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對著和尚罵賊禿】說話誤傷了對方或別人。類似的:拿 著和尚當禿子打。魯迅《彷徨》:“你簡直是在對著和尚罵賊 禿了。我就沒給錢,我那時恰恰身邊沒有帶著。”
【第2句】:【打狗就不怕狗咬,殺豬就不怕豬叫】(諺)比喻既下決心揭發惡類,就不怕他們打擊報復。
【第3句】:【 聽評書掉淚,替古人擔憂】借指沒有必要的擔憂。類似 的: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莫替古人擔憂。張恨水《啼笑 因緣》:“可是這也礙不著你什么事,你干嘛聽評書掉淚,替 古人擔憂?”
【第4句】:我數學測驗得了100分,小姑聽了非常高興,沒想到媽媽卻說:“雞生蛋,鴨子窮高興,要是你也能考出這個成績就好了。”一句話說得小姑面紅耳赤。(江西·九江)
【第5句】:【懸壺】“懸壺”聽起來生疏,但在醫院和醫生那里卻備受追捧,也經常能看到患者送的寫著“懸壺濟世”的匾牌。其實,“懸壺”就是行醫的代名詞。它來源于《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據記載:東漢時的費長房是汝南(今河南上蔡附近)人士,曾經是管理市場的小官吏。在他常去的市場上,有一個賣藥的老翁。這個老翁賣藥時會在自己的攤位前懸掛一個壺,等到散市的時候就跳人壺中。集市的人都沒有看到他的這個舉動,只有費長房正好在樓上看到了。于是他帶著酒肉等禮物去拜訪老翁。老翁見他心誠,就帶他進入壺中。只見壺里別有洞天,“玉堂嚴麗,酒甘肴盈”,二人盡興而出。后來,老翁對費長房說:“我是神仙之人,因為犯了錯誤所以才受到責罰。現在對我的責罰期限滿了,我就要離開此地,你是否跟我一起離開呢?”費長房于是追隨老者學道,經歷了許多考驗與磨難,學成后返鄉,“能醫療眾病,鞭笞百鬼,驅使社公(土地神)”,成為一代名醫。傳說,他后來因為失去了護身符,而被眾鬼斬殺。壺公與費長房的傳說,令后世行醫者神往不已,“懸壺”就因此成為行醫的代稱。因為“壺”與“葫”諧音,所以常以葫蘆作為藥鋪的標志,也因此有了“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的說法。
【第6句】:【瓜好吃不講老嫩,人對眼不講丑俊】(諺)對眼:合眼,合意。瓜只要好吃,老的嫩的無所謂;人只要對眼,丑的俊的不在乎。指人與人的結合,貴在情意相投,不在俊丑。
【第7句】:水灣里照影子——到過來
【第8句】:【蠓蟲飛過都有影】釋義:蠓蟲:蠓科的昆蟲,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傳染疾病。比喻人經過某處或做什么事情,總會留下形跡。例句:“蠓蟲飛過都有影,何況是常常圣旨來到,能夠瞞住誰?”
【第9句】:【此地無銀三百兩】(慣)民間故事說:有人把銀子埋在地下,怕人發現,就立了個牌子,上面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鄰居阿二看見牌子,挖走了銀子,又在牌子背面寫上“隔壁阿二不曾偷”。比喻拙劣的掩飾正好暴露了所要掩蓋的真相。 也作“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阿二不曾偷”。
【第10句】:【貧家富路】(諺)貧家:居家貧窮。 富路:出門在外帶足盤費。指居家節儉容易度日,上路窘困無處呼救。 也作“窮家富路”。
【第11句】:【站在江邊上,必有望景心】(諺)人站在江岸上,一定是要觀望江上。的風景。比喻人采取某種行動,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第12句】:剝了皮的青蛙,爛了根的蔥——眼不閉心不死
【第13句】:【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灰】釋義:比喻做事不順利、碰釘子,或想討好卻落得沒趣。例句:李春山的手腳卻舞不開,接二連三地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第14句】:我和爸爸一起到地里看莊稼。看見紅薯長得非常茂盛,就纏著爸爸非要吃紅薯。爸爸說:“不行,不行,俗話說‘六月六紅薯只有雞蛋粗’,太小了,過一段時間再吃吧!”(河南·鎮平)
【第15句】:【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個風向標】釋義:形容人頭腦靈活,善于隨機應變。貶義。“脖子”又作“腦袋”。“風向標”又作“試風標”。例句:希望他今后再不要“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個風向標”,要“老老實實承認錯誤,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
