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威武不能屈】釋義:在權(quán)勢殘武力的脅迫下也不屈服。形容人堅貞剛強。例句:現(xiàn)在證明,你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他真是威武不能屈,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第2句】:耗子不留隔夜糧——好吃
【第3句】:【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4句】:【山雞不敢配鳳凰】(諺)山雞:野雞。鳳凰:古代傳說中百鳥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門望族。
【第5句】:太平洋里洗腳——浩浩蕩蕩
【第6句】:【 —傳十,十傳百】消息傳播迅速。成語:不脛而走。臺灣 吳濁流《先生媽》:“于是一傳十,十傳百,所以他的名聲傳得 極其普遍的。”
【第7句】:【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釋義:男女成年以后應(yīng)該結(jié)婚。例句:“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你三十出頭的人,老哥老嫂操心你的終身大事,你怎么反倒不賞老哥老嫂的臉?”
【第8句】:【別人騎馬我騎驢,后面還有拉車的】意即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或說:人家騎馬我騎驢,后邊還有步行的。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wǎng)》:“別人騎馬咱騎驢,后面還有拉車的。咋 不濟,咱也鬧個中等兒啊!”
【第9句】:【人生難得遇知音】(諺)知音:知心朋友。指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知心的伴侶或朋友。 也作人生難得一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10句】:【泰山壓頂不彎腰】釋義:比喻在極大困難面前頂?shù)米 @洌哼B續(xù)三年的自然災(zāi)害,嚴(yán)峻地考驗了泰山壓頂不彎腰的人民公社社員!
【第11句】:【外甥點燈——照舅】(歇)舅:諧“舊”。指還照老樣子。 也作外甥打燈籠——照舅。 外甥點燈籠——照舅。
【第12句】:我跟媽媽上山采藥材,路上,我問媽媽每天都這么忙,心里難受不,媽媽打趣道:“忙碌的蜜蜂哪有悲傷的閑暇?”(河南·濟源)
【第13句】:【饒人不是癡,過后占便宜】原諒別人,表示退讓,是明智 的,可以得到友誼和感激。饒,也說:讓。陳登科《風(fēng)雷》: “夫妻無隔夜之仇,饒入三分不為癡。自己的老婆工作都做 不好,還在外邊做啥工作啦!”
【第14句】:飄上天的氣球——輕浮
【第15句】:【好漢護三村,好狗護三鄰】(諺)英雄好漢能保住周圍村莊的安定,一條好狗會護住周圍鄰居不遭偷盜。指是好男兒就要做好一方的保護神。 也作“好狗護三鄰,好漢護三村”。
【第16句】:【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灰】釋義:比喻做事不順利、碰釘子,或想討好卻落得沒趣。例句:李春山的手腳卻舞不開,接二連三地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第17句】:關(guān)門打狗——打個痛快;跑不了;看
【第18句】: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腳
【第19句】:我買了塊電子表不敢戴,常裝在口袋里。奶奶說:“你呀,有粉不往臉上搽,卻往屁股上抹。”(河南·南陽)
【第20句】:小剛自己的作業(yè)都沒有完成,還告妹妹小蘭的狀。媽媽說:“自己都是四尺八,拿著五尺量人家,管住你自己就行了。”(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21句】:【地頭文書鐵箍桶】(諺)地頭:地方上,專指當(dāng)?shù)氐难瞄T。鐵箍桶:用鐵條緊箍的木桶。指當(dāng)?shù)匮瞄T的文書,就像鐵箍的桶一樣牢實,是當(dāng)?shù)厝巳硕急仨氉駨牡摹?也作“地頭的文書,鐵箍的桶”。
【第22句】:【陰一句陽一句】(慣)形容說話陰陽怪氣。
【第23句】:刮風(fēng)不下雨——空響(想)一場:鬧個好聽的;虛張聲勢
【第24句】:掃帚作揖——拜把子
【第25句】:【長草短草一把薅】不加區(qū)分,一律對待。傳記圖書:“算 了,現(xiàn)在長草短草一把薅,再不要說了。上面把你們的案子 交給我們處理,請你和王先生后天來一趟。”
