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讀書筆記20篇好詞好句好段感受
題目:《海底兩萬 作者:儒勒?凡爾納主要內容: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只被為獨角鯨的大,人們都感到非常驚奇.邀請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參加追捕,他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但他并沒有淹死,恰恰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實這怪物不是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正是這艘船救了他.船長邀請阿龍納斯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了許多海底生動植物和水中奇異景象,又經歷了許多驚險曲折,最后潛水船到達了娜威海岸.好詞:奇幻莫測 美不勝收 驚天動地 無窮無盡 屹立不動好句:
【第1句】: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第2句】:信不信,到底也沒有什么關系.
【第3句】:固然他的命運是離奇古怪,但他也是崇高偉大的.
【第4句】:但愿所有的仇恨都在這顆倔強的心中平息!感想: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只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并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事件.題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主要內容: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家釀酒廠的季節工,母親在大戶人家當廚娘,家境十分貧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書,十歲左右就開始干活謀生.奧斯特洛夫斯基干過各種職業,如幫人家牧馬,在車站食堂當小伙計,在發電廠當助理司爐等,貧困屈辱的生活培養了他對舊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好詞:聲色俱厲 皮膚松弛 兇神惡煞 心驚膽戰 提心吊膽好句:
【第1句】:不管一個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和更有力.
【第2句】:光明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第3句】: 所謂友誼,首先是誠懇,是批評同志的錯誤.
【第4句】:對時間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殺.感想: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題目:《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主要內用:三國演義寫的是東漢末年群雄紛爭,三國鼎立的故事,三國演義里有很多紛繁錯雜的人物,他們的性格各有特點.好詞: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好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芳澤無加,鉛華無御.感想:這本書里體現了作者對那個時代的獨特的洞察力和維護皇室正統的思想局限.我總是忘不掉趙云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為救少主不顧自身的安危,這是何等偉大的精神啊.我還忘不掉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心,就這一點就需要我好好學習.雖然最后的結局違反了我的期望,但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題目:《水滸傳 》 作者:施耐庵主要內容:水滸傳寫的是宋朝一次豪俠起義的故事.好詞:從長商議、徹里徹外、重巒復嶂、以禮相待、徹里至外好句: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見機而耐性,妙悟生光明.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心安茅屋穩,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長.感想:人們都說:少不看水滸,就是因為水滸傳會讓年輕人激情燃燒,壓不住自己的火氣.這話說得真是沒錯.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我被魯智深的正義感震撼了,一邊看一邊在心中暗暗地為魯智深吶喊助威. 題目:《西游記》 作者:吳承恩主要內容:西游記寫的是一些神怪妖魔的故事,說的是孫悟空如何護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經,普渡眾生.好詞:臥魚將腳 飄揚翠袖 搖拽緗裙 玉筍纖纖 金蓮窄窄好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自古紅顏多薄命,懨懨無語對東風..閨心堅似石,蘭性喜如春.嬌臉紅霞襯,朱唇絳脂勻.感想:我覺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這么豐富的想象力.孫悟空這個人物簡直是寫活了,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他不像是一個神仙,這本書真能吸引人.題目:《童年》 作者: 高爾基主要內容: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最初發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時期生平的自述,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是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的生活經歷,對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好詞:忽如其來 飄忽 興趣盎然 熠熠生輝好句: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仿佛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蕩在房間中.感想:作者將主人公當時所處的骯臟的環境寫得很到位,在語言描寫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動,令人身臨其境,對美與丑及人復雜的感情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題目:《神筆馬良》 作者:洪汛濤主要內容: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他特別愛畫畫,畫什么都像活的一樣.他的家里非常窮,買不起筆.一天,他干完活回到窯洞里休息.在這時,窯洞里亮起了金色的光芒,一個白胡子老爺爺給了他一支神筆,并交代要好好用它.好詞:神筆 元寶 半夜 鄉親 洶涌好句:
【第1句】:馬良有了這支神筆,天天給村里的窮人畫畫.
【第2句】:大官明白了,那支神筆離開了馬良,就成了一支普通的筆了.
【第3句】: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
【第4句】:馬良很喜歡畫畫,可是家里窮,連一支筆都沒有.感想:我從馬良身上學到了善良.懂得了:用自己的能力盡力幫助別人.同時,也從馬良身上學到了不怕困難,同壞人斗爭到底的勇氣. 題目:《漁夫和金魚》 作者:普希金主要內容:漁夫捕獲一條金魚又把它放生后,他那貪婪的妻子對它無情的斥責及對金魚提出的各種要求,金魚為報恩而不斷滿足她,但她的貪得無厭最終還是使她變回了最初的樣子,一無所有.好詞:骯臟 別墅 清澈 愿望好句:
【第1句】:忽然,釣鉤猛地往下沉,沉得很深很深,都快沉到海底了.
【第2句】: 他來到海邊時,海水綠得泛黃,也不像以往那樣平靜.
【第3句】:漁夫心情很沉重,本來是不想去的.感想:今后,我也要努力學習,吸取漁夫的教訓,不依賴他人,要靠自己的勞動,創造真正屬于我自己的美好未來!題目:《魯賓遜漂流記》 作者:丹尼爾?笛福主要內容: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他被漂到了一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和孤獨.但他卻不斷地安慰自己,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克服了種種困難.好詞:擱淺 兜底 吞噬 山坳好句:
【第1句】:我的這種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第2句】: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余.
【第3句】: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感想:一個鮮明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勇敢的面對困難,我們才會越戰越勇,永遠做勝利的強者!題目:《神筆馬良》 作者:洪汛濤主要內容: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他特別愛畫畫,畫什么都像活的一樣.他的家里非常窮,買不起筆.一天,他干完活回到窯洞里休息.在這時,窯洞里亮起了金色的光芒,一個白胡子老爺爺給了他一支神筆,并交代要好好用它.好詞:神筆 元寶 半夜 鄉親 洶涌好句:
【第1句】:馬良有了這支神筆,天天給村里的窮人畫畫.
【第2句】:大官明白了,那支神筆離開了馬良,就成了一支普通的筆了.
【第3句】: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
【第4句】:馬良很喜歡畫畫,可是家里窮,連一支筆都沒有.感想:我從馬良身上學到了善良.懂得了:用自己的能力盡力幫助別人.同時,也從馬良身上學到了不怕困難,同壞人斗爭到底的勇氣. 題目:《漁夫和金魚》 作者:普希金主要內容:漁夫捕獲一條金魚又把它放生后,他那貪婪的妻子對它無情的斥責及對金魚