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應用科學是多么依靠純粹的或“基礎”的研究,科學研究人員的培訓多么地要求我們改革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那么這就是科學教育的全部問題,而在人們實際制訂規(guī)劃時就已經(jīng)把它放在首要的地位了。皮亞杰:《皮亞杰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88頁。
【第2句】: 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惡,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從來,而以才為性爾。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卷三。
【第3句】: 如果你想使學校集體的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想使學生的理智和心靈對你的話很敏感,那么你就要去激發(fā)他們追求理想的熱情。應當盡量設法使一個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就理解、感受和體驗人類最高尚的美——這就是忠于信念、忠于勞動人民的理想、英勇頑強、在困難面前毫不動搖等等。要讓這種美激動青年人,點燃他們心靈中的火焰,使他們度過一些不眠之夜,認真地思考自己的未來。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99頁。
【第4句】: 教育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果個體受到一種智力限制,以致必須靠死記硬背進行學習,而不能自已發(fā)現(xiàn)真理,那么,在道德領域里,也不可能形成自主的個性。皮亞杰:《皮亞杰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01頁。
【第5句】: 為了能夠在屈服于邪惡的時候而不犯罪,就必須首先學會抵抗邪惡。盧梭:《愛彌兒——論教育》(下卷》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378頁。
【第6句】: 學習至少包括三個要素:知識、技能和品格。這三者之中的每一樣都必須學習。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36-264頁。
【第7句】: 不是教,而只是幫助學。這種輔導性的教學方法,除了許多其他優(yōu)點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優(yōu)點,就是這種方法在使學生習慣于腦力勞動時,還使他能習慣于克服這種勞動的艱苦性,并體驗到這種勞動所給予的那種快樂。對人來說,腦力勞動幾乎是最艱苦的勞動。幻想是容易的、愉快的,但是思考就困難了。烏申斯基:《勞動的心理和教育意義》,見《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476頁。
【第8句】: 少年們有時抱著不相信的態(tài)度,他們懷疑這種改造的可能性。為了消除這種懷疑,我們鼓勵少年去從事這樣的勞動,使他們通過這種勞動不僅創(chuàng)造物質(zhì)財富,而且檢驗某一種真理。這種通過勞動來檢驗真理的過程,是形成正確的信念和使批判態(tài)度得到正確發(fā)展的最好手段。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95-296頁。
【第9句】: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確切地說,幫助兒童成為充分成型的和完美無缺的人。馬里坦:《新托馬斯主義的教育觀》,見《現(xiàn)代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289頁。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10句】: 【終身學習,終身受教育】 一個教師要走向成功,最終還要取決于教學實踐能力,而經(jīng)驗的積累、實踐智慧的獲得,就更需要“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續(xù)反思的毅力和“十年磨一劍”的執(zhí)著。
【第11句】: 要記住,你們在學校里所學到的那些奇妙的東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績,都是由世界上各個國家里的熱忱的努力和無盡的勞動所產(chǎn)生的。這一切都作為遺產(chǎn)交到你們手里,使你們可以領受它,尊重它,增進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實地轉(zhuǎn)交給你們的孩子們。這樣,我們這些總要死的人,就在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47頁。
【第12句】: 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于:教育者在關心人的每一個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這樣一種情況,即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征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導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這個和諧里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分就是道德。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158頁。
【第13句】: 【希望就是力量】 更多的時候,我們?nèi)鄙俚那∏∈菫榱巳f分之一的希望去拼搏、去追求的信心,看似不可能便放棄了。我們也會常常嘲笑身邊那些為了不可能實現(xiàn)的夢想而癡心奮斗的人,笑他們的愚蠢和不明智??墒窍胂胍驗槟繕诉b遠抑或困難重重而放棄希望的我們,到了最后一無所獲,不是更應該被嘲笑嗎?成功絕非偶然,有時看似簡單,但在我們不曾注意的地方,卻很少想到曾為了這萬分之一的希望而付出辛勞的汗水和智慧。
