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句 道德感言
百德善為首,百善孝為先。
有沒有道德感悟的名句
道德感悟的句子
【第1句】: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機謀,而是斗爭和艱難,激情和痛苦。
【第2句】:現代價值觀必須擺脫自我與自私的束縛,跨越金錢與名利的柵欄,走出道德淪喪的怪圈,跳出明哲保身的溝壑,才能使道德之花絢爛,才能使助人為樂溫暖人們的心。
【第3句】:我認為,我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有道德,雖然我不喜歡問。
我知道我有。
但我寧可天天教別人道德,而不愿自己實踐道德。
“把道德交給別人去吧”,這是我的座右銘。
把道德送完了。
你就永遠用不著了。
如何開展道德感悟教育
下面的來自百度,你自己閱讀消化后用自己的話寫出來。
第七十八章 [原文],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①。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②,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③,是為天下王。
正言若反④。
[譯文]遍天下再沒有什么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勝過水。
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所以有道的圣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正面的話好像在反說一樣。
[注釋]
【第1句】:無以易之:易,替代、取代。
意為沒有什么能夠代替它。
【第2句】:受國之垢:垢,屈辱。
意為承擔全國的屈辱。
【第3句】:受國不祥:不祥,災難,禍害。
意為承擔全國的禍難。
【第4句】:正言若反:正面的話好像反話一樣。
[引語]本章以水為例,說明弱可以勝強、柔可以勝剛的道理。
八章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本與八章的內容聯系起來閱讀。
老子所舉水的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
水最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堅硬的巖石。
水表面上,卻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擋的力量。
這就清楚地說明,老子所講的軟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的意思。
此處,由于水性趨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闡揚卑下屈辱的觀念,實際上反而能夠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堅強的力量。
本章后面有一句話:“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辯證法思想,其含義十分深刻、豐富。
[評析]本章內容主要包括兩點:一是對水的贊美;二是“正言若反”。
說:“在世界上,弱能勝強,柔能制剛的事例是不乏見的。
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親身經歷了這個時代的許多大變化,看到了曾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變,這不能不對他的思想發生重大影響;同時,在這個時期,隨著鐵器的廣泛使用,人類在征服自然界的斗爭中,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
”“在更遠的時代,水的特點還沒有為人們所了解,保留中禹治洪水的傳說,和老子書中對于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認識,是很不相同的。
”老子認為,水雖然表面上看來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毀舍,任何堅強的東西都阻止不了它戰勝不了它;因此,老子堅信柔弱的東西必能勝過剛強的東西。
這里,老子所說的柔弱,是柔中帶剛、弱中有強,堅韌無比。
所以,對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張,應該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
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認為,體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樣,甘愿處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對國家和人民實行“無為而治”。
再說“正言若反”。
老子所說“正言若反”是老子對全書中那些的言論的高度概括,例如:“”、“”、“”、“大巧若拙”、“”、“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等等。
孫中原說:“這里連句子的結構都是類似的。
……他們本來是彼此相異的、互相排斥的、對立的,但在某種條件下,某種意義上,表示某種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對方具有了統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滲透,彼此同一、一致。
這樣,在同一個判斷中,就包含了對立概念的流動、轉化,體現了概念的靈活性。
這種靈活性是有條件的,老子中的話也只在一定條件下才有意義。
”
用自己的話寫你對道德的感悟作文
魯瓦爾的一句話:“人無德行必為舉世所輕,即使他聰慧敏銳,亦形同草木。
”道德是身為公民應自覺履行的準則,是一個人靈魂的力量
急求一篇,“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征文活動的體會或感言。
以家長對這次征文活動的體會或感言為角度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為規范約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道德。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銀行存錢,銀行里人頭攢動,我和媽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才輪到我們。
就在我們走向柜臺時,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
我開始還認為他是有什么東西丟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還沒站穩,就發話了:“請問一下養老保險怎么取
” 我可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先來了,怎么讓他先辦起業務呢
而且這么大人了,先來后到這點道理不懂嗎
可媽媽卻好像讓著他一樣,什么話也沒說,而且還把身子往一邊讓了讓。
媽媽的舉動,更讓我驚訝和氣憤,難道媽媽也不懂這點道理嗎
媽媽好象看見了我表情的變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微笑著對我說:“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啊
”我用勁地點了點頭,氣憤地說出了我的想法。
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對我說:“你這就不對了。
雖然先來后到是規矩,但是他畢竟是位老人啊
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道德的表現,所以我們必須要讓著他,尊敬他。
”我這才點了點頭。
媽媽的表情終于由嚴肅化為輕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為這么一件小事而和別人爭吵嗎
”我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
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經辦好了,正招呼我們過去。
他這時向我們解釋:“剛才真對不起,我有點急事,讓你們久等了
”我笑著說:“沒關系
這不算什么
” 同時,我也看見了媽媽贊許的目光。
可見,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但是社會上還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最近,汶川發生了大地震,許多人為次慷慨解囊。
但是,我在報紙上看見一條反面的新聞:“某地區奧運火炬手在繞過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邊,什么也沒捐。
”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沒有錯,他們已經捐過了錢,只是幾位記者沒拍到照片,就讓他們空大波,指責聲,叫喊聲,責罵聲,不絕于耳。
經事后調查,火炬手并著手再走了一邊。
這件事讓火炬手很郁悶,人民很納悶,也讓社會充滿了疑問,這記者怎么這樣呢
我則感到很氣憤,媒體本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更加了解社會,卻報道出這么一條消息,又和報假新聞有什么區別呢
這是拿災區人們的利益開玩笑,是對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對社會的形象的嚴重損害
實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現,而這家媒體卻連這點道德都做不到,還怎么再談自己的信譽呢
這是道德負面的例子,通過這件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現,我們要遵循它。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講堂的感悟
【第1句】:道德講堂心得這天,我十分榮幸的參這次道德講動,對我是一次加強自身道德修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難得的領悟機會。
開展道德講堂這項活動,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升全社會的公民禮貌素質。
這次活動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我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方式,講述了馮孝英同志扎根基層工商所默默無聞工作24個春秋的先進故事,講得很生動,很有吸引力,感人肺腑,對我有很大的啟示和教育。
透過這天領悟,教育我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我鍛煉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
透過這天領悟,進一步增強了我的職責感,明確自我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透過這天領悟,使我更加鐘愛本職工作,做到愛崗敬業,在自我的工作崗位干一行,愛一行,自覺樹立工商的良好形象,為工商事業添磚加瓦,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2句】:道德講堂心得體會星期五下午,咱們聆聽了道德講堂,啟發很深。
道德講堂主要講的是與誠信交友。
誠實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我承擔的義務。
誠實和守信是統一的。
守信以誠實為基礎,離開誠實就無所謂守信。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然而,咱們這天所講的“誠信”,就是不好欺騙別人,做老實人。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發展之道。
一個人只要活的誠實,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一個人要誠實,守信用,不貪圖本不屬于自我的東西。
人生最重要的是誠實,講信用,這是比物質財富更加珍重的財富。
因此,咱們要在生活中誠實、守信,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咱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道德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禮貌交談,千萬不好把行為習慣看作小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信息,讓咱們從此刻做起,從自我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與誠信為友。
上一篇:公共衛生管理辦法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