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推薦理由及讀書感悟 急
學校要家長寫
讀后感 讀了我深有感悟深深的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于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文中“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
二者的區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 關于家庭教育我們承認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教育。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書中記敘了許多作為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
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
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愿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
書中記敘了許多事情再次地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
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愿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
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
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
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問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
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 “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為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
”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
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
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
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
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
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
剛開始從事教育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
”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
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
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采納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每一篇寫一句話收獲
前段時間兒子班主任蔣老師推薦家長去看這本書,看完后并寫下讀后感。
我相信老師推薦的一定沒錯,于是就在網上訂購了這本書。
書一到手我就捧著書細細讀起來,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這天晚上一下子看了書的一半。
剩下的我用了三天上夜班時間看完了。
做為媽媽的我,感受頗多,深受啟發。
這本書真的值得推薦。
此書主要內容是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原則,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民族發展負責,對未來社會負責,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
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得正確。
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著自己手里的玉。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
”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
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
作為媽媽,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路. 作者能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
如第四章,如何培養良好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后,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以前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家長的功利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強迫孩子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有時正確的方法易行.文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
”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于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聰聰現在已經上三年級了,每天都有很多,說實話他的成績一點也不好。
估計也讓老師煩了不少心。
回到家讓他寫作業他總慢慢悠悠,一邊玩一邊寫,有時候半個小時過去了都還沒寫一個字。
買的課外書壓根不愿意去讀。
有時候我氣的恨不得扇他倆耳光。
這本書提到 “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
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問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
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孩子究竟怎么才會愛上讀書寫字呢,書中強調要讓孩子們輕松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
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后,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書中是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這本書真的值得一看,真的覺得受益匪淺
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
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
身教永遠大于言教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400字
我的孩子五歲了,在他1歲多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本書,感覺很好,是我這幾年看到的育兒書中最好的一本。
建議你購買并且多看幾遍,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益,同時還可以關注作者的微博,里面有家長和她的通信,都是關于小孩成長中的問題,很實用。
家長會家長發言稿簡短50字左右
各位老師、家長:大家好
我是xx的媽媽。
首先感謝于老師給我這么好的一個機會,讓我站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我感到十分榮幸。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也是在借鑒別人成功教育經驗的同時,摸著石頭過河。
今天既然站在這里,就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和認識吧:對孩子的培養無非是情商和智商的培養,而我則更側重于情商的教育。
一方面,現在孩子比較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家長:第一、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在家里,我們盡量負起擔當榜樣的責任,因為我們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會影響孩子的終生。
不撒謊,不說臟話,201x年x月x日誠實,尊老愛幼,不亂發脾氣,做事認真&&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我們的言行就是一支在這張白紙上寫字的鋼筆,寫錯了,就很難抹掉。
我們心里都有一桿對與錯的稱,總之,你要求他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第二、盡可能多找時間陪孩子。
我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忙于自己的工作。
工作之余,又想享受一下自己的愛好,總找不到時間陪孩子。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家人約定,不管做什么,能帶孩子一起做的就一起做,不能一起做的,就商量一下,騰出一個人陪孩子,或者先陪孩子,等他睡了,再做自己的事。
現在有許多孩子活在虛擬世界里。
有的家長對我說,俺家孩子,天天長在電視上了。
就愛玩電腦游戲,沒治了。
不是孩子沒治了,而是他們太孤獨,如果多抽出點時間給孩子,他會感到很幸福。
第三、是讓他多了解家以外的環境。
我的一位
從父母角度談談如何看待子女的家庭教育,如何去參與子女的成長和成熟
母愛是母親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例如把兒子和女兒由嬰兒期、兒童、青少年,直至成年,供書教學,關懷照顧等。
母愛常被描繪成母親對子女的恩情,是無私、偉大,也是文學作品中的常見題材。
【第1句】: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之子
【第2句】:母愛是一團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第3句】:“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注:指高粱餅子)。
”——季羨林
【第4句】: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第5句】:“我很幸運有愛我的母親” ——貝多芬
【第6句】:母親對我的愛之偉大讓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驗證這種子愛是值得的。
——夏加爾(繪畫大師)
【第7句】: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第8句】: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喬治·艾略特
【第9句】: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就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錢。
——馬克·吐溫
【第10句】:人的嘴唇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媽媽”。
【第11句】: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馬克·吐溫
【第12句】: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第13句】: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
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第14句】:在你的生命中最荒謬的一天,就算你有一臺電動的騙人機器,你也騙不過你的母親。
——荷馬·辛普森
【第15句】:在孩子們的口頭心里,母親就是上帝的名字。
——薩克雷
【第16句】:母性的力量勝過自然界的法則。
——芭芭拉·金索爾夫(美國當代著名作家)
【第17句】: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它的最深處你總會得到寬恕。
——巴爾扎克
【第18句】: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于無畏精神的老師。
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
——史蒂維·旺德(美國著名盲人男歌手)
【第19句】:母親們是天生的哲學家。
——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美國女作家)
【第20句】:母親不是賴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為不必要的人。
——美國女小說家 菲席爾.D.C.