【第14句】: 學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精神修養(yǎng)和興趣,取決于他的知識淵博和眼界廣闊的程度,還取決于教師到學生這里來的時候帶來了多少東西,教給學生多少東西,以及他還剩下多少東西。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頁。
【第15句】: 應使一個兒童習于獲得關于事物的真實觀念,不獲得就不滿足;應使兒童把精神用在偉大的有價值的思想上面,不要接近虛假與具有大量虛假成分的狡猾;這才是兒童對于智慧的最合適的準備。洛克:《教育漫畫》,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23-124頁。
【第16句】: 對學生的精神生活和他們的隱秘角落采取粗暴態(tài)度,最容易從男女青年的相互關系中驅(qū)逐出一切高尚的、有道德的、明快的審美情感,并把愛情的生物本能的一面推到了首位,激起不健康的好奇心,使男女同學更加疏遠,對交往產(chǎn)生一種難忍的恐懼癥。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5頁。
【第17句】: 我們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駕馭年輕的心靈。我們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愿望。我們的思考能激發(fā)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11頁。
【第18句】: 在教學與教養(yǎng)過程中涉及到兒童的整個人格,所以教師自己也是以整個人格來與兒童接觸的。所以教師對學生所發(fā)生的教育影響,不僅依靠自己的專門學識及教學與教養(yǎng)的方法,而且也依靠自己的人格和品行,這是主觀的愿望所不能勉強的。彼得洛夫:《論人民教師的威信》,作家書屋1951年版,第142頁。
【第19句】: 【心是一本存折】 心是一本存折,有的人平時吝于付出,斤斤計較,存折上的積蓄當然少得可憐;有的人舍得付出,樂于助人。他不經(jīng)意間的善意之舉,使存折上的數(shù)目越來越大:別人陷入困境時你慷慨相助,使他渡過難關;朋友遇到困難你給予建議,使他豁然開朗;甚至同事心情不愉快,你真心安慰,耐心傾聽,使他郁積心頭的陰云一掃而光,這些都如同搬動一張椅子、遞上一杯飲料一樣簡單,但正是這些,卻自動在你心的存折上轉(zhuǎn)入一筆筆“存款”,日積月累,讓你的人生因此而富裕、而殷實。當有一天,你面臨困難、陷入窘境時,存折上的那一筆筆存款會幫你渡過難關——那些曾經(jīng)被你幫助過、鼓勵過的人,會一如當初你的熱情,真誠地向你伸出發(fā)善之手。這時你會覺得,你不再孤立無援,你無比“富有”。
【第20句】: 如果兒童在出生后的最初二、三年里,沒有通過最親近的人——母親,就這個年齡期的兒童所能接受的程度來發(fā)現(xiàn)世界,如果他沒有感覺過母親的愛撫的、慈祥的、憂慮的目光,如果他沒有聽到過本族語言的細膩而充滿情感的音調(diào),那么這個兒童的智力生活就會跟有正確的母親教育的兒童走上完全不同的發(fā)展道路。這個領域——母親教育學,現(xiàn)在還是一般教育學里的一塊未曾開墾的處女地。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502頁。
【第21句】: 教育應該適應每個學生直接感受學習材料的需要,滿足他的當前興趣和欲望。為適應學生的這些直接需要、興趣和欲望,學習活動應以徹底的自然方式組織,經(jīng)過長期系列的自然活動方式,任何事物都可以學習到手。巴格萊:《教育與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頁。
【第22句】: 自信是可以通過領導組織加以培養(yǎng)的能力。你的自信,即相信和教師一起,可以克服在達成使命的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難或坎坷,這是你激勵教師的一個持續(xù)的源泉。邁克萬:《卓越校長的7個習慣》,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頁。
【第23句】: 【哪怕僅是一點微光】 凡俗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行走,受到別人的非議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千萬不能被批評的唾沫淹沒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鎖萌動的激情。因為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無邊無際,但總有一盞燈火能為你點燃,為你驅(qū)散心靈上的陰霾,給你溫暖,給你慰藉,給你信心和勇氣,哪怕,那僅僅是一點微光。
【第24句】: 愛真愛美的性質(zhì),是人人都有的。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論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76頁。
【第25句】: 音樂對德行有所裨益,依據(jù)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們的心靈,并使我們習慣于真正的愉快,正如我們的身體靠體操而形成某種性格一樣。亞里士多德:《政治論》,見《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67頁。
【第26句】: 心智絕不是被動的;它是一種永不休止的活動,靈敏富于接受性、對刺激反應快。你不可能推遲它的生命,到你使它鋒利了的時候才有生命。不管你的教材具有什么興趣,這種興趣必須在此地此時引起;不管你在強化學生的什么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在此地此時予以練習;不管你的教學應該傳授什么精神生活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必須此時此地表現(xiàn)出來。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而且是一個很難遵循的規(guī)律。懷特海:《教育的目的》,見《現(xiàn)代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15頁。