【第26句】:【戴著有色眼鏡】釋義:比喻懷著成見或偏見看人或事,不可能看得正確。例句:他倆看一個人,都是重看表現(xiàn)不看他們相貌如何漂亮,不看他吹得怎么天花亂墜。他們不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第27句】:月光下散步——形影不離;形影相隨
【第28句】:狗熊叫門——熊到家了
【第29句】:【不到火候不揭鍋】釋義:比喻要抓住適當(dāng)?shù)臋C會。例句:袁堅呢,喜歡仔細(xì)觀察,理出個頭來,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30句】:【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閹,割去生殖器】借指受雙重的 罪,兩面不落好。馬烽《村仇》:“把田家村得罪了,咱也沒取 上好。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
【第31句】:每當(dāng)看見媽媽穿著高檔羊毛衫、鴨絨衣,或者看見我大吃巧克力、旺旺系列食品時,外婆總是搖頭嘆息:“穿不離棉,吃不離鹽,看看你們!”(湖南·溆浦)
【第32句】:老鼠上鍋臺——熟路
【第33句】:【上臺容易下臺難】(諺)指受任官職,有職有權(quán),自然容易;罷免丟官,無職無權(quán),自然難堪。
【第34句】:【走了和尚丟了廟】(慣)比喻兩頭落空。
【第35句】:【烏白頭,馬生角】(慣)烏鴉白了頭,馬生出角來。比喻事情不可能出現(xiàn)或成功。
【第36句】:【 吃不了兜著走】字面意思為:食物吃不完帶走。吃不了, 兼指吃不消;兜著,兼指全部承擔(dān)責(zé)任。海外於梨華《尋》: “女孩子一懷孕,他如不負(fù)責(zé)任,人家父母必來找他算賬,他 吃不了兜著走。”
【第37句】:【膏胸膛不挺背會駝】謂精神要振作起來。《香港小說選》: “山歌不唱忘得多,大路不行草成窩,菜刀不磨成死鐵,胸膛 不挺背會駝。”
【第38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預(yù)防意外事件發(fā)生。諶容《人到 中年》:“可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任何意外的情況都是可 能發(fā)生的。”
【第39句】:【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什么也沒撈著,一無所獲,希望落空。 成語:鏡花水月。浩然《山水情》:“可別是我害了單相思,最 后鬧個竹籃打水一場空呀!”
【第40句】:【廟門口的獅子——是石】(歇)石:諧“實”。指事情屬實。
【第41句】:【靠著大河有水吃】釋義:比喻依靠有錢有勢的人有利可圖。例句:砂鍋子說:“靠著大樹好乘涼,靠著大河有水吃,有你這個老人在,也算輪不著我挨餓了,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
【第42句】:掃帚寫生——大畫(話)
【第43句】:【常打魚總有撈上王八的時候】(諺)王八:鱉的俗稱。指經(jīng)常打魚,總有一次會撈上鱉。比喻事情只要常常去做,總有好機會,好結(jié)果。
【第44句】:【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釋義:難:與“男”諧音。意謂有錢能成為男子漢,沒有錢就難于處世了。例句:“家底子空了,我是去那里借債,想借十塊錢來應(yīng)付你們。哪曉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借不到錢,我自然不敢回來。”
【第45句】:【家不和,被人欺】(諺)家庭成員之間要是不和睦,就會招來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強、不受外辱的基礎(chǔ)。也泛指一個團體、一個邦國,要不受外侮,內(nèi)部必須團結(jié)。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鄰欺。
【第46句】:【去年的皇歷看不得】見“隔年的黃歷不管用”。
【第47句】:【理怕來回想】(諺)指來回多想,道理才能確立,真理才會出現(xiàn)。
【第48句】:鴨子改雞——磨嘴皮
