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定是一種境界,自由是一種心態(tài),雖然抵達自由可以通過不同的禪修方法,但是絕對的自由只是從心靈角度而言。
【第2句】:【佛心禪語】大家都很疑惑,也無法了解:為何阿伯才四歲?老人這才把工作暫停下來,解釋道:“若是算時間,我已七十八歲;若是算真正有用的人生,我真的才四歲。”
【第3句】:【禪語人生】邪惡的人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想要,因為這樣,所以這世間才有偷盜、奸淫和各種造成別人苦惱的欺壓逼迫。
【第4句】:人都迷于尋找奇跡,因而停滯不前;縱使時間再多、路再長,也了無用處,終無所得。一個人幾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時間實在很少,再勤勞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第5句】:瓶、衣、車乘等,名言所分別,色相雖可說,體性無所有。世間眾色法,但相無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無實事。《大乘密嚴經(jīng)》卷下,阿賴耶微密品
【第6句】:佛陀為人間設(shè)教說法,世間一切學問及生活都不離開因緣。但是多數(shù)人都在因緣中迷失了,沒有徹底了解,所以迷惑逐漸增長,智慧自然減少。
【第7句】:【禪心佛語】老家有一座小寺廟,有一段日子,我情緒低迷,在家小憩。忽一日,我想去寺廟走走,借此滌蕩內(nèi)心的郁悶。
【第8句】:一位君子說:我就是個好色之徒。此話既出,舉座嘩然。君子笑言:看你們這些偽人,吾等俗人誰不好色?金錢官位,華裳浮名,香車美女,名山大川乃至佳肴美味,無不是色。
【第9句】:平淡之人懂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所以善待生活,簡化生活,得失恰如風過耳,名利富貴不須真。
【第10句】:【佛心禪語】布施,看起來是利人,實際是利己。持戒,看起來是束縛,實際是自由。忍辱,看起來是吃虧,實際是受益。精進,看起來是辛苦,實際是安樂。禪定,看起來是刻板,實際是活潑。智慧,看起來是放下,實際是擁有全世界。
【第11句】:【禪心佛語】沒有人會只因年齡而衰老,我們是因放棄我們的理想而衰老。年齡會使皮膚老化,而放棄熱情卻會使靈魂老化。
【第12句】: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沒有人不會離開,包括死去。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命里,有許多的驛站,有許多幻滅的場景。一切都會幻滅,然后歸于寧靜。
【第13句】:人和人之間要友好相處,與人為善,慈悲為懷互相幫助。即使處于逆境,也要開闊胸懷,任憑他人評說,走自己的路。
【第14句】:【禪語人生】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糾結(jié)于心,那就選擇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卻感覺不到真誠,那就選擇離開。一種活法,堅持了很久,依然感覺不到快樂,那就選擇改變。放下過去,讓心歸零。
【第15句】:【佛心禪語】一天,有一位客僧前來掛單,所有的客房都已住滿了,小和尚只好將他安排到那間小屋里,并對他說:“傳說這間屋子里有鬼,經(jīng)常出來嚇人,你一定要當心啊。”
【第16句】:【禪心佛語】沒有看住自己的身口意才會產(chǎn)生許多負面的情緒,進而導致輪回。真正的涅盤是福慧具足、証悟?qū)嵪唷⒃侔迅;鄯瞰I給社會需要的眾生,引領(lǐng)眾生證悟?qū)嵪唷?/p>
【第17句】:設(shè)病比丘無弟子者,當于眾中差次使看病人.所以然者,離此已,更不見所施之處,福勝視病人者。其瞻病者,瞻我無異。設(shè)有供養(yǎng)我,及過去諸佛,施我之福德,瞻病而無異。《增一阿含經(jīng)》卷四十,九眾生居品佛言
【第18句】:【禪心佛語】妄想,明明知道辦不到,為何還要打呢?明明知道是妄想,為何不收拾干凈?這就是一般人的習氣毛病,明知故犯。說穿了,就是看不破,放不下,執(zhí)東執(zhí)西,著男著女,把寶貴光陰浪費掉了。
【第19句】:【禪心佛語】少一點貪欲,多一點知足,你會越來越快樂;少一點怨恨,多一點感恩,你會越來越幸福;少一點我執(zhí),多一點慈悲,你會越來越歡喜;少一點比較,多一點平等,你會越來越智慧。
【第20句】:內(nèi)能戰(zhàn)勝自己,外能包容萬物。不論什么時候,當煩惱襲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告訴自己:你活著不是為了生氣的!