【第16句】:【勝者王侯敗者賊】原指封建社會中爭奪政權的情況,勝 利了就是王侯,失敗了就被稱為賊。泛指以成敗論人。或 說: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張潔《無字》:“許多真相無從知 曉,局外人判斷起來,只好‘勝者王侯敗者賊’了。”
【第17句】:【 —個跟頭從云端里跌下來】從高位上跌下來,謂失敗慘 重。成語:一落千丈。古華《芙蓉鎮》:“沒躍進去不打緊,還 一跤子從半天云里跌下來,結結實實落到了貧瘠窮困的人 間土地上。”
【第18句】:爸爸常對我說:“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節,你如果不抓緊啊,將來就成了‘秋分不露頭,割著喂老牛’的稻草,成不了大材了。”(安徽·廬江)
【第19句】:草地上的蘑菇——獨根獨苗
【第20句】:包公斷案——六親不認;明察秋毫;向理不向人:鐵面無私
【第21句】:【撞到老虎窩里】(慣)比喻闖進極危險的境地。
【第22句】:【不到黃河心不死】(慣)比喻不到走投無路時不死心。也比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第23句】:【叫化子丟拐棍——受狗氣】見“抄化子不見拐棒兒——受狗的氣”。
【第24句】:【鼻子翹上天】(慣)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也作“鼻子朝天”。
【第25句】:【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見“藏了和尚藏不了寺”。
【第26句】:騎自行車下坡——不踩(睬)
【第27句】:【麻繩熬斷鐵索鏈】(諺)麻繩雖弱,卻能把鐵索鏈熬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斷,也能完成看起來是難以辦到的事。
【第28句】:【抖摟包袱底兒】(慣)包袱底兒:比喻最拿手的本領。指把最拿手的本領亮出來。
【第29句】:【臘月水土貴三分】(諺)指舊時一到臘月,逼近年關,所有貨物都要漲價。
【第30句】:【拋在東洋大海里】見“丟去東洋大海”。
【第31句】:【餓眼見瓜皮——就當一景兒】(歇)景:景物,這里指美好的事物。 譏諷人貪婪,連別人遺棄的壞東西或不三不四的人,都當成寶貝。
【第32句】:【扯長線,釣大魚】釋義:比喻做長遠打算和安排,以便達到更大的目的。例句:鄧秀梅低聲地、機密地說道:“我們不妨看看他們如何活動,扯長線,釣大魚,說不定深水里還有大家伙。”
【第33句】:【阿諛人人喜,直言人人嫌】(諺)阿諛(eyu):用好聽的話奉承人。 直言:不回避事實的真話。阿諛奉承的話對人有損,但人愛聽;直來直去的話對人有益,但人嫌惡。指喜阿諛、嫌直言,是一種不良的世態。
【第34句】:算盤子進位——以一當十
【第35句】:也不知爸爸在干什么,媽媽連叫幾聲都不見他答應。媽媽生氣地說:“叫你幾聲連動都不動,就跟叫墻頭一樣,就是墻頭也落落土啊!”(河南·長葛)
【第36句】:【經霜的扁豆罷園的瓜】釋義:罷園:指瓜菜等收獲完畢。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塘洼據點不撒咱也不怕它,他鬼子是:經霜的扁豆罷圓(園)的瓜,咱游擊隊是:炕頭的貍貓坐地虎。好瞧的還在后邊哩。
【第37句】:【寧幫一文錢,不讓一條路】可以資助,但不能讓人搶了自 己的飯碗。類似的:寧送一段布,不送一條路。“寧……不 ……”為俗語句型之一,表示肯定前者,否定后者。《北京短 篇小說選》:“從前同行是冤家.講的是‘寧幫一文錢,不讓一 條路。”’
【第38句】:鏡子里瞪眼——自己惡自己
【第39句】:【一條道走到黑】(慣)1形容人固執,做事不知變通。2形容人堅持錯誤立場不改悔。3形容人意志堅定不動搖。 也作一條道兒跑到黑。 一條路走到黑。
【第40句】:【社鼠不可熏去】見“城狐不灌,社鼠不熏”。
【第41句】:八只缸七只蓋——蓋來蓋去蓋不滿
【第42句】:【手無縛雞之力】沒有氣力,軟弱無能。老舍《四世同堂》: “我不考慮那個!我手無縛雞之力,不能去殺敵雪恥,我只 能臨危不茍,兒子怎死,我怎么陪著。”
【第43句】:【雞兒不吃無工之食】(諺)雞不白吃食。公雞吃食會報曉,母雞吃食會下蛋。借指人不應白得人家的好處,要注意回報人家。
【第44句】:【有錢難買不賣貨】(諺)別人不賣的貨,有錢也買不到。比喻別人不愿意的事,是強迫不得的。
