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千軍容易得,一將最難求】(諺)干軍萬馬都容易招募,一個智勇雙全的將領(lǐng)卻不容易求得。指領(lǐng)兵的將才自古以來就很難得。 也作“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第2句】:考試不用筆——口述
【第3句】:爸爸給我十元錢,讓我放在身邊零用,結(jié)果一天就用完了。爸爸說:“你真是有錢不隔宿,有米不喝粥啊!”(江蘇·海安)
【第4句】:【狗咬刺猬——沒處下嘴】(歇)刺猬:哺乳動物,身上有硬刺,遇敵害時身體縮成一團(tuán),用長而尖的刺保護(hù)自己。形容事情極其難辦,不知從哪里下手。也指談話過程中插不上嘴。
【第5句】:【狐貍尾巴露出來了】釋義:民間故事說狐貍會變成人,常常變成美女來迷人,但還帶著尾巴,偽裝由此而暴露。比喻露出破綻,暴露真相。“露”叉作“現(xiàn)”。例句:熊木祿心里暗暗罵了一聲:你小子狐貍尾巴到底露出來了!徐黑闖真會掐算啊,蘇完全按這條道跑呢。
【第6句】:【近人不說遠(yuǎn)話】釋義:給親近人說話不用繞彎子。例句:“咱們是近人不說遠(yuǎn)話,沖著孩子們,你也別跟彎彎繞這群家伙們跑了。”
【第7句】:【肚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諺)指肚子里沒有寒癥,吃下西瓜之類的涼食毫無關(guān)系。比喻人做事光明正大,無愧良心,就不怕三查六問,也不怕閑言碎語。
【第8句】:【吃柿子,揀軟的】捏柿子軟的不澀。謂欺侮老實人。丁玲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老楊!咱這回可得要看你的啦,看 看你是不是吃柿子揀軟的!”
【第9句】:【揪辮子】見“抓辮子”。
【第10句】:搬著磨盤過江——吃力不討好
【第11句】:【元】“元”,這里特指貨幣單位。我國貨幣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由于貨幣的質(zhì)地和形狀不同,計量單位和名稱也不同。用“元”做貨幣的單位,是從明代萬歷年間開始的。當(dāng)時歐美最流行的“銀圓”開始傳人中國。因廣泛通行的是墨西哥銀圓,錢幣上有鷹的圖案,所以又稱鷹洋。由于它的質(zhì)地為銀,形狀為圓形,因此叫“銀圓”。一枚就稱為一圓。后來為了書寫方便,就借用同音字“元”來代替“圓”。此后,盡管又使用過多種貨幣,但貨幣單位“元”卻一直沿用下來。以“元”作為貨幣單位,世界多數(shù)國家使用,如“美元”、“歐元”,我國的人民幣也是以“元”為單位。
【第12句】:【水不激不能破舟,矢不激不能飲羽】(諺)飲羽:飲沒箭身尾部的羽毛,指箭射入很深。水受的阻力不大,就激不起破舟的浪;弓弦的拉力不大,就射不出飲羽的箭。比喻人沒有激勵,就不會有昂揚(yáng)的斗志。 也作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 水激則悍,矢激則遠(yuǎn)。
【第13句】:【出于幽谷,遷于喬木】釋義:幽谷:深暗的山谷。喬木:高大的樹木。(鳥兒)飛出幽深的山溝,遷徙到高大的樹上。比喻人向高處走。例句: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于幽谷者。
【第14句】:八個麻雀抬轎子——擔(dān)當(dāng)不起
【第15句】:【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難移】見“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第16句】:【跟著龍王會鳧水,跟著貓兒會上樹】釋義:鳧水:泅水。比喻跟什么人學(xué)什么本事。例句:李氏說:“俗話說:跟著龍王會鳧水,跟著貓兒會上樹,一點不假。庫瑪?shù)け臼菨h人家閨女,可外路人誰能說她不是赫哲人?”
