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紅皮蘿卜白心子】釋義:比喻假裝進(jìn)步,表里不一。例句:誰他媽的要紅皮蘿卜白心子,可別怪我二光不講交情。
【第2句】:【端公盆,說公理】(慣)指主持公道,說公平合理的話。
【第3句】:【依著王法打死人,依著佛法餓死人】法律和宗教均置人于 死地,善良人無法正常生活。明代《西游記》:“前程,前程! 若依你,教我喝風(fēng)!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 殺。”
【第4句】:獾狼下耗子———代不如一代
【第5句】:【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諺)孫兒:此處指外孫。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兒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孫呢?古時催嫁的話。
【第6句】:【一發(fā)而不可】收繼續(xù)發(fā)展,停不下來。魯迅《吶喊》:“從 此以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 朋友們的囑托,積久了就有十余篇。”
【第7句】:【 見風(fēng)使舵,望水彎船】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靈活變通的辦 法。成語:隨機(jī)應(yīng)變。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雖然他一向愛 走直路,不會拐彎,這會也不得不見風(fēng)使舵,望水彎船了。”
【第8句】:【怠慢親爹,不能怠慢遠(yuǎn)客】(諺)寧可慢待了自己的親爹,也不能慢待了遠(yuǎn)方來的客人。指遠(yuǎn)方來客難得,應(yīng)予禮待。
【第9句】:【 一窩狐貍不嫌騷】一伙人臭味相投,混在一起。成語:臭 味相投。趙樹理《賣煙葉》:“從表面上看來,他們父子們好 像不能共事,其實(shí)是一窩狐貍不嫌騷,只要利害一致了,互 相體諒著一點(diǎn),還是可以合作的。”
【第10句】:【將本求利】(諺)做生意先得籌集本錢,有本錢才能生出利潤。指做生意為的是求取利潤,而投入資本是求取利潤的先決條件。
【第11句】:星期天我去姥姥家,想走小路,可媽媽卻說:“大路雖然沒有小路近,可小路坑坑洼洼的,不好騎車。俗話說‘寧走十里遠(yuǎn),不走一里喘’,你還是走大路的好。”(河南·寧陵)
【第12句】:【靴里無襪自得知】(諺)光腳穿上靴子,別人看不出,自己是知道的。 泛指做下瞞人的事,自己心知肚明,無法瞞過良心。
【第13句】:【東廟里燒香,西廟里許愿】(慣)許愿:迷信的人祈求神佛保佑時許下某種酬謝。比喻到處許愿,求人幫助。 也作東廟里拜佛,西廟里燒香。 東廟里打齋,西寺里修供。 打齋:念經(jīng)做法事。修供:向神佛敬獻(xiàn)供品。
【第14句】:七嫜的閨女不僅長得像七嬸,而且也和她一樣勤勞善良,樂于助人。李大媽常夸七嬸:“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閨女九像娘,你可真有福氣。”(湖南·益陽)
【第15句】:刀尖上抹手——好險(xiǎn);冒險(xiǎn);危險(xiǎn)
【第16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原義為:秀才在家讀書,就能知 道社會上的事情。借指人知識廣博,或消息靈通。魯迅《南 腔北調(diào)集》:“古之秀才,自以為無所不曉,于是有‘秀才不出 門,而知天下事’這自負(fù)的漫天大謊。”
【第17句】:【瘸子打圍——坐著喊】(歇)打圍:打獵。本指坐著呼喊,轉(zhuǎn)指只是說空話、大話,沒有實(shí)際行動。
【第18句】:【春光一刻值干金】釋義:形容春天時光極寶貴。例句:時候不早了,春光一刻值干金,別耽誤時間了,你是領(lǐng)頭的,你提個名,大家同意就行了。
【第19句】:【左手不托右手】不過手,不委托別人,自己親自處理。明 代《醒世恒言》:“做經(jīng)紀(jì)的人,左手不托右手,豈有自己回 家,銀子反留給外人。”
【第20句】:【磨面先洗驢】(慣)為了把面磨得又白又凈,磨面前把拉磨的驢子洗得干干凈凈。形容做事情過分講究。
【第21句】:閻王給小鬼拜年——弄顛倒了;顛倒著做
【第22句】:【一夜夫妻百夜恩】(諺)夫妻之間,哪怕只有一夜同床共枕的生活,恩情也是很深的。指夫妻感情不比其他,必須珍惜。 也作一夜夫妻,百日恩義。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第23句】:東西耳朵南北聽——橫豎聽不進(jìn)