【第45句】:【凡藥三分毒】(諺)凡是藥物,總含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成分。指藥能治病,但同時也有副作用,服用時必須慎重。 也作“是藥三分毒”。
【第46句】:【初蘭初四蛾眉月】釋義:蛾眉:女子眉毛。初三初四的月兒樣子好像女子蛾眉。例句:初生之月,婦女稍知書者日:“初三初四蛾眉月”,余則日“月牙兒”。
【第47句】:山寨的小喜鵲——叫得歡
【第48句】:【摸閻王鼻子】(慣)比喻冒生命危險。也比喻離死不遠。
【第49句】:【狗腦袋上擺不了大席面】釋義:比喻小人物辦不了大事。例句:他指著鼻子罵歪嘴子是“狗腦袋上擺不了大席面,誤了太君的軍機,應該軍法從事。”
【第50句】:舅舅家以前很窮,后來跟別人做生意,致了富。外婆告誡他:“孩子,你應該有錢常想無錢日,豐年常記大荒年,勤儉度日啊!”(廣東·龍門)
【第51句】:【行行出狀元】(諺)行:行業。狀元:科舉時代殿試第一名。指不論哪一個行業,都有本行業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 也作行行出狀元,業業有高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第52句】:【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俗語是婦孺皆知的老話,這句話源自何處,源自唐代詩圣杜甫。他的《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后一句當時就成了流行語。在古代活到七十就算高壽了,也符合當時的條件和環境,屬于自然規律,“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那么,杜甫為何發此感慨,看看當時他周圍的同行和同僚就知道了。他們又有幾個能活到七十歲,僅以杜甫同時代的一些官員下場來看,就很觸目驚心:遭貶者有散文家李華、大臣宇文融、政治家張九齡等,被殺者有大書法家顏真卿、大臣顏杲卿、將領哥舒翰、詩人王昌齡、女官上官婉兒等,被迫自盡的有大臣元載等。杜甫能不感慨“古稀”的不易。名人的名句更容易流傳后世。
【第53句】:芳芳跑到媽媽面前說:“媽,三嬸家的豬還是沒圈,把園里的菜又拱了。”她媽一聽,想想上午拱倒的幾棵小樹剛扶好,不由來了氣:“你三嬸就怕豬長慢了,巴不得扒著腚眼子吹!也不問糟蹋人不糟蹋人。”(江蘇·新沂)
【第54句】:媽媽要我做事,我不肯。媽媽說:“哼,養豬可以吃肉,養狗可以看家,養你卻不知做什么?”(湖南·湘潭)
【第55句】:【背包袱】釋義:指在精神上或經濟上有負擔。例句:李天祥:“二叔,有什么可想的呢?……過去做的錯事,說出來,不省得老背著個包袱嗎?”
【第56句】:【入地無門,升天無路】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第57句】:兔子看人——紅眼了
【第58句】:【現鐘不打打鑄鐘】(慣)放著現成的鐘不敲,卻等著敲正待鑄造的鐘。比喻放著現成的人或物不用,卻空耗精力等著用其他的人或物。 也比喻舍近求遠。
【第59句】:【久經大海難為水】釋義:見過大世面,小事情不放在眼里。此句是元稹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 的變體。例句:“我也不會讓你們嚇住!我馬之悅是久經大海難為水的人,比你們厲害的人我經的多了!”
【第60句】:【拿鴨子上架】見“趕鴨子上架”。
【第61句】:【貓下的貓疼,狗養的狗愛】見“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愛”。
【第62句】:【長嫂為母】(諺)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親一般。指尊敬長嫂,要和尊敬母親相同。
【第63句】:【東河里沒水西河里走】(諺)指東河里沒小時,就去西河,總會取到水的。比喻做事貴在靈活通變,一處不通,還可另找途徑。
【第64句】:貓額上畫王字——虎頭虎腦
【第65句】:【掉槍花】(慣)槍花:武術中槍術變化的一種花招,能使對方產生錯覺。比喻花言巧語,或耍花招、使手段、開玩笑。 也作“掉花槍”。
【第66句】:【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諺)人人在背后都被人說長道短,在人前也都會對人品頭評足。 指人前議論人,背后被議論,這是人情之常,用不著大驚小怪。 也作誰人背后無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 誰個背后不說人。
【第67句】:【拴不到一個槽上】弄不到一塊兒。申躍中《掛紅燈》:“光 抓了你大叔去,也算是他應分的事。誰叫他跟人家拴不到 一個槽上呢?”
