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關于自強自立、感恩之類的感言文章
自強自立 珍惜學習 有一段時間里,總有一個名字在我們耳邊回響,這個感動了許多人的名字就叫――洪戰輝。
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一副稚嫩的肩膀,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時候,他卻已經挑起了照顧家人的重擔,一邊勤工儉學,一邊照顧患病的父親和撿來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個年頭了。
雖然生活艱苦,但他并沒有被困難嚇倒,經歷了無數的磨礪,他不但把妹妹撫養長大,還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洪戰輝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懂得自強自立。
盡管生活過得相當艱難,但洪戰輝卻從來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成名后的洪戰輝還通過新華網公開表示,他不接受任何捐款,任何人不得以他的名義從事募捐。
他認為,苦難和痛苦的經歷并不是他接受捐助的資本,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奮斗改變自己劣勢的現狀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多么高尚的君子所為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面對生活的困境,完全期待別人的幫助,把別人的幫助看成理所當然,并且接受的心安理得。
小時候的我也十分依賴父母。
生活上幾乎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學習上一遇到難題,就去找父母,以至于考試時就不能獨立完成,現在這種狀況已有了很大的改變,我也漸漸地學著自己去思考問題。
其實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勇氣去挑戰困難。
所以將來,不管是生活上、學習上還是工作上,我都不要做一朵溫室里的花,因為自強自立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
作為一個學生,洪戰輝的故事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學習的機會。
在我們看來,洪戰輝家境貧窮,連生活都是個問題,更別說是去認真地學習,完成學業并進一步深造了。
然而我們都想錯了,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洪戰輝依然挺了過來,從小學到中學到高中,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就是因為他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認真刻苦地學習。
現在有一些學生,父母為他們創造了很好的學習條件,但這些學生卻不好好珍惜,還總賴老師作業布置得太多,脾氣太兇;家長不理解他們,太羅嗦;學校生活沒有樂趣而外出尋找刺激,到處嬉戲、游玩,全然忘了學習是為了誰,直到最后才發出“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為時已晚。
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后悔。
純樸的洪戰輝堅忍而平靜地走著自己的人生之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他有一股男兒當自強的精神,有一種敢于承擔社會責任并歷經艱辛,百折不撓的勇氣。
在他身上,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人人都要自己學會感恩 感謝天地,感謝命運,感謝一切一切的所有,天地雖寬,道路坎坷,但是只要心中有愛,心存感恩,就會努力做好自己,花開花落也一樣會珍惜。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
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于生活中。
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
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愿感恩的心改變我們的態度,愿誠懇的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愿良好的習慣升華我們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獲我們美麗的人生
朋友相聚,酒甜歌美,情濃意深,我感恩上蒼,給了我這么多的好朋友,我享受著朋友的溫暖,生活的香醇,如歌的友情。
走出家門,我走向自然。
放眼花紅草綠,鶯飛燕舞,我感恩大自然的無盡美好,感恩上天的無私給予,感恩大地的寬容浩博。
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滿著感恩情懷,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承接,學會了付出,懂得了回報。
所以,每天,我都有一個好心情,我幸福的生活著每一天。
我懂得,學會了感恩,才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好,用微笑去對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對待朋友,對待困難。
寬容和感動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冰峰為春暖,化干戈為玉帛。
學會感恩,我的一顆心永遠被溫暖籠罩,被甜美滋潤,我的生活中沒有冰雪,沒有沖突,沒有憤怒,沒有戰爭,沒有咒罵。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網絡,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顆感動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樂。
在感恩的世界里,我們還會時時提醒自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如果你是一個苦惱的人,你應該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是驅除你的苦惱的一劑良方妙藥;如果你是一個對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的時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溫暖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郁郁不得志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的心情漸漸舒暢,漸漸平和;如果你是一個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你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逐步釋放重負、放松身心;如果你是一個只顧索取的人,你更應學會感恩,因為感恩會使你變得會適當地給予;如果你是一個快樂的人,你也應學會感恩,這樣,你的快樂就會取之不盡...... 對別人感恩,相應會得到他人對你的感恩,所以你是得到了兩份好心情。
學會感恩,就是學會了長存感激之情,永存愛心。
愛的力量是非凡的,它會把一個人塑造得更為完美。
外國有一個感恩節,可咱們中國卻沒有,那倒無妨,咱們何不把每一天都當作感恩節來過呢。
朋友,如果你想有一個好的心境,那不妨試著學會感恩,把每一天都當作你的感恩節。
人們往往會牢記自己的付出,卻容易忘記感恩。
愛因斯坦說過“每天我都要無數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內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勞動的基礎上。
我必須竭盡全力,像我曾經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樣,作出同樣的貢獻。
”我們只是個普通的人,不可能像偉人那樣對人類有卓越的貢獻。
但當我們赤裸裸地來到人世,從無知直到長大成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大自然、親朋和無數陌生人給予的一切,我們被愛緊緊圍繞著,許許多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我們的生活奉獻著、付出過,我們難道不應該永遠記住所有人和事,所有愛和恩,為此承擔一份歉疚,珍惜、知足現有的一切嗎
感恩是愛和善的基礎,我們雖然不可能變成完人,但常懷著感恩的情懷,至少可以讓自己活的更加美麗,更加充實。
而感恩是需要學習,需要培育的。
西方的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求他們寫感恩日記,感恩陽光、感恩自然、感恩一切給予微笑和愛的人。
所以培育感恩情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如果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節,這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麗。
但即使有感恩的心,人們也常常是只記得感謝給我們關心、幫助、掌聲的人,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助一臂之力。
而少有人去感激傷害、欺騙、打擊過我們的人,我們常常對他們是報以怨恨。
其實,對那些傷害過我們、帶給我們疼痛的人,我們也應該記得:正是他們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不僅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真情,更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驅逐傷害. 愿人人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以上兩篇作文不知你可否滿意
若滿意希望你給我加點分。
Thank you very much.
