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第2句】:【禪語人生】游刃有余的人生須五從:從溝通中融洽和諧;從參與中奉獻身心;從和合中集體創造;從認同中自我享有;從平和中進取奮發;從威儀中端嚴禮敬。
【第3句】:以佛心看人,周遭遍地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則處處都是猙獰的鬼影。
【第4句】:【禪心佛語】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不僅收視率低,而且工資不高。
【第5句】:問:怎樣才是正確的修行?答案是:以智慧去凈化H己,以慈悲去感化他人,這才是正確的修行。
【第6句】:二、氣要柔:柔和的氣質,能克服剛強的性格。以清凈無染的菩薩心,包容廣愛一切眾生,柔和忍辱則無紛爭、怨懟。
【第7句】:佛用慈悲和智慧救濟眾生,是悲智并用的完人。慈悲和智慧是一體兩面,不可分離,慈是濁世里的一盞明燈,照亮了道路,而智慧則是指南針,把持著正確的航向。
【第8句】:【禪語人生】一個狼群就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部隊,統一行動,絕對服從,協同作戰,這就是狼的紀律。
【第9句】:【禪語人生】學著看淡一些事情,看開一些事情,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所有的糾結和煩惱都是一種自虐。
【第10句】:唯有罪福業,若人已作者,是則己之有,彼則常持去。生死未曾舍,如影之隨形。《雜阿含經》卷四十六,第1233經
【第11句】:【禪心佛語】區別大乘和小乘的關鍵在發心上,不管你修什么法門,首先要看你的發心。
【第12句】:救世必須先救心,人人都有與佛相同的佛性,唯有信仰佛法,改正邪蔽的思想,矯正不端的行為,福利社會人群,倡導教育、健康及正常的娛樂,才能得到心靈永恒的快樂。
【第13句】:【禪心佛語】經營自己的長處等于存一筆利率最高的存款,它能使你的人生不斷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等于貸了一筆利率最高的貸款,它會不斷削弱你的人生。
【第14句】:【佛心禪語】有位修行很深的禪師叫白隱,無論別人怎樣評價他,他都會淡淡地說一句:“就是這樣嗎?”
【第15句】:【禪語人生】問:是否誦完經后一定要回向?上人:回向就是著相,不回向也是著相。凡有所執著,都是與佛法不相應的。
【第16句】:【禪心佛語】如是一切法,盡在自性。自性常清凈,日月常明,只為云覆蓋,上明下暗,不能了見日月星辰。忽遇惠風吹散,卷盡云霧,萬像森羅,一時皆現。
【第17句】:人大多數有名利之心,與人爭、與事爭。如能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人事皆無爭,則世界亦安。
【第18句】:【禪心佛語】關指整體的功用。一聲之下連自己都忘卻了,就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化境。
【第19句】:【佛心禪語】自私—是一種慢性毒藥。一旦上癮,即不能自制,倘至飽和的程度,會使人生充滿痛苦與失望,終歸毀滅。
【第20句】:【佛心禪語】禪定禪定,要靜要清凈,看住了什么昏沉也沒有,什么妄想也沒有,一心定在那里,動也不動,天倒下來了也不怕,貓捉老鼠就是這個精神,聚起精神看著老鼠。
【第21句】:【禪語人生】在生活與感悟之間,在現實與禪學之間,時光依然在流去。
【第22句】:【禪語人生】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內心的變化規律,所以常常會上當受騙。
【第23句】:眾生萬機不等,個人怎樣表現都可以,也多少會契應一定的人群;但弘法則不同,必擇普機普緣之教,不取一機一緣之法。
【第24句】:【禪語人生】我們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稱贊我們是另外一回事。不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這是辯證法的道理。
【第25句】:【佛心禪語】年齡:老年人往往更加幸福。隨著歲月的流逝,老年人逐漸學會了抓住使其幸福的事情,放棄容易產生麻煩和不幸的事情。
【第26句】:若有所施,當愿眾生,一切能舍,心無愛著。《華嚴經》卷十四,凈行品
【第27句】:【禪心佛語】沒有給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別人給他微笑。所以,如果你希望人們都喜歡你,規則是:微笑。
【第28句】:【佛語悟道】經過多次轉抄,“鳥”字、“焉”字就被錯寫成了“馬”字。
【第29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要有一分氣度,容得下是非;有一分大氣,舍得下惆悵;有一分度量,放得下計較;有一分灑脫,想得開憂煩。凡事看開,則幸福無憂。
【第30句】:【禪語人生】要開大智慧的,就是以無所得來做認識世間的前方便,這是學佛的開始。
【第31句】:了凡先生雖然精通易經數術,但他卻一再強調說術只是一種形式,而道卻能給人以真正的啟迪。他希望我們能將“了凡因語”的理論傳播四方,讓更多的人受益。
【第32句】:【禪語人生】一朝起,一朝落,一朝揮墨一朝過錯。一念佛,一念魔,一念心痛一念折磨。一顆心,一盞燈,一念清凈一念解脫。
【第33句】:【佛心禪語】做人必須要有節制,節制是抵制誘惑的力量,不節制只會是煩惱和痛苦纏繞的人生甚至會走向災難。人生有節制,生活就有幸福。
【第34句】:【佛語摘抄精選】夫謬之于空談,不如證之于事實;聞之仿像,不如決之于耳目。故信不如學,言不如行。(《法苑珠林》)
【第35句】:得到的總是比想得到的少得多,怎么辦?佛日: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一《妙色王求法偶》