【第21句】:【禪心佛語】當一個人無欲無求時,在付出時不去想著要取回報時,那么就沒有所謂的得與失了,沒有了所謂的輝煌與破敗了。這是一種最高尚的心德,在這種心德的面前,這個塵世間被人們趨之若鶩的爭名奪利也就不值一提了。
【第22句】:應付困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駕馭心念,解決問題,這也是最容易、無害的方法,不但不威脅任何人的安寧,且能獲得心靈真正的安詳。——堪忍尊者
【第23句】:【禪語人生】我們?nèi)艘扌校酥腔壑猓杏職馊ジ淖兡莻€習性,也就是習氣,否則我們百千萬生都無法成道,習氣若是不改,聽再多的經(jīng),還是沒辦法。
【第24句】:生活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不要輕易地將情緒表現(xiàn)出來,因為你不是那個天真的孩子了,你得堅強,將現(xiàn)實看透,這是生存的法則。是呀,生活就是一杯茶,慢慢品,慢慢回味。
【第25句】:三界如火宅,謹記“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擯除自大驕傲之心,以慈悲柔和的聲色待人接物,方可安心立身處世于人間。
【第26句】:【禪心佛語】能忍受孤獨的人只是低段位選手,能享受孤獨的才是高段位選手。習慣于享受孤獨的人,他們絕不會害怕熱鬧,要知道,越是在人多的地方,他們越能饕餮孤獨的盛宴。
【第27句】:【禪心佛語】紀老操著一口南京下關(guān)話,陷入回憶之中:“面對這么多的難民,寂然法師沒有一句怨言,一個個地將他們收留下來,而且把寺里所有的糧食都拿出來給難民吃。
【第28句】:【禪心佛語】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途。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嶇的小路;有燦爛的鮮花,也有密布的荊棘。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從容面對;無論獲得還是失去,都要平靜地接受。
【第29句】:【禪語人生】言下便自認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已。
【第30句】:【禪心佛語】佛法認為,一個人要做得像個人樣,符合人的道德標準,就要遵守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第31句】:一般來講,人生有生、老、病、死四苦,是人人都無法逃避的痛苦。擴充來講,還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和五陰熾盛苦。——凈慧
【第32句】:【禪語人生】與人相處,不論任何的怨隙、過失,都要以寬宏的心量來包容,如大海之容納百川,如泰山之不辭土壤。如《優(yōu)婆塞戒經(jīng)》說:少恩加己,思欲大報;于巴怨者,恒生善心。
【第33句】:佛說無我。人無常態(tài),善惡無性。今日這樣,明日又那樣;遇張三這樣,遇李四又那樣。皆似真實,又皆不真。知此,則無苛求,而善轉(zhuǎn)換。
【第34句】:若見眾生,愛念歡喜著,當作是念:如是眾生,過去世時,必為我等父母、兄弟、妻子、親屬、師友、知識,如是長夜生死輪轉(zhuǎn),無明所蓋,愛系其頸,故長夜輪轉(zhuǎn),不知苦之本際。《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四,第945經(jīng)
【第35句】: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還要用心。失去欣賞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經(jīng)變得衰老。一個人的胸懷是否寬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賞他人,義是如何欣賞的。
【第36句】:左手太陽,右手月光,我喜歡亮。愛夜晚的寂靜,因為有星星做伴;戀塵世的皮囊,因為有蠟燭可以點燃。如果心空是透明的,生命就不會黑。為什么不告訴自己,其實,在孤獨的人生道上,有一盞燈相隨就已足夠。
【第37句】:【禪心佛語】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人類的生命數(shù)量,占全體生命的數(shù)量,是比例非常非常渺小的。而在人類中,信佛,進而學佛,追求內(nèi)在幸福的,那就更少了。故而我們是非常幸運的。
【第38句】:【禪心佛語】對于曾經(jīng)的驛站,只能剪輯,卻不能駐足,對于曾經(jīng)的過客,只能感激,不能強留。生命的腳步只有不停向前,才可能在生命沒逝的時候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
【第39句】:修行,修的就是這顆心,每年,每月,每天,每時,每刻,把握好我們的心念,愿所有的生命,生活在美好和光明里。
【第40句】:【禪心佛語】沉靜是一種準備,是一種積累,是再度寬闊浩瀚的序曲,是即將澎湃奔逐的前奏。沉靜是沉淀,她過濾了渾濁,把澄明還原進了那種叫深刻的東西。去體味生命的渺小與普通及深刻與偉大,這就是沉靜。
【第41句】:佛法中有句話,叫做諸法無常。一切所有皆是緣起,生活里不管是執(zhí)著還是挫折,不斷去創(chuàng)造幸福和善念的因緣,培養(yǎng)和氣、溫暖的力量,幸福也是生活的基礎(chǔ),也是一個心態(tài),也就成了自己活過的時代。
【第42句】:人們往往羨慕大海的胸襟,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大海永遠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所以,它才能容納百川。假如一個人心胸狹隘,總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那么人人都會對他避而遠之。
