好話,別說壞話。此是廚房中為灶王爺貼的對聯。借 指說好話,匯報好的情況。電視劇《共和國往事》:“絕對沒 有的事,您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千萬別匯報。”
【第54句】:挑著磨盤背著碾——負擔太重
【第55句】:叔叔不小心把手機丟了,天天愁眉苦臉。爺爺安慰他說:“天有陰有晴,事有敗有成,人有禍有福,有什么可發愁的?”(廣東·龍門)
【第56句】:我在訂本子,怎么也弄不好訂書機,媽媽說:“竅門滿地跑,看你找不找。”(遼寧·朝陽)
【第57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釋義:不比較不知道差別大。例句:“俗話說,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都是過來人,吃過苦,嘗過甜,有了比較呀!”
【第58句】:在捐資建校大會上,爺爺一下子就捐了一千元,媽媽有些不高興。回到家,爺爺說:“再窮不能窮學校,再苦不能苦孩子。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咱得看遠點兒。”(河南·鄢陵)
【第59句】:【叫親了的娘,住親了的房】(諺)親娘越叫越親近,房子越住越親切。泛指人與人或人與物相伴時間長了,自然增長感情。
【第60句】:【老鴰落在豬背上,看見豬黑看不見自己黑】指自己有同樣的 缺點,卻嘲笑別人。類似的:烏鴉笑豬黑,自己不覺得。韓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得了吧,別老鴰落在豬身上,光 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個黑。你脾氣好還是咋的?”
【第61句】:【瓜籽不飽是人心】(諺)瓜子雖然不起眼,卻能表達人的心意。泛指禮物縱然菲薄,也能代表主人的真情厚誼。 也作瓜子不飽暖人心。 瓜子敬客一片心。
【第62句】:【人有薄技不受欺】(諺)薄技:功力不厚的技藝,此處指武術。人只要有點技藝,生活中就不怕被人欺侮。指人即使不專業習武,也應學點護身自衛的武功。
【第63句】:【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兒】(歇)道兒:本指通道,轉指門路、辦法。指各人有各人的辦法。
【第64句】:【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見“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墻法”。
【第65句】:舉重場上比高低——斤斤計較
【第66句】:星期天,我村來了個算卦的,我跟著看熱鬧。凡是三十歲以上的人讓他看,他都這樣說:“推著小車上高山,嘰里咕嚕向下翻,你過去酸、辣、苦、甜都過過,今后財廣福又多。”(河南·鄢陵)
【第67句】:【手中無網看魚跳】指缺少條件,做不成事,干著急。類似 的:欄內無牛空起早。李準《黃河東流去》:“人家常說:手里 沒網看魚跳,咱們現在可真遇到這事了。尺把長的黃河鯉 魚,干看著捉不住。真得趕快弄幾面網。”
【第68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諺)三:多的約數。指井多淘上幾遍,就能吃上甜水;人多向幾位師傅學習,就能博取眾長,學到高超的技藝。
【第69句】:馬到灘,不加鞭。
【第70句】:【醬油碟子跟著蹄子——拖拖就拖干了】(歇)蹄子:方言,肘子。 肘子的肉較厚,蘸碟子里的醬油,蘸不了多少次就蘸光了。指錢財很快就消耗完了。
【第71句】:九月九上山——登高望遠
【第72句】:爸爸常說我“你花錢總是不品本兒,給你一個聚寶盆,也會讓你用露了底兒”。(河南·焦作)
【第73句】:【 一箭就上垛】垛,箭靶。喻立即生效,容易成功。成語: 一拍即合。明代《金瓶梅》:“你不知,他爹大小事兒甚是托 他,專信他說話,管情一箭就上垛。”
【第74句】:貍貓蹲在懸崖上——混充老虎
【第75句】:【下不來臺】(慣)比喻無法擺脫困難窘迫的處境。 也作“下不了臺”。
【第76句】:【十里長亭】在戲曲、影視中常常見到“十里長亭”送別的場景,但只見一亭,不見長亭,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十里長亭”不是十里,而是每隔十里設一個亭子。秦漢時每隔十里設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歇腳,親友遠行也常在此話別。秦制三十里一傳,十里一亭,亭設有住宿的館舍。按秦法,亭應及時負責信使的馬匹給養、行人口糧、醬菜和韭蔥,類似驛站。 “十里長亭”原意并非送別,后來表示送別,這是怎么來的呢?古人長途遠行,或乘車船,或騎馬,或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艱難,風餐露宿,路上有各種風險,一旦離家,很多事情都難以預料,通訊又不發達,所以,親朋遠行是件大事情。送有餞行,到有洗塵接風。特別是送行,必須先祭祀路神而后登程,其意是祈求一路平安,稱之為“祖”。后來這種風俗一直延續下來,一般都是在路旁亭舍或路邊臨時設立帷帳,準備酒肴送別行人。餞行送別是古人悵惋興悲、觸動心靈之事,在古代詩詞、戲文中有很多吟詠。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三折:“今日送別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是在十里長亭;中國名劇《梁祝》送別一場,也是在十里長亭,雖然沒有筵席,卻送了一程又一程,謂之“十八相送”,場景感人淚下。文人墨客多用“長亭”這一特定場景表達離情別緒,逐漸為世人所接受,所以,一般送別時都安排在十里長亭。