【第36句】:【佛心禪語】別人侮辱、毀謗、破壞、責罵我們,都是在為我們消業障,所以要感恩。
【第37句】: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是韌性。社會競爭常常是持久力的競爭,有恒心和毅力的成功者往往成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
【第38句】:【佛心禪語】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將來,踏實于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第39句】:【禪心佛語】人之所以快樂,并不是因為得到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
【第40句】:寧舍身命,終不為惡。不為養身,邪命自活。寧舍身命,不惱于他。《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上
【第41句】:小時候,向往天空;少年時,總是多夢;青春時,唯我獨尊;壯年時,處處逞能;中年時,萬事看空;老年時,不知所云。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路上,我們需要沉淀自己。沉淀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境界。
【第43句】:幸福不是你能擁有多少,而是你的心滿足了多少。一個人的欲望越少,就越能享有幸福的生活。
【第44句】:地等和合,微塵之聚,若離于心,即無所得。《大乘密嚴經》卷中,顯示自作品諸有對色,皆識變現,非極微成。(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一
【第45句】:【佛心禪語】走正確的路,放無心的手,結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飲清凈之茶,戒色花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
【第46句】:不修無益苦行,于真諦法中,以勇猛心離邪思、邪行,行于正法,則心能安定平穩,精進不斷,法喜充滿,終至得到解脫。
【第47句】:【禪心佛語】菩提自性生諸萬法,行深般若見諸實相。平等十方無所不至,入塵不染,出塵不失。生滅得失在沿途,歸得寶所皆空寂。
【第48句】:責備的話要帶撫慰,批評的話要帶贊揚,訓誡的話要帶推崇,命令的話要帶尊重。(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49句】:【禪心佛語】每日提醒:大計劃一旦變成無數個小計劃,就十分容易達到。
【第50句】:【禪心佛語】道不自弘,弘必由人;俗不自覺,覺必待匠。三界火宅,眾苦交煎,唯菩薩大士不懼五濁,入泥入水,濟拔眾苦。
【第51句】:【禪心佛語】人生亦是如此,一旦進入生活娛樂,就該盡情自由放縱,無拘無束,享受生活。如莊周夢蝶所寓,人如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
【第52句】:愛自己,緣來緣去的紅塵,我只淡淡地看著。悲不言,喜不語,更甚是不悲不喜。倘若不曾有過那般驚奇的過去,又怎能如心拾得禪云的菩提。
【第53句】:【圣經文案】134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里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結36:26)
【第54句】:【圣經文案】252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里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約4:14)
【第55句】:最會原諒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別人的諒解和佛天的原諒;最肯責備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和佛天的寬恕。——耕云先生
【第56句】:【禪心佛語】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第57句】:當我們允許別人來掌控自己的情緒時,本身就已經成了一個受害者,當對發生的現狀無能為力的時候,抱怨與憤怒便成了唯一釋放的選擇。
【第58句】: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傷他,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證嚴法師
【第59句】:【禪語人生】現在很多人,小事不做,大事做不了,結果什么也沒有做成。
【第60句】:【佛心禪語】禪悟人生: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法句經》
【第61句】:佛教的修行,以信為基礎,以解為先導,以行為落實,以證為圓滿,是為信、解、行、證。
【第62句】:【禪心佛語】耳根太輕,只能讓心沉重,親眼看到的都未必是真的,何況只是聽說。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的志向和品德要靠艱苦的環境來磨練,溫室里的花朵終究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只有在疾風勁雨中成長的青松翠柏,才能耐得住歲寒。
