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ood German
姓名:凱特·布蘭切特 英文名:Cate Blanchett 出生地:澳大利亞墨爾本 生日:1969年5月14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5" 9 (174厘米) 體重:112 lbs 主要作品年表
【第1句】:《魔戒三部曲: 國王歸來》(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2003
【第2句】:《毒家新聞》(Veronica Guerin)2003
【第3句】:《失蹤》(The Missing)2003
【第4句】:《疾走天堂》(Heaven) 2002
【第5句】:《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2002
【第6句】:《終極土匪》(Bandits)2001
【第7句】:《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2001
【第8句】:《真情快遞》(The Shipping News)2001
【第9句】:《亂世有情天》(Charlotte Gray)2001
【第10句】:《驚魂眼》(The Gift)2000
【第11句】:《縱情四海》(The Man Who Cried)2000
【第12句】:《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1999
【第13句】:《情人搭錯線》(An Ideal Husband)1999
【第14句】:《空中塞車》(Pushing Tin)1999
【第15句】:《伊莉莎白》(Elizabeth)1998
【第16句】:《天堂之路》(Paradise Road)1997
【第17句】:《舊歡如夢》(Thank God He Met Lizzie)1997
【第18句】:《奧斯卡與露辛達》(Oscar and Lucinda)1997 獲獎記錄: 1998年 憑借《伊莉莎白》獲得美國廣播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女主角 1998年 憑借《伊莉莎白》獲得英國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1998年 憑借《伊莉莎白》獲得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2001年 憑借《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和《真情快遞》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女配角 2005年 憑借《飛行家》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出生于澳大利亞的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有著高雅的氣質和扎實的舞臺劇功底,出道不久就迅速在影壇走紅。
她因在《飛行者》一片中扮演好萊塢傳奇女影星凱瑟琳·赫本榮獲第7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這也是她獲得的首個奧斯卡獎。
今年35歲的布蘭切特1992年畢業于澳大利亞國立藝術戲劇學校,畢業后主要從事各類戲劇演出,其中以莎士比亞名劇居多。
舞臺劇的功底加上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使她順利進入電影界并很快贏得了影評人和觀眾的認可。
長相與梅麗爾·斯特里普頗有幾分相似的布蘭切特冷艷高貴,被認為是當今影壇“最具貴族氣質的女演員”。
1998年,著名導演沙哈·卡帕邀請布蘭切特在歷史影片《伊麗莎白》中扮演英國女王。
伊麗莎白是一個非常容易出彩的角色,電影史上有不少著名女星都因為這個角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導演卡帕認為,雖然布蘭切特當時還是個新人,但她戲路多變的潛質足以勝任任何復雜的角色。
她扮演的伊麗莎白外形纖秀,透著歷史滄桑,但內心充滿勇氣和力量,讓觀眾倍感親切。
由于這一角色的巨大成功,布蘭切特1999年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以及當年金球獎劇情類的最佳女主角。
不管是雍容華貴的女王,還是雷厲風行的女記者,布蘭切特演來都能游刃有余,她戲路之廣令人驚嘆。
近年因在《指環王》三部曲中的出色表現,布蘭切特不斷成為全世界影迷關注的焦點,而2004年在傳記大片《飛行者》中,布蘭切特更是傳神地飾演了奧斯卡歷史上獲獎最多的影壇“女王”赫本,再現了赫本在演藝生涯黃金時代與億萬富翁休斯的那段情緣。
她逼真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這部由馬丁·斯科塞斯在本屆奧斯卡獎上共得到11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的提名。
據說當初《飛行者》劇組找到布蘭切特時,由于擔心演不好影迷們十分熟悉的赫本,她曾一口回絕。
最后導演斯科塞斯親自出馬,告訴她扮演名人并一定要在乎外形的酷似,重要的是神似和內涵,這才打消了她的疑慮。
布蘭切特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對斯科塞斯的“提攜”表示感謝,并開玩笑說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娶斯科塞斯的女兒。
