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活有一種顏色叫平凡,它是一種簡單,簡單的名字又叫清麗;生活有一種顏色叫滿足,它是一種心態,滿足的名字又叫快樂;生活有一種顏色叫真誠,它是一種美好,真誠的名字又叫永恒;生活有一種顏色叫歸宿,它是一種淡定,淡定的名字叫做隨意;生活有一種顏色叫淡泊,它是一種心情,淡泊的名字又叫寧靜。
【第2句】:【禪語人生】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坦然地去承擔。如果我們時時能用感恩的心來看這個世間,用慈悲的心來待人接物,那么,這個世界無處不是美好。還是那句話說得好,滅卻心頭火,勝點佛前燈。
【第3句】:【心靈禪語】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種閑適,邊走邊看是一種優雅,邊走邊忘,是一種豁達。何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累,埋著頭趕路,路到盡頭,卻錯過了樂趣,錯過了精彩。不如一邊追求,一邊享受。看過的風景多了,遇見的人,經歷的事,總有一些不愿想起,邊走邊忘,讓美好儲存,把頹廢清空,人生的桌面上,只有幸福。
【第4句】:很多人覺得工作辛苦、有壓力,那是因為把工作當作賺錢途徑、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難免厭倦;如果在工作里蘊含了慈悲喜舍,供應了佛心法味,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服務,把工作當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樂了。《星云大師講演集》(四),第322頁
【第5句】:【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年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第6句】:淺秋,風,帶著思念的呢喃,輾轉又一季。細雨,溫柔的褪去了夏的狂熱。歲月悄悄的流轉,有些人,在與不在,都在歲月中留下了華美的荏苒。歲月靜好,念起便是溫暖。
【第7句】:世間的事情往往是一分為二的。失敗雖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結果,但有時卻能激發上們堅忍的毅力;貧困雖然是人人不愿過的生活,但有時卻能成為人們奮斗的動力;痛苦雖然是人人不愿經受的情感,但有時卻能造就人們剛強的性格;因此,我們看問題需要用辯證的觀點。
【第8句】:【禪語人生】圓心寺有個得道高僧,十六歲離開父母出家修行。自出家以來,他每天青燈黃卷,早誦晚唱,晨鐘暮鼓,自感沾山水之靈氣,吸佛道之精華,已經六根清凈,六塵不染,了卻了一切塵緣。因高僧德高望重,一時間,使得圓心寺香客不斷,來參禪解悟的人也絡繹不絕。
【第9句】:吃虧是聰明人,能吃虧是智者;拿得起是聰明人,放得下是智者;注重細節的是聰明人,關注整體的是智者;想改變別人的是聰明人,順其自然的是智者;聰明人耳聰目明,智慧者慧由心生;聰明人做生意力爭筆筆賺錢,智慧者得失榮辱從不斤斤計較;聰明天生而來,智慧后天而至。
【第10句】:人生,因靜而從容,因從容而優雅。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間。云淡得悠閑,水淡育萬物。世間之事,紛紛擾擾,對錯得失,難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順意,反而深陷于計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無愧于心,得失榮辱不介懷,自然落得清閑自在。人活一世,心態比什么都重要。
【第11句】:【禪心佛語】快樂的人不是沒有痛苦,而是不會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難免和痛苦相遇,我們的生活也免不了壓力重重,然而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無休止的憂慮,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味逃避,也不是智慧的選擇。唯有以一顆感恩知足的心去面對,放下心頭的包袱,輕裝上陣,你才能走出困頓,找到平安喜樂的生活。
【第12句】:你的心是善的,這善因來自你的心量,你內在充滿一片祥和,你內在沒有絲毫的計較念在里面,你絲毫沒有怨憤,則惡緣無從與你連接而來傷害你。一莊圓法師
【第13句】:【禪心佛語】人生的弓,拉得太滿人會疲憊,拉得不滿人會掉隊。把人生當旅程的人,遇到的永遠是風景,淡而遠;而把人生當戰場的人,遇到的永遠是爭斗,激而烈。人生就是這樣,選擇什么你就會遇到什么。學會放下令自己不悅的事,學會放手令自己卑微的人。只要還有明天,今天永遠都是起點。
【第14句】:“大海成汪洋之勢卻以其低而納百川,天空展無垠之域然與其高而容日月。”一個人只有以大海之低和天空之高的胸懷,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處人所不能處,才能最終超然于紛繁、喧雜的世俗之上,健康快樂,從容瀟灑,同時也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博大起來。因此,可以說寬容又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第15句】:哲思睿智語--偶爾放下匆忙的腳步,讓心空一空,騰出屬于精神和靈魂的位置,它們隨后就到。不能怨精神和靈魂的腳步太慢,快了就留不下堅實的足跡。倒是要檢視一下我們自己,是否因為走得太快,身后連一點值得收藏的痕跡都沒有。不妨等一等,生命的油耗太大,車損驚人,應該大修或保養一次了。
【第16句】:【禪心佛語】當識人,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怨。【第2句】:當知人,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第3句】:當責人,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第4句】:當敬人,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第5句】:當讓人,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艱。有境界,能看遠;有肚量,能看寬;有涵養,能自持;有鋒芒,能內斂。