【第27句】: 為使兒童認識所學教材內(nèi)部的各種聯(lián)系——這種發(fā)現(xiàn)事物內(nèi)部聯(lián)系的能力也許是一種最有價值的東西——有時也要讓他們有個停下來進行檢索和回顧的時間。……即使我們在別的什么事情上都沒有做到,也一定要想方設法做到使兒童重視培養(yǎng)自己的思考能力,有提出適當問題的能力,從而使他們逐步學會作一些有意義、有根據(jù)的猜想。布魯納:《布魯納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87頁。
【第28句】: 我們可以有目的地、系統(tǒng)地、卓有成效地組織環(huán)境對兒童的各種影響,引導兒童對環(huán)境的反應(即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這種組織和引導就是教育。拉伊:《實驗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頁。
【第29句】: 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和同志。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68頁。
【第30句】: 要用四通八達的教育來創(chuàng)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陶行知:《陶行知論普及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頁。
【第31句】: 追求分數(shù)對于掌握知識也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教材變成了獲取好分數(shù)的手段。知識本身對于學生并沒有吸引力。而凡是未經(jīng)過緊張的腦力活動而獲得的東西,以及沒有和興趣結(jié)合起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fā)掉的。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48頁。
【第32句】: 兒童(不,成人也一樣)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得來的。我們都是一種模仿性很強的動物,是染于青則青,染于黃則黃的;可見孩子們的耳聞不如目見,原是不足為怪的。洛克:《教育漫話》,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7頁。
【第33句】: 教育始于生命的誕生。孩子一生下來就已是個學生,不過他不是老師的學生,而是大自然的學生罷了。盧梭:《愛彌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頁。
【第34句】: 不能讓孩子照別人的話做,除了他自己覺得對他是有益處的事情以外,其他的一切事物對他都是沒有益處的。盧梭:《愛彌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1頁。
【第35句】: 在兒童幼弱的年齡階段,燦爛的智力閃爍著仁愛的光芒,像黎明初升的太陽、含苞待放的鮮花。我們必須虔誠地尊重兒童早期個性的表現(xiàn)。蒙臺梭利:《蒙臺梭利幼兒教育著作精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頁。
【第36句】: 要知道,我不是一個教書匠,我是受社會所信托的人。社會把培養(yǎng)、教育新人——未來一代人的事業(yè)托付給了我。這是我的最崇高的事業(yè),是我的頭等大事,是我的職業(yè)義務。這是我的使命。阿莫納什維利:《學校沒有分數(shù)行嗎?》,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07頁。
(yipinjuzi.com整理)
【第37句】: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學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誨人,必以規(guī)矩,學者亦必以規(guī)矩。孟軻:《孟子·告子上》。
【第38句】: 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小里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chuàng)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fā)覺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之間的眾多的關系。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頁。
【第39句】: 【享受和后進生一起成長的幸?!?和后進生一起成長的幸福何在?在那“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苦苦找尋有效教育方式的過程中,在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zhí)著追求中,在那“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豁然開朗之中。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40句】: 由集體來確認和贊揚一個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這是進行正確的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對一個受教育者來說,意識到自己給集體、給社會帶來了好處,那是一種最深刻的道德上的滿足。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9頁。
【第41句】: 教育是約束和指導青少年,培養(yǎng)他們正當?shù)睦碇?。柏拉圖:《柏拉圖論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57頁。