【第49句】:【龍王】“龍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話人物。俗語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凡有水的地方,不管是江河湖海,還是淵潭泉井,都住有龍王。那么,龍王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在民間,還有一個關(guān)于龍王爺來歷的傳說:唐朝初年,在安徽省潁上縣百社村,有一個名叫張路新的人,娶妻張氏生了九個兒子。傳說他曾在河南南陽做過照靈侯,后來丟官回鄉(xiāng),經(jīng)常去“焦氏臺”河邊垂釣。有一天,就在他釣魚的地方,突然出現(xiàn)了一座宮殿。他好奇地走進宮殿,竟成了龍王。后來,他每天一早就到龍宮去“上班”,天黑才回家。他的妻子發(fā)現(xiàn)他每次回來,身體總是涼冰冰的,衣服也是濕漉漉的,就問他這是怎么回事?張路斯回答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龍王了。外地有一個叫鄭祥的人,也說他是龍王,要和我爭奪地盤,我們約好明天進行決戰(zhàn),誰要是勝了,這地盤就歸誰管,誰就是龍王。你今晚就告訴九個兒子,叫他們明天去為我助戰(zhàn)。一定要記住,頭上扎紅巾的是我,頭上扎青巾的那個是鄭祥,千萬不要認(rèn)錯了標(biāo)記。”張路新的九個兒子按照父親的吩咐,第二天一早,就帶上弓箭為父助戰(zhàn)。他們用弓箭朝扎青巾的人猛射,鄭祥中箭負(fù)傷后逃走,不久便在合肥的西山上死掉了。張路斯從此就成為真正的龍王。這是民間傳說,寓意神通廣大的龍王,竟也出身于普通百姓。
【第50句】:【揭底就怕老鄉(xiāng)親】(諺)揭底:揭開見不得人的老底。指老鄉(xiāng)親最知底細(xì),要揭發(fā)老底,最有效的還是知情的老鄉(xiāng)親。
【第51句】:【彈不到一根弦上】(慣)彈:諧“談”。弦:琴弦。指意見不一致,說不到一塊兒。
【第52句】:棺材里的老鼠——吃死人
【第53句】:杉木靈位——做不了主
【第54句】:豺狼披羊皮——蒙騙獵人
【第55句】:爺爺在門前移栽了一棵蘋果樹,可是,過了幾天,這棵蘋果樹的葉子卻慢慢枯萎了。我說:“爺爺,蘋果樹咋死啦?”爺爺嘆了一口氣說:“唉,樹挪死,人挪活啊!”(河南·伊川)
【第56句】:【心眼子長到肋條骨上】(慣)形容人心術(shù)不正,心眼兒太壞。
【第57句】:【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釋義:漂流在外,總不如回到故鄉(xiāng)。例句:許伙泰語重心長道:“怎么繁華也沒有勞碌人家的份兒,倒是在鄉(xiāng)里勞動好,常言道,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
【第58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釋義:不孝順父母的事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后代為最大。例句:弟弟呀,你是一個孝子,聽老輩人講過么?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你結(jié)不結(jié)婚不光是自己的事,爹抱不到孫子,心里成了一塊病啊!
【第59句】:我們的窮山窩窩也富裕起來了,呈現(xiàn)出“果滿園,糧滿倉,玉米棒子掛樹上”的喜人景象。奶奶也禁不住豐收的喜悅,逢人就夸:“現(xiàn)如今這豬也肥了,連蹄子尾巴兒都是肉啊!”(山東·萊陽)
【第60句】:【騎驢的不知趕腳苦】謂體會不到別人的困難。類似的:坐 轎的不知抬轎苦。浩然《山水情》:“他一直在倒霉!你是騎 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
【第61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釋義:牛的眼看到人高大,狗的眼看到人低小。比喻勢利,小看人。例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老子是聶司令的先遣隊,你敢放刁?
【第62句】:【一家起火,殃及四鄰】災(zāi)難會向周圍擴展。成語:唇亡齒 寒。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這消息使大家的心情變得沉 重,一家起火,殃及四鄰。”
【第63句】:【起晚了得罪公婆,起早了得罪丈夫】(慣)比喻怎么做都不好,左右為難。
【第64句】:【騎著驢騾思駿馬】釋義:比喻人的欲望沒有止境。例句: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65句】:爸爸的鋼筆丟了,媽媽問他丟在哪兒了,他說:“拾東西清楚,丟東西迷糊,我這四方塊腦子記不得了!”(河南·郟縣)
【第66句】:【騎著馬找馬】(慣)比喻一邊干,一邊尋找新的出路。也比喻占有舊的,同時物色新的。
【第67句】:【寅時吃了卯時糧】寅時約在早晨五時,卯時約在早晨七 時,指提前消費,生活超支。成語:寅吃卯糧。古華《浮屠 嶺》:“也就是說,浮屠嶺的子民們寅時吃了卯時糧。現(xiàn)在是 一九七一年,口糧卻吃到了一九七六年!”