【第17句】:【得罪燒茶的喝涼茶,得罪伙夫吃剩飯】(諺)惹惱了燒茶的,就得喝冷茶;惹惱了做飯的,就得吃剩飯。 指要想在某方面辦成事,就萬不可搞壞這方面的人事關(guān)系。
【第18句】:【過了清明節(jié),插秧不停歇】釋義:清明節(ji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4月5日前后。清明一過,就是插秧的大忙季節(jié)了。例句:“過了清明節(jié),插秧不停歇”。清明節(jié)就在眼前,剛圍起來的海田,今年到底能不能插秧,這不僅關(guān)系著全師全盤的工作安排,更重要的將影響著全軍生產(chǎn)計劃的完成啊!
【第19句】:【唱白臉】(慣)白臉: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奸臣的臉譜,象征奸詐,泛指反面人物。比喻在矛盾和爭斗中充當(dāng)強(qiáng)硬、蠻橫的角色。
【第20句】:大洋馬生騾子——雜種
【第21句】:【 打得落花流水】形容慘敗。明代《好逑傳》:“鐵公子按捺 不下,便放開手,東一拳,西一腳,將眾人打得落花流水。”
【第22句】:【往臟水坑子里邊爬】(慣)比喻人不走正道,往錯路上走。
【第23句】:【獨虎好擒,眾怒難犯】(諺)指要捉住一只虎還比較容易,引起了眾人的憤怒就難辦了。
【第24句】:【治標(biāo)不治本】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古華《浮屠嶺》:“江 西買牛,只是一次橫財,治標(biāo)不治本。浮屠嶺人家要正經(jīng)過 上好日子,功夫還要花在田土里頭。”
【第25句】: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第26句】:八只缸七只蓋——蓋來蓋去蓋不滿
【第27句】:【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諺)諸葛亮:《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足智多謀。三個普通人的智謀,能頂個諸葛亮。指人多出智慧。 也作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 三個縫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人頂個諸葛亮。
【第28句】:扁擔(dān)窟窿插麥茬——對上眼了
【第29句】:【船頭坐得穩(wěn),不怕浪來顛】(諺)指只要穩(wěn)坐船頭,就不怕風(fēng)浪顛簸。比喻只要自身為人正派穩(wěn)重,就不怕任何閑言碎語。
【第30句】:【心高遮了太陽】(慣)形容人高傲到極點,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第31句】:守株待兔——白等;萬不得一(已)
【第32句】:跳上舞臺湊熱鬧——逢場作戲
【第33句】:【表面上仁義道德,骨子里男盜女娼】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第34句】:【 吃不了兜著走】字面意思為:食物吃不完帶走。吃不了, 兼指吃不消;兜著,兼指全部承擔(dān)責(zé)任。海外於梨華《尋》: “女孩子一懷孕,他如不負(fù)責(zé)任,人家父母必來找他算賬,他 吃不了兜著走。”
【第35句】:【蔓里不著飯里著】(慣)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食物。比喻這里沒得手,那里得手,總要達(dá)到目的。
【第36句】:【袖扣】西服的袖口上各綴有一排扣子,看似沒有實際用處,純屬裝飾。其實不然,它的來歷是大有作用的。在十八世紀(jì),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非常重視部隊的軍容。但由于士兵們常常用袖子擦臉,甚至擦鼻涕,制服的袖子往往很臟。于是,他下令在所有士兵的袖口上釘上金屬扣子,來改變士兵用袖子當(dāng)手巾擦臉的習(xí)慣。命令發(fā)出后,整個部隊的儀表果然變得整潔多了。沒想到這樣一來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不僅改變了部隊士兵的不良習(xí)慣,還起到了裝飾作用,顯得更瀟灑。從此,這種服裝很快流行開來。
【第37句】:班主任老師在班內(nèi)講一位同學(xué)丟失東西一事時說:“沒做賊,心不驚;沒吃魚,口不腥。拿了別人東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穩(wěn)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陽)
