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寓言故事
有許多人坐在一間屋子里,談論某人的品行,內有一個人說道∶『這個人別的都好,只有兩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動火發怒,第二是他作起事來很魯莽。』不料所說的這個人剛從門外經過,這些話被他聽到了,立刻怒氣沖沖,走進屋內,用手打談論他的人,并說∶『我在什麼時候曾經動身火發怒,什麼時候曾經作事魯莽?』當時許多的人都對他說道∶『您現在的舉動,不是足以證明你的'惱怒和魯莽了嗎?』這個故事比喻∶有一種人有過失自己不明白,別人對他提出意見,不但不虛心接受,反而惱羞成怒,挾嫌報復。這樣不但阻礙自己的進步,并且暴露和發展了原來的過惡,招致了不良的後果!
善用別人的智慧寓言故事
有一個縣太爺,為了教化民心,計劃重新建縣城當中兩座比鄰的寺廟。公示一經張貼,前來競標的隊伍十分踴躍。經過層層的篩選,最后由兩組人馬雀屛中選:一組為工匠,另外一組則為和尚。縣太爺說:各自整修一座廟宇,所需的器材工具,官家全數供應。工程必須在最短的時日完成,整修成績要加以評比,最后得勝者將給以重賞。
此時的工匠團隊,迫不及待地請領了大批的工具,以及五顏六色的油漆彩筆,經過全體員工不眠不休的整修與粉刷之后,整座廟宇頓時恢復雕龍畫棟、金壁輝煌的面貌。
另一方面,卻見和尚們只請領了水桶、抹布與肥皂而已,他們只不過是把原有的廟宇玻璃擦拭明亮而已。
到了工程結束的時候,已到了日落時分,正是評比揭曉的關鍵時刻。這時從天空中所照射下來的落日余暉,把工匠寺廟上的五顏六色、恰好輝映在和尚的廟上。
這時候,和尚所整修的廟宇,呈現出柔和而不刺眼、寧靜而不嘈雜、含蓄而不外顯、自然而不做作的高貴氣質來,與工匠所整修的眼花繚亂的顏色,呈現非常強烈的對比。
事實上,廟的功能為一個心靈的故鄉,是一個凈化心靈的場域,太過于華麗鋪陳,相反的將失去其真正的功能。就廟的角度而言,和尚與工匠對修廟的境界,其高低就不言而喻了。
和尚與工匠整修廟宇的理念迥然不同。和尚利用最簡單的法則來駕馭最復雜的環境,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成效,用最無形的觀念超越有形的物質。換句話說,他是充分的`借用、活用及善用別人的無形智能與資源罷了!
未來時代的競爭優勢,已經慢慢的從有形的資源移轉到無形的智能上。因此,誰能夠充分的運用與開發自己與別人的智能,誰就是這個時代的最大贏家。
我們必須時時用心在身旁左右所發生的事物,能從中萃取知識獲得智能。我們更要虛心把自己放空,才能接受周遭的事物,容納不同的看法。
唯有不斷的創造知識與智能,才有永續的競爭力。
請給別人一條生路的寓言故事
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受邀帶著自己的徒弟去參加一個大型的素食宴會。
開席的時候,高僧發現在滿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盤菜里竟然有一塊豬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來,打算讓主人看到,去懲罰廚師,沒想到高僧卻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蓋起來。一會兒,徒弟又把豬肉翻出來,高僧再度把肉遮蓋起來,并在徒弟的耳畔低聲說:“如果你再把肉翻出來,我就把它吃掉!”徒弟聽了之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來了。
宴罷歸寺的路上,徒弟不解地問師父:“剛才那廚子明明知道我們和尚不吃葷的,還把豬肉放在素菜中,是故意讓我們和尚難堪。我兩次把肉翻出來,只是要讓主人知道,好處罰處罰他,師父為什么一再阻擋我呢?”
高僧說: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如果讓主人看到了菜中的豬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當眾處罰廚師,甚至會把廚師辭退,這都不是我愿意看見的。”
作為和尚,不吃豬肉,人所共知,可是廚師卻在素菜里放了一塊豬肉,徒弟要把豬肉翻出來讓主人懲處廚師,這本無可厚非,人之常情,可高僧卻阻止了徒弟的做法,這正是高僧的可貴之處,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別人做了錯事,甚至有辱自己尊嚴的時候,要以寬容之心諒解別人,
放人一馬,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一條生路,他會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至少他不會與你為敵,
如果得理不饒人,把對方逼得走投無路,無疑就給自己添了一堵墻,路越走越窄,
人際關系就會越來越緊張,狗急了都會跳墻,何況人乎?
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的寓言故事
有一個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幾下。他繼續向前走,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向他走過來,這時候旁邊有人說:"這個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著燈籠!"僧人被那個人的話吸引了,等那個打燈籠的人走過來的時候,他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那個人說:"是的,我從生下來就沒有見到過一絲光亮,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么樣的!"僧人更迷惑了,問道:"既然這樣你為什么還要打燈籠呢?是為了迷惑別人,不讓別人說你是盲人嗎?"盲人說:"不是的',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了和我一樣的盲人,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晚上打著燈籠出來。"僧人感嘆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來你是為了別人!"盲人回答說:"不是,我為的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問道:"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剛才過來有沒有被人碰撞過?"僧人說"有呀,就在剛才,我被兩個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說:"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見,但我從來沒有被人碰到過。因為我的燈籠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我了。"僧人頓悟,感到道:"我辛苦奔波就是為了找佛,其實佛就在我身邊啊!"
生活禪理:點燈照亮別人更照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