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看法
設計是一種狀態,和生活有關,生活越豐富,思維也會活躍很多,帶來靈感,和新的設計元素。
相當一段時間,很是投入,放下了所有的東東,精力都放在工作學習上,一個階段下來,總覺得人變得累了,思維變得麻木了,漸漸成了一種程式化。
慢慢調節自己的心態,接受很多新的愛好,并溶于生活,或許能改變我們麻木的思維。
然后,又將是一段時間的靜,將生活的感悟,靈感的點滴溶于設計.... 如此循環反復,生活也成了一門藝術,藝術的靈感也來源于生活。
由簡約到繁雜又到純凈的一個過程,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沉淀.... 很多人做設計,從事一二年后,就沒有了往日的激情,往日的投入,往日的向往,慢慢在前進的路途,停下了自己理想的腳步,站在未來十字路口徘徊。
為什么會這樣呢,第一自己平時缺少學習;第二缺少好設計師的鼓勵與引導;第三缺少工作環境的活躍;第四缺與其它設計師的交流;第五設計作品得不到上司的肯定;第六經常給客戶受打擊改稿。
以上這些都是設計師失去動力的原因。
出現以上原因的設計師:第一自己平時缺少學習; 因為設計行業它是一個不斷要為自己加油的行業,一缺少動力,就沒有了激情,所以從事本行業的設計師,當你工作越來越沒有動力時,不要以為自己體力不行,思想沒好的想法了,我不適合做這個設計,這些只是你對設計缺少了一份投入,缺少了一份對生活的感悟,缺少了對美的發現,所以慢慢就會在未來迷茫
第二缺少好設計師的鼓勵與引導; 不好的設計師,不但給不了好的鼓勵,相反只會帶給你更的負面影響,想學到專業的廣告設計知識,就是難上加難了,同時一個不好的引導,會左右著你對設計未來的迷茫,所以選擇一個好的導師,決定著你對未來的希望
第三缺少工作環境的活躍; 很多廣告公司老板不是從事廣告這個行業的,不但不懂得培養設計師,也缺少了對設計師作品的理解和尊重,導致很多好的廣告設計死于非命,只能讓設計作品稱為藝術品,工作中很多同事無心上班,長時間聊Q,看電影,打游戲,缺少了在空余時間對設計學習。
慢慢感覺每設計一份稿,就是難上加難。
第四缺與其它設計師的交流; 很多設計師,以為自己會一點設計,很驕傲自滿,不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樣的設計不會有太大的長進,慢慢設計的水平也會與人拉距離。
第五設計作品得不到上司的肯定; 一個好的作品得不到上司的肯定,除了自己不會推銷外,只能怪上司不懂得品味,當你缺少這方面的溝通時,不防多問幾個為什么,相信你的作品會得到上司更多的認同。
第六經常給客戶受打擊改稿; 學會多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他們要什么,是商業味的,還是文化味的,還是抽象性的,不思考就在做設計時,你們付出更多的時間,也只是在浪費你跟你客戶的時間
從事設計,看它是一份不難的工作,學設計軟件,多幾個月培訓,出來社會一工作,人家就稱你為設計師,但是想做好的設計師,有尊嚴的設計師,受人尊敬的設計,不是你學會設計軟件,會做一點簡單的設計,就叫好的設計師,充其量說,只能說是一個設計工匠,好的一個設計,無論是公益設計,還是商業設計,都不是你在短時間里,就可以做出來,而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厚積薄發”出來的。
設計行業是一個要經常學習的職業,也是緊跟潮流,引領潮流的職業,一但設計離開學習,在生活中缺少投入,缺少發現,缺少對美的存在,那接下來的設計之路,困難就會隨你而伴隨,很多在校生,設計看起來是很有前景的,但因為剛就業,就進入了一些企業單位,從事簡單的設計,幾年一過,除了會一些簡單的商業設計,有深度的文化設計,有產生共鳴的設計,就很難見到
更別說從事設計,能找到樂趣可談
對藝術設計的了解和感悟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這是家喻戶曉的名言。
生活是什么呢
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動。
如:種田、吃飯、旅游、休息等等。
藝術是什么呢
藝術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中,對自然現象進行的體驗、感悟、提煉、加工,并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它。
例如:用音樂去表現高山流水,用繪畫中去表現梅蘭竹菊,用書法去表現陰晴圓缺。
總之用藝術詮釋自然、生活之規律。
其目的是:從宏觀上說,使人們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協調發展。
從微觀上說,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滿著藝術 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藝術。
從視覺上,我們看到藍藍海洋之寬闊、小河流水之細膩、花兒盛開之美麗、春風撫柳之溫心;從聽覺上,我們聽到驚濤拍岸、高山流水、鳥兒爭鳴;從嗅覺上,我們嗅到花兒的清香、從味覺上、我們嘗到酸甜苦辣;從肢體上,我們感覺到冷熱溫涼、粗糙光滑;我們從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藝術無處不在。
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當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過喜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過太空;世界太大了,我們沒有去過的地方太多了,可這不等于我們不了解喜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為書本、電視去過哪個地方,所以我們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書本、電視那里尋找,一定能找到的,這樣藝術的資源就更加豐富了,就能為創造更好的藝術做好鋪墊。
生活不全是藝術 現實生活不全是藝術。
怎么說呢
藝術的形成是需要選擇、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純粹地照搬自然。
比如說沙子里面有金子,但沙子并非全是金子,要想獲取金子必須經過提煉才能獲得,而不是把沙子全部收藏起來。
如果把金子比做藝術的話,那么沙子就是自然,我們要想獲取金子,就必須要具備獲取金子的工具,還要有篩選、分離、冶煉、提純一整套技術。
