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世界讀書日的名言宣傳標語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一本好書,不知成為多少人的精神食糧,閱讀一本好書,不知成為多少人的指路明燈。給大家分享了世界讀書日的名言標語,歡迎參考!
【第1句】: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第2句】:只要能收獲甜蜜,荊棘叢中也會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第3句】:對于攀登者來說,失掉往昔的足跡并不可惜,迷失了繼續前時的方向卻很危險。
【第4句】:事實上,成功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敗的結果。
【第5句】:饜飫、暖衣而無書教,則近于禽獸。——孟子
【第6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第7句】: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
【第8句】: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第9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第10句】: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
【第11句】:讀書的名言讀書有益的名言魯迅的讀書名言讀書學習的名言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高爾基
【第12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第13句】:山路不象坦途那樣匍匐在人們足下。
【第14句】: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糊口的無窮廣闊的海洋。——凱勒
【第15句】: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第16句】: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第17句】: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培根
【第18句】: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第19句】: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第20句】: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第21句】: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達爾文
【第22句】: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第23句】: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長進先讀書。——李若禪
【第24句】:不讀書的人,思惟就會休止。——狄德羅
【第25句】:讀書是易事,思考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第26句】: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積累的無數豐碩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坎耶里
【第27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由不知難。——陸游
【第28句】:貪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王安石
【第29句】: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高爾基
【第30句】: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正確。——培根
【第31句】: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的教材的興趣。
【第32句】: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考。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第33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第34句】: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會當凌絕頂,一攬眾山小。
【第35句】: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第36句】:奇文共賞識,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第37句】:多讀書、多學習、多求經驗,就是前途的保障。——羅曼、羅蘭
【第38句】: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趙樹理
【第39句】: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糊口里沒有書籍就似乎沒有陽光;聰明里沒有書籍就似乎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第40句】: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
【第41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第42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
【第43句】:讀書就應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第44句】:讀書補自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培根
【第45句】:學會讀書就是點燃火把。——雨果
【第46句】:學問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書吧!——契坷夫
【第47句】:種子牢記著雨滴獻身的叮囑,增強了冒尖的勇氣。
【第48句】:讀書是易事,思考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第49句】: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托馬斯、卡萊爾
【第50句】: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培根
【第51句】: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第52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
【第53句】:書籍是糊口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第54句】: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郭沫若