【第68句】:二叔販菜發了,三叔跑運輸富了,爸爸卻還是埋頭種地。他說:“甭老這山望著那山高。豬朝前拱,雞向后刨,各有各的道兒。我這樣不也挺好嗎?”(北京·延慶)
【第69句】:【君子不吃無名之食】釋義:君子不平白吃人食物。例句:“你不說明,我也不吃。常言說得好:君子不吃無名之食。”
【第70句】:【三錢兒油,倆錢兒醋】(慣)比喻很小的事情。
【第71句】:【錢眼里翻筋斗】(慣)錢眼:銅錢當中的方孔。筋斗:跟頭。比喻人貪財好利,專在錢上動腦筋、打主意。
【第72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釋義: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陽歷九月初七或初八。處暑時節不見雨,白露到了也枉然。指雨不及時,收成無望。例句:“處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看來,今年咱們這七寨溝里的三百多口人得挨餓了。
【第73句】:眼瞎耳聾鼻塞嘴啞———竅不通
【第74句】:【快刀切豆腐——兩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轉指光彩。比喻兩面討好或兩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兩面光。 刀切豆腐——兩面光。
【第75句】:【無厘頭】“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粗俗隨意,沒有中心,令人難以理解。這種“無厘頭”形式,后來被運用到電影藝術上,成為周星馳為代表的一系列喜劇電影中的一種表演模式。“無厘頭”的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以觸及事物的本質。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游》中的對白便是“無厘頭”式的語言。隨著網絡的發展,“無厘頭”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青少年將其奉為圭臬。“無厘頭”一詞便由方言傳播到全國各地。
【第76句】:【半個秀才】“半個秀才”指有一定的文化,但屬于低層次的。在使用上根據文章語言環境,有時用于褒獎,有時用于嘲諷。如通過參加掃盲班,王大叔也能頂半個秀才了。再如,《孔乙己》里有句嘲諷孔乙己的話:“你怎得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那么科舉考試真有“半個秀才”的稱謂嗎? “半個秀才”源自民間。按清朝科舉考試制度,童生方有資格參加秀才考試。先經縣考初試,再府考復試;復試通過者,可參加由學政主持的院考;院考選上的稱為生員,生員亦即秀才。而那些沒有考取秀才的童生,也還是有出路的,經學政擇優錄為佾生。佾生即朝廷和孔廟中任佾舞的歌生、舞生。這樣看來,佾生只是童生到秀才的“一半”。所以民間把佾生俗稱為“半個秀才”。
【第77句】: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第78句】:【叫化子要黃連——自討苦吃】(歇)黃連:一種味極苦的中藥。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譏諷意味。
【第79句】:【雞毛炒鴨蛋——各自打散】(歇)本指雞毛和鴨蛋炒不成一塊兒,轉喻人彼此無法湊合,還是散伙為好。
【第80句】:【一問三不知】開頭、過程、結局均不知道。一無所知,或 不愿意回答。老舍《駱駝祥子》:“自己頂好學拉磨的驢,一 問三不知,只會拉著磨走。”
【第81句】:【魂飛天外,魄散九霄】(慣)1形容看見美色而不能自持。2形容驚恐萬分。 也作“魂飛天外,魄散九州”。
【第82句】:【打了盆說盆,打了碗說碗】(諺)打:打破。指發生了什么問題,就只討論與解決什么問題,不必拉扯別的事。 也作打了盆說盆,打了罐說罐。 打鍋說鍋,打碗論碗。
【第83句】:吃晚飯的時候,我用手抓菜吃,爸爸說了我幾次,我仍沒改,于是爸爸不再說了,只是盯著我看。這下子我害怕了。媽媽看著不順眼,就說:“你不要這樣嘛,孩子都被你嚇著了。”“我怎么啦?又沒說什么做什么。”“是沒說什么沒傲什么,你這是狗不咬人樣子丑。”媽媽笑著說。(廣西·河池)
【第84句】:【桌子底下放風箏——出手就不高】(歇)比喻起點低,條件差,事情不會做好。