我們要掌握藝術就要具備獲取藝術的工具和技術,達到技術熟練、精湛,知道怎么去選擇,怎么去取舍,從而創造出更優秀的藝術。
藝術來源于生活 藝術中到處都體現著生活、體現著自然。
藝術來源生活,生活來源自然。
生活是千姿百態的,自然是變化無窮的,因此,藝術也是豐富多彩的。
在書法中,王羲之的平和,如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米芾的飄逸,如春風拂柳,婀娜多姿;顏真卿的粗獷,如彪形大漢,威猛魁悟;趙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豐韻挺拔;弘一的空靈,如禪房入座,清新幽靜等等,這些都是用自然、用生活來述說藝術家心靈的。
藝術高于生活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藝術是生活的提煉、加工和再創造。
藝術家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內容,運用到藝術中去,反過來又充實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新的享受。
作為藝術的表現方法,決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復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華。
在這個提取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的時代不同、內容的不同、環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產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這些不同,才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
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審視、品味作品,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自然、生活給藝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藝術盡情地表現自然,表現生活,并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們在自然、生活中體驗到花兒的開放、鳥兒的歌唱、江河的奔騰、高山的聳立,通過認知,產生感悟,花兒為誰開放
鳥兒為誰歌唱
江河為誰奔騰
高山為誰聳立
抒發我們對自然、生活的情感;把這些情感轉換成其他的藝術形式,如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等,使我們能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中。
別忘了結合自己的專業,自己的事情多數還是要自己來做。
^^參考資料:
職業培訓感言 100字左右
關于企業員工培訓大篇一:企業員工培訓感言聽了韋老師兩次程培訓,我獲是頗多的。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許許多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職業,也可以規劃自己的未來。
由于每個人的閱歷不盡相同,所以大家對生活的理解也不同,彼此的思想觀念也有很大的差異。
人就這么一輩子!因此有人選擇了索取與享受,而有人則選擇了給予與奉獻,還有大量非常善良但心態與行動卻一直在搖擺的尋常百姓。
這也就形成了日常的文化差異。
李總提出我們Xx公司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有人這樣說,一個企業應是一所學校、一支軍隊和一個家庭,這種比喻確實有其道理,他告訴我們一個企業要擁有一個能使自己的員工能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環境,這也許是企業人才來源的最好的途徑。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什么樣的人才是企業優秀的人才?一個企業的優秀人才,應該是深知企業的文化,在思想上能有機地溶入企業的文化中成為一個整體,同時具備能創造性地、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的能力,特別是前者尤為重要。
來到Xx公司就職,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期待:希望通過自身的奮斗來實現自我價值,同時獲得合理公平的回報。
這種回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
有時,絕對公平是沒有的,但如果失去了基本的公平,一個團隊就不可能團結,分崩瓦解只是遲早的問題。
怎樣讓Xx這個團隊擰成一股繩,發揮出最大最好的效應,是我們迫切需思索的問題! 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貫徹堂堂正正為人、兢兢業業做事的原則,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口號,而是把它切切實實地融入到具體的工作和公司的經營活動中。
創新、超越、團結、務實這是Xx公司的企業文化的一種體現,以服從組織、團隊合作、責任敬業、誠實守信和自我批判等的企業價值觀和文化為依據,這種文化與管理,是公司發展過程中多年經驗的積累與沉淀,是Xx公司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一個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我認為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要通過工作的實踐來不斷的學習,積極地注意吸納其它企業的先進思想,結合公司的實際和自己的員工來共同建立的一種文化。
如經營理念、管理理念、服務理念、風險理念、人才理念等等一系列形成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個擁有優秀文化的企業,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才可能得以生存和發展,其資本才可能不斷增加,而且成為真正有價值的資本,否則,再多的資本也不過是一堆廢紙,因為它會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喪失。
