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害人害己的傻事散文
今天是星期日,我挎上菜籃早早到了早市,心想先轉轉整個早市,對比對比哪家的蔬菜,價格合適,蔬菜鮮,質量優。我剛到早市路口,兩邊各站著一排人嘴里說著:"投資理財,投資理財“都搶著往我手里遞廣告,有的就直接放到我菜籃里。我顧不得理睬,心里只想著我需要買的合適蔬菜,就徑直往前走,誰知道行人通道兩邊,隔三差五還站著發廣告喊著;投資理財"的人群。我這見識少的村里老百姓,沒有拒絕一個個遞廣告人。轉完整個早市,廣告塞了半菜籃,腋下還夾著一大摞。我返回準備買菜時,有好幾個買菜的,誤認為我是拾破爛的',都把自己車筐里塞滿廣告畫片送到我手上。還有位熱心老妹子,看到我實在拿著困難,拿出繩子替我捆了個小捆子,我也沒謝絕,心想我有位知心的老姐姐,老姐姐每天坐在超市外邊早市邊緣大石板臺子上,每天從從超市購物回來經過這里的人們,都把在超市門口收到的廣告畫片遞給她,我也是這樣認識了她。就背著捆子挎著籃子走到石板臺子時,看到老姐姐剛來到,當老姐姐接住捆子高興地說:“妹子,謝謝你,這足有十斤重,和我一天收的重量差不多"。老姐打開捆子,開始有秩序地整理著,她還滿面愁容地;"老妹子,說知心話,每當我整理廣告畫片時,心里總是很糾結,”這么高級精致畫片和小冊子,沒被一人看一眼,就被送到我這不識一字的老太太手里,我只能價值3角錢賣掉,是我最適當的選擇。我不懂這制作過程中產生多少費用,產生多少垃圾嚴重污染環境,成品后,每天雇傭很多人無目的的發放,這純粹是害人害己的行為!老姐的一番話,使我對老姐產生了無比的敬佩。老姐又對我說:"妹子,俺是偏僻山區長大,從小沒見過錢,一輩子苦日子使俺只知道勤儉節約,俺甘愿失業不掙這份錢’,也不愿看到這害人害己浪費行為”,不識一字老姐能有這樣深刻思想認識,使我深深受了感動。我想那些印制畫片廣告的都是很有知識的公司老板,更了解制作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和垃圾,更該認識到害人害己的嚴重性。我希望他們都向老姐學習,珍惜好自己不要再做害人害己的大傻事。
生活散文-單曲不循環
在很小的時候,她就覺得自己比同齡人都要成熟,都要懂事。因此她總找不到心靈的慰藉,她哭泣,她常常哭泣……帶著童年里數不盡的淚滴,她一點一點的長大。很多很多的時候,她仍感覺沒有人可以懂得自己!于是,她每每的渴望著有像故事里的真摯友誼,她開始懂得憧憬……
也許,她把'真摯'看得太重,把'友誼'定義得太高。茫茫人海總是成為襯托她孤單背影的景致。她哭泣,她常常哭泣……似乎可以讓情緒肆無忌憚?似乎可以讓情感暴露無遺?似乎可以讓情懷舒暢淋漓?
當無數個靜謐的黑夜,悄然吞噬著她脆弱的心時,她仍舊只會默默的哭泣……有些時候,連她自己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落淚。更別說外人的.莫名其妙了!