【第42句】: 【修建自己的碼頭】 與其四處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碼頭,到時候何愁沒有船來?人的一生,出身、地位、身份并不會影響你所修建碼頭的質(zhì)量,但是碼頭的質(zhì)量卻決定著到你這里??康拇欢嗌倥c質(zhì)量;你所修建的碼頭質(zhì)量越高,到這里停靠的船只就會越多越好。
【第43句】: 德行的實現(xiàn)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涿兰~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77頁。
【第44句】: 在家庭里面,如果父母是積極的,如果他們的威信是自然而然地從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上樹立起來的,如果子女的生活——他們和社會初次的接觸,他們的學習、游戲、情緒、愉快和失望不斷為父母所注意,有紀律,有好的指導和監(jiān)督,在這樣的家庭里面,孩子的性的本能也就經(jīng)常得到正當?shù)恼{(diào)和與發(fā)展。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83頁。
【第45句】: 在肅清了一切神秘的道德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里,紀律再不是技術上的東西,而必須是道德的范疇。馬卡連柯:《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3頁。
【第46句】: 【給孩子以一個改過的機會】 每一個孩子都會有缺點,每一個孩子也都會犯錯誤。對此,老師大都能輕易的分辨出來。但分辨出來之后,請不要急于去評判、去斷定、去懲罰孩子的錯誤,粗暴地踐踏孩子的自尊,不妨不著痕跡,小心翼翼地觸及,去教育、去修正,給孩子一個改過的機會,為孩子保留自尊的空間,留下選擇的余地。
【第47句】: 一個人可以自動地長成一個人形(正如任何野獸類似它的同類一樣》但是若非先把德行與虔信灌輸?shù)剿纳砩?,他是不能夠長成一個理性的、聰明的、有德性和虔信的動物的??涿兰~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0頁。
【第48句】: 【為孩子支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孩子的情感是極為豐富的,同時也是極為敏感的。一個不經(jīng)意的眼神,一句隨意的話語,也許教師自己并不會意識到什么,但卻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永恒的記憶。尊重學生的人格,呵護學生的心靈,為孩子支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讓每個孩子都沐浴愛的陽光是教師的神圣職責。
【第49句】: 只有你給他的良好原則與牢固習慣,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應該注重的。因為一切告誡與規(guī)則,無論如何反復叮嚀,除非實行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在這里是這樣,在其他情況下也是這樣。洛克:《教育漫話》,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0頁。
【第50句】: 父母教育子女時,通常流于一種方式,不論這個世界可能多么糟糕,就是為了他們可能學會適應世界的當前狀況??墒歉改笐摻o予子女一種更為優(yōu)良的教育,目的在于有可能因此而促使未來世態(tài)變得比較美好??档拢骸墩摻逃?,引自楊自伍編:《教育:讓人成為人——西方大思想家論人文與科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8頁。
【第51句】: 民主的教師,必須具有:(一)虛心;(二)寬容;(三)與學生共甘苦;(四)跟民眾學習;(五)跟小孩子學習——這聽來是很奇怪的,其實先生必須跟小孩子學,他才能了解小孩子的需要;和小孩子共甘苦。……(六)消極方面,肅清形式、教條、先生架子、師生的嚴格界限。陶行知:《陶行知論普及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73頁。
【第52句】: 教學是一種暫時的狀態(tài),其目的是使教育對象——學習者或問題解決者獲得自我的充分滿足。任何有矯正作用的控制都會帶來這樣的危險性:使得學習者長期地變得依賴于導師的矯正。布魯納:《布魯納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頁。
【第53句】: 在民主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當充當一個民主集體的領導的角色。……在民主的課堂里,教師的觀點正像學生的觀點一樣可以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尖銳批評。這樣學生和教師都能學習,教學相長。莫里斯·比格:《實證相對主義——一個嶄新的教育哲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35頁。
【第54句】: 教師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動真正有益于學生,有益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教師之間就要團結(jié)合作,互相配合。葉圣陶,引自《聽葉圣陶談師德》,見《上海教育》1983年第11期,第39頁。
【第55句】: 真正的自由是理智的。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jīng)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頁。
【第56句】: 教育就是經(jīng)驗的改造或改組。這種改造或改組,既能增加經(jīng)驗的意義,又能提高指導后來經(jīng)驗進程的能力。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頁。
【第57句】: 怎么叫師范:范就是模范,可為人的榜樣。自己的行為要做別人的模范,所以師范生的行為最要緊。模范不是短時間能成就的,須慢慢的養(yǎng)成。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28頁。