【第24句】:【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諺)虧心事:愧對良心、違背正理的事。指平時為人做事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即使半夜有人敲門,也會心情坦然,毫不驚恐。 也作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
【第25句】:【 爭破被兒沒得蓋】自己人相爭沒有好處,內(nèi)訌對大家都 不利。明代《金瓶梅》:“爭破臥單沒的蓋,狗咬尿泡空喜歡! 如今做濕親家還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親家才難。”
【第26句】:【三杠子壓不出個響屁來】(慣)形容人非常老實(shí)、膽小,從不多說話。 也作三棒都打不出個響屁來。 三槍打不出一個悶屁來。
【第27句】:【離了張屠戶,吃不了連毛豬】釋義:意謂沒有內(nèi)行人,也難不住。例句:“老弟,少了老子這張嘴怕還不行哩。”“你走嘛,離了張屠戶,吃不了連毛豬。”
【第28句】:上個月,我纏著媽媽帶我游覽了紹興。這個月,我拉著媽螞的衣角,又要她帶我去杭州游覽。媽媽用手指輕輕點(diǎn)了一下我的額頭,笑著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你有了五福,想六福,有了豆腐,想吃肉。可別光惦記著游玩落下功課啊!”(浙江·紹興)
【第29句】:【沒有主心骨兒】(慣)比喻沒有主見。 女:容貌丑陋的女子。美女進(jìn)了家門,丑女就會嫉妒。指丑惡假對美善真永遠(yuǎn)是不相容的。 也作美女入室,惡女仇之。 美女入市,惡女之仇。
【第30句】:手電筒沒泡兒——有眼無珠
【第31句】:【兵在精不在多】釋義:兵在精明干練,不在數(shù)量多。可泛指一切人一切事物都要重視質(zhì)量。例句:“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有什么用?”
【第32句】:【打鼓弄琵琶,相逢是一家】(諺)指打鼓的和彈琵琶的相逢便合場演奏,過后就各分東西。比喻人臨時聚合,不過是逢場作戲,無情義可講。
【第33句】:破鑼嗓子唱山歌——不入調(diào)
【第34句】:六月的暴雨——陣兒
【第35句】:【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諺)駟馬:四匹馬所拉的車。說出一句話,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指話一說出口,就難以收回。 也作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一言駟馬追不到。
【第36句】:【水流千里,終歸大海】(諺)比喻事物千變?nèi)f化,總要?dú)w結(jié)到根本上。也比喻人奔走千里萬里,最終總要回歸故土。 也作水流千轉(zhuǎn)歸大海。 水流千遭歸大海,樹老葉落要?dú)w根。
【第37句】:【大氣兒不敢出】形容人屏住呼吸,不敢出聲。成語:噤若 寒蟬。老舍《正紅旗下》:“大姐在屋里大氣不敢出。她連嘆 氣的權(quán)利也沒有。”
【第38句】:大吊車吊小平板——穩(wěn)拿
【第39句】:【久病成醫(yī)】(諺)指患病時間長了,對病因、病情以及用藥治療等都有切實(shí)的了解,幾乎算得個醫(yī)生了。
【第40句】:【閉門羹】“閉門羹”指被主人拒之門外,或故意不見,掃興而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說法源自唐代馮贄《云仙雜記·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屬安徽)名妓史鳳,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來招待。有一個闊客馮垂,竟將身邊所有的十三萬文,全數(shù)給了妓女史風(fēng),才夠資格在迷香洞銷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鮫紅被、傳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風(fēng)便拒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使人致語日‘請公夢中來’。”