【第77句】:【傻公子,好奉承】(諺)愚蠢的公子少爺,最愛聽向他吹捧討好的話。指凡是愛好人們奉承的人,實質上都屬傻公子之流。
【第78句】:【借花獻佛】“借花獻佛”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但原來的意思并不是這樣,它源出佛教,是名副其實的借花獻佛。這個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經卷》佛本生故事中。故事說,佛在修成正果前,有一世是一位婆羅門弟子,叫做善慧,在四出參訪途中,聽到燃燈佛(三佛中的過去世佛)將要說法。善慧想以鮮花供養燃燈佛,然而國王已將全城鮮花用來供養燃燈佛。善慧尋遍全城,最后在井邊遇到一位年輕婢女,手中捧著一個瓶子,瓶子中有七枝優缽羅花,善慧于是懇切求花。婢女受他的至誠之心感動,給他五枝,并請他將另外兩枝替自己獻給燃燈佛,以積自己的功德,并且要善慧許以“未得圣道以前,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的諾言。善慧求花心切,就答應了,隨后趕到城門口向燃燈佛許愿獻花。燃燈佛為他授記,并對他說:“無量劫后,你必可成佛,號釋迦牟尼。”這就是“借花獻佛”的來歷。
【第79句】:媽媽特意為我做了紅燒魚,可我又想吃清蒸的了。媽媽笑著說:“你不是神仙想成仙,成了神仙又想人間。為時已晚,就吃這吧!”(四川·榮昌)
【第80句】:一次,我上房頂取東西,看見外面電視天線密密麻麻,比在地上看多得多。進屋后,我給媽媽一學,誰知媽媽沒好氣地說:“喝了六載的墨水,連登高望遠都不懂?真是的!”(河北·蔚縣)
【第81句】:【黃瓜菜都涼了】(慣)比喻錯過了時機,事情無可挽回。
【第82句】:【棍棒不打上門客】(諺)指對登門拜訪的客人,絕不可無禮。
【第83句】:從學校參加拔河比賽歸來,未進家門我就高聲報喜:“媽,俺班得了冠軍!多虧我上場,同學們都說我是第一大功臣呢!”媽媽聽后,不僅沒有夸我yipinjuzi.com,反而為我澆了冷水:“要知道,一塊磚砌不成墻,一根甘蔗榨不成糖啊!你是集體的一員,應該為集體的勝利而高興。”(河南·虞城)
【第84句】:【老母豬啃磚頭——嘴硬】(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指說話語氣強硬。常含責罵意。
【第85句】:【多深的水,養多大的魚】釋義:比喻有什么樣的條件才有什么樣的人。例句:我不用了解就猜個八九不離十。多深的水,養多大的魚,她準是嫌咱這灣子水淺了。其實,咱無風港輪船都跑得開,再大的魚也養得了她。 ………
【第86句】:【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諺)八字衙門:舊時官署衙門的門墻呈八字形。舊時進衙門打官司全憑花錢,沒錢即使再有理也打不贏官司。指過去的衙門是只認錢不認理的。 也作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 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
【第87句】:哥哥近來貪玩、講穿、愛打扮,學習成績卻急劇下降。爸爸說他是驢糞蛋外面光,媽媽說他是繡花枕頭一包糠。爺爺教訓哥哥:“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鳥靠的是羽毛,人靠的是學問。只有好好學習,有真本領,大家才看得起。”(新疆·烏魯木齊)
【第88句】:【 娘要嫁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子女阻止不了;天要下 雨,人阻止不了。表示無可奈何,由它去吧。語序亦可換 置。李英儒《還我河山》:“娘要嫁人,天要下雨,咱們都管不 有頭發誰愿意裝禿子沒有人愿意裝窮,實在是不得已。 或說:有了頭發可別裝禿子。葉文玲《誰是研究所所長》: “說一千道一萬,有頭發誰肯裝禿子?”
【第89句】:【上進。不為別的,只為爭一口氣。 指不服輸或不甘落后。 也作“不蒸饅頭爭口氣”。
【第90句】:驚蟄后的蜈蚣——越來越毒
【第91句】:【鍋蓋上的米——熬出來了】(歇)熬:本指把米放在鍋里加水煮成糊狀,轉指忍受(苦日子)。指終于度過了艱難的日子。 也作“鍋蓋上的小米——熬了出來”。
【第92句】:東海洋里的黃沙——經不起浪來磨
【第93句】:拉磨的驢——瞎轉
【第94句】:【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陷入困境,難以擺脫。
【第95句】:【便宜不過當家】(諺)便(pian)宜:便益,好處。當家:自家。有好處的事,不可落入外人手里。指有便宜要讓自己家里人享用。
【第96句】:張果老騎毛驢——背道而馳;往后看
【第97句】:船工租船游西湖——劃得來
【第98句】:【殺人不見血】(慣)殺了人連血跡都沒有。形容人很陰險,害人不留痕跡。
【第99句】:燈謎晚會——耐人尋味
上一篇:《勵志正能量》的文案-正能量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