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獲獎感言
我很高興也很感動,謝謝你的支持和鼓勵
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為了你的未來、家庭的未來、國家的未來,我會一如既往,不遺余力的努力做好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
謝謝
寫給武裝部的當兵前感想
當兵后悔兩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 ,好女不嫁軍, 這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問題并不是兩句話那么簡單,看問題不能片面的看,人生有很多種活法,有的人渾渾噩噩的一天什么不干,只是混吃等死,就是一輩子;有的人吃了一輩子苦,兢兢業業,還是過著即平常,經濟又拮據的生活,也是一輩子;還有的人經歷過困難,也鑄就了自己人生的輝煌,也走過一生。
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自己挑選的,部隊只是你人生的一個很小的十字路口,你選擇他,他會教你很多東西,你不選擇他,生活一樣會給你一些另外的經驗,當然我覺得現在的中國人,特別是90后,吃苦的精神在退化,因為根本就沒有苦可吃,包括現在的部隊,個人覺得都沒有以前的精神了,當然現在的部隊正在改革階段,前一陣還大搞了一堆“尊干愛兵”活動,讓部隊空氣凈化不少,已經基本杜絕打兵,罵兵現象了,所以你說軍官會不會打,打人是基本不可能的,現在部隊的大環境已經不錯了,想吃苦,都找不到太多地方吃苦了,不過比較而言,到部隊還是會比你的同齡人更辛苦,常人是不會見識到野營拉練、徒步行軍、軍事演習的滋味的,當然,那都是人生的財富 ,因為部隊里的困難很多常人是不能承受的,但是軍人這種“常人”就能,為什么,因為使命感、責任感還有最重要的戰友情,這絕對不是套話,一個只為一己私利的人在部隊絕對不會覺得好受。
這有一篇我轉業的時候寫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借鑒
送給當兵人的詩
軍訓是很有趣的事情,好好把握啊
長媽媽人物分析500字
(一) 是魯迅童年生活中一個頗有的人物,曾幾魯迅寫入作品中。
在這品中,作者不但對她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而且通過幾件互不關聯的事情描繪了她的性格。
在《狗·貓·鼠》里已先寫了她踏死“我”心愛的隱鼠。
到《阿長與〈山海經〉》,又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來寫她。
開頭寫她“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什么時“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對“我”管得很嚴,拔一株草都說是頑皮,動不動就要告訴家長。
夏天睡覺又在床上寫“大”字,擠得“我”沒有翻身的余地。
這些真切生動的細節描寫,都帶著明顯的貶義。
接著寫她元旦清早給“我”的磨難。
這些“古怪的儀式”雖然是出于善良的動機,但因“煩瑣之至”“非常麻煩”,使“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
再來,寫她講“長毛”的故事,更進一層地寫她缺點。
當“我”以為她長得很丑,倘若“長毛”來,一定最安全了,她卻反駁道: “那里的話
!”她嚴肅地說。
“我們就沒有用么
我們也要被擄去。
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墻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這些話表現了十足的愚昧和阿Q精神。
“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
”雖然是寫“我”童年的感想,但更是尖銳的諷刺和批判。
到這里,作者才掉轉筆鋒寫買《山海經》──也就是這篇散文要著重寫的一件事。
“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繪圖的《山海經》。
可是,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
只有阿長,雖然她根本不知道《山海經》是什么,“我”原也認為對她說也無益,所以向來沒有同她說過。
但她卻自己主動來問,并且在她告假回來時,一見面就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得多么細致,對孩子的愿望是那么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愿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
以至“我”驚喜、激動得“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于是,“我”對她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透過天真的兒童心理,對她身上美好的質素的贊揚是何等熱烈和真摯!作為一個連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層勞動者,她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
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后的東西,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結果,與其說是她的過錯,不如說是她的不幸。
前面所說的作者的諷刺和批判,既是對她身上的消極、落后的東西,也是對著造成這些消極、落后東西的統治思想和社會制度。
《阿長與〈山海經〉》等文這樣寫阿長,使我想起中國史傳文學中“不虛美”“不隱惡”的主張。