演員 cast 1 Benjamin Button (2007) ..... 2 I"m Not There: Suppositions on a Film Concerning Dylan (2006) ..... 3 柏林迷宮 The Good German (2006) ..... Lena Brandt 4 丑聞筆記Notes on a Scandal (2006) ..... Sheba Hart 5 通天塔 Babel (2006) ..... Susan 6 小魚 Little Fish (2005) ..... Tracy Heart 7 The Orang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2005) ..... Herself 8 Stories of Lost Souls (2005) ..... Julie-Anne (segment Bangers) 9 The 62nd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2005) ..... Herself - Nominee: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10 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77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5) ..... Herself - Winner: Best Supporting Actress\\\/Presenter: Best Makeup 11 This Is an Adventure (2005) ..... Herself 12 The 20th IFP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2005) ..... Herself (presenter: Best Female Lead) 13 The 61st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2004) ..... Herself - Presenter 14 New Frontiers: Making "The Missing" (2004) ..... Herself 15 水中生活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2004) ..... Jane Winslett-Richardson 16 飛行者 The Aviator (2004) ..... Katharine Hepburn 17 Scene 71 Filmmakers Workshop (2003) ..... Herself 18 咖啡和香煙 Coffee and Cigarettes (2003) ..... Cate\\\/Shelly (segment Cousins) 19 荒野迷蹤 The Missing (2003) ..... Maggie Gilkeson 20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 Galadriel 21 毒家新聞 Veronica Guerin (2003) ..... Veronica Guerin 22 The 100 Greatest Movie Stars (2003) ..... Herself 23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2002) ..... Galadriel 24 疾走天堂 Heaven (2002) ..... Philippa 25 The Making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2) ..... Herself\\\/Galadriel 26 The 59th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2002) ..... Herself\\\/nominee 27 完美盜賊 Bandits (2001) ..... Kate Wheeler 28 Quest for the Ring (2001) ..... Herself\\\/Galadriel 29 真情快遞 The Shipping News (2001) ..... Petal 30 A Passage to Middle-earth: Making of "Lord of the Rings" (2001) ..... Herself 31 Inside "Bandits" (2001) ..... Herself 32 亂世有情天 Charlotte Gray (2001) ..... Charlotte Gray 33 National Geographic: Beyond the Movie - 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 ..... Herself\\\/Galadriel, Lady of the Galadhrim 34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 Galadriel 35 縱情四海 The Man Who Cried (2000) ..... Lola 36 驚魂眼 The Gift (2000) ..... Annabelle "Annie" Wilson 37 The 72nd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0) ..... Herself - Co-Presenter: Live Action Short Film 38 Drama School (2000) ..... Herself 39 The Orang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2000) ..... Herself 40 Reflections on "The Talented Mr. Ripley" (2000) ..... Herself 41 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 ..... Meredith Logue 42 老公不及格 An Ideal Husband (1999) ..... Lady Gertrude Chiltern 43 Fox Studios Australia: The Grand Opening (1999) ..... Herself 44 Inside "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 ..... Herself 45 Bangers (1999) ..... Julie-Anne 