【第17句】:【禪心佛語】人活在世上,多多少少都存在著心理上的不平衡,總在尋求平衡中追求、奮斗。然而達到一個暫時的平衡之后,立刻又會產生新的不平衡。因此,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調節自己的心態,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理解。
【第18句】:【佛心禪語】本覺又是始覺,戒惡修善,修行究竟覺。我們本覺不增不減,依本覺而起修。地藏菩薩是大福德、大智慧者,能轉定業的。地藏菩薩是法身大師,代表法身佛,不生不滅。你想見到地藏菩薩,需要先見到自己心,找到本覺。地藏菩薩無量劫來依靠本覺修行。
【第19句】:【十個不要等】不要等得到了才想付出;不要等孤單了才想起朋友;不要等有職位了才想努力;不要等失敗了才想起忠告;不要等生病了才知道生命脆弱;不要等分手了才知道珍惜感情;不要等被贊賞了才有自信;不要等被批評了才知道錯了;不要等腰纏萬貫才想幫助別人;不要等快死了才知道熱愛生活。
【第20句】:謂多聞圣弟子不見色是我,不見色異我,不見我中色、色中我;不見受想行識是我,不見識異我,不見我中識、識中我,是名得無身見。《雜阿含經》卷二十一,第570經
【第21句】:【佛心慧語】1逆來順受,順來忍受。執著近于迷惑。大貧亦是大富,一無所有、了無牽掛,寧靜談泊、恬然自得。什么是空?難舍能舍,看得破,放得下即是空,空是自在安詳義。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若心有定,說你好,說你壞,都一樣。舉世盡從忙里過,誰人肯向死前休。
【第22句】:【心靈禪語】即便是再清澈的水,如果在杯中不停地搖晃,也不會透明;即便是再渾濁的水,如果將它靜靜地放著,也會變得清澈。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如果你沒有給它時間去沉淀、去凈化,而總是妄想叢生、糾葛不斷,那么它就會如搖晃的水一樣渾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清明、澄澈、自由、自在。
【第23句】:【禪語早安心語】最痛苦的時候,可能是最開闊的時候;最脆弱的時候,也可能是最堅強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逃避痛苦,我要好好利用它,變得更具慈悲心和利他。”畢竟,痛苦能教導我們慈悲。若你曾經受苦,你會了解別人受苦的感覺。而如果你是在幫助別人,受苦可以讓你理解和產生慈悲心,裨益你幫助別人。
【第24句】:生活中值得關注的東西很多,讓我們放不下的東西也很多,但是,正是它們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復雜而沉重。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身上所負荷的東西太沉重了,使我們不能輕松前進。要取得成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使我們自己簡單一點,專心一點。該放下的放下,該舍棄的舍棄,簡單往往有效。
【第25句】:【禪心佛語】好人要感恩,壞人同樣要感恩,因為他成就了自己堅強的毅力、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人格。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們一定要用慈悲之心,廣行布施,與眾生廣結善緣、廣結人緣、廣結法緣、廣結佛緣,這樣才能化惡為善。
【第26句】:【禪語人生】學會愛,因為愛可以給您力量,只有愛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學會感恩,因為感恩可以帶來融洽,帶來快樂,不讓自己留有遺憾。學會放棄,因為有的東西只能遠遠的欣賞。不是您的,就不要去追求,放棄是最好的選擇。
【第27句】:佛說三種實法印,廣說則四種,略說則一種。。無常、無我、無相,故心不著,無相不著故,即是寂滅涅槃。(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二
【第2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對于失敗,對于未來,永遠只有一個原則,做最壞的準備,盡最大的努力,存最好的心態。如果你現在正走在一條看起來沒有未來的彎路上,記住一定要繼續走下去,只要等你走完了這條彎路,你才會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沒有人能幫你,你只能靠自己,但什么都失去的時候,還有未來在。
【第29句】:【禪心佛語】忍耐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為。人生很多時候都需要忍耐,忍耐誤解,忍耐寂寞,忍耐清貧,忍耐失敗,等等。忍耐力體現著一個人能屈能伸的胸懷。人生有巔峰也有低谷,那些在低谷中還能泰然處之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和強者。
【第30句】:【佛心禪語】人人都會犯錯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寬恕別人的錯誤,給別人一次機會,有時能免得事態惡性發展,甚至可以挽救一個人的靈魂。
【第31句】:【一日禪文案】簡單是福。眾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財富,忙名利,忙著爭搶,忙于計較得失榮辱。爭來搶去終是空。簡單的人,勤勞節儉,一切隨緣而安。不需要為掙不盡的財富焦頭爛額,也不會為柴米油鹽而憂愁。不爭,自然從容;不計較,所以常快樂。一方田園可養終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心閑是人生最好的福氣。