關于自立自強的句子
幾來,一代又一代華兒女在祖國大地上辛勤勞作,艱苦,形勤勞勇敢,不畏艱難的優秀品格,培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精神,而艱苦奮斗,自立自強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否則的話,你將無法生存,這就是自立。
所以,我們從小就得認真學習,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好堅實的基礎。
但是也不能因為別人的成績比自己的好,就嫉妒他。
這樣做的話,不僅傷害了別人,也給自己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相反,我們還要虛心向他學習,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這就是自強
我們的父母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日夜操勞,為了家人的生計而奔波勞累,想必他們在事業上的困難要比我們在學習方面的困難多得多吧
但是他們沒有退縮,選擇的是堅強面對
作為一個積極上進的青少年,我們要學會生存,自強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父母,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
人生就是這樣,只有在競爭中努力成長,自強不息,才能磨煉出自己堅強的性格與良好的心態,從而 從容地面對這個繁華的世界,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經過風雨怎能看見彩虹。
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堅持 自己的人生目標,并毫不氣餒地追求下去,一直付出艱辛的勞動,就一定會實現你的理想。
冰心奶奶曾經說過:“成功的花朵是用心血澆灌出來的
”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主人,我們一定要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時刻體現出自立自強的作風,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為了我們美好的未來,一起奮斗吧
關于自立自強的精彩短語
以下有一些自立自強名言警句希望對你有用:志比精金,心如堅石。
〔明〕馮夢龍一思尚存 志當存高遠。
〔三國〕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
〔南朝〕范曄 男兒事業當志奇。
〔三國〕貫休 君子志于擇天下。
〔宋〕劉炎 襤褸衣內可藏志。
書摘 志在林泉,胸懷廊廟。
琮瓊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移志。
〔漢〕桓寬,此志不懈。
〔明〕胡居仁
請問下,誰有關于自立自強的名人實例。
。
最好5個。
。
。
100字左右的,,,超感謝
張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
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后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
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她給村里小學的孩子們教書,并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
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年海迪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
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
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
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韓國出版。
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并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
1992年度中國作協莊重文文學獎; 1994年全國首屆奮發文明進步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1997年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1998年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和“山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8年全國第二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和個人特別獎; 1999年全國第三屆優秀婦女讀物獎; 1999年全國第四屆外國文學作品優秀圖書獎; 2002年10月,長篇小說《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 2002年12月《絕頂》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
2003年10月《絕頂》獲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癥手術后,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發奮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
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里的殘疾人問題》。
1993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并通過了論文答辯。
被授予了哲學碩士學位。
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奮斗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尋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
”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著一條道路。
2006年3月3日,張海迪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開幕式上。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
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
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的孩子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
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吁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1997年她被日本NHK電視臺評為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
張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種榮譽稱號—— 1981年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 1982年獲聊城地區“模范共青團員”稱號; 1982年獲聊城地區“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2年共青團山東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 1983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3年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9年中宣部授予“優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稱號; 1990年山東團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1991年中國殘聯授予“自強模范”稱號; 1992年濟南市政府記大功一次; 1993年全國婦聯授予“巾幗建功標兵”稱號,并再次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5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模范黨員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被日本NHK評為“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
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2001年被新華社《環球》雜志評選為“環球二十位最具影響世紀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并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
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
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杰出代表。
關于自立自強的詞語
自強不息 - 自力更生 - 獨立自主 - 自食其力 - 發奮圖強 - 白手起家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自食其力 , 發奮圖強,獨立自主 頑強拼搏 鍥而不舍,兢兢業業,一心一意 堅韌不拔,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