【第58句】: 啟發(fā)式的教育所注重之點是要在幾種特殊的境遇中得到很真切、很周到的親身經(jīng)驗,以求了解、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并不是要積聚許多現(xiàn)成的知識。杜威:《明日之學校》,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第12頁。
【第59句】: 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徐斡:《中論·治學》。
【第60句】: 【教師需要具備實在的本領】 教育工作其實是一種設計。要想設計精彩美觀,教師需要具備一些實在的本領。首先是一種雍容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既贊賞優(yōu)秀,更呵護弱者,又包容、感化學生的錯誤,同情并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其次是創(chuàng)造的機智。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教育內(nèi)容,不同的時間和場合,需要不同的教育策略。孤立的學科知識,抽象的邏輯演繹,深奧的科學道理,需要巧妙的情景創(chuàng)設和動人的情感激勵。三是淵博的學識。不但有本學科和相鄰學科以及社會生活方面的知識,還要有對這些知識的明確見解和價值判斷。
【第61句】: 智慧的發(fā)展必然是從具體到抽象。斯賓塞:《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24頁。
【第62句】: 單純年歲的增長本身并沒有什么重要性,它并不自動地表明成熟程度。在這里,教育是一種最強大的力量,因為一個人是能夠加以塑造和培養(yǎng)從而按照自己發(fā)展的節(jié)律成長的。這個過程中的第一個勝利是,不要虛度光陰,而要把時間看成是豐富和充實生命的一個因素。朗格朗:《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55-56頁。
【第63句】: 主要的是要誠實地對待學生們,檢點自己,把我們的孩子們教育成為真正是優(yōu)良的、真正是社會主義的公民,即誠摯的、勇敢的、富于同志情誼的,在兒童心理和兒童可能范圍內(nèi)遵守紀律的人。加里寧:《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和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78頁。
【第64句】: 大眾是長進得很快,教師必須不斷的長進,才能教大眾。一個不長進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興教人的。……“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氣話,而是一位教師受了大眾蓬蓬勃勃的長進的壓迫之后,對于自己及一切教師所提出來的警告。只有不斷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這樣的恐怖。陶行知:《陶行知論普及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05頁。
【第65句】: 每個家長,每一個父親和母親都應當有這樣的目的:使自己所教育的未來的男女公民,只有在家庭的愛撫中獲得幸福,只有以這樣的方式得到性生活的愉快。如果父母沒有向自己提出這樣的目的,如果父母沒有達到這樣的目的,那么,他們的兒童將會過著混亂的性生活,因而也就會使生活充滿一切悲痛、不幸、卑俗,并直接有害于社會。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58頁。
【第66句】: 師范教育,系國民教育運動及其思想之自然的產(chǎn)物,我們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師范教育,就要觀察她的教育思想,同時也可以說,如果我們明白了她的師范教育,也就明白了她的國民教育方針了。林礪儒:《林礪儒教育文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31頁。
【第67句】: 興趣總是一些隱藏著的能力的信號,重要的事情是發(fā)現(xiàn)這種能力。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罚嗣窠逃霭嫔?004年版,第13頁。
【第68句】: 通常學校的教習,每說我要學生圓就圓,要學生方就方,這便大誤。最好使學生自學,教者不宜硬以自己的意思,壓到學生身上。不過看各人的個性,去幫助他們作為罷了。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19頁。
【第69句】: 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必須經(jīng)常加以培養(yǎng),這是教育家的任務。馬卡連柯:《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25頁。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70句】: 我要關注的是,讓我所培育的每一個孩子都成長為會思考、會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讓認識過程的每一步都使心靈變得更高尚,使意志煉得更堅強。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頁。
【第71句】: 一切浪費都是由于學校和現(xiàn)實隔離開來。……在談到教育中的浪費問題時,我希望能使大家注意到學校制度各個部分的隔離現(xiàn)象,注意到教育目的的缺乏統(tǒng)一性,注意到各門學科和方法的缺乏連貫性。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6頁。
【第72句】: 【騰出一只手給別人】 騰出一只手給卑微者——贊揚他們;騰出一只手給狂妄者——規(guī)勸他們;騰出一只手給奮斗者——推進他們;騰出一只手給絕望者——點撥、鼓勵、拯救他們……在生活、工作、事業(yè)中,如果我們善于用友好的行為去幫助別人,往往會得到同樣善良友好的回報。