以羹拒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天長日久,客人見到羹,就心領(lǐng)神會,主動告辭。《全唐詩》錄有史風(fēng)《閉門羹》詩:“一豆(燈)聊供游冶郎,去時忙喚鎖倉瑯。入門獨(dú)慕相如侶,欲撥瑤琴彈鳳凰。”這就是“閉門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詩,可見史鳳確實(shí)才女,只可惜墮入風(fēng)塵。自此,“閉門羹”便成為拒絕的代名詞。據(jù)說,史鳳的“閉門羹”是用豆腐和鴨腸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來做這道菜,就是為了表示主人對客的輕視。不過,大概史鳳也沒有想到,正因?yàn)樗木芸头绞街妫磺Ф嗄暌院蟮慕裉欤瑢iT來嘗閉門羹的人還真不少。如今,“閉門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帶的傳統(tǒng)名菜了。這大概是因?yàn)椤懊恕毙?yīng)的結(jié)果。不過,“閉門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第41句】:【 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看待他人有成見。葉辛《蹉跎歲月》: “他們不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第42句】:岸上的螺螄——有嘴難開
【第43句】:【 百聞不如一見】強(qiáng)調(diào)親身體驗(yàn)。百,也說:千。海外於梨 華《三人行》:“不過我很希望你自己回去看看,百聞不如一 見,這也是我這次回去的主要原因。”
【第44句】:【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釋義:比喻各奔前程,互不相干。例句:余家富連連點(diǎn)頭,“成龍的上天,成蛇的入地,各種各的,又怎會你跟我生氣,我跟你吵嘴?”
【第45句】:【人有點(diǎn)滴之恩,定當(dāng)涌泉相報(bào)】見“得人點(diǎn)滴之恩,當(dāng)以涌泉相報(bào)”。
【第46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第47句】:牛皮飯碗——打不破
【第48句】:燕子尾巴——叉劈了(事情出現(xiàn)分歧或偏差);兩股叉
【第49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兒稱為“公主”。這個名稱始于戰(zhàn)國時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兒稱“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與天子女兒的主婚人有關(guān)。當(dāng)時,老百姓出嫁女兒,例由父親主持婚禮。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兒出嫁,怎么會出面主持婚禮呢?只好由同姓諸侯做主婚人。據(jù)《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那時候諸侯都稱之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對天子女兒的稱呼,此即“公主”名稱的由來。當(dāng)時諸侯的女兒也被稱為“公主”。自漢代起,皇家禮儀制度進(jìn)一步健全,稱謂方面也做了明確規(guī)定。皇帝的女兒專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稱“大長公主”。其他人的女兒不準(zhǔn)用這些名稱。分封各王、侯的女兒則稱為“王主”、“翁主”。這也有記載,顏師古在對《漢書·高帝紀(jì)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當(dāng)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可見,“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個級別。其后,“公主”稱謂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滅亡。
【第50句】:【山惡人善】(諺)山勢是險(xiǎn)惡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雖然丑陋,心地卻很和善。