【第68句】:【光說過五關(guān)斬六將,不說走麥城】關(guān)云長曾過五關(guān)、斬六 將,威震一時。但也喪失荊州,敗走麥城。此語表示只夸功 勞,不說缺點。《新鳳霞回憶錄》:“戲班有句話:老是說自己 當(dāng)年過五關(guān),斬六將,從不說走麥城。你是屬關(guān)公的。”
【第69句】:羊兒叫狼——咩咩咩(慢慢慢)
【第70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跳急速。成語:忐忑 不安。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他這時心中十分煎熬,真 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第71句】:【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的行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現(xiàn)在的機器為什么用“架”來表示,如一架飛機等。這和古代的紡車、織布機有關(guān),它們的形狀都像“架子”,時稱一架織布機。“花架子”來源于一個有趣的傳說。據(jù)說在元朝時,松江紡織家黃道婆的紡織技術(shù)非常高超,遠(yuǎn)近聞名。而和黃道婆同在一個鎮(zhèn)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從事認(rèn)為低賤的體力勞動,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鄉(xiāng)下當(dāng)私塾先生.以此維持生活。這個秀才教書的地方也是個紡織之鄉(xiāng),大家聽說李秀才是黃道婆家鄉(xiāng)的人,就紛紛找他請教紡織新技術(shù)。李秀才對紡織技術(shù)一竅不通,又不愿意承認(rèn)自己不懂,就撒謊說自己是讀書人,沒動手親自紡織過,但他可以把黃道婆的織機圖紙畫給鄉(xiāng)親們,讓他們改進工具,提高技術(shù)。鄉(xiāng)親們拿著秀才畫的圖紙,請木工做_了一架織布機。織布機看起來很漂亮,很新穎,但是卻不好用,根本沒法工作。大家去問秀才,他卻說你們的手藝不行,對最新的機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織不出布來。后來,黃道婆發(fā)明的織機傳到這里,人們才知道李秀才畫的織布機只是樣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備實用性,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花架子”。
【第72句】:【走后門】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芜_(dá)到某種目的,通過找關(guān)系謀取不當(dāng)利益叫“走后門”。“走后門”已成一種潛規(guī)則,發(fā)展成不僅單靠親朋好友的情感謀取好處,必須以金錢開路才能奏效。如買官叫“跑官”,“走”古義“跑”也。此典故起源于北宋末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死后,徽宗繼位,任蔡京為相,蔡拼命排斥和貶謫哲宗時的舊吏,因此引起人們的強烈不滿。一次朝廷設(shè)宴,安排文藝演出,藝人們在筵間演出這樣一幕:一個大官高座,傳判各事。有個和尚要求離京出游,經(jīng)查看戒牒是元祐年間的(哲宗時的年號),大官立即令其還俗;一個道士遺失廢牒要求補發(fā),一問又是元祐年間出家的,大官又立即令剝下道袍,復(fù)為百姓。總之,凡涉“元祐”之事一概排斥。這時,一個屬官上前低聲說:“今國庫發(fā)下俸金一千貫,皆為元祐錢,該如何處置?”這大官略沉思后,悄悄地說:“那就走后門,從后門搬進來吧。”
【第73句】:【貓老吃子,人老惜子】(諺)指貓老了,會將生下的崽子吃掉;人老了,會特別惜愛自己幼小的孩子。 也作“人老惜子,貓老吃子”。
【第74句】:樂山的大佛——老石人(老實人)
【第75句】:狗急了——要跳墻
【第76句】:元宵節(jié)下雪了。奶奶看著漫天雪花,笑著說:“今年一定是好年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都是好兆頭。”(河南·孟縣)
【第77句】:好斗的山羊——又頂又撞
【第78句】:【第三只手伸出來】指扒手行竊。臺灣白先勇《孽子》:“那 里你回不去了,我看你怎么辦?你那第三只手又要伸出來 了——” 牛槽里伸出馬腦袋指外人摻合,或想占便宜。或說:馬 槽里伸出驢頭。古華《芙蓉鎮(zhèn)》:“今天日子好,牛槽里伸出 馬腦殼來啦!”
【第79句】:【壺里沒酒難留客】條件差,難以請人協(xié)助。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wǎng)》:“壺里酒少難留客啊!咱們這么丁點兒個小 飯店,哪兒用得起那樣多的人!”