46 空中塞車 Pushing Tin (1999) ..... Connie Falzone 47 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71st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9) ..... Herself - Nominee: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48 伊莉莎白 Elizabeth (1998) ..... Elizabeth I 49 The Making of "Elizabeth" (1998) ..... Herself 50 Thank God He Met Lizzie (1997) ..... Lizzie 51 火線浮生錄 Paradise Road (1997) ..... Susan Macarthy 52 奧斯卡與露辛達 Oscar and Lucinda (1997) ..... Lucinda Leplastrier 53 Parklands (1996) ..... Rosie 54 Bordertown (1995) ..... Bianca 55 Heartland (1994) ..... Elizabeth Ashton 56 Police Rescue (1994) ..... Vivian 57 G.P. (1989) ..... Janie Morris 制片 producer 1 Stories of Lost Souls (2005) ..... producer 2 Bangers (1999) ..... producer 全體團隊 crewmembers 1 This Is an Adventure (2005) ..... special thanks
感悟一句教育名言
人類進入了21世紀。
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教育不再是一個封閉的領域。
教育置于一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之中,著眼營造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氛圍,實現“全世界人的潛力都得到充分發揮”的人的發展,乃是教育和文化的最終目標。
教育格言名言,作為長久的、有價值的全人類教育經驗結晶,作為民族意識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濃縮,它對于教育的傳承和革新將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歌德說過:“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會上最大的財寶”。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也說過:“攜帶的手杖上刻有這樣的一句名言:‘我粉碎了每一個障礙’,可我的格言卻是‘每一個障礙粉碎了我’。
”在教育改革中,要建立新體制,首先要建設新型的教師隊伍,關鍵是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
“許多人的成功都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勵”,許多發明創造,得力于一句格言的啟迪,“聰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經驗,都在格言里面”。
說:“在用格言進行的思維中,我學會了很多東西。
”之所以把此書奉獻給讀者,就是希望能給廣大教師、家長和青年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文化背景,提供一個浩如煙海的思想寶庫,用人類優秀文化的結晶去認識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不斷實現自身潛力的發揮和拓展。
之所以把此書奉獻給讀者,就是要進一步給青年們證實在中的哲言:“智慧和學術給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影響遠比權力與統治持久。
在問世以來的2500年或是更長的時間里,不曾有詩篇遺失,但卻有多少宮殿、廟宇、城堡以及城市荒蕪或是被焚毀?”本書精選編輯了中外一千三百多條格言名言,再加上解讀中引用的一千余條,全書匯集格言名言二千三百余條,近30萬字。
其內容上溯到先秦,下至于當代,從、到、“二程理學”,從近代民主教育家到當代教育名流;從歐洲“文藝復興”到美國“”,從、亞里士多德、夸莢紐斯,到集教育理論和實踐之大成、作為世界教師偶像的蘇霍姆林斯基;從我國的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到日本岸根卓郎真、善、莢為一體的“永久的教育論”(《我的教育論》);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教育改革的檄文,到我國有關教育工作的決定決議;從偉人、領袖關于教育問題的遠見卓識,到一批批優秀教師對教育的切膚感悟。
所選條目內容,緊緊以“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四大教育支柱為核心,以“識自教育”為靈魂,以人的終身發展為目標,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兼容并蓄,廣采博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尊重歷史,不苛求古人,努力辨析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及其內在聯系。
以期做到“正衣冠、明興替、知得失”,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豐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淵藪。
本書的編排體例有三個特點。
一是按內容分門別類。
根據相同或相近內容共分為8篇35項。