公司的企業的文化是開放的、包容和不斷發展的,所以只要我們繼承這種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集體團結一致共同奮斗,我們有理由相信Xx的明天會更好! 篇二:企業員工培訓感言 學習班上,臺領導及各個部門主任的講話精彩紛呈,深入淺出,就像給我們煲了一鍋八寶粥,味道好,營養更好。
臺長的總結講話顯然成為點睛之筆,三個珍惜道出了臺領導對我們的希望和要求,讓我們深受教育和鼓舞。
珍惜機會。
機會是社會給與的,可遇不可求,但如何把握就取決于自身的條件和做人的態度了。
電視臺這次招聘給與我們一個很好工作機會,這是她自身加快發展的需要,也是電視數字化更迭的需要。
那么,我們的現實狀態又如何呢,怎樣去迎接機遇呢?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對待事物的態度。
有人覺得進電視臺干技術沒前途,想去公司,有人想留在北京等等,而我不以為然。
電視行業是充滿激情和興奮的行業,也是年輕人向往的行業,電視工作者涉及知識面廣,學習收獲也會更加豐富,況且這個時期是我們不斷積累的時候。
在眾多優秀的競爭者中,自己如何去爭取,如何抓住這次機會呢,我也曾彷徨過。
幸運的是,自身現在的狀態加上努力和信心,最后使我踏入了這座大門。
珍惜事業。
這是把事業看作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事物去看待,而這種活力的源泉是學習,做一份事業是不斷學習的過程,享受學習快樂的過程。
理論知識的學習,工作實踐的學習,同事之間的學習,把這三者結合起來,無不能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先進知識。
電視事業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新興事業,它的鮮明特點是知識更新快,專業涉及面廣。
對于一名初入電視事業大門的新人,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把學習當作干一份事業來做,給與事業一個不斷學習的態度。
珍惜責任。
作為一名電視工作者,責任不是形同虛設,而是確確實實的,肩上扛著,心里想著的。
以前曾經覺得做電視很膚淺,在臺里的實習和這次的全面培訓,都讓我重新思考,重新審視電視工作。
電視的影響力巨大且有擴大的趨勢,小到民眾的生活工作,大到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和氣勢,無不受著電視這個生動的宣傳媒介的影響。
電視的工作者,正是電視畫面的創造者和傳播者,肩負著歷史和社會的責任,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只有這樣,通過畫面所表達的價值體現才是彌足珍貴的。
踏入電視臺的大門,意味著自己的身份轉變,責任轉變,人生的道路也開始轉折。
當我們欣喜地看見市電視事業駛入快車道,加速發展的時候,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和平臺擺在我們面前。
常說,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怎樣在這個高平臺上去發展,走出自己寬廣之路,正是我們要進一步思考的。
我想,用三個珍惜這把金鑰匙去打開思考大門,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行動,才是實現目標的真正法寶。
篇三:企業員工培訓感言有機會參加集團組織的兩天一夜的愛與智慧培訓,通過幾個看似簡單的游戲,卻讓我的生命經歷了新的歷程。
整個培訓過程給我感動很多、感觸很多、感悟也很多。
一、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個人再強大,能力都有限,只有融入到團隊里面來力量才是無窮的。
要形成優秀的團隊,團隊內首先必須團結,因為大家是一家人,最讓人感動的總是那 一心一意為同一目標而努力奮斗的日子,哪怕卑微也值得驕傲,因為無數卑微的目標積累起來就是偉大的成就;其次相互之間要學會學習,學會包容、諒解。
團隊成員間要多為對方改變,不能包容,就兼容,不能理解就諒解,這樣才會將伙伴們的潛能激發,才會發現每個人原來可以做得更好。
事實上,每個人一點點的進步帶來的都是整個團隊的飛躍,反之,如果大家都漫不經心,換來的則可能是整個團隊的消亡。
二、生命需要激情,態度決定一切。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積極主動的心態,做人、做事都要全力以赴。
生活中,每個人要面對的人、事都太多太多,也許你的激情不在,也許你的態度有些消極,但對人要尋求雙贏的長遠目光,要多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少對別人出紅牌。
另外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責任,勇于肩負責任,主動積極投入并全力以赴,這次我是這樣去做了,我也得到了我要的結果,培訓結束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生命是如此的輕松,什么才是真心英雄。
三、生命需要愛,心要永存愛,要學會珍惜與感恩。
光陰如白駒過隙,也許你已錯過了很多,虛度了太多青春年華,但一定要懂得珍惜剩下的日子,珍惜現在和未來,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珍惜企業給我們的工作機會和展示平臺。
用愛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其實我們的生命里并不缺乏愛,只是沒有被喚醒。
當你真心付出、傳遞愛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是那樣的快樂。
要學會感恩,感恩身邊所有的人,感恩企業、社會。
感恩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感恩我的老師給了我知識,感恩我的朋友給了成長的經歷,感恩我的領導給了我工作的支持與信任,感恩我的同事給了我幫助,感恩我的競爭對手讓我認識了自我,也讓我知道了如何去面對人生的坎坷,感恩企業給了我工作的機會與展示平臺,感恩那些陌生的行人和所有與我擦肩而過的人,是他們讓我覺得我不孤單,讓我必須走得更快...... 我知道我的感悟也許不是最深,但我深深知道自己的生命已被喚醒,我會這樣走下去,我相信我的生命會有新的、更高的開始,我會走得更加從容、更加快樂!
