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義告訴你做好三件事,你的職業生涯沒有
職場晉升這個話題一說起來,就能點燃大部分人的滿腹牢騷。
最近因為培訓的關系,接觸到很多銀行的同志,發現銀行的員工都在抱怨工資低,壓力大,發展有瓶頸。
事實上銀行真的是一個收入非常不錯的行業,盡管業績壓力大,收入沒有以前高,但在整個行業中也是很不錯的一個行業。
其實在職場中,我們時常聽到這樣類似的抱怨:抱怨自己的不得志,抱怨自己為公司做了很多貢獻,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懷疑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因為天花板就在頭上了,開始對未來自暴自棄了。
吐槽其實只要做好這三件事,你的職業生涯將沒有天花板第一、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致,不被眼前的天花板嚇到現在人講捷徑,辦事首問關系,熟人,覺得走后門,找熟人就能辦成事。
看到一個空缺職位時,主管領導的門檻都會被踏破,各種打招呼,送禮,都想拿下這個職位。
我們不否認一些企業的確必須靠關系才能上位,沒有關系真的是寸步難行。
比如我所在的一個國有企業,里面關系錯綜復雜,各種廳局級的領導子女,夫人······都被安排在這里,連一個孫子輩的公司都逃脫不了關系安排的命運。
但不管怎樣,一個人的能力還是占據了很大的考核分量,至少你不能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不論在什么公司,在任何工作首要的一定是將本職工作干好,今天絕大部分人沒有那么多的關系,如果我們還自暴自棄,放棄希望的話,我們真的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
做好本職工作,而且真的要向做到極致努力,比如人民的名義中的易學習同志,在沒有任何關系和政治資源的情況下,在基層勤勤懇懇干了20余年,對每一個工作的地方,對每一個工作的成績都如數家珍,被沙書記拿回去做黨課教育素材的地圖很好地說明了他這位極致工作者。
最終因為其正直的人品和突出的工作業績,打破了那層壓在頭上的天花板。
極致工作者事實上現實中這樣的故事更多,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在工商銀行的95588呼叫中心,原來我一直以為這個工作不錯,直接歸工商銀行總行管轄,而且收入福利待遇很不錯,關鍵是招聘的要求還很高,985,211院校是基礎條件。
這樣一份看上去光鮮靚麗的工作,其實壓力非常大,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必須有人在線,這也要求他們需要上夜班,關鍵是呼叫中心,大家都知道,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客戶,罵人的,出言不遜的,態度冷漠的,仗勢欺人的,無理取鬧的還有動不動就投訴的······這個工作屬于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晉升的管理職位很少,即使有關系也沒那么多職位晉升。
在這樣高強度,高壓力,前途渺茫的情況下,很多人都離開了,大部分人覺得我一個211,985院校的畢業生絕對不止這個價錢的工作,也不愿意在這個看得到未來的工作上浪費大好青春。
但有一位同學留下來了,她全情投入到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中去,研究客戶的特點,脾氣,性格,根據不同的客戶使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剛開始也不是很成功。
后來慢慢理出一條規律,并把這個規律主動在她自己的工作小組中分享,后來他們的小組的投訴率是整個95588中心最低的,客戶滿意度也是最高的。
于是她被請到整個中心給幾千人做分享,中心領導發現她的方法很有效,大加贊賞。
講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準備跳槽了。
如果是自己就基本這樣了,職位最多做到經理,還是管呼叫中心,天花板就在那兒了。
但是這位同學,把自己的職業橫向擴展,在職位上并沒有任何的晉升,但是她收集整理各種投訴問題,分析,找到解決方案,最后開發課程分享,指導整個中心的業務,在職業的縱深上提高到一個專家的級別,薪酬和受尊敬程度已經超越經理級別,最后成為總行級的專家講師。