【第55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第56句】:理想的書籍是聰明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第57句】: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葉圣陶
【第58句】:優秀的書籍是撫育杰出人才的貴重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留下來,并為人類糊口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彌爾頓
【第59句】:理想的書籍是聰明的鑰匙。——托爾斯泰
【第60句】:讀一切好書,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兒讀一本好書,就猶如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關于世界讀書日的作文
篇一:
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屆時世界各地都會為此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因此每年的四月,仿佛全世界都充滿了濃濃的書香。中國有句俗語“春來正是讀書時”,在這個綠芽萌發、百花吐蕊的季節,我們將迎來第16個“世界讀書日”。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伴隨我們一生,幫助我們成長,敦促我們奮進。在柳絲青青,百花吐蕊的四月天里,書香滿懷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精神上的富足,更是展望前程時那一份自信和沉穩。“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改變人生的廣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改變人生的終點”。對于一個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正處在形成時期的少年人,閱讀書籍不僅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少年人的心靈,幫助他們抵御世俗的種種侵染,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更可以豐富學生們的'寫作素材,開闊視野,優化文字運用能力;因此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經典名言,可見書籍對寫作的重要意義。想成就高分作文的同學們,別再埋頭苦想了,也許隨便翻開的一本書已經帶你走上了成功之路。
篇二: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此項活動,讀書日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大事。每年的4月23日,各國的讀書節成了轟轟烈烈搞讀書宣傳活動的歡樂節日。
讀書日那天,我也看到有多家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同時,我也看到一組讓我有些吃驚的數據,在中國有80%的人不知道有讀書日,這讓我很是感慨。
“讀書應該是最美的姿態。”黃蓓佳阿姨來到校開講座時所說的一句經典名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無限廣闊的天地,我們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了解歷史,認識生活,感悟自然。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凈化我們的心靈,并促進我們的成長、成熟。
美國著名學者塔奇曼的一段關于讀書的論述十分形象而精辟,他說:“書是文明的傳遞者,沒有書,歷史就會沉默,文學就成了啞巴,科學就成為跛子,思想和探索就會停頓。”是啊,書籍記載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早就通過書籍,由一代一代的讀書人傳到今天。中國自古以來就十分崇尚讀書。大家知道,無錫東林書院有一副出名的對聯,上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皖南宏村承志堂也有一副對聯,下聯是“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希望全社會都能增強讀書的意識,讓讀書成為每個人發自內心的需要。
關于寫在世界讀書日的作文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又是周末,對于上了五十歲的我,總有許多生活的瑣碎,但無論如何,我還是要抽出點時間把我想說的話說出來。
我自認為我是一個愛書的人,可我真正的閱讀并不多,關于讀書,或許我就是個偽君子。對于書的親近,影響我的自然是我的父親。在那個物質生活比較匱乏的年代,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匱乏,這得益于父親對他小兒子的偏愛吧。《三國演義》《水滸傳》《成語故事》等連環畫和小人書,是父親小兒子的私有財產。我比他大兩歲,他小時候的玩耍只杖著我帶他,所以我就有機會哄得他的小人書連環畫先睹為快。自然他擁有的時間長了,這些東西就成了鄰里所有孩子的讀物了。這些連環畫小人書雖然不是那么齊全,但從中我感知了有那么個時代、那么多的英雄人物、還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再后來,我就讀起了長篇小說,現在回想起來,讓我有文學情懷的還是那一本本長篇小說。
說起小說,我最應該感謝的人是我的二哥。如果有看到我這篇文字的我的家人,定會驚訝!
現在的二哥已經是一個快六十歲的人了,把酒當飯,嗜酒成命。因為長期多量的喝酒,無論從身體的角度還是從精神的角度,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個廢人差不多了。可就是他,不知道從哪里弄回來的小說,對我一生的影響遠遠超過父親給弟弟的連環畫和小人書對我的影響。
讀那些小說的時候,我只知道人物鮮活,歷史背景壯闊,可到底是些什么名字的書,我就不得而知了,因為二哥拿回來的書大多是有前頁沒后篇,或者有結尾沒開頭的書,很少看到有書皮的書。等我上了大學,在文學的課堂上,我才知道那一本本的小說就是馮德英的《苦菜花》、歐陽山的《三家巷》、周立波的《暴風驟雨》、袁靜、孔厥的《新兒女英雄傳》、梁斌的《紅旗譜》。我因為天資受限,沒有考一個好的大學,將就著上了個地方師范院校,學校建立于1978年,我是1983年上的學,學校的圖書館正在建設階段,那時候想看一本書,多難!可我慶幸的是記性最好的小學初中階段我讀了些大學的課堂上老師要講的作品,這些小說深深地根植在我的記憶里。
讀書尚需早,正是因為早年二哥拿回家的這些小說,影響了我對書的偏愛。真的不敢想,當年要是沒有那些大部頭的小說,我對生活的理解整天可能就是二媽家的豬生了幾頭豬仔,三姨家的母雞下了多少個雞蛋。或許因為父親買回來的小人書和不連貫的.連環畫,我會只比鄰居家的孩子多知道幾個故事而已。
行文至此,我想到如同廢人的二哥,他當年從哪里弄來了這些書?這些書后來又去了哪里?以我現在的想法,那時候村里有一群喜歡讀小說的男孩子女孩子,書就是在當時的父母忙碌而無暇顧及或者就想不到顧忌的情況下流轉著。小說,是成長中男女青年的精神生活和成長指南。因為小說,當然也發生了些在大人眼里不該發生的愛情故事,那時的我,懵懵懂懂,只聽了些閑言碎語。
二哥帶回家的小說,影響了我,可二哥卻沒有受到一點書對他的影響。這既有二哥自身的原因,不喜歡讀書,又有家庭的原因,母親不識字,家里日子過的緊張,她一門心事只在如何讓孩子們不餓肚子的掙扎中,她哪有鼓勵孩子讀書的想法啊?父親,那時候的父親整天下鄉蹲點。現在真不明白,父親本來就是個鄉里人,還下什么鄉蹲什么點兒?