【第85句】:【混賬】“混賬“是句訓人或罵人的話,是對無理、無恥一類言行的指責或訓斥。說起這個詞的來歷,既可笑又有意思。以前,我國北方蒙古族,過著群居的游牧生活,蒙古包群落就像游動著的小村莊,經常搬遷。為了尋找有水草的地方放牧,牧民們不得四處游蕩。一旦碰到有水草的地方,就把蒙古包支起來暫時定居。白天,男人們外出放牧,留下老人和婦女兒童看守帳篷。于是,一些年輕小伙子趁此機會,為了找姑娘們談情說愛,就混進姑娘家的帳篷里去。一些老年人看不慣,便會嚴厲地訓斥道:“你又來混賬了”;“你這混賬東西又來了。”小伙子碰了釘子,自知沒趣,就急忙退出帳篷。愛情的力量使他下次混賬更隱蔽了,或許能夠收獲愛情。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混賬”變成了訓斥或罵人的詞了。
【第86句】:【認理不認人】(慣)指辦事公正,不講私情。
【第87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諺)舍不得用孩子作誘餌,就套不住惡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風險、不付出大代價,就難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獲。 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第88句】:【患難朋友,艱苦夫妻】(諺)患難中建立起來的友誼最堅實,艱苦中打磨過來的夫妻最恩愛。指好朋友貴在經過患難的考驗,好夫妻貴在走過艱苦的歷程。
【第89句】:二嫂同女兒拌起嘴來,女兒的嘴一點也不饒人。二嫂說:“你這個屬鴨子的,煮爛心煮不爛嘴。”(山東·萊西)
【第90句】:【 禿子跑進和尚廟,硬充數】不夠條件,無能,冒充。成語: 濫竽充數。李曉明等《平原槍聲》:“聽到劉中正‘掃蕩’失敗 的消息,楊百順特別得意,罵道:真是禿子跑進和尚廟,硬充 數!”
【第91句】:【蛇大窟窿粗】(諺)窟窿:指蛇藏身的洞。蛇要是大了,它藏身的洞自然就粗。比喻家大業大收入多的人家,經濟開銷自然就大。 也作蛇粗窟窿大。 蛇大眼兒大。眼兒:指蛇洞。
【第92句】:【降半旗】“降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致哀方式。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逝世或發生重大人員傷亡,通常都要把懸掛在旗桿上的國旗下降到距頂端1/3或一半處,表示對死者的哀悼。降半旗致哀的方式,據說是在1612年由英國海船“哈茲·伊斯”號首創的。哈茲·伊斯海船在北美海岸探尋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時,船長不幸遇難。為了表示對船長的敬意和哀悼,船員提議下半旗。后來,發生不幸事故的船只也都效仿,下半旗致哀的方式便逐漸流行開來。陸地上首先采用這種致哀方式的是英國,隨后,其他國家相繼仿效,成為世界各國通行的致哀方式。
【第93句】:趙孫李——缺錢
【第94句】:【吃藥不瞞郎中】(諺)郎中:醫生。指求醫治病,必須訴以真情,不得隱瞞病情。比喻請求別人辦事,必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不可造假。
【第95句】:【公雞戴帽子——冠上加冠】(歇)冠:前一個“冠”字指雞冠,后一個“冠”字指帽子,都諧“官”。指官職得到提升,含諧謔意味。
【第96句】:【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來萬里云】釋義:雨打嬌花,烏云遮月。比喻好人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例句:趙氏玉貞衣不解帶,晝夜伺候,不想大限已到,古語說的是:“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來萬里云。”李文元一病不起,嗚呼哀哉,竟自死去。
【第97句】:【和稀泥】(慣)比喻無原則地調解糾紛或解決矛盾。 也作“抹稀泥”。
【第98句】:【一輩子不出嫁是個老閨女】指保守,沒有長進。或說:閨 女不出門,到老不成人。成語:因循守舊。柳青《種谷記》: “你不練習,一輩子不出嫁是個老閨女。”
【第99句】:【人到一萬,無邊無沿】(諺)指人數上萬,氣勢就會非常壯觀。 也作人馬一萬,無邊無岸;人到十萬,徹地連天。 人有一萬,無邊無沿;人有十萬,徹地連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