【第43句】:人雖至愚,責己則明。人雖聰明,恕己則昏。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便是圣賢。將心比心,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便是佛心。
【第44句】:【禪語人生】喜歡就爭取,得到就珍惜,錯過就忘記。生活其實就這么簡單,人生本來不復雜,是我們自己把它搞復雜了。復雜的不光是人與人之間,還有理想中的自己和現(xiàn)實中的自己。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
【第45句】:【禪語人生】只有懂得節(jié)制,才可能做好選擇。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必須學會約束自己,時時審視自己,關(guān)鍵時刻要會潔身自好,要懂得無欲則剛的道理,千萬不要讓一些壞習慣影響了自己的人生。
【第46句】:有些事不可避免,有些事無力改變,有些事情無法預測。抱怨無用,明智的人會一笑置之,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常發(fā)生。我們無法保證事事順心,但能夠做到坦然面對,該放則放。培養(yǎng)對生活美好...
【第47句】:【禪心佛語】父母恩德難報,但一定要報。一個人,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這對兒女是一個好的教育,兒女就會越孝敬父母。
【第48句】:【圣經(jīng)文案】493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里墜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里,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啟2:5)
【第49句】:【經(jīng)典佛語】“忍耐”是成就修行的秘訣。行善、修身、進德、做事業(yè),未必能得到眾人的理解,不見得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未必事事都能辦成。我們不僅要忍受種種阻礙,還要有耐心,一竿子扎到底,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第50句】: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德經(jīng)》中說,柔弱乃尊貴之相,長久之相。中國古人對水的贊美,源遠流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海地勢低,故能海納百川。
【第51句】:佛陀曾教我們理財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養(yǎng)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會公益事業(yè)。
【第52句】: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都有自身的優(yōu)缺點。“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代詩人盧梅坡借梅雪之爭,告誡眾生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是自然之理,不必過于執(zhí)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才得灑脫。
【第53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好的是邊走邊領(lǐng)悟。擠不進的世界,不要硬擠,難為了別人,作賤了自己;做不來的事情,不要硬做,換種思路,也許會事半功倍;拿不來的東西,不要硬拿,即使暫時得到,也會失去。
【第54句】:【文案基地經(jīng)典禪語】活這一場,讓我們對人生心存感激,學會把所有的煩惱付與流云,今生來此,也不是找那個鼻青臉腫的糾纏,懂幾分珍惜和感激,做好一份心理準備,修復所有被煩惱損壞的美好。
【第55句】:【品味人生】【第1句】: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yè)。【第2句】: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第3句】: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第4句】: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第5句】: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第56句】:圣人有人誹謗,惡魔有人頌揚。師如春風化雨,我如桃李芬芳。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已。世間孝子易求,家中慈孫難得。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
【第57句】:坐吃如山崩,游嬉則業(yè)荒。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做事不用腦,吃力不討好。做事要在理,煮飯要有米。遍身綺羅者,不是養(yǎng)蠶人。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吃飯品滋味,聽話聽下音。處世忌大潔,至人貴藏輝。