【第73句】: 一個橋梁工程師只能在他所設計的橋梁上看到他的勞動成果;一個醫(yī)生只能在他所設計的患者身上感受到勞動的喜悅;而一個教師卻能夠從整個一代人的成長中看到自己勞動的成果,并能夠從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成就中間接地感到勞動的喜悅,因為在整個一代人的成長中,他們作出了艱苦的勞動,在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滲透了他們的心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認為:教師是一種最幸福的職業(yè)。丁浩川:《丁浩川教育文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頁。
【第74句】: 【成功教師的共同特征】 強烈的不甘平庸,渴望有所作為的進取意識,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拒絕沉淪的能力和毅力,是每一位走向成功彼岸的教師的共同特征。
【第75句】: 【讓激勵創(chuàng)造奇跡】 充滿積極因素的激勵,不管它是來自他人,還是來自自己的心靈深處,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它永遠像我們生命中的一塊塊礪石,能讓我們的生命之劍保持無堅不摧的鋒利。
【第76句】: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當成為教育智慧的抽象的化身,而應當成為啟迪孩子們不僅認識世界,而且認識自己的有鮮明個性的人。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孩子們從我們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樣的人。我們應當以豐富的精神生活給孩子們作出榜樣,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我們在道德上才有權利來教育學生。……智慧要靠智慧來培植,良心要靠良心來熏陶,對祖國的忠誠要靠忠誠地為祖國服務來培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5-16頁。
【第77句】: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況:《荀子·勸學》。
【第78句】: 教育的本意,是要把人們培養(yǎng)成有本領有能力;如果要使一個人有本領有能力,就非要發(fā)展他的耳目心思手足不可。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論文集》,開明書店1954年版,第108頁。
【第79句】: 內(nèi)在紀律和自持能力可以培養(yǎng)人的沉著鎮(zhèn)靜的品質(zhì)。如果學校不去培養(yǎng)這種品質(zhì),那么學校里就可能播下隨意對待兩性關系的種子??唆斊账箍▼I:《克魯普斯卡婭教育書簡》,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72頁。
【第80句】: 教育就是使兒童適應成人的社會環(huán)境。就是說,按照社會賦予一種價值的集體現(xiàn)實的整體來改變個體的心理生物結(jié)構。皮亞杰:《皮亞杰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5頁。
【第81句】: 【思想教育要善于“變用”】 古人云:“心,靈物也,不用則常存,小用則小成,大用則大成,變用則至神。”要獲取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就要善于“變用”,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契機”,因時施教,揚長避短,以變應變,叩開他們的心扉。
【第82句】: 自我尊重——這是一種情感狀態(tài),它應該成為學校中普遍的、貫穿于各個方面的精神面貌。學校中的一切——從每個學生在同學和老師面前的自我表現(xiàn),到每個學生關于人的各種復雜的想法——都應該滲透著自我尊重的精神。蘇霍姆林斯基:《培養(yǎng)集體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75頁。
【第83句】: 在教育單獨的個人的時候,我們應當想到整個集體的教育。……每當我們給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這影響必定同時應當是給集體的一種影響。相反地,每當我們涉及集體的時候,同時也應當成為對于組成集體的每一個個人的教育。馬卡連柯:《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1頁。
【第84句】: 能否保護和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于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門學科的任何教學大綱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圍的知識,而沒有包含活生生的兒童。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的水平和范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頁。
【第85句】: 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種普通職業(yè),以應利用厚生之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讀文學,聽音樂,參觀美術館,以謀知識與感情的調(diào)和。這樣,才算是認識人生的價值了。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論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67頁。
【第86句】: 無論何種事業(yè),如商業(yè)、政治,均不能與教育分離,無教育則無各種事業(yè)。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37頁。