一年,兩年,三年……歲月無情,人有情。隨著光陰奢侈埋沒了過往。那個容易掉眼淚的女生,漸漸開始渴望擁有一段像電視劇里導演的刻骨銘心的愛情,她開始懂得憧憬……
也許,他把刻骨銘心理解得太深奧。人群匆匆走過,歲月漸漸丟失。她哭泣,她常常哭泣……甚至有好幾次因為異性的表白而落淚。因為,那些,都是她曾認為找到的好朋友。
她,沒有美麗的外表;沒有出人的才華;沒有優異的成績;沒有……她總認為自己是不幸的,總認為自己不快樂。于是,她想過與世隔絕,想過讓自己變得孤僻,冷漠,以至于讓人感覺無法接近。她想過和身邊的一切人群保持距離,她真的想過好多好多……。可是,每當同學沖她投遞一個微微的笑意時,她卻被輕易的打敗了。一次又一次,她果斷的告訴自己:一切都是虛假的!然而,她卻怎么也無法逃脫……
不知不覺,她已經挎進了初中的門檻,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居然變成了班級里面頗有名氣的六人幫之一員,那是六個女生,瘋瘋顛顛的快樂回憶。雖然只是表面上的一個稱呼,但她真的已經覺得好開心,好滿足。但,人的欲望終究是無止境的,有時候她被不經意的忽略了,她還是會悄悄的躲起來,默默的哭泣……在那段日子里,女孩總是大喜大悲的過著屬于她的每一天!
雖然六人幫是個挺放肆的組織,可她依舊沒被完全的淹沒,有時她仍保持著沉默。因此,她是其中最文靜的一個。盡管如此,那對于她,還算是最瘋顛的回憶了!
歲月還是一如既往的流逝著,并沒有因為那個女生的留戀而慢下來,更沒有停駐不前。
轉眼間,她邁入了高中的大門,在新學期開始的那些天,她每天都很難過,很難過。因為她對那段記憶,是如此的難以割舍。有些時候,當她向別人訴說那段美麗的過往時,她仍舊經不住熱淚滿襟……不久以后,她終于發現:那段記憶,仿佛是被自己美化了,她不再那么的留戀……甚至漸漸的被時間沖淡了……
如今,她已經開始了戀愛生活,她和他,在感情道路上曲曲折折,跌跌撞撞。但是,她們相約走到終點……雖然,未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可是……
流連不返散文
春寒料峭,可花已經接到春天的訊息,次第開滿枝頭。你看,迎春花發出黃金般的璀璨,姿色奇麗,灼灼動人;玉蘭樹像是把水中的蓮花搬上了枝頭,讓朵朵蓮花在空中開放;春天的花香,惹人心醉,撩撥的我們在家總也待不住,忍不住要跑出去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今天算不上風和日麗,天上的云朵會聚起來同太陽作對,它們在空中正在進行一場拉鋸戰,太陽時而露出戰勝的笑臉,時而被云朵包圍,天地也就在這明明暗暗中來回交替。
下午,我和閨蜜連同愛人一起前往護駕山游玩。太陽又不知道被云朵拉去了哪里,沒有日光的照射,早春的微風吹到臉上感覺涼颼颼的,都說春天的空氣乍暖還寒,可不是,眼前雖是垂柳碧綠,遠山如黛,我卻感覺寒氣逼近,帽子、口罩、手套一樣也沒有落下。
我們從護駕山西部沿環山路閑庭信步,環山路依山勢而建,高低起伏,蜿蜒盤旋。剛到山腳下,就看見幾棵高大的白玉蘭樹,滿枝滿丫都是展翅欲飛的小鳥,又如一大群碩大的蝴蝶在翩翩飛舞,有潔白如雪的,有紅紫相間的,煞是好看!由于太高,我們只能拍照,無法與這些美麗的花兒合影,甚感遺憾;幾株開滿花朵的杏樹也在風中向我們熱情的招手。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樹上,幼芽剛剛吐露,像剛剛睜開的眼睛,奇怪的打量著這個世界;還有一些樹上,幼芽已經開放,宛若對世上一切都感到驚訝的`小鳥一般佇立在枝頭。它們散落在細嫩的枝椏上,你看這邊,還有那邊……,我們久久的站立在樹林邊,感受到時間的飛逝,對我們來說,這不僅僅是幼芽,而是稍縱即逝的瞬間!