【第58句】:孔子說:“欲速則不達。”人們往往主觀性急圖快,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反而因快而慢,達不到目的。瓜熟方能蒂落,與其焦慮未來莫測的前途,不如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事情。
【第59句】: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走千里兒不愁。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耳聰不學猶如聾,目明不學近乎盲。發(fā)財之路誘惑多,一時不慎進漩渦。發(fā)家致富勤為本,教子成才德在先。凡事向認真上做,為人從吃苦中來。
【第60句】:你打開快樂的窗子,就看見世界對你展開笑靨;打開悲傷的窗子,就看見淚痕闌干的臉;打開煩惱的窗子,就看見愁郁深鎖的眉尖;打開希望的窗子,就看見光彩煥發(fā)的容顏,每一扇窗子都有一把鑰匙,每一把鑰匙也都正在你手邊。
【第61句】:【佛門禪語】恒唯法師:生活里誰傷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能夠盡快化解自己的憤怒。或者原諒,或者忘記,或者沉默。心本自靜,何需外求。修行在心,不貪不嗔。
【第62句】:“靜坐常思”,“思”的是什么?應該是自己不知足與攀比產(chǎn)生的錯誤;“閑談莫論”,不讓“論”的是別人的生活與作風。踏踏實實地做我們自己,幸福、快樂自然會圍繞在我們身邊。
【第63句】:快樂,源于一顆感恩的心掬一捧清水在手.月亮就會笑在你的掌心。心清水現(xiàn)月,意定天無云。所以,今夜的月亮,明天能不能掛在天上又如何呢?快樂原本就是如此的簡單。
【第64句】:【禪心佛語】生活總是需要一份鮮活與不同,別因煩惱不自由,活好自己的存在,改正自己的偏頗和固執(zhí),人生活來不容易,理解大家,有你才成大家。
【第65句】:【禪語大全】生命就像大海,一生宛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當我們把視角放在短暫的一生中,試圖把生命解釋清楚,那是不可能的。生命有無盡的過去,也有無盡的未來。無盡的過去都以現(xiàn)在為歸宿,無盡的未來都以現(xiàn)在為開端。
【第66句】:【禪心佛語】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來專講看話頭,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誰”,有的“看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晚近諸方多用“看念佛是誰”這一話頭。
【第67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沒有能力無法改變環(huán)境的時候,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來適應環(huán)境的要求。古德教誡我們: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福報就有多大,他的事業(yè)就有多大。可以從現(xiàn)實意義中體悟:量大福大,福大量大。
【第68句】:【禪語悟道】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來要惜,緣盡就放。世上,笑笑人家,也給別人笑笑自己,放輕松,給自己快樂。
【第69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人生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得到了,卻不過如此,所以你覺得痛苦;三苦是,你輕易地放棄了,后來卻發(fā)現(xiàn),原來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覺得痛苦。
【第70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日休禪師: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實。今天便是每分鐘,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妙。
【第71句】:【禪語人生】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那些充滿真情的感動,在我們的身邊,總有那么一些真情所至,真誠愛人的世人,愿每一個人都能學會用一顆至誠博愛之心去生活,去愛身邊的人,用愛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祥和、溫暖、快樂和幸福。
【第72句】:仰山禪師和光涌禪師議論人不像驢馬,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見到自己的自性,能夠凡圣兩忘,體用一如,那才是見到無相的真諦。
【第73句】:人生若欠缺愛,日子將了無生趣,毫無意義。如果有了愛,卻只局限于染著的小愛,則容易損人毀己,造成傷害。所以,應該發(fā)揮無色彩的清凈大愛,讓自己愛得歡喜,讓被愛的人自在、沒有壓力。
【第74句】:【一禪文案】時光若水,暗香浮動,細品人生的味道,苦澀,甘甜,入醉。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將一切美好安放在心里,以一抹燦然的微笑,在歲月里行走,滋潤生命的漫漫旅程。
【第75句】:過了河就拆橋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會再有橋。但這種人永不絕跡。他們的邏輯是:中國人有十億,每個人為我搭一次橋就夠了。可能嗎?