【第51句】:【泡蘑菇】(慣)1比喻拖延時間。 2比喻故意糾纏。
【第52句】:【財(cái)去身安樂】(諺)去:失去。失去了錢財(cái)可以換來自身的平安康樂。舊時對失去錢財(cái)?shù)陌参空Z。 也作“財(cái)去人平安”。j
【第53句】:【鳥怕暗箭,人怕甜言】(諺)指甜言與暗箭一樣傷人,必須提防。
【第54句】:【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諺)指生理上的衰老不能算老,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可怕的。
【第55句】:【閻王也怕拼命鬼】(諺)比喻世間的強(qiáng)人惡人,也都害怕不要命的人。
【第56句】:豬食盆里雞伸頭——亂插嘴
【第57句】:【頭齊腳不齊】(慣)謙稱自己準(zhǔn)備得還不夠齊全。也形容人多,步調(diào)不一致。
【第58句】:【刮地皮】見“卷地皮”。
【第59句】:【頭剃了一半,再疼也要剃光】(諺)泛指事情進(jìn)行到中途,不管有多少困難,也必須堅(jiān)持到底。
【第60句】:一次,白天只顧玩,晚上才想起寫作業(yè)。我說:“天黑得這么快,要再遲黑一個小時多好啊!”坐在一旁的奶奶說我是“晴天不曬谷,雨天怨天毒”。(廣西·宣州)
【第61句】:【貪產(chǎn)貧,惜產(chǎn)窮】(諺)貪產(chǎn):貪占產(chǎn)業(yè)。惜產(chǎn):死守產(chǎn)業(yè)。指對財(cái)產(chǎn)貪占或死守不舍的,都會受窮受困,不得自在。誡人不可貪占,也不可吝嗇。
【第62句】:【茅廁跌倒——屁也沒得放】(歇)指沒有什么話可說。
【第63句】:早上,媽媽給妹妹剪指甲,說:“勤人長頭發(fā),懶人長指甲,以后應(yīng)該學(xué)勤快點(diǎn),那才是好孩子。”(注:人一忙,就顧不上理發(fā),頭發(fā)自然要長了;而指甲呢,如果是忙人,不等長長就會被碰斷的,只有閑人才能留起長指甲。)(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64句】:【二姑娘頑老雕——架不住】(歇)頑:通“玩”。架:招架,支持。 指吃不住,吃不消。
【第65句】:【蛤蟆、促織兒,都是一鍬土上人】(諺)促織兒:蟋蟀。像蛤蟆、蟋蟀一樣,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活動著的。指地位相同、命運(yùn)相連的苦命人,理應(yīng)相互關(guān)照。
【第66句】:晁蓋的軍師——吳(無)用
【第67句】:隔河作揖——承情不過了
【第68句】:【提起腦袋走夜路】敢于冒險(xiǎn)。古華《芙蓉鎮(zhèn)》:“好好!這 個運(yùn)動我擁護(hù),哪怕提起腦殼走夜路,我都去!”
【第69句】:【 稂不稂,莠不莠】稂,莠,均為田中類似禾苗的野草。比 喻人沒出息,不成材。成語:不稂不莠。清代《儒林外史》: “人生世上,難得的是這碗現(xiàn)成飯,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 幾時?”
【第70句】:張小泉的剪刀——名牌
【第71句】:【人在人情在】(諺)人在的時候,你來我往,有情有義;人一死,便情義兩斷。常指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令人慨嘆。 也作人在人情在,人死情丟開。 人在人情在,人死兩丟開。
【第72句】:【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慣)指沒人疼愛或喜歡。
【第73句】:乍出水的芙蓉——塵不染
【第74句】:我大伯五十多歲了,還要練舉石鎖,結(jié)果沒舉起石鎖,反閃了腰。大娘說:“甭不服老,沒有那么大的荷葉,就別包那么大的粽子。”(河北·南皮)
【第75句】:有人在背后說媽媽的壞話,媽媽知道了很生氣。奶奶勸她:“一川石頭一川沙,等到一日大水發(fā),只剩石頭不見沙。天長日久了,誰好誰壞,大家會看清楚的。”(甘肅·武威)
【第76句】:媽媽批評我吃飯?zhí)f:“你呀,開鍋頭吃到罷鍋頭,罷鍋頭吃到洗灶頭,灶頭洗完了,你的飯還沒吃完哩。”(安徽·郎溪)
【第77句】:【使的憨錢.治的莊田】(諺)憨錢:大注的銀錢。只要舍得花大價錢,就能買到上等的莊田。指要想置好產(chǎn)業(yè),就不可吝惜錢財(cái)。
【第78句】:【擠破了門】(慣)形容人來得非常多。 也作“擠破了門框”。
【第79句】:【 千中有頭,萬中有尾】謂事情再復(fù)雜,總有主次、原因、結(jié) 果。馬烽《劉胡蘭傳》:“千中有頭,萬中有尾。你是一家之 主,我就要和你算賬!”