當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些看到天花板的同學的現狀時,我們發現他們還是生活在自己的天花板下,職位薪酬都沒有太大的提升,很多人還在不停地換著工作。
上帝是公平的第二、不斷擴大圈子,開拓眼界未來組織的邊界會模糊糊化,社會協作會越來越緊密。
我們看到很多職業都會消失,比如銀行,現在都開始使用超級柜員機,比如呼叫中心,現在都開始使用語音機器人。
如果我們還固守在自己熟悉的,舒適安逸的那片溫水中,說不定那天就被社會淘汰了。
未來銀行不需要柜員,呼叫中心不需要人工坐席,連具有超高技術的外科手術醫生也會被機器人替代。
我們未來怎么辦
需要做的是,一定要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多擴大自己的圈子,開拓自己的眼界,看看行業的變化,時代的變革,不要固步自封,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
我們看的很多的斜杠青年,知識網紅其實都是很好的學習榜樣,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更多的投入到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去。
我們看到有的企業管理者,其實是資深的健身教練;我們看到很多老師還是作家。
我們原以為一個人一輩子就只能干一份工作的觀念被打破了。
我們原來可以把自己的筆記方法曬在網上,做成網絡教材供大家學習;我們的咖啡店可以變成各種社群的大本營;學英語的,在大學都可以開展社會英語課程的教學,哇,當我們走出去時,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我們原來所謂的職業原來只有碗口那么大,原來自己一直是一只井底之蛙。
所以,但你看到現在的職業天花板時,也許會做飯的你也能成為一名廚藝界的擁有大量粉絲的網紅。
也許你現在的職業就只是你的兼職。
斜杠青年第三、時刻為未來準備這個時代最不缺的是沒有特點的人,而最缺有技能的人。
就這樣大多數人成為了“大多數人”我們可以自己問問自己,什么是自己最能拿得出手的。
學英語,英語能說的很溜嗎
學畫畫,繪畫有特色嗎
學市場營銷,能講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嗎
也許我們只是學英語的,學畫畫的,學市場營銷的,只是自己的一個經歷,無他爾。
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技能。
如果你是學英語中畫畫最好的市場營銷人才,這些你都做的不錯,而且市場營銷是你最擅長的,我想你放在哪里都是人才,即使未來到來,你也不會被社會淘汰。
斜杠青年,作為時下最流行的一個身份,被年輕人推崇,別專業人士批判。
但是斜杠只要真的用心去做了,這也是給未來一個機會。
上班時你是一名專業的企業員工,下班后你能結合自己的經驗在在行,分答上為他人解憂答惑,然后再把別人的問題總結歸納,避免自己未來也掉坑,這樣的方式,我相信是能很好地預見未來的。
自己的核心技能要花大力氣打造找準自己的方向,努力學習。
時代發展太快,知識更新也很快,學習必須是終身的,即使你是行業的精英,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更不用說,你遇到職場的天花板。
公司的同事很多都會電腦,但是最近我們需要更多的企業曝光,也需要更多的對外宣傳途徑,原來負責這一塊的同事一直沒有做起來,無賴之下公司通過招聘網站物色到了一名90后的小伙子,剛開始大家對他的工作能力充滿懷疑,覺得才畢業一年能做出什么東西
但是這名90后的小伙,不僅干好本職的宣傳工作,還積極地參與公司業務發展的工作,一個月之內連升3級,超過了歷屆晉升大咖的速度。
后來優秀員工分享會上我們才知道,別人是在工作時間之外,每天晚上都會參加線上的技術培訓班,周二周四參加學習型社群活動,周末還報考了MBA學習市場營銷。
也許我們只看到別人的人前顯貴,看到了領獎臺上的光芒,但總忽視別人背后的汗水和努力。
汗水的耕耘工作2年,從一個普通業務員晉升到公司副總經理我有很多的職場感悟期待與你一起分享。
你能叫醒一個睡著的人,但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人民的名義》經典語錄
作者周濂,1974年12月生江。
先后獲得北京大學學士、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現為人民大學哲學院任教,是一位年輕的哲學學者。