我認為,這既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與現實主義精神相通的。
《朝花夕拾》不是史傳文學,但作為寫真人實事的散文,這樣來寫人物,無疑是應該肯定的。
而且,對于文學創作中,描寫較為復雜的性格,避免將人物簡單化、絕對化,也是有益的經驗。
(節選自潘旭瀾《〈朝花夕拾〉的藝術》,《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 (二) 在這篇回憶散文里,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
這一點,有目共睹,誰都承認。
但是,作為回憶性的藝術形象,長媽媽并不是典型化的產物。
魯迅寫她,既沒有采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也沒有專用自己的保姆做“模特兒”,去塑造一個勞動婦女的典型。
阿長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所寫全部事實,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盡管“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朝花夕拾·小引》),但絕無虛構。
無論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和“不見得很好”的睡相,還是“煩瑣之至”的各種規矩和講“長毛”,以至購買《山海經》,都是魯迅曾經親見親聞親歷過的,現在一一寫來,具有十分親切自然的情致。
人們通過這種情致所得到的藝術感受,是充滿幽默的純真美,和《一件小事》所顯示的那種肅穆、嚴峻而深沉的格調迥然不同。
這是因為,在魯迅心目中,人力車夫的那一件小事是和國家大事聯系在一起,使他增加勇氣和希望,而阿長的這些瑣事則和“人氣”相連,給他精神上以鼓勵和安慰。
同“名人名教授”相比,阿長固然是可尊敬的好人,但就國家民族的前途來說,魯迅并不把希望寄托在阿長似的人物身上。
因此,魯迅寫阿長,不僅局限在幼兒保姆這個范圍內表現她的性格美,而且把這種性格美同愚昧落后相摻雜,沙里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性格美的光輝。
這固然同所回憶的生活真實有關,但也恰恰證明魯迅并不是把阿長當作理想的人物來歌頌的。
魯迅雖然沒有把阿長當作寄托著希望的理想人物,但并不因此對她失去敬重和懷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從她身上看到了人類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真率。
就拿阿長那“大”字形的睡相來說吧,雖然使幼年魯迅吃了苦頭,母親也曾含蓄地暗示她能夠改變,表現了有所不滿,但是,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卻是對阿長“適性任情”的肯定。
退一步說,就算和“切切察察”一樣,這也是一種缺點吧,然而,在魯迅筆下,阿長的缺點也是令人喜愛的,因為她不“嗦做作”,“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
誠然,阿長是愚昧無知的,她所懂得的那許多規矩,大都是可笑的,尤其關于“長毛”的講述,更令人捧腹,魯迅也確實給予了含笑的批評。
但難道僅僅是為了批評,或者為了揭露封建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毒害嗎
問題并不如此簡單。
我們通過“元旦辟頭的磨難”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道“恭喜”、吃福橘的麻煩儀式中,阿長寄托了多么真誠的善良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福橘并不是她自己吃,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說明這儀式是為了孩子,表現了她對孩子的一片祝福之心!其他如“死”要說“老”,不進死人房和產房,不鉆曬褲子的竹竿底下等等,事情本身固然是可笑的,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阿長教給這些“道理”的用心,和現在的阿姨教孩子們講衛生、不橫過馬路并無差異,都是為孩子著想。
阿長教各種規矩和講“長毛”如果不是出于這種善良的用心,她以后也就不會有為魯迅買《山海經》的舉動。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魯迅不僅嚴格地按照生活本來的面貌如實地記敘長媽媽,而且在記敘中始終著意表現她身上最本質的東西,即“名人名教授”所缺少的“人氣”。
正是由于有這種“人氣”做內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煩的規矩和講“長毛”所表現的愚妄,并不令人生厭,反而能夠同買《山海經》的舉動和諧一致,形成統一的風貌,使我們從她的愚魯中看到真率,從粗獷里看到細心,而這種真率和細心所體現的實質,是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
事過三十多年之后,魯迅懷著深情回憶起來,仍然被這種關心和愛護所激動,寫來情真而意切。
毫無疑問,買《山海經》一事,是使魯迅最為感動、永志不忘的。
因此,關于這件事的敘說也最為激動人心,成為全文的中心。
首先,從自己渴慕《山海經》寫起,用自己那種“太過于念念不忘”的心情來襯托出阿長的關心。
她主動詢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而“我”則認為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只淡淡地作了回答,但她卻默默地記在心里,認真地當一件事去辦。
這充分說明阿長的關心是出于真情實意,并非為了討好主子,也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其次,她果真辦成了,而且是不聲不響地辦成功的。