【第87句】: 堅持學校是社會進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是每個對教育事業(yè)感興趣的人的任務。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5頁。
【第88句】: 人民教師本人應該是思想戰(zhàn)線上的先進戰(zhàn)士,應該是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應該是青少年的表率。這就是說,他本人必須是肯于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為使自己具備這些品質(zhì)而不斷努力的人。丁浩川:《丁浩川教育文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頁。
【第89句】: 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絕不會就是一首好詩。因為幼稚,當頭加以戕賊,也可以萎死的。魯迅:《魯迅論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95頁。
【第90句】: 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的道德核心!應當這樣生活:讓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純潔、強大無比!做一個真正的人,這就是說要為你周圍的人貢獻出自己心靈的力量,讓他們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讓你生活中所接觸的每一個人從你那兒,從你的心靈深處得到一點最美好的東西。蘇霍姆林斯基:《青少年心靈美的培養(yǎng)》,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頁。
【第91句】: 【讓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微笑是人類最甜美、最動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達人們的喜悅,傳遞友善的信息,使人們顯得可愛而有魅力。作為一名教師,面對正在生長發(fā)育中的孩子,更加需要微笑。教師的微笑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美的氛圍。微笑面對學生,不僅可以使教師贏得學生,也會使學生在教師的微笑中學會關心、體諒和善待他人,從而微笑著面對生活。微笑是筆財富,每個人都能容易擁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
【第92句】: 健康的規(guī)律必須認識以后才能充分實行,……無論更合理的生活何時實現(xiàn),必須事先傳播這種知識。斯賓塞:《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4頁。
【第93句】: 一切功課的排列都要使后學的功課能夠依靠先學的功課,要使一切先學的功課能靠后學的功課固定在心里??涿兰~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23頁。
【第94句】: 一個愚昧的教師由于不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以致時時刻刻要孩子答應做這個做那個,既沒有分別,也沒有選擇,而且數(shù)量也過于繁多,弄得孩子十分煩惱,承擔了許多的諾言,結(jié)果使他把那些諾言看得滿不在乎,置于腦后,認為不屑于遵守,甚至把它們看做一套空話,覺得作出了諾言又破壞了諾言是一件好玩的事件。盧梭:《愛彌兒——論教育》(上卷》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112頁。
【第95句】: 【女教師的幸?!?作為女兒,能夠孝敬父母,被父母需要,是一種幸福;作為妻子,能夠扶持夫君,被丈夫需要,是一種快樂;作為母親,能夠照顧子女,被孩子需要,是一種享受;作為教師,能夠傳播知識,被學生需要,是一種滿足。正是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我們一份責任油然而生,讓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扮演好生活中每一個屬于自己的角色。
【第96句】: 教師必須受過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學生,仆人必須受過教育,才能為他的主人服務,所有接近學生的人都必須首先獲得他們將要傳授的種種印象。盧梭:《愛彌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頁。
【第97句】: 伴隨學習是伴隨一種主要在進行的學習的反應。……兒童們對出現(xiàn)的每件事尤其作出感情上的反應(即帶有喜愛、厭惡或評價的傾向)。于是每個兒童都從這些所愛所憎的事情中確立(并鞏固)性格或生活態(tài)度,把對教師、學校、所學的課程、上大學、國家、誠實做人等等性格與態(tài)度在自己身上牢固地確立下來??瞬骸督逃椒ㄔ?mdash;—教育漫談》,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頁。
【第98句】: 一個涉及一切其他科目的科目,而因此是在教育中應該占最高地位的科目,就是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斯賓塞:《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85頁。
【第99句】: 快樂是最強的補品,這是一條真理。由于加快了血液循環(huán),它促進每一種功能的操作,因此已有的健康會有增進,失去的健康也將恢復。斯賓塞:《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38頁。
100、 身體是心智的仆人,是表現(xiàn)心智的中介。關心身體、給以身體方面的知識,并發(fā)展體質(zhì),以循序地組織練習來鍛煉身體。福祿倍爾:《人的教育》,見《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33頁。
上一篇:《我喜歡的格言》經(jīng)典名言名句【10748】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