其中前四篇,即“讀書做人”、“學用探究”、“生存處世”、“道德修養”,以教育四大支柱為統領,針對教育者應達到的目標及其實現目標的途徑確定選項內容。
后四篇,即“教書育人”、“課程教學”、“師道師表”、“尊師重教”,針對全牡全以及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為實現教育目標,從端正教育方向,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教學氛圍和改革舉措等方面來確定選項內容。
二是本書重在解讀,區別于格句名言辭書。
所謂解讀,只是重點摘采各條目內容的閃光點和現實性,抒發作者的所知、所想、所感、所悟,沒有在格言、名言本身的注釋和系統解釋上下大功夫。
解讀中,由于作者自身水平限制,同時,想多給讀者朋友提供更多的格言名句,試圖用格言名言解釋格言名言。
這不是刻意堆砌,其用心是讓處于不同時代、不同種族、不同國籍的名人大師們展開思維暴露、思維碰撞、思維融合或思維溝通,以期達到跨時代跨國籍的交流,來激發讀者創造性的思維火花。
三是本書所選條目盡量給讀者提供原著出處,由于條件所限,找不到原著的就提供摘錄書籍或篇目。
為便于讀者查閱,對于涉及到的主要名人、名著,不在文中注釋,在書后以索引形式給以介紹。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在選擇中免不了受時代的局限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精華之中可能混雜一些糟粕。
作者在解讀中盡管注意給以提示,但錯誤和遺漏在所難免,望讀者在學習中,注意批判地吸收,努力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消費心理學學習心得
選修課的論文都是抄的,這個一點問題都沒有,內容如下:----------------------------------------------------------------------消費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在日常購買行為中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個性心理特征.消費心理學是消費經濟學的組成部分。
研究消費心理,對于消費者,可提高消費效益;對于經營者,可提高經營效益。
消費心理在各類人群及各年齡段的表現據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參與完成的調查統計顯示各類人群及各年齡段有如下心理特點:女性花錢愛算計:女性中花錢特別仔細的占
【第12句】:4%,比較仔細的占
【第49句】:8%,花錢不太仔細的占
【第20句】:7%,花錢很不仔細的占
【第2句】:9%,不一定的占
【第14句】:2%。
年齡越大手越緊:40歲以上年齡段消費者花錢都“比較仔細”,并且表現為年齡越大越仔細。
其中60歲以上的消費者近乎“特別仔細”。
相對而言,20-29歲年齡段的消費者花錢最不仔細。
學歷越高,職位越高,花錢越不仔細:一般說來,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們消費比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體消費特征為“比較仔細”。
從消費者職業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錢最細的要數離休人員,其次依次是農民、軍人、企業職工、科教文衛人員。
花錢相對最不仔細的是私營業主、個體勞動者、企業管理人員、高校學生。
當今十大消費消費心理趨勢:求實求廉求實、求美、榮譽、舒適、安全、好勝、好奇、好痞。
求實、舒適、安全反映消費者對理想商品的基本要求,而要吸引高消費人群的眼球需要在美、新、奇等方面下功夫。
消費者購物“看臉譜”:購買時裝、化裝品,青年女營業員受顧客歡迎,不僅因為她們更懂行,而且還可以當場示范。
而選購家用電器,青年男營業員就更受歡迎,一般消費者認為男青年應該對電器內行,而且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強。
另外,中年女營業員因生活經驗豐富、性情友善、注重待人接物等長處,最受消費者信任。
人們買童裝、食品、一般生活用品,都喜歡請她們當參謀,而且她們整體服務態度好,所以上商店找“商嫂”已成為許多消費者選擇營業員的取向。
上海人在選購絲綢、茶葉、首飾等商品又特別愛找“法老師”,人們相信他們具有識別商品真假和辨別質量高低的能力。
消費心理的動機分析及企業應對策略消費心理在消費活動中的表現: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及消耗各種消費品過程中的活動受消費心理的微妙影響。
(一)消費者的感覺消費者對客觀外界的認識過程是由感覺開始的,如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消費者在判斷一件商品時也必然是由感覺開始的。
同樣一件商品,只因為顏色稍有差異或包裝稍有不同,消費者可能一眼看中,進而購買,也可能一瞥過后,再不理會。
這是感覺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
(二)消費者性格在消費活動中的表現消費者因年齡、能力、興趣不同在性格上形成個性差異。
老年人注重商品的價廉物美及實用性,講究結實耐用;年輕人則相對靈活,注重商品的外表,講究個性化及時尚;一些先富的大款則追求高檔次的商品,注重名牌。
(三)消費心理的動機分析動機是人們從事某種行為活動的內部驅動力,消費者的購買活動都是由動機推動的。
過去,由于經濟收入和消費水平的關系,我國消費者比較注重求實、求廉動機。
購買商品時特別注重商品的實際效用,講究經濟實惠,經久耐用,并不過分要求商品外觀的美觀、新穎。
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質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追求商品的時興和新穎的求新動機,追求商品的驚險、與眾不同的求異動機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藝術美的求美動機在當今消費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還有注重省時、省力,使用及維修方便的求便動機;追求廠家信賴,商品檔次的求名動機;與他人攀比爭榮的好勝動機;為從屬于某一群體而消費的從眾動機;出于喜愛,崇拜而產生的模仿動機等等。