當讀者讀到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的時候,怎能抑制住心頭的激動
在這里,作者爐火純青的白描手法確實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效果。
再次,魯迅又用極其凝練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用“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寫出被感動之強烈;用“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表達出無限歡悅之情。
為了突現這種感激與歡悅,還用“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做陪襯,使莊重的感情仍然帶著詼諧的色彩,以便在風格上和前面的記敘保持一致。
最后,寫出這部“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和影響,把對長媽媽的感激之情引向深化,變成永久的懷念。
文章正是在這種永恒的感激和懷念的基礎上,以飽蘸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這個深情祝福的結尾,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量,同時,也發人深思。
它凝聚著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托著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愿;從“不愿意想到目前”而回憶過去的創作初衷來看,這種情思和祝愿愈強烈、真誠,就愈能反襯出對“目前”的否定和憎恨。
關于學習感想的文章
感恩,從古至今都是一種文明的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所以學會感恩非常重要。
世界上有許多人都值得我們感恩,父母、老師、同學……但是,世界上真正值得我們感恩的應該是生我們,養我們,教我們的父母。
我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在春節期間,學會感恩父母。
對了,就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吧,這樣能讓他們輕松快樂一些。
決定了計劃,下一步就是如何實施了。
春節,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大家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
這正好是我感恩父母的機會。
于是,我自告奮勇要幫助父母包餃子。
媽媽一聽便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我們立即做好了分工,爸爸搟餃皮,我和媽媽包餃子。
我用左手托著皮,右手勺上滿滿一勺餡兒,放在皮中間,把餃子皮的兩端往中間一合,使勁一捏,不料,餡兒像小蟲一樣從餃子皮側面鉆了出去。
我一看,趕緊把餡兒堵住,可皮兒仍舊“張著大嘴”。
弄了半天,皮兒就是合不攏“嘴”。
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屁股坐下來,嚷嚷道:“這餃子真是太不“聽話”了,我不包了
” 媽媽看到我灰心喪氣的樣子,走過來,笑瞇瞇地對我說:“孩子,不是餃子不“聽話”,是你包餃子的方法不對呀。
”“那怎么包呀,媽媽,教教我吧。
”我拽著媽媽的手,撒嬌道。
“好。
”媽媽點點頭。
然后,媽媽給我做了示范,一步一步地教我。
我明白了,又有了信心,便振作起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皮托在手心上,輕輕地勺起一小勺餡兒,把皮的兩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用虎口使勁一捏,一個小巧玲瓏的餃子包好了。
我按照這個方法連包了好幾個。
這時,我覺得盤子里的餃子就好像是一個個士兵,我就是大將,指揮他們在“陣地”里整齊地排兵布陣,心里真是美極了。
吃著我親手包出的餃子,不僅我心里感覺比蜜都甜,爸爸媽媽也說:“孩子長大了,會幫父母包餃子了,孩子包的餃子,味道就是不一樣
” 是啊,在這個世界上,父母能不顧一切地為自己的子女傾其所有。
但是他們需要子女報答的并不是子女在物質上對他們的滿足,而是子女在身邊圍繞著,看到子女平安幸福,這就是他們最滿足的報答。
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來回報生我們,養我們,教我們的父母。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
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
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題記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
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
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
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
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
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收看新聞聯播的感想10篇50字
每天七點前,我就早早坐好,表情肅穆地等待片頭曲響起。
當新聞聯播那正經莊嚴的兩位播音員出現在屏幕上,我的心就興奮得嘣嘣直跳。