【第38句】:【從來紈绔少偉男】(諺)紈绔(wanku):細(xì)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偉男:有作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來,凡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富貴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業(yè)的。
【第39句】:【擠不出牙膏】多指逼不出話來,逼不出東西來。傳記圖 書:“他派黃做秘書監(jiān)視張,黃過于老實,擠不出牙膏,逼得 太緊,又怕他上吊。”
【第40句】:【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則俗語的意思是形容身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猶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源自宋歐陽修《新唐書·元澹傳》:“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這段話是唐朝的大臣魏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jīng)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玄宗當(dāng)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細(xì)校閱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張說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xiàn)在的《禮記》,是西漢戴圣編纂的本子,使到現(xiàn)在近千年;再說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書,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覺得說的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元澹認(rèn)為,本子應(yīng)該改換一下。為此,他寫了一篇題為《釋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釋疑》是采用主客對話的形式寫成的。先是客人問:“《禮記》這部經(jīng)典著作,戴圣編纂、鄭玄加注的本子與魏征修訂的本子相比,究竟哪個好呢?” 主人回答說:“戴圣編纂的本子從西漢起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了許多人的修訂、注解,互相矛盾之處很多,魏征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而重新修訂,誰會想到那些墨守成規(guī)的人會反對!” 客人聽后點點頭說:“是啊,就像下棋樣,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 原來,“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是指下棋,圍觀者清,確實如此。
【第41句】:螻蛄吃莊稼——地下活動
【第42句】:【氣人有,笑人無】指一種社會心態(tài):嫉妒好的,嘲笑差的。 氣,也說:妒、恨。類似的:畏己貧,憂人富。清代《醒世姻緣 傳》:“一個間壁緊鄰留守后衛(wèi)當(dāng)軍的劉振白,從來妒人有笑 人無。街坊鄰人沒有一個應(yīng)上他的心的。”
【第43句】:【狐貍扮觀音,扮來扮去還是狐貍精】釋義:觀音:觀世音,佛教菩薩之一,佛教徒認(rèn)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難之神。又叫觀自在、觀音大士。比喻喬裝打扮掩蓋不了真相。例句:直筒子柳飛霞也憋不住地嘀咕:“是呀,有人說頭人女兒變好了變乖了,可是真是假,難講。反正我看她,覺得總像是:狐貍扮觀音,扮來扮去還是狐貍精!阿燦,你說哩?”
【第44句】:去年夏天,兩戶人家在挨邊地上都種了西瓜。一戶靠科學(xué)種植,瓜大瓤紅,賣了一千多元錢;另一戶憑經(jīng)驗種植,瓜歪瓤白,沒賣幾個錢。村民們感慨地說:“勤勞苦干不可少,但科學(xué)技術(shù)更是致富的寶啊!”(河南·太康)
【第45句】:【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用三把柴禾燒出來的熱量。 謂新官上任,有點熱情,但不會持續(xù)很久。姚雪垠《李自 成》:“但是別看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到頭來也是無能為力。”