一路前行,一大片紫色的地毯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原來是一種不知名的野草開出的紫色花朵,密密麻麻,隨風跳躍;蒲公英撐開金黃色的小傘點綴其中;野薺菜伸出長長的枝條,上面綴滿白色的花朵。周圍的小草已然碧綠,我驚奇的發現,每一株野草都開花,有大有小,都被細莖拖住,頻向我們致意。我們不緊不慢地一路走一路看,經過了玫瑰園、牡丹園、櫻花園等,勤勞的園林工作人員正在各園區辛勤的勞作著,他們松土、施肥、澆水,相信不久,這里就是一片各種花的海洋!
太陽出乎意料的戰勝了會聚的云朵,盡管已快落山,還是露出了得意洋洋勝利的笑臉。咦!前面是什么?紅白一大片,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光,“是杏花,一大片杏花!”我們雀躍著奔向杏花林,這是一片已經怒放的杏花林,盛開的白色的花朵爭奇斗艷,一枝枝,一串串,向上挺拔,俏麗多姿,飽滿厚實的花朵兒白的像雪,光滑如絲。一陣風過,花瓣似雪片般飄飄灑灑地撲向了大地泥土的懷抱。
我們久久的駐足在杏花林邊,共同欣賞著這片潔白的花的世界,心靈震撼了,眼睛陶醉了,它的形態,它的線條,它的顏色,無不讓我們為之贊嘆!它們清秀中帶著棱角,魅力中含著風情,我們醉在了花海中。幾只喜鵲歡叫著飛來,輕輕的落在了杏花枝頭。閨蜜手機鈴聲驟然響起,她那從遠方歸來的愛人已經到達飯店,我們只顧欣賞,竟然忘記拍照!此時,各自掏出手機開啟瘋狂的拍照模式。
美麗的夕陽溫柔的普照大地,藍天、白云、明鏡的天空、新鮮的空氣,晚風吹拂,山巒沉靜,好一個青山碧水的明朗世界,和諧社會下的馥郁花香,人們安居樂業。鈴聲再次響起,我們三步一回頭,五步一轉身的離開了那片帶給我無限遐想的杏花林。
百不稱心散文
享年105歲的楊絳先生走了,卻留下后人受益無窮的精神財富。在送給年輕人的話中,先生說道:“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成功從來都是送給吃苦人的禮物。
歌中唱道:“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就是今天聽,道理依舊,就像先生教導我們的一樣:“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于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從來都是付出與收獲成正比關系的,付出了,才能有收獲,才能有收成。
春種秋收,說明百不稱心才能使人“不斷成長”。在播種的季節里,我相信所有的播種者都是以一顆虔誠的心,祈求上蒼這一年能風調雨順。春種之后,默想秋收時有一個好收成。為了秋的好收成,你就得吃得下“汗滴禾下土”的苦與累,就得努力“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就得“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當你“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于普通人”時,你心目中的“彩虹”,才會從天邊飄到你身邊。
楊絳先生說:“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在《什么是好的婚姻》中楊絳先生寫道:“我與錢鐘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當初我們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癡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鐘書說他‘沒有大的志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這一點和我志趣相同。”這對潛心一志的夫妻,用盡一生來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因為潛心一志,才使兩位原本默默無聞“沒有大志氣”的普通人,貢獻了一生,取得了大成就。其間,他們所經歷的百不稱心的事,只有他們才能闖過去。一篇悼念文章這樣評價道:“楊絳先生出身名門,是真正的大家閨秀,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國家和民族的動蕩歲月。無論是在新中國成立前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新中國成立后歷次政治運動中,她都以難以想象的堅忍和平和,富有尊嚴地吞飲著暴風驟雨般的苦難。”
楊絳先生經歷的不幸,何止“百不稱心”?《我們仨》中寫道:“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上帝把這么多不順心、不如意,讓楊絳先生一人承擔,換成別人,早被壓垮;而楊絳先生,在女兒丈夫去世后,重新拿起筆,用記憶替代對親人的愛,在紙上復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