中專里有個專業是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是學什么的?
ui設計是現在熱門的行業,所以就業是相較容易的,對于新手,進行系統的培最快提升自身能力的方法,有專業的老師給方法給方向,能避免自己走彎路,所以參加培訓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但是在選擇培訓班的時候要謹慎,學會判斷。
學了4個月的電子商務有什么感想
電子商務是一門集經濟、管理、、、法律等相關學科內容的交叉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雖然現在教育部批準開設電子商務本科的學校達到了近300家,但是還沒有正式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
在2002年教育部委托為秘書單位成立了中國高校建設協作組,博士生導師李琪教授任組長。
2003年協作組制訂了開設課程的指導意見,因為缺乏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權威性和強指導性,所以,這個指導意見的執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個學校的具體取舍。
在這種缺乏整體統一部署、安排和要求的情況下,的發展方向、課程體系、教學計劃等的制訂就出現了錯綜復雜甚至混亂的狀況。
這樣,難免會出現有些學校因各種原因(比如,對電子商務本身的發展缺乏認識、對電子商務教學沒有經驗、師資力量缺乏等等。
)為了應付開設此專業、盡快招生的要求倉促制訂(甚至廣泛抄襲)教學計劃,在許多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開始招生和教學。
所以,許多眾所周知現象的出現也就難免了。
2003年協作組制訂的電子商務專業開設課程的指導意見中建議將、電子商務經濟學、、、電子商務技術、電子商務支付清算、、、電子商務專業實踐、電子支付與網上金融學列為專業核心課,本科專業應該至少開出六門以上。
而實際各個學校課程的開設情況因上節所述原因差異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應該如何學習呢
我們沒有辦法等到這些問題都徹底解決以后才開始學習。
因為,第一,這些問題何時能徹底解決是根本不可控的;第二,電子商務不會停止其瞬息萬變的發展,即便是成型和權威的教學指導也要面臨隨時的調整;第三,我們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
所以,我們應該主動地尋找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學習電子商務的方法,當然最直接的方法是和老師共同探討,實際上,老師們一直就沒有停止尋找和探索。
如第一段所述,電子商務知識內容的綜合性、交叉性決定了電子商務學習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有利的是,電子商務實務工作對其知識的要求還是有確定的規律可尋的。
而電子商務實務和電子商務實踐體系兩個體系卻給我們提供了兩個學習的線路。
這樣就構成了對電子商務“面”上的學習和實踐。
具我的了解,各個學校在這方面普遍做的比較深入和系統。
我更要強調的是“點”上的學習。
從電子商務學習的方法上講,叫做“點”和“面”的結合。
“面”指的是專業基礎知識,包括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技術、基本法律、法規知識,具體而言就是協作組推薦的核心課程。
“點”上的學習包括(比如網站管理、)、電子商務技術(比如:網站開發、技術維護)、電子商務策劃、界面設計(不要小看,優秀的設計師是非常受歡迎的,而且需求也非常大。
)等,應該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幾乎都是具體是工作崗位。
“面”上的學習是基礎保障,“點”上的學習是技能突破,是就業或者開展問題研究的直接保障。
如果只有“面”上的學習,可能做具體工作就很困難,就可能出現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尷尬。
反之,只有“點”上的學習,工作或者研究就很難深入,也深入不下去,也會缺少迅速成長和進步的基礎與動力。
建議每個同學在學習中選一個“點”,選擇的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個人興趣喜好、本校專業特長(比如:有的學校原來是金融專業強、有的技術強、有的物流特長等)、本學科師資特長、社會對各個崗位人才的需求狀況等。
“點”的方向選擇最好在專業課開始之前就做出,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有的放矢,集中精力使得學習和實踐有深度和廣度。
對于掌握知識比較快、綜合實力比較強的同學多選擇幾個“點”,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更加豐滿當然更好了。
但要注意,切勿貪多嚼不爛。
上一篇:文化養老的宣傳口號合集10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