一個不喜歡書的二哥,偏偏拿回家來那么多的小說,我真不知道這是怎么個邏輯?但合理的邏輯關系是我愛上了書。
世界讀書日,我寫下這段文字,目的就是要感謝二哥,這個在生活中快要被遺棄的人,他才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關于世界讀書日的2022作文
導語: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此項活動,讀書日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大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讀書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閱,謝謝!
篇一:
經過最近的這次調查,我有了一些想法:我覺得同學們不能只專注于一種課外讀物,科普類的追求者很少,喜歡看雜志的也不多。雖然我們班每學期訂雜志量在年級都能名列前茅,但是有些同學光訂雜志卻不看,這沒有任何意義。班里有些同學特別喜歡漫畫,有時候上學還帶。其實,看漫畫不是不行,但是不能癡迷于漫畫,沒事的時候隨便翻翻就行。所以,那些只忠于文學的同學可以沒事去看看科普書或漫畫,而那些喜歡漫畫的同學可以多買些文學讀物來看。多多變換自己的讀書愛好也擴充了自己的知識。
這幾年的成長,讀書成了大家共同的愛好,幾乎沒有一個人一天只讀半小時的書了,大部分都是一至兩個小時,有些“小書蟲”甚至保持一天三小時左右的讀書時間。我覺得,我們這個年齡最好都保持在一至兩小時的時間段讀書,如果一天的讀書量太大,很可能會導致讀完后一會兒就忘,沒有精力去消化那么多知識。如果是看一至兩小時的書,我們就可以空出些時間,搜索資料了。
建立了校訊通博客之后,同學們都喜歡沒事往上面發文章,讀書筆記也就越寫越多了。同學們都會在讀完書后寫讀書筆記,這是個好習慣。但是,卻沒有多少會在讀完書后作批注畫圈圈的,這是讀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有了批注,寫起讀書筆記來也方便。不要求連作者的資料都要顧及到,但是至少那些多音字或者生詞要處理一下。比較有心的同學還會專門準備一個本幾下書上的好詞好句,以便以后寫文章時引用。
掌握了這些閱讀方法,書籍就會成為我們親密無間的“好朋友”。
篇二: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此項活動,讀書日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大事。每年的4月23日,各國的讀書節成了轟轟烈烈搞讀書宣傳活動的歡樂節日。
讀書日那天,我也看到有多家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同時,我也看到一組讓我有些吃驚的數據,在中國有80%的人不知道有讀書日,這讓我很是感慨。
“讀書應該是最美的姿態。”黃蓓佳阿姨來到校開講座時所說的一句經典名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無限廣闊的天地,我們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了解歷史,認識生活,感悟自然。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凈化我們的心靈,并促進我們的成長、成熟。
美國著名學者塔奇曼的一段關于讀書的論述十分形象而精辟,他說:“書是文明的傳遞者,沒有書,歷史就會沉默,文學就成了啞巴,科學就成為跛子,思想和探索就會停頓。”是啊,書籍記載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早就通過書籍,由一代一代的讀書人傳到今天。中國自古以來就十分崇尚讀書。大家知道,無錫東林書院有一副出名的對聯,上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皖南宏村承志堂也有一副對聯,下聯是“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希望全社會都能增強讀書的意識,讓讀書成為每個人發自內心的需要。
篇三:
我在一年級時并不喜歡讀書,因為那些作文書非常枯燥,我覺得一點兒意思也沒有。后來,在我四年級時,媽媽給我買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歷史書,我一看,又是書,我就把這本書藏起來,媽媽到底把它找到了,讓我看這本書,說是很有趣的一本書,不是枯燥無趣的書。我只好硬著頭皮看了起來,我很快被書中的歷史人物迷住了,這本書讓我知道為什么中國人的后代是“炎黃子孫”,讓我知道了唐朝盛世,和清朝末期的腐敗和恥辱讓我知道秦國從商鞅變法后開始強大,最終統一天下,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還有清朝皇太極的軍隊以少勝多,最終滅掉明朝,由原來都城沈陽遷都北京。
正是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讀書的樂趣,我開始不討厭作文書了,我便開始博覽群書。《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這些書我都喜歡看。
書,已經成為我身邊不可缺少的一位朋友,是它讓我明白,書,是全世界最好的營養品。還讓我懂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將永遠陪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