到了主要內容介紹完,正式播出節目了,我更加激動得不能自已——只有看自己最心愛的節目才會有這樣的反應啊
新聞聯播畫面優美,不但清晰,而且是彩色;新聞聯播信息量大,我們一生都見不到的副總理以上級別領導,里面都天天有;新聞聯播編排合理,鼓勁的消息多,看了之后我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渾身都是干勁;新聞聯播輿論導向正確,從沒有因犯政治錯誤而停播;新聞聯播播出準時,每天都是19點整開始,我還可以拿它對表……這樣好的節目,叫我怎能不喜歡
看新聞聯播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天不看我吃不香,兩天不看我睡不著,三天不看我就沒法活。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活動,結束時已19點了,可我還在路上,想到可能看不到新聞聯播了,我心如刀絞,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還有一次,19點整我在商場大廳筆直地站立在電視機前,抱著小堂弟如饑似渴地看新聞聯播,可嘈雜聲太大,非常影響我收看的效果和心情,于是我就唆使小堂弟就地大小便,終于周圍的人都走了,我雖然身上也糊上了他的屎尿,但我心里很高興,因為這樣電視機旁就只有我一個了,心愛的新聞聯播就屬于我了。
我認為象我一樣喜歡新聞聯播的人多極了,暫時不喜歡它的極少數文化層次比較低的人,也會慢慢喜歡起來的;畢竟,人是不斷進步的。
新聞聯播觀后感集錦——豐縣外國語三(5) 時間:
【第10句】:10 今天晚上,老師讓我們看新聞聯播。
7:00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新聞聯播。
其中有一段新聞深深打動了我,就是武漢大學的一個大姐姐,她為了照顧病重的父親,在校勤工儉學,用堅強戰勝了一切困難。
看到這些,讓我深有感觸,我們現在都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中成長,不知道什么是困難。
從今后,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在學習中遇到一點困難,就找爸爸媽媽,我也要慢慢學會克服困難,好好學習
新聞觀后感 08年的2月6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除夕之夜。
每年這都是個團圓的日子,而今年被一場忽如其來的大雪攪亂了。
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對于傳統的家庭來說是必看的節目,而今年春節聯歡晚會前的新聞聯播卻更吸引 我。
胡總書記在大年三十冒雪慰問在搶修電力的人們子弟兵和辛勤的員工們。
有時由于地勢的原因,要隔著 山頭去說話,甚至去喊,也要把新春的問候送到。
溫總理從事故發生起就不斷在災區體察民情,送去衣物,送去問候,體現國家黨中央對災區人民的關心
在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一直堅守在抗災第一線上的工作人員和我們可愛的人們子弟兵。
我們要“眾志成城,抗擊雪災”。
雪,是白色的;可,在這白茫茫的世界里卻有一片片的綠色在點綴著,那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當人們看見這熟悉的綠色的時候,心里馬上就暖和了起來,有了他們,人們放心了,就像在大海里迷失了方向的航船看到燈塔一樣.,在這個危難的時刻,人們看到了這一片綠色,心情會馬上舒展開來. 為什么?因為我們的戰士. 50年不遇的雪災給今年的春運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2008年全國鐵路春運于1月18日提前6天啟動,預計全國鐵路將發送旅客
【第1句】:786億人次。
春運期間全國大范圍的降雪冰凍,導致大面積的公路航空運能減緩,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更改出行計劃,搭乘火車回家。
這一突發情況對今年鐵路春運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先前
【第1句】:786億人次的預計很可能將被刷新。
雖然今年的春運依舊擁擠,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北京各火車站超負荷運轉的同時,車站應急機制啟動、售票時間延長、室內候車區增設等等措施,讓歸鄉人的旅途雖然擁擠卻可以多一份安全和溫暖。
所以我們也要向辛勤的春運工作者道一聲“新年好”
全國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運行正常,當日各主要客運站均正常發班,僅廣西、貴州部分縣級 公路因結冰實行交通管制。
全國民航運行亦基本正常,所有機場正常開放。
受災地區中,多數省級電網運行基本正常。
八日,直供電廠存煤逾兩千一百萬噸,可用天數上升至十一天。
中國官方今晚表示,災區生活必需品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與前一日相比,九日,災區肉蛋價格總體穩中略降,多數地區蔬菜價格有所下降,糧油、燃料價格繼續保持穩定。
國家花出了大力度來解決地方災區的困難,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走在街邊,我們總可見到這樣的情景:音像店中,那轟鳴的音響中傳出的始終是那節奏感極強的英文歌,人們也如過江之鯽般涌向英文歌專賣區,而那零落的、稀疏的民樂CD盒上卻布滿著灰塵。
每每看到這種情景,我心里便涌出一股酸楚:“漢語真的走向衰落了嗎
”大開的國門給我們帶來了繁榮的經濟,而那外來的語言也似潮水般涌入了年輕人的大腦,淹沒了大街小巷。
于是少了那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多的是一份沉重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