他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使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復雜多樣。
因此, 企業要正確分析和認識消費者的購買動機 消費者是市場的主體,對消費者購買動機的分析,是為了適應顧客的需求,是發展市場的基礎。
所謂正確分析是說消費者購買動機是多種多樣的,企業必須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從心理學的觀點對他們的購買動機進行分析研究。
消費心理學認為:顧客的購買動機有感情動機、理智動機和惠顧動機之分。
感情動機又分情緒動機和情感動機,情緒動機具有沖動性,即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情感動機是消費者精神風貌的反映,具有穩定性。
理智動機是對商品進行了解、分析、比較后產生的,具有客觀性、周密性。
惠顧動機是顧客對特定的商店、廠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動機與理智動機兩者結合的產物。
那么,面對與以往不同的消費動機,企業應采取哪些相應策略:一、產品制造環節(一)嚴格控制質量 畢竟人們是來購買方便有用的商品,而不是買麻煩,無論潮流如何改變,質量是商品永恒的主題。
一種商品要想強有力地占有某一類商品的市場,質量是其核心競爭力。
這就需要企業不放松產品研發,不斷提升質量,才能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
(二)注重產品形象設計 工業設計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作用越來越明顯。
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科技創新被視作是第一次競爭,而產品的工業設計創新則是第二次競爭。
目前的趨勢是兩次競爭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很多國際上大企業在市場長遠戰略下將技術和工業設計并行開發,在推出產品的時候,已經在應用形式和產品外觀上成為市場成熟的產品了。
改變工業設計力量薄弱、產品粗陋的現狀刻不容緩。
我們需要通過優美的工業設計,來體現我們的科技進步、文化內涵、人文關懷和對環境的關注,唯此,我們的產品才能具備持久的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力。
(三)個性化商品的生產制作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新的市場營銷理論的奠基者歐內隨特·迪士特指出,消費者首先是用眼睛觀察商品,然后才在他的頭腦中加深印象,并試圖來認識他所看到的一種商品對他有什么意義。
現代消費者購買一件商品,并非僅僅為了購買商品的物理功能和效用,也并非只是為了取得商品的有權,而是更希望通過購買商品,從中獲得一系列心理的滿足和愉悅感,而商品突出的個性可以足人的這一愿望。
而能夠體現自我這個概念及能滿足“自我”這種感受的商品和服務,都非常受迎。
美國的麥爾維爾·高浦勒制鞋公司的成功范例,就是對這一理論的最好說明。
該公司產品遍銷球,年銷售額高達20億美元。
它的成功,除產品質優價廉的原因外,還與公司領導人弗蘭西斯·利注重消費心理學研究,使每一雙鞋都充滿人情味、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有很大的關系。
諾利認為,當今美國社會已經發展到了經濟富足時期,人們購買鞋子的目的已不再僅是御寒和腳,更多的是顯示個性和生活水準,只有使鞋子像演員一樣具有不同的個性、情感,不斷以其獨特明的形象去參加社會大舞臺的演出,才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眾多的觀眾,才能促進鞋子的銷。
基于這一理念,他們在鞋子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賦予了鞋子不同的感情色彩,如“男性情感 ”、“女性情感”、“優雅感”、“野性感”等,這些情感表現形態,有式樣的別致性,有色彩的和諧性;有簡繁之別,也有濃淡之分。
這些不同特征的“情感鞋”,在不同的消費層次中廣泛宣傳,迎合了不同顧客的需求。
此外,他們還給每一雙鞋起了一個稀奇古怪的名字,諸如“笑”、“憤怒”、“搖擺舞”等,恰似有生命的物體,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生產各種富于感情色彩的鞋子及每雙鞋子鮮明的個性特征,給高浦勒帶來了持續的銷售高潮。
由此可見,呈現情感需求、顯示自我主張、標榜自我存在的商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鮮明的個性特征也必將會成為商品贏得市場先機的重要法寶。
二、產品銷售環節(一)購物環境 購物環境是指某一具體商店的內外環境。
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影響至關重要,也是商家競爭的重要手段。
如今,吃飽穿暖的中國消費者已不僅僅滿足于追求有形的物質,他們開始注重追求心理的愉悅、精神的滿足、美的感受。
在購物時,他們會對店內外的一切,包括招牌、貨架、商品、營業員的儀表等做出感覺上的初步判斷。
干凈整齊的布置、優雅舒緩的音樂、便利的購物設施、快捷的結算方式帶來的滿足感已直接影響人們的購物行為。
(二)產品創新應符合消費心理 新產品的設計推出,能否被消費者接受及喜愛,除了產品自身的獨特優勢,還要考慮產品的針對群體的愛好、需求等一系列心理特征。
如當今年輕人消費具有追求獨具一格,方便休閑的特點。
許多企業開發設計出款式新穎的時裝表、大背包、休閑運動衣、輕便耐穿的運動鞋……力求多樣化,避免“大眾化”,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購物理念。