【第32句】:凡事做到問心無愧就夠了,誤會也罷,委屈也罷,甚至被抹黑、被侮辱也罷,你就當作人生的一種修煉好了。人生不過百年,說過去也就過去了,這一世再怎么糾纏,都是歲月里的瞬間,反正過了這一世,就是不想躲,也注定不會再見面。
【第33句】:【佛家禪語】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行不是脫離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人生活。行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公益心地擔當義務。行不是放棄俗務,而是無私地奉獻大眾。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謙遜地尊重他人。行不是執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務眾生,097。
【第34句】:生活就是禪,在匆忙中活出一份超越的智慧,在那平凡中去走出一條人生的軌跡,動也是好,靜也是好,寵辱不驚。拿也好,放也好,去留無意。紛繁的喧鬧中,活出一份內心的寧靜、沉淀,或者是一份安詳,讓命運在平與中運轉。
【第35句】:【佛心禪語】順境固然好,它可以讓你毫不費力地到達自己理想的彼岸,但如果一個人處于逆境之中怎么辦?只有秉著信念之燈繼續前行,一直到達陽光地帶。正如大多數成功者所堅信的那樣:“我知道我不是境遇的犧牲者,而是它們的主人。”
【第36句】:我們要始終保持快樂平常的心態,不管在工作單位或是在公共場合,要始終做到“忘我”,只有做到忘掉自己的存在,才能擺正位置,才能有一個與世無爭良好的心態,不必把人與人之間的瑣事當成是非,更不必把別人一句無意的話當成有意的話,自尋煩惱和痛苦,常言說:“那個人前無是非,那個人后不說人”。
【第37句】:我們誰都不知道,誰會與誰相遇。那些路過的風景,只是眼前掠過的一道光。轉眼,即逝。每一天,在等待與期望中而過,每一天,都與陌生人擦肩而過。我們不斷的遇見,彼此的臉龐在那段路上開始捻熟,我們不斷的錯過,熟悉的臉龐開始遺忘。誰不是誰的陌生人?我又是誰的陌生人呢?
【第38句】:初學佛的人,應該在聞思上努力。在覺受生起了之后,就應當在定慧專修上努力。在沒有獲得堅固的定慧證悟時,要在寂靜的處所勤修努力。(宋)岡波巴《寶鬘集》
【第39句】: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華嚴經》卷五十二,如來出現品
【第40句】:【禪語人生】在人們的社會或經濟生活中,要經常面臨各種各樣不同的權衡取舍,可能會有許多種選擇。出于人的本能,人們總是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最大利益方面的選擇。但是更多的時候,出于各個方面的考慮或限制,我們需要在各個選擇之間做出權衡。切記,不能越過法律乃至道德良心的底線。
【第41句】:【禪語人生】養生貴在養心:不良心境如同毒草,長期處于其中,會使機體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損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實際上,人生只有一次,沒有彩排,更不需要彩排。活著就要活得精彩,快快樂樂地享受每一天,你無法選擇如何死去,何時離去,但你能決定此刻怎么去活。
【第42句】:【毋我】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孔子說要杜絕四種弊病:不主觀臆斷,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尊。
【第43句】:【佛心禪語】別人對你的看法、別人對你的說法,不必太過認真,他們表達的,不過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和成見而已。反之亦然。眾生各說各話,我路還須我走。不輕判,不糾纏。
【第44句】:禪心生,道乃正;禪心定,人自在。悟禪,是人生清醒的開始。禪機寓于萬象之中,要用心領悟;萬象皆是禪機的昭示,不要褻讀。善是禪的根本,學會用微笑迎接困境,學會用寬容包容殘缺。不懂走路的技巧會摔跤。生活總是在我們最軟弱的地方給我們重擊,令我們成長。坐亦禪,行亦禪,禪意人生,福在其中。
【第45句】:我們最孤獨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來時的方向,找不到去時的路;我們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珍愛的人與物,而是在靈魂深處少了一方寧靜的空間,讓自己在浮躁中遺棄了那些寶貴的精神;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別人的憐憫或關懷,而是一種頑強不屈的自助。你若不愛自己,沒誰可以幫你。
【第46句】:生命本身復雜而殘酷,但并不缺乏希望,絕望的是人們的思維。很多時候,人們不肯放手是因為等了太久、付出太多,堅持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曾經的付出并非徒勞,這樣的堅持是對過去的執著,等待也是對過去的等待。
【第47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睡不著的時候,不是不想睡,是有太多的糾纏,太多的放不下。不是不累,而是有太多的苦衷,太多的負累。心不靜,則意亂,意亂則神迷。清水無憂,皆因隨性,落葉無憾,皆因心空。放下所有,夜來賞月,秋來臨風。人生,就是半夢半醒。
【第48句】:有智之人發菩提心已,即能破壞惡業等果如須彌山。《優婆塞戒經》卷一,發菩提心品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善知識,永不退轉,得值諸佛,受菩提心。《心地觀經》卷四,厭舍品
【第49句】:情斷了,綁不住,試著放手,走與不走,留與不留,我不想懂。不要盤算太多,要順其自然,人生的目標,在于向前,也在于拐彎。人生的成長,在于學習,也在于經歷。人生的修養,在于頓悟,也在于靜修。人生的態度,在于進取,也在于知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