【第64句】:【禪語人生】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里,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第65句】:【佛心禪語】佛教的真理猶如明燈,將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并啟迪心靈的智慧。跟著真理的腳步,讓我們來一趟菩提之旅吧。這一定是一個寂靜與安詳的旅程。
【第66句】:【禪心佛語】沒有平靜的心,就不會有清凈處,也不會有平平安安的事。
【第67句】:佛說,保持平常心得快樂之福報。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面對人生中的坎坎坷坷、是是非非、悲歡離合,自能遠離煩惱與痛苦。
【第68句】:【禪心佛語】或者可以不見,或者可以相見,若是終究離散,不如此生不見;或者可以相惜,或者可以相離,若是煩惱相對,有如此生未見。
【第69句】:【圣經文案】480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約壹2:15)
【第70句】:【禪心佛語】凡是拿虛偽做武器的,在還沒有損害別人之前,先損害了自己。
【第71句】:【圣經文案】305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第72句】:【禪心佛語】男子一聽不禁心中竊喜,并說道:“原來是同道中人。你能教我怎么干大買賣嗎?”他的態度是那么懇切,那么虔誠。
【第73句】:【禪心佛語】佛是什么?就是覺性。覺悟以后,你就是佛。覺性在哪里?就在我們心中。
【第74句】:人固有陋習,改了就是好同志。一時改不了也情有可原,只要不停其改就成。
【第75句】:【禪心佛語】你們皈依三寶,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還要皈依戒。皈依了,要深信三寶,在佛教里,要做一些個有意義的事情,不要以貪心來信佛法。
【第76句】:人多迷于尋找幻化的痕跡,因而停滯不進。時間再多、路再長,也了無用處,終無所得。
【第77句】:【禪語人生】有志氣的人發一次愿,終身堅持。沒志氣的人天天發愿,浮而不實。
【第78句】:私心是心靈的包袱,是人性的原始背叛。勇敢地拋棄它,你會感到一身的輕松,一生的寬容。只有除去私心,你才會有真正的瀟灑人生。
【第79句】:對物質的過度貪求和不合,常常成為束縛自己的枷鎖,守財人的眼中除了財,便再也看不到其他東西,因而失去了生命中其他的樂趣,甚至生生世世都為財所困。
【第80句】:風險的存在是多種多樣的。如果看不見事物之間的聯系,孤立地看問題,風險來到身邊就無法躲避。看問題全面些,就能適當規避風險。
【第81句】:【禪心佛語】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白水變酒賣,還嫌豬無糟。
【第82句】:【禪心佛語】離開了其他人,一個人是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第83句】:【禪心佛語】但現在人卻與古人相反,現在小孩子進幼稚園也好,受小學乃至受大學教育,學的都是知識,而對于做人、處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會一片混亂。
【第84句】:【佛語禪話】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學生的“樣”;以好模樣,培育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第85句】: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應該學會不占有、常放手。要在內心清空自己的欲望,心中空無一物,生活自然能回歸簡單。什么都沒有,也就什么都不會失去。
【第86句】:【禪心佛語】人生之大病,不在無用,而在無明;事業之成功,不在學歷,而在學力。
【第87句】:世尊上雪山,有誰為之說。仗此無情劍,便把青絲截。四相本來空,萬法一無得。解脫內外著,生死從茲歇。一虛云和尚
【第88句】:慧者獨修善,如王嚴治國,如象獨在野,獨行莫為惡。《中阿含經》卷十七.《長壽王本起經》
【第89句】:【經典禪語】時光如何流轉,歲月如何變遷,請相信,所有的過去,都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一如那愛,愛過便有了痕跡,愛過便有了記憶,愛過,便無悔于今生來世。
【第90句】:【禪心佛語】對于歲數大的人,不識字的,不會誦經,多念念阿彌陀佛就行了,這是我們佛教徒的究竟歸宿。
【第91句】:【禪心佛語】人的求生或求死,生或死,都是為了趨于至善,回歸至善,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生命的最大目的。
【第92句】:【佛心禪語】明軒法師:“你我相識即有緣,面帶笑容結人緣,布施歡喜種善緣,你對我錯相惜緣,損我逆我消孽緣,生老病死了塵緣,果報好壞皆因緣,慈悲喜舍修佛緣。”
【第93句】:【佛心禪語】做一個有良知的人,活著才會淡然無悔。做一個善良之人,活著才會從容。珍惜人生,珍惜光陰。珍惜生命的每時每刻。
【第94句】:禪悟人生:僧問石頭:如何是解脫?石頭反問:誰縛汝?僧:如何是凈土?石頭:誰垢汝?僧:如何是涅槃?石頭:誰將生死與汝?
【第95句】:【禪心佛語】皈依那天,看作我們的生日,把我們修行的階段,從那時候算起。
【第96句】:慧,不是小聰明,不是世智辯聰,它是由持戒、修定而引發的一種高于一般的抉擇力、判斷力,是一種極其敏銳、透徹的洞察力。它能使我們斷除煩惱,趨于覺悟和解脫。
【第97句】:【佛心禪語】不圓滿是自己有煩惱,不清凈是自己有業障。心有慈悲,沒有看不起的人;心有智慧,沒有看不慣的事。一切隨緣,緣生緣滅。
【第98句】:【禪心佛語】所謂的人類是指那些有在試著調伏自心的人,他們心靈質地較為好,比凡夫更有智慧,他們發展出高尚的心靈,因此提升至人類的層次。
【第99句】:【禪語人生】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