【第76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命運給我們設(shè)定了開始,也告訴我們最終的結(jié)局,但是中間這數(shù)十年如何過卻掌握在我們手中,而若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唯有熱愛,熱愛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和我們遇到的人。——《從未想過失去你》
【第77句】:【禪心佛語】沒有聽到正法的人,生命是一場鬧劇,從出生一直鬧到死亡,爭吵不休。不了解我們的清凈自性的大寂滅,圓滿的大般若智慧是什么,過著煎熬、痛苦、自我折磨,到最后精神崩潰、憂郁癥、神經(jīng)病,比比皆是。
【第78句】:好人不貪執(zhí)任何事物。他只談?wù)摳呱械氖拢蛔非髳塾拖硎堋o論他遇到快樂或痛苦,智者總是不過于得意或哀傷。——《佛陀的格言》
【第79句】:態(tài)度決定一切。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就會有什么樣的選擇。有什么樣的選擇,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陽光溫煦的內(nèi)心,會覺得一切明麗無限,處處春光。即使遇到霾天,遇到沙塵暴,也能從中看到蘊含的勃勃生機。
【第80句】:種花須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種田不勤收獲少,養(yǎng)兒不教禍害多。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豬圈豈生千里馬,花盆難養(yǎng)萬年松。
【第81句】:問:“慈悲與愛顧相似而實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愿聞其說!”答:“慈悲是理智作用,愛顧是情感作用,愛有分別,慈尚平等。”——李炳南居士
【第82句】:糖甜不如蜜,棉暖不如皮。體壯人欺病,體弱病欺人。天寒知被薄,憂思知夜長。天亮睡不久,老來命不長。天若無霜雪,青松不如草。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庭栽棲鳳竹,池養(yǎng)化龍魚。
【第83句】: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不是用來度過的,而是用來綻放的。
【第84句】:離俗家與出家相應,去業(yè)障與道人相應,去習氣與工夫相應,去煩惱與清凈相應,此數(shù)相應,雖然覺得,不如不相應好。
【第85句】:我們總是自己給自己裹負了太多的拖累,只有卸掉它們,才可以讓今后的生活輕松起來。所謂“自結(jié)玄關(guān)自活埋,自吾閉也自吾開;一拳打破玄關(guān)竅,放出從前者漢來”。要找回“真我”,放出“從前者漢”,只能靠自己。
【第86句】: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佛不誦經(jīng),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87句】:【禪心佛語】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第88句】:【禪語悟道】不執(zhí)迷科學,不沉醉哲理,只愿證悟真諦。聞思佛陀的法教而實修實證,是凈化心靈和啟迪智慧的唯一途徑。
【第89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艱也要面對,難也要堅持,因為執(zhí)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路,坎也要面對,坷也要堅持,因為已選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累,痛也要面對,苦也要堅持,因為堅強。
【第90句】: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苦與樂的數(shù)量取決于他的遭遇,苦與樂的品質(zhì)取決于他的靈魂。歡樂與歡樂不同,痛苦與痛苦不同,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敏感和活躍與否決定了一個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某種意義上,幸福是一種能力。
【第91句】:【禪語人生】在狼的眼睛里,永遠看不到失敗的氣餒,因為它們知道,不管經(jīng)歷過多少次失敗,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屬于它們的。所以狼永遠是草原上的王者。
【第92句】:如何用錢是一種甚深的智慧。而用錢最好使大眾都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般若寶藏,才能使自己永遠享有用錢的快樂。(當代)星云《往事百語》(一),第24頁
【第93句】:【禪心佛語】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
【第94句】:《增一阿含經(jīng)》中有這么一句話:“隨時念惠施,受福如響應;永已無短乏,所生常富貴。施為眾行具,得至無上位:億施不起想,歡喜遂增益。”意思是說,做人要時時保持施與的善心,最終才能得到福報。
【第95句】:機會的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往往沒有被很好地運用,一半被客觀把持,能讓客觀聽命于主觀者極少。因此,人的一生難免遺憾,注定殘缺。殘缺和遺憾是生命的常態(tài),不妨樂觀一點。
【第96句】:向往天上的行云,青草邊的流水,羨慕它們的自然安詳,和諧靜謐。生活就應如行云流水般順其自然,生活中點滴的殘缺,并不應影響人生的旅途,“花自飄零水自流”,人生本不完美,又何必庸人自擾。
【第97句】:愚癡與智慧:眾生多愚癡,愚癡與智慧是相對的。學佛者皆期望能得智慧,而開啟智慧必須滅除愚癡,減少一分愚癡就增加一分智慧。
【第98句】:【禪心佛語】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身體的每一個小部分里生活著很多其他生命體,“你”只不過是這些生命體的國王,因為你福報大,掌握著這個身體。
【第99句】:人生會遭受天災人禍的痛苦,無不是從貪而來。“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除了今生此世身敗名裂,也會招致未來的業(yè)報。
上一篇:禪語 光-禪語悟道網(wǎng)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