(三)品牌戰略 消費者品牌選擇的觀念在變我們知道當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來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品牌時,此時品牌會使消費者產生一種印象(感覺):呵!品牌代表了我!——即品牌形象與自我形象一致起來了。
BBDO廣告公司的研究也證實上述觀點。
該研究認為:消費者在選購品牌時不像以前那樣偏重理性的考慮,而更注重使用不同品牌體現不同的自我(個性)與情感。
所以從消費心理的角度來說,消費者購買一個品牌的商品或接受一個品牌服務項目,他不只是關心商品具有什么功能,更重要的是體驗商品的個性,使他感到品牌的個性適合于這一場合。
消費心理學的原理就是“自我觀念理論”。
所謂“自我觀念理論”就是以解釋消費者如何根據自己的“自我形象”(個性)來尋找與之相匹配的品牌,據此提出消費者選擇品牌的模式。
自我觀念與品牌選擇消費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可能從消費者所使用的品牌、他們對不同品牌的態度以及品牌對他們的意義等方面來判斷他們的自我(個性)。
消費者對自己具有明確的認知,在選擇品牌時會考慮這個品牌是否適合自己的“自我形象”,(四)廣告的心理策略 廣告是對消費者訴求的藝術。
既是勸說、誘導,就更需要“攻心為上”。
分析消費心理,針對消費需求,用廣告先將廣大消費者心牢牢抓住,這是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的法寶。
一則成功的廣告是廠商打開市場大門,增強競爭力,提高自身信賴的第一步;一則失敗的廣告可能導致某個品牌的產品難以占領市場。
能征服人的廣告必須以消費者的心理因素為依據。
成功的廣告還必須是真實可信的,贏得消費者信任。
廣告內容與商品實質的一致性,才能促成消費者的長久信賴。
某些商家打出大廣告牌:“清倉處理,最后兩天”或“跳樓價”等等具有煽動效應的語言,已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如果商品真是在削價出售,物超所值,會極大的刺激購買欲望;而假如一年四季該店都在“清倉處理”,消費者就會產生被愚弄的些商家打出大廣告牌:“清倉處理,最后兩天”或“跳樓價”等等具有煽動效應的語言,已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如果商品真是在削價出售,物超所值,會極大的刺激購買欲望;而假如一年四季該店都在“清倉處理”,消費者就會產生被愚弄的感覺,從而產生不信任感,購買熱情也隨之消失。
成功的廣告還應利用人們的民族自尊心里。
飲料“非常可樂”,打出“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這一張牌,利用消費者的民族自尊心,在飲料市場中搏出一方天地。
民族品牌“伊利”知名度高,許多冷飲廠視其為勁敵,通常做廣告都是換著花樣比著來,而“蒙牛”冷飲廠卻獨樹一幟,在其產品包裝上印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的字樣,態度謙虛、誠懇,其求實敬業態度恰恰迎合了消費者的心理特征:企業尊重他人,也自尊自愛,產品還會有錯嗎?綜上所述,消費心理學研究在當今的商戰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成功地征服消費者是商戰中的制勝關鍵;而征服消費者首先要征服消費者的心。
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得人心者才能得市場!企業應適時轉換經營理念,運用科學的心理學理論,讓營銷策略更吸引人,說服人,才能在商戰中立于不敗之地!(五)、給客戶一個喜愛企業的理由——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靠市場營銷載體的美感性眾所周知,客戶最終選擇一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從消費心理學上分析,客戶在心靈深處首先選擇的是他對這個企業的形象感覺。
不難想象,任何一個客戶決不可能去心甘情愿的選擇自己心目中感到厭惡的企業的產品或服務。
因此,企業通過市場營銷活動能否帶給客戶美感是很重要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美好的形象就是市場。
美國貝爾電話以情感廣告為載體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堪稱企業市場營銷方式的經典之作。
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天傍晚,一對老夫婦正在用晚餐,這時電話鈴響了,老夫人去接電話,老先生問“誰來的電話?”,老夫人答“女兒打來的。
”老先生又問“有什么事?”老夫人答“沒有”。
這時老先生驚奇地問“沒事,幾千里遠打來電話?”老夫人十分動情地說道“女兒說她愛我們。
”此時,兩位老人激動不已。
用電話傳遞愛,電話有線,親情無限。
如此能夠深深打動許許多多父母兒女的心菲,能夠真誠的牽動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的企業,其市場營銷的良好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任何一個企業,在客戶心中美好形象的真諦,就是企業用有效的方式把關愛客戶的理念,傳遞到客戶的心中,給客戶以美好的感覺。
在當今個體化日益張揚的時代,客戶對企業的美感已經成為決定消費的關鍵因素。
無論市場競爭如何變化莫測,只有能給客戶帶來美好感覺的企業,才是客戶最終所喜愛的企業,這將是永遠不變的市場競爭法則。
懸賞200財富值,先給100 幫忙找幾篇作文,要求新穎點不要滿天飛那種,每種找至少2篇,僅供參考,主要見下
苦逼的該死的萬惡的要命的sb的bt的GLY(神馬意思正常人應該都知道),作為一個局外人,我對于你的所作所為表十分憤怒(盡管有可能是電腦的偉大)但是,我仍然很好心又善良又風度翩翩、儀態萬千的向尊敬的您提出了以下幾種壯烈又不失風度,慘烈又不失端莊的死法(是人就別秒我):10次撞墻,20次搶銀行,30次在國道上埋炸藥,40次人間蒸發,50次虐你家弟弟,60次……(以下省略一百條)的念頭
欽此 (不用崇拜姐的回答姐純粹路見不平撥刀相助)
上一篇:服務工作獲獎感言一句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