【第80句】:【樹靠枝葉兒圓,人要禮當(dāng)先】釋義:要講究必要的禮節(jié),把事情辦得圓滿。例句:樹靠枝葉兒圓,人要禮當(dāng)先。我把涼水溫成熱水,也要請你們來坐一坐。
【第81句】:一間房子四個門——門路多
【第82句】:【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諺)知:知交,交情很深的朋友。糟糠之妻:吃糠咽菜、同苦共難的妻子。堂:堂屋,正房。指人在發(fā)跡之后,一不可忘了患難朋友,二不可拋棄糟糠妻子。 也作貧賤交,不可忘;糟糠妻,不下堂。 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
【第83句】:【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諺)朝:朝廷,泛指官場。舊指爭奪名譽地位,要在官場;爭奪財富利潤,要在商場。
【第84句】:【劉備關(guān)公,各有秉性】釋義:劉備、關(guān)公:《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劉備是蜀漢政權(quán)的建立者,性情溫和大度;關(guān)公即關(guān)羽,劉備的結(jié)義兄弟,蜀漢大將,性格剛強,有膽力。比喻人的性情各不相同。例句:唁,劉備關(guān)公,各有秉性,對待不同脾氣的人,說話的方式就得靈活點兒哪。
【第85句】:貓額上畫王字——虎頭虎腦
【第86句】:魚鷹下洞庭——大有作為
【第87句】:【吃雞蛋不吃雞母】(諺)雞母:母雞。指只可吃雞蛋,不可吃下蛋的母雞。比喻投入再生產(chǎn)的資本不能花銷,只可花銷利潤。
【第88句】:【先生】“先生”一詞作為一種稱呼,在我國已經(jīng)使用了3000多年,其間有若干變化,但總趨勢是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在先秦文獻(xiàn)中,“先生”之稱,最早見于《論語》。“先生”的含義較多,然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含義是“古者稱師日先生”(《初學(xué)記》卷十八引《釋名》)。自先秦以來,“先生”是一個使用范圍很大的稱謂。不僅一般人使用,皇帝對臣下也以“先生”稱之,如漢武帝稱東方朔。不僅尊稱別人,文士們還用作自稱。“先生”成為文人別號中常見之稱,如“五柳先生”。唐宋以后,“先生”之稱愈用愈廣。清人王應(yīng)奎在《柳南隨筆》卷一有如下感嘆:“古者師日‘先生’……未嘗混施也。今則不然,同輩而先生之矣,后進而先生之矣,醫(yī)卜而先生之矣,商賈而先生之矣,甚則輿臺皂隸而亦先生之矣。”清代末年,“上海高等妓女,世俗所稱之‘書寓長三’是也,亦稱先生而不稱小姐。”實是指責(zé)“先生”之稱越用越濫。總之,十多種稱呼謂“先生”:古代老師稱先生,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稱先生,醫(yī)生稱先生,管賬的稱賬房先生,文人學(xué)士自稱先生,老成之人稱先生,算命、看風(fēng)水的人稱先生,商賈稱先生,工匠稱先生,現(xiàn)在連婦女稱自己的丈夫也稱先生了。現(xiàn)在,“先生”稱謂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經(jīng)常使用先生稱謂的是禮儀之詞“女士們,先生們”。還有對知名人士特別是無黨派民主人士稱先生。而老師和醫(yī)生反而很少使用先生一詞了。
【第89句】:我學(xué)習(xí)成績不好,心里很著急。老師鼓勵我:“日日行,不怕路千里;時時讀,不怕書萬卷。你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學(xué)習(xí),成績總會上去的。”(河南·長垣)
【第90句】:【治一經(jīng)損一經(jīng)】(慣)經(jīng):中醫(yī)指人體內(nèi)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治好一條經(jīng)絡(luò),損傷了另一條經(jīng)絡(luò)。比喻安撫了一方,得罪了另一方。
【第91句】:哥哥做生意賺了點錢,可就是愛亂花,總也攢不住錢。媽媽埋怨哥哥說:“你呀,金手銀指甲,能掙又能花;左手抓,右手走,錢到手里打一扭。”(河南·新野)
【第92句】:【把別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慣)比喻把別人的事攬到自己身上,替別人吃苦頭。 也作“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口哭”。
【第93句】:【 發(fā)一回水,澄一層泥】大水過后,沉淀的泥土可以肥田。 比喻經(jīng)過事變,會增長見識。劉彥林《春風(fēng)得意》:“發(fā)一回 水,澄一次泥.經(jīng)一回事,長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會認(rèn)真 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第94句】:【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指職業(yè)上的競爭。徒弟年輕,一旦 有了本領(lǐng),師父就可能失業(yè)。類似的:三步留一步,免得徒 弟打師傅。海外梁厚甫《海客隨筆》:“何以古人有私心,因 為在封建時代,有教曉徒弟,餓死師父的說法,以書鳴世者, 往往不想把秘訣教人。”
【第95句】:龍王爺亮相——張牙舞爪
【第96句】:我的同學(xué)小明學(xué)習(xí)很用功,而我卻整天貪玩。爸爸批評我說:“你真是人家發(fā)財,你發(fā)愣!”(江蘇·阜寧)
【第97句】:下午課外活動時,全校老師開會。一個老師說:“把學(xué)生放了吧!”校長說:“你是想摘掉帽子圖涼快。”(山西·運城)
【第98句】:【一個銅錢有兩面】指事物有正反兩個方面。海外梁厚甫 《海客隨筆》:“但是一個銅錢是有兩面的,電子游戲機對小 孩子有沒有好處呢?”
【第99句】: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謀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