著有《現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專著一部,以及中英文論文20多篇。
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道德哲學和語言哲學。
長期擔任“西方哲學智慧”,“外國哲學原著選讀”,“政治哲學原著選讀”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下面是讀他的書覺得有意義的章節,故摘之。
在一個普遍性倫理崩潰的時代里,在一個絕對之善匱乏的社會中,你是選擇犬儒地活著,還算追求一種合乎德行的生活
在龐大森嚴的社會控制力量面前,憤怒、仇視這些應激性的情感終難持久,繼之而來的第二反應就是充滿無力感的沮喪、無奈和泄氣。
在這個時代,似乎總有一種向下的力量要把所有人拉低,總有一種執拗的懷疑要撕破人道主義的溫情面紗。
安妮特?貝爾說:“一個人如果相信他人的良好愿望,他就必然容易受到他人良好意愿有限性的傷害。
”換句話說,選擇相信別人的同時,也就給別人留下一個傷害自己的機會。
每個人的自我改善是改善這個世界的必由之路。
某種意義上,人生就是一場徹底的清算,一場與自己的本性進行的戰斗,一個也許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的“認識你自己”的追問。
荀子早就說過,“人性本惡,其善者偽”。
裝是文明的第一步,裝啊裝啊就信以為真了,就深入人心了,就大道通行了。
所以裝不是問題,裝什么和怎么裝才是大問題。
所謂“微革命”,就是一要人人行動、敢于擔當,二要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如果因為你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使得此時此地的世界是一個更好的所在,哪怕就好那么一丁點兒,那么你的言行作為就是善的,你就是一個合格的公民。
尼采曾這樣比較大笑和微笑:精神上變得越是快活、越是靠得住,人們就越是忘記放聲大笑;與此相反,他們臉上不斷涌現出精神的微笑,這是他們對美好生活所藏匿的無數舒適感到驚訝的一種標志。
謊言一旦變成赤裸裸,信任的支柱便被抽離,此時支撐謊言繼續運轉的動力要么是利益要么是暴力。
赤裸裸的謊言不再承擔造夢的功能,但它依舊可以讓每一個人繼續生存在一個虛假的空間里,在這個空間里,大伙兒集體在裝睡。
不管是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如果缺少深厚的哲學傳統去沉思命運的無常,沒有堅定的宗教信仰去抵御時間的清洗,也沒有強健的法治精神和權利意識去抗拒國家的暴力,那么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歇斯底里地狂歡和饕餮,起哄或圍觀。
當面對逝者如斯夫的時間,不測的命運,時有時無稍縱即逝的才情時,只要我們意識到自己在面對他們時一如嬰兒般渺小和無助,我們就只能像嬰兒那樣滿足于當下的器官享樂。
法律是底線性的、維護性的,如果它是一種好的法律,那么它將有效地保證社會機體的正常運轉,但是它并不必然保證社會將是一個美好的存在,因為幸福就其實質而言不是普遍的,而是因人而異,所以法律對社會中的人有普遍的約束力,它規范的是公共生活領域當中的事。
在一個普遍懷疑和反諷的年代,有時候堅持立場要比懷疑本身更加有力和值得尊敬。
生活的大多數狀態好比在光滑如鏡的冰面上滑行,足下無塵、倏忽萬里。
如果你對這樣的似水流年有所不甘,就會試圖套上釘靴或者別的什么,用力且用心地步步為營,將時間釘在腳下,就像石匠在劈山鑿石,錘子落在鑿子上的每一下都是那么的鏗鏘有力堅固結實。
這樣的丁靴,可是是病痛,可以是冥思或者感傷,總而言之這種釘靴讓你更加地貼近靈魂——至少它讓你如此這般的信以為真。
生活貼得太近會傷害靈魂,靈魂貼得太近會疏遠生活。
但是時間不會戛然而止,時間在靈魂低眉舉目之間輕輕躍過。
羅素說,在我一生中,有三種不可遏止的追求,一是對真理不可遏止地追求,一是對自由不可遏止地追求,還有一個就是對愛情的不可遏止地追求。
幾何學講三角形是最為堅固的一種建構方式,在羅素這里,真理、自由與愛情就構成了這么一個堅固的三角形。
當個人的羞恥感與所謂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的正義發生齟齬的時候,問題突然變得尖銳起來,是竭力維護所剩無幾的自我認同感呢還是心甘情愿放棄它
也許作為群體的存在勇氣的確來自于某些宏大敘事的煽情,但是對于個體而言,存在的勇氣只能源于某些隱秘的焦慮,那么你和我的焦慮在哪里呢
藝術并不是使我們疏遠于生活,而是使我們有可能理解我們自身,達到與我們自身的協調一致。
存在的質感并不取決于事件的堆積,生命的豐盈其實更在于內在化的體認與理解。