【第46句】:【跟著好人學(xué)好人,跟著巫婆跳假神】(諺)巫婆:以替人祈禱招魂為職業(yè)的婦女。跳假神:裝神弄鬼。 指經(jīng)常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受什么樣的影響。 也作跟著啥入學(xué)啥人,跟著巫婆學(xué)跳神。 跟著秀才學(xué)作文,跟著巫婆學(xué)下神。
【第47句】:牛吃破草帽——滿肚子的壞圈圈
【第48句】:演戲扮皇帝——神氣一時
【第49句】:【 久病成大夫】指善于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成為內(nèi)行。類似的: 撮藥三年會行醫(yī)/三折肱成良醫(yī)。茅盾《子夜》:“三折肱成 良醫(yī)!從什么地方吃的虧,還是到什么地方翻本呀!”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贊揚(yáng)人有經(jīng)驗,有辦法。梁斌《翻身 記事》:“那個不要緊,有你老馮留下,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第50句】:春天的毛毛雨——貴如油
【第51句】:鐵人生銹——害自身
【第52句】:【賊人的腿,藝人的嘴】(諺)賊人怕捉,腿跑得快;藝人嘴巧,能說會道。指不同營生的人,都根據(jù)需要,發(fā)展著自己的特長。
【第53句】:【機(jī)不可失,時不再來】(諺)時機(jī)到來時,要緊緊把握好,一旦失去就不會再來。指機(jī)緣可貴,稍縱即逝。 也作機(jī)不可失,時不我待。 時不再來,機(jī)不可失。
【第54句】:【作筏子】見“扎筏子”。
【第55句】:【兩國相戰(zhàn),不斬來使】(諺)兩個國家交戰(zhàn),彼此都不殺害對方派來的使者。指交戰(zhàn)雙方派來的使者是交換信息的,應(yīng)該受到保護(hù)。 也作兩國交兵,不拒來使。 兩軍交戰(zhàn),不殺來使。
【第56句】:千斤擔(dān)子眾人挑。
【第57句】:披蓑衣的被狗咬——窮人好欺負(fù)
【第58句】:草里的斑鳩——不知春秋
【第59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諺)千里長的堤壩,會因小小的螞蟻洞而潰決。泛指小小的隱患如不及早防治,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大患。 也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千里長堤,潰于一穴。
【第60句】:一天,鄰家的叔叔和嬸嬸吵架,媽媽去勸他們:“您倆都消消氣吧,誰家的灶屋不冒煙呢?都別往心里去。”(河南·項城)
【第61句】: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鄉(xiāng)下姥姥家。聽說姥爺為了澆地排了一天隊,媽媽說:“別人家澆好幾畝地值得排一次隊,你們就半分地也犯得著浪費(fèi)一天去排隊嗎?”姥姥說:“沒辦法,四兩生鐵也得動一次灶爐。”(河南·林州)
【第62句】:火鉗子修手表——沒處下手
【第63句】:【牛不喝水強(qiáng)按頭】強(qiáng)迫沒有用。喝水,也說:吃草。《北 京日報》(1985,2,13):“強(qiáng)扭的瓜不甜。如果牛不吃草強(qiáng)按 頭,硬要人家棄長就短,到頭來,只能是事與愿違。”
【第64句】:【月光再亮也曬不干包谷】(諺)包谷:玉米。月亮散發(fā)不出熱力,即使有亮光,也不會像太陽光一樣曬干玉米。比喻素質(zhì)差的人,再努力也不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
【第65句】:扁擔(dān)挑彩燈——兩頭美
【第66句】:十一歲的小明要到鎮(zhèn)上去念初中,爸爸鼓勵他:“在家里你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回也該出去鍛煉一下了。”媽媽卻不放心:“這么小個娃子,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真叫我掛心哩!”(河南·鄧州)
【第67句】:【 不是撐船手,莫要弄篙竿】外行不必逞能。類似的:不會 拿鉆,別當(dāng)石匠/不會绱鞋,休當(dāng)皮匠/不會念經(jīng),別當(dāng)和尚。 清代《官場現(xiàn)形記》:“不是撐船手,休來弄竹竿,兄弟實實在 在有點來不得了。”
【第68句】:【不義之財不可貪】(諺)指求財必須來自正道;對那些要用不法手段才能弄來的錢財,絕不可貪求。
【第69句】:單筷難夾菜,獨翅難飛天。
【第70句】:【打開場鑼鼓】(慣)原指戲曲開場前敲一陣聚眾鑼鼓。比喻在進(jìn)行某活動之前造聲勢。 也作“敲開場鑼鼓”。