【第21句】: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于我天使般的母親。
——林肯
【第22句】:作為一個現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給了孩子們多少物質的東西,而是你傾注在他們身上的關心和愛。
關心的態度不僅能幫你省下一筆可觀的錢,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為你花錢不多并且給予了勝過禮物的關懷。
——美國作家 諾埃爾.O.
【第23句】:“她讓我感到了美的誘惑
” ——達爾文
【第24句】:對我而言,我的母親似乎是我認識的最了不起的女人……我遇見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從未遇上像我母親那般優雅的女人。
如果我有所成就的話,這要歸功于她。
——查爾斯·卓別林
【第25句】:“年輕的時候,她說我是一個好孩子。
有這樣一個忘我犧牲的模范母親,又怎能不做一個好孩子呢
”——匈牙利音樂大師李斯特
【第26句】:“從母親那里,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講故事的快樂。
”——歌德
【第27句】:“母親那種獻身精神、那種專注,灌輸給一個男孩的是偉大的自尊,那些從小擁有這種自尊的人將永遠不會放棄,而是發展成自信的成年人。
你有這種信心,如果再勤奮就可以成功。
”——多蘿西.埃諾博士(英國倫敦大學心理學家)
【第28句】:“當母親逝世時,我身心交瘁,簡直要垮掉,我幾乎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
”——希思(英國前首相)
【第29句】:“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我的母親。
”——茅盾
【第30句】:我的母親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女人。
我所有的一切都歸功于我的母親。
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歸功于我從她那兒得到的德、智、體的教育。
——喬治·華盛頓
【第31句】:無論我現在怎么樣,還是希望以后會怎么樣,都應當歸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親。
我記得母親的那些禱告,它們一直伴隨著我,而且已經陪伴了我一生。
——亞伯拉罕·林肯
【第32句】: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喬治·赫伯特(英國詩人)
【第33句】:青春會逝去;愛情會枯萎;友誼的綠葉也會凋零。
而一個母親內心的希望比它們都要長久。
——奧利弗·溫戴爾·荷馬
【第34句】: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高爾基
【第35句】:岡察爾的名言: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這說明母愛是非常偉大的,是永遠伴隨在我們身邊的。
36 老舍說的: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我覺得這句話說明慈母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想根對花一樣重要。
37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38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39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40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
(印度) 41 記憶中的母親啊
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
(法國) 42 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43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英國) 44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法國)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心得體會3篇
范文只能作參考,具體的實踐還要日常中摸索出新的方法和經驗哦。
培養孩子閱讀心得范文1 在人類知識的傳遞中,書籍總是起著巨大的作用,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而言,書籍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的。
據說猶太人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把書粘上蜜,讓孩子去舔,使孩子在感知書本的最初就感受到了書是甜的。
于是也就有了猶太人世代傳言:書本是甜的。
我想猶太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也許和他們對于書籍的熱愛是不無關系。
對孩子們而言,能夠從小就體味到讀書是一樁快樂的事情,從而終生享受書籍所帶來的無窮樂趣,也許就是社會、學校與家長所共同給予他們的最好的童年禮物。
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呢
作為家長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聽”開始 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理解能力差,為他們讀書太費時,又沒實效。
其實不然,當我們為孩子們讀書時,也許現在他們未必聽得懂,但是他們的語言和理解能力卻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就像你在為一株小樹苗澆水,它不會馬上長出葉子,但是它的根在靜靜地吸收,生長。
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買孩子感興趣的書 作為家長,首先要吸引孩子讀書。
既然孩子看不進枯燥的或相對他來說較為深奧的書,那么就去買孩子感興趣的書,首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他的閱讀速度,鍛煉他讀書的耐心。