如果說生活總是被一些“執念”纏繞,陷入幽暗莫名曖昧狀態,那么現象學的眼光則教會你如何讓現象顯露,如何讓生活重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尼采說,一個哲學家對自己的起碼要求和最高要求是什么
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時代,成為‘無時代的人’。
理論從不承諾它的實踐后果,但是一旦理論在實踐中出了差池,我們仍舊只能找“理論”來理論。
借用任志強的名言:“如果我的收入合法,你憑什么仇富
”如果說右派人士反對全球化是出于對國家、民族和傳統的念念不忘,那么左派人士反對全球化則是基于對弱勢群體和經濟平等的孜孜以求。
歷史總是以吊詭的方式嘲弄人類的渺小智慧。
福山的問答邏輯很簡單:是誰造成了全球范圍的貧窮、艾滋病、毒品乃至恐怖主義
孱弱國家和失敗國家
治療國家孱弱和失敗的良方是什么
市場經濟和自由主義民主制度。
約翰格雷就指出,國家的合法性根據最終并不落在它是否實行了民主制,而在于國家是否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了人民所需要的東西,比如提供安全保障,確保體面的生活,保護對公民來說意義重大的文化價值等。
什么是美國的核心價值和文化
亨廷頓的回答是對自由、民主和個人權利等信條的篤信。
很多時候,我們的確可以替每一個“為什么”配備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倘若沒有客觀的標準,尋求一個說法總是最容易的。
我們之所以生病,可能是因為身體的防御機制不如傳染病的病原體進化得更快。
打個形象的比方,人類就像是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時代的人,外在世界的文明已經來到21世紀,而身體機能卻還停留在一萬年前。
有意義的假說,是那些重要的及合理的,但不是很明顯很容易地可以看出是對還是錯的假說。
在一個科技發達、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的時代里,造成精神枯萎的敵人更可能是一個滿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讓人心生懷疑和仇恨的人。
陳嘉映這樣寫道:“我我最希望讀到的,是通俗的語言表達高深的思想,最不喜歡的,是用高深的語言表達淺俗的想法。
”如何在實證科學無往不利、大行其道的今天,為哲學和自然理解奠定一個恰切的邏輯地位,替人類存留住“意義的世界”和“存在的家”,這是擺在每一個當代哲學家面前的緊迫課題。
我們的時代迷上了速度魔鬼,由于這個原因,這個時代也就很容易被忘懷。
當然,這個論斷可以顛倒過來說:我們的時代被遺忘的欲望糾纏著,為了滿足這個欲望,它迷上了速度魔鬼。
對現代人來說,變化是高貴的,而不變則是保守乃至無能的表現。
“體制本應是保護我們的,而它有時候卻自行其是地殺害我們和讓我們殺人,冷酷地、高效率地、而且系統性地。
”“體制的夢想不等于每個人的夢想,體制的路徑更不等于每個人的路徑。
……社會進步不可能是某一單方面夢想或理想的結果,而是各種夢想、訴求、利益互相之間平行四邊形的合力。
其中每一方力量都只是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政治的真正體現是公民們在公共領域內協商共議群體公共事務。
”看中國的悲劇,可能要帶手絹去,看希臘悲劇你不一定哭,但看了以后,會感覺到一種強大的震撼力。
自我閹割的處理方式導致中國式的“好人電影”傳達的無非是些逆來順受、小富即安、沒事偷著樂的小農理想和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心理。
在政治生活中,真正重要的美德是勇敢、智慧、節制、大度這樣一些充滿男性氣概的品格,而在倫理生活中則是善良、友愛、忍讓這樣一些粉紅色的情感。
在一個政治理想崩潰的世界里,受苦受難的人民不會關心“如何才能創造一個好國家”,而是孜孜以求“怎樣才能獲得幸福”。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種討厭的人,你跟他講人道的時候他跟你講法律,你跟他講法律的時候他跟你講政策,你跟他講政策的時候他跟你講黨紀,你跟他講黨紀的時候他跟你講人性,你跟他講人性的時候他跟你講奇跡。
總之每次你說什么話,他都能把要點轉到另一處,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詭辯家”。
改變看特定事物時的面相,是達成理解的關鍵所在。