【第71句】:臨近春節(jié)時,媽媽為趕織毛衣,常常熬到深夜才睡覺,爸爸勸媽媽找人幫助織衣袖。媽媽說:“不要凡事總求別人。你知道嗎?初一扎針十五拔,強(qiáng)似挨門求人家。”(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72句】:【更上一層樓】(慣)比喻在原有基礎(chǔ)上,再提高一步。
【第73句】:兩個婆娘一面鑼,三個婆娘一臺戲。
【第74句】:【強(qiáng)賓不壓主】(諺)賓:客方。指客方的聲望再大,勢力再強(qiáng),也不得壓倒主方。用在交戰(zhàn)中的同盟者之間的常語。
【第75句】:【郎不郎,秀不秀】(慣)郎、秀:明初把人分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下,郎居中,秀最上。既不是郎,也不是秀。形容人不倫不類,沒有出息。
【第76句】:墨魚肚腸河豚肝——叉黑又毒
【第77句】:春天的大雁——又回來了
【第78句】:金彈打麻雀——不惜代價;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第79句】:【好看千里客,萬里去傳名】(諺)看:看待,對待。千里客:遠(yuǎn)方來的客人。盛情招待遠(yuǎn)方來的客人,他們自會把你的美名播得更遠(yuǎn)更遠(yuǎn)。指愛好交友的人,美名會傳播四方。 也作“好漢千里客,萬里去傳名”。
【第80句】:【既到大江邊,不怕水濕腳】(諺)比喻人既然到了某個地步,就不怕生事惹麻煩。
【第81句】:放大鏡下看報紙——顯而易見
【第82句】:兩家人吵架,看熱鬧的人圍了一層又一層。一位老人去勸解:“算了,算了,都是鄰里鄰居的,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必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的抖個沒完沒了呢?”(河南·沁陽)
【第83句】:【不撞南墻不回頭】我國房屋建筑以坐北朝南為最佳方 位,出門向南,故說“南墻”。遇到挫折,碰了壁,才會醒悟。 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看他那副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樣 子,再勸說下去亦是無濟(jì)于事的。”
【第84句】:蕓蕓家的遠(yuǎn)房親戚夸說和蕓蕓家的關(guān)系可近了,可蕓蕓卻說:“哪有像他說的那么近乎,其實兩家的關(guān)系是八竿子打不著邊——遠(yuǎn)著呢!”(河南·溫縣)
【第85句】:【光棍不吃眼前虧】(諺)光棍:識時務(wù)、頭腦清醒的人。指聰明人能夠?qū)彆r度勢,不使自己在處境不利的情況下吃虧受辱。 也作好漢不吃眼前虧。 明人不吃眼前虧。
【第86句】:凳子比桌子還高——沒大沒小
【第87句】:等公雞下蛋——沒指望
【第88句】:【剝蔥剝蒜別剝?nèi)恕酷屃x:剝蔥皮剝蒜皮,別剝?nèi)说钠ぁ1扔鞑唤覄e人的短處。例句:“剝蔥剝蒜別剝?nèi)耍愽U刺總是剝?nèi)耍 甭効龤鈶嵉卣f。
【第89句】:【吵吵鬧鬧到白頭】見“打打鬧鬧,白頭到老”。
【第90句】:買豬頭討個膽——自討苦吃
【第91句】:積木搭高樓——推就倒;一碰就倒
【第92句】:赤腳踩鋼絲——鋌而走險
【第93句】:【魚過千層網(wǎng),網(wǎng)后還有魚】(諺)魚網(wǎng)再密,捕撈的次數(shù)再多,也還有漏網(wǎng)魚。比喻再嚴(yán)密、嚴(yán)謹(jǐn)?shù)氖虑椋搽y免有疏忽之處。
【第94句】:【柳樹開花沒結(jié)果】柳絮沒有果實。借指事情沒有結(jié)果, 沒有好收場。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他說命太苦,頭 一回說親說了個你,鬧了一回子,誰知道柳樹上開花:沒結(jié) 果。”
【第95句】:【千日吃了千升米】(慣)比喻住的日子已多,花銷很大。
【第96句】:【有智婦人,勝如男子】(諺)有智慧的婦女,往往比男子還能干。指不可輕視婦女。
【第97句】:張大伯對張大娘說:“明天是老劉的生日,你去向王嫂借點錢,我們也去。”張大娘一聽,氣沖沖地說:“自己沒錢還借錢去,真是外頭死面子,里頭煮糨子。”(四川·成都)
【第98句】:煮熟的鴨子——飛不了
【第99句】:【獨拳難打虎】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小,辦不成大事。例句:雖然聞長山住院之后,徐慶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覺得“獨拳難打虎”。但他毫不猶疑地保證道:“沒問題,親自負(fù)責(zé)就親自負(fù)責(zé)。”
上一篇: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圖片【503】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