【第80句】:【既來之,則安之】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在某種不太情愿的情況下,既然已經(jīng)來了,就應(yīng)該安下心來或者安頓下來。 “既來之,則安之”語出《論語·季氏》,其原文是:“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意思是,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么遠(yuǎn)方的人如果不歸順我們.我們就要倡導(dǎo)文教德化來吸引他們,他們已經(jīng)來到我們這里,我們就要好好安排他們,不能撒手不管。提倡的是以德服人。它的原意是對內(nèi)說的,勸自己的人。而現(xiàn)在的意思是勸外來的人。這個詞語的原意與我們今天使用的意思已經(jīng)相去甚遠(yuǎn)了。
【第81句】:【刀擱在脖子上】釋義:比喻死亡臨頭,或用殺頭威脅。例句:鄉(xiāng)親們,我們是大清的官兵,腳踩著先帝打下的江山,吃著父老兄弟的餉糧,沒有皇帝的諭旨,就是刀擱在脖子上,我們也不能退半步!
【第82句】:行軍遇伏兵——出師不利
【第83句】:鍋底笑話缸底黑——光看別人黑,不見自己黑
【第84句】:背地里罵知縣——無用
【第85句】:老牛拉著磨盤轉(zhuǎn)——個心眼
【第86句】:【城隍廟里賣假藥——哄鬼】(歇)指用編造假話或玩弄手段欺騙人。
【第87句】:【橫插一杠子】橫加阻攔、干涉。浩然《艷陽天》:“馬連福 覺著,搞好這件事兒,又露臉,又得利,正在積極籌辦,想不 到蕭長春回來橫插一杠子來反對。”
【第88句】:網(wǎng)里的魚,籠中的鳥——跑不了;往哪兒跑
【第89句】:【沙鍋砸蒜——全砸到底】(歇)比喻徹底失敗。
【第90句】:【樹老焦梢,人老彎腰】釋義:樹老,樹枝干枯;人老,駝背彎腰。比喻人老不中用了。例句:谷老五抹搭著眼皮,陰沉地說:“小拴,你說到我心里了,樹老焦梢,人老彎腰,我給大德堂看墳?zāi)梗傁癜税虢刈印!?/p>
【第91句】:【實(shí)話好說,謊話難編】(諺)指實(shí)話實(shí)說,自然流利,毫不費(fèi)力,而編造謊話,生拉硬扯,往往難以自圓其說。 也作“真話好說,謊話難編”。
【第92句】:【八九不離十】釋義:數(shù)字的順序是八九緊接著十,比喻相差不多。另外,“十”與“實(shí)”諧音,常說明估計(jì)或猜測的情況與實(shí)際情況很接近。例句:“……咱們對男人心理分析不了,可是對咱們自個兒總能透視個八九不離十……”
【第93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釋義:殃:災(zāi)禍。池:護(hù)城河。城門失火,要到護(hù)城河里打水救火,河水干了,魚也就死了。比喻無緣無故受到牽連。例句:在另外一部分無所謂的士兵,覺得皂白不分,勢必“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第94句】:【把死馬當(dāng)活馬治】釋義:比喻在絕望的情況下,盡最后的努力來挽救,寄希望于萬一。例句:忠大伯上下打量了一下,看他不像個起眼的人物。可是大火燒著眉毛,只好把死馬當(dāng)活馬治,立刻請他喝酒吃飯。
【第95句】:【茶不思,飯不想】(慣)不想喝茶,也不想吃飯。形容十分憂慮、思念或悲傷。
【第96句】:琵琶斷了弦——彈(談)不下去
【第97句】:【護(hù)家之狗,盜賊所惡】(諺)惡:憎惡。指盜賊最憎惡忠實(shí)護(hù)家的狗。比喻陰謀作惡的奸詐之徒,最忌恨忠貞正直之士。
【第98句】:【新米粥,醬蘿卜,郎中先生見了哭】(諺)郎中:中醫(yī)醫(yī)生。新米熬的粥,有營養(yǎng),易消化;醬腌的蘿卜,化食利胃。指常吃新米粥和醬蘿卜,身體康健不生病,就不必去找醫(yī)生。
【第99句】:閻王的參謀——凈是鬼點(diǎn)子;鬼點(diǎn)子多;詭(鬼)計(jì)多端
上一篇:QQ空間優(yōu)選早安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