我的兒子我發現他十分愛看《西游記》系列中的《三打白骨精》,坐在板凳上半天時間一動也不動很吸引他的注意力,并且里面也有些動腦筋的環節。
吸引孩子的心,讓他被故事情節吸引從而愛看書,愛動腦。
當然,看這些書不是最終目的,這些書是初步用來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最終的目的是讓他們看各種書籍。
三、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能靜心讀書。
我兒子剛開始閱讀書籍的時候,常常靜不下心來,不能進入角色。
為了引他進入故事情節,我陪著他一起閱讀,直至閱讀到最后一頁。
現在,他已能默默的邊看邊去想這故事情節了(因為還不認識字,只能靠記憶)。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讀書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它不僅使人知識廣博、學富五車,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
而從小培養孩子讀書閱讀的習慣尤為重要。
只有孩子自己能夠去讀書獲取知識,才能夠使他的知識永不枯竭。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培養孩子閱讀心得范文2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學會閱讀首先要養成閱讀習慣,這種習慣不需要別人強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覺就能自然而然地就會去進行閱讀。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卻往往忽視了對孩子們閱讀習慣的培養。
孩子們在閱讀實踐中由于沒有及時得到指正和指導,造成閱讀跟不上,想像力也就越來越差,由于現在電視網絡的便利,孩子閱讀時間空間相對越來越少,豐富的想像力也會隨之消磨掉。
家長老是抱怨孩子不會寫作,這就是想像力缺失造成的,孩子也就沒辦法把文章的層次,段落寫清楚。
草原雄鷹指導師就學習習慣第五講《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又給我們家長指明了引導的方向,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方法一:家長要營造讀書的氛圍。
家長首先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可以邊閱讀邊評價內容,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關注,慢慢地孩子也會受感染。
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看,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整天在書店里找書看,小孩慢慢就喜歡閱讀了。
又比如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書架擺上他自己的圖書,并幫孩子作圖書的分類整理,當孩子主動閱讀放置的圖書,雜志,報紙等,父母可以給予誠摯的贊美。
由于父母的欣賞,孩子自然樂于閱讀。
方法二:家長要與孩子做好親子陪伴閱讀。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親子閱讀不同,幼兒早期陪伴是通過孩子熟悉的事情入手,去刺激感觀,讓孩子邊玩邊對卡片,這樣又能記住還會說。
當孩子會說話時家長用童話故事去進行親子閱讀,通過熟悉的植物及動物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并展開,慢慢地孩子就會通過童話故事,能把簡單的情景描繪出來。
我們家經常與孩子共同讀書,或者,每天臨睡前留出一刻鐘時間,指導博文讀報讀書,那時候天天如此,博文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
可有段時間,一方面我們的原因,另一方面兒子迷上了三國的評書,天天臨睡前把閱讀時間改為聽評說時間,當時我們也沒反對,但現在想想還是有點欠考慮,聽與讀是兩種不同的方法,每天閱讀還要堅持,并給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歡的閱讀材料,這樣可以放寬孩子閱讀范圍,自由閱讀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由發揮閱讀天性,從而愛上閱讀,使兒子博文的想像力更一步的提高
方法三: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識讀興趣。
我記得兒子博文從小就喜歡聽老師或我們朗讀,幼兒園的每一篇文章雖然識字不多,但博文都會背誦下來,而且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應運到生活中。
我一直認為朗讀不僅是創造一種讀書的氛圍,更主要的是,幼兒時的孩子聽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強,他們聽到了豐富的詞匯和大人對書的理解。
等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詞語和句子后,孩子會自動地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要經常給孩子朗讀,為了調動朗讀的積極性,對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找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讀給爸爸媽媽聽,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
方法四: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興趣是在識字興趣基礎上培養的,這樣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一個充分的發展.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自己閱讀,也可以孩子與家長互讀,可以用讀故事,小說,科普,讀物,雜志,報紙等形式,這不但可以營造家庭讀書氣氛,可以讓孩子愿意跟隨父母閱讀,而且讀完之后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鼓勵孩子發表意見和觀點,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怎樣把課外閱讀與課文中的寫作有機結合起來,或引導孩子做好讀書筆記.在孩子們閱讀的過程中,必須培養孩子閱讀思考的習慣,糾正那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不良習慣,這樣才能引導與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激發他的閱讀興趣. 方法五:常見的閱讀方法.一種方法是精讀與略讀.所謂精讀(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家長要引導孩子在讀的過程中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大聲讀出來,要求孩子分析文中內容,并講出主要內容,讓孩子去領略分析書中的能力,讓孩子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斷.所謂略讀(這種閱讀的目的,是為通覽全篇,取其精華。
不要求對讀物逐句逐詞地進行閱讀,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從大主題入手,再從細節中考慮.)家長引導孩子先從內容簡介,快速瀏覽章節中的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等等,讓孩子在寫作中構思,列出題綱,并了解大概意識.另一種方法是邊讀邊記憶.家長引導孩子對內容不能枯燥的去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記憶,可通過(有意記法-理解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精選記憶法-諧音記憶法-口訣記憶法-圖像記憶法)等方式去引導.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細心與耐心.宋代的朱熹說過:“讀書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記號,進而在寫讀書筆記時將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四到當中,心到手到最為重要。
兒子博文的閱讀習慣,每天放學后一小時的閱讀量,對于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從要求二年級閱讀量的3-4萬字上升到三年級的20萬字,這些往往還不夠,而造成這個原因的是我與老公對博文閱讀方法上的引導還不到位,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希望能更加努力
希望進入我小家學習的家長朋友們,我們要從孩子的年齡特征出發,根據具體情況逐步培養,由小積大,最終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孩子閱讀心得范文3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第1句】: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首先應該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健康、干凈、溫暖和快樂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
閱讀的興趣要從小培養,其中環境的熏陶最為重要。
要想孩子愛上閱讀,父母首先要對閱讀也產生興趣。
最理想的環境是:充滿書香的家。
【第2句】:書在家里無處不在,讀書是家里成員的休閑活動之一,而且父母經常與孩子交流閱讀經驗和心得,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鼓勵孩子將書當“玩具”去玩,視“書”為好朋友的觀念。
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書面語言產生了興趣。
在兒童語言發展關鍵期內,我們應及早地為孩子提供完整語言的學習機會。
二、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最好的途徑
【第1句】:《蘇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書作家橋斯坦賈德曾說: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給孩子吃飽穿暖之后,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應該去為孩子們選擇出最好的書,帶回家來,放進他們的臥室里。
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的父母很早就開始給他們讀書,并使他們養成了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第2句】:當孩子看完一篇東西時,要鼓勵孩子敘述出來。
家長一旁要注意適時鼓勵、表揚和引導,讓寶寶們感到興奮和自豪,由此產生閱讀更多書的愿望。
在閱讀過程中,當他講錯了或講得不夠好時,不必向對待學生似地認真糾正。
有些兒童不愛閱讀是由于家長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點糾正,這會使他感到厭煩。
孩子都是愛玩兒的,爸爸媽媽們還要多考慮如何讓閱讀更生動、有趣,通過一些寓教于樂、有趣的語言游戲讓孩子愛上閱讀。
每天堅持半小時的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在媽媽的懷抱里很有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長都很有利,讓孩子在快樂中獲得心智全面發展。
總之,好的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養成是天長日久、不斷重復的結果。
貴在持之以恒。
聽故事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講故事是每個家長的天職。
而總有那么一天,孩子會捧起以前由家長捧著的書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邊陪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