理解不僅需要雙方梳著偏分、打著領帶、彬彬有禮地互相打招呼,更需要把各自的表述嵌置到同一條生活之流之中,而這或許也正是理解之難的根本所在吧。
政治的全部目的在于:“使人們能夠發展各自獨特的人類能力和德性——能夠慎議共同善,能夠過得實際的判斷,能夠共享自治,能夠關心作為整體的共同體的命運。
”就像沒人能夠不去健身房舉啞鈴就成為有胸肌的健美先生,也沒有可以僅僅通過背誦“八榮八恥”就成為有德之人,各種德性和優良的品格都必須要外化成具體的行為,并且通過習慣予以固定。
尼布爾:人具有正義的能力,使民主成為可能;人具有不正義的傾向,使民主成為必要。
對于在滾滾紅塵中掙扎的蕓蕓眾生來說,誰不渴望得到幸福呢
就算這個字眼多數時候顯得遙不可及,但如果真的追問每個人為什么活著,最后的最后,不管答案是在寒冷的冬夜喝上一碗熱湯,還是坐在圣托里尼的咖啡館閑看日落,人們都會用“幸?!倍x彼時彼刻的感受。
國家和政府的職能不過是保障人民的和平、安全與公眾福利,國家不該越爼代庖去定義幸福,更不會為每個個體的幸福去埋單。
任何理論只有與具體的現實相結合,才能凸顯它的效力與限度。
自由是人類追求眾多美好的價值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價值。
相比之下,幸福不僅是人類追求的眾多美好價值,而且還是人類追求的那唯一一個終極價值。
擁有自由,不一定能夠獲得幸福,但是沒有自由,就一定不能獲得幸福。
一種未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一個無從選擇的幸福生活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而只是“被幸?!薄?/p>
沒有人否認自己想要幸福,可是如果正義的人最終不會得到幸福,那么人們就沒有理由成為一個正義的人。
只有在制度上保證正義和幸福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才有可能讓正義的人勇于前行,讓不義的人失去動機。
只有在基本公正得到解決的國家里,才能真正有意義地談論幸福感和國民幸福指數。
“如果說謊對一個人有好處,為什么他還應該說真話
”改善自己是為改善世界所能做的一切。
對于維特根斯坦而言,人生的確就是一場徹底的自我清算,一場與自己的本性進行的戰斗。
真實于自己是不容違背的責任。
現代人只是一些互相客客氣氣到不是共同生活的人,他們之間充其量只具有“善意”而不是“友愛”。
希臘人對幸福所下的古老定義為:“生命的力量在生活賦予的廣闊空間中的卓異展現”。
一個人應該如何生活
這是一個真正重要的問題
0如果有人認為今天中國最緊迫的問題是貧富差距以及沒有賦予每一個自由平等的個體以尊嚴,那么他很可能接受羅爾斯的觀點“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如果有人認為今天中國最嚴重的問題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敗壞,那么他的立場自然會比較接近于保守主義;如果有人認為民主是一個已經實現的現實,那么他可能選擇對人民說話;如果有人認為現在和未來都是一個權貴與寡頭的社會,那么他一定會嘗試在“權勢者的耳邊低聲細語”。
只有提升我們對陌生人所承受的痛苦和侮辱的敏感度,我們才能創造出團結,因為一旦我們提升了這種敏感度,我們就很難把他人“邊陲化”,如此一來,就不存在我們和你們的分別,而是逐漸把他人也視為“我們之一”。
這個時代對于思想者的要求會更多,它要求我們不要做沒有頭腦的憤青,不要做淺薄的自由主義者,不要做沒有心肝的保守主義者,不要做替既得利益說話的國家主義者,不要做不負責任的無政府主義者,不要做一個理想高韜的空想主義者。
革命不是一個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漩渦里沉浮,而是掙脫出來,跳躍出來,講述一個從不為人所知、也從不為人所道的新故事。
看人民的名義有個問題,白秘書為什么總跟那么后面
秘書不能聽領導間的談話
人民的名義中提到一本書《天局》,我查了下,有的是笑顏 著,有的是短片精選 矯健 著到底是誰寫的
《天局》是作家創作的短篇小說,收錄于健中短篇小說集》中。
至于笑顏所寫的《天局》只是名義一樣而已
《人民的名義》里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我們黨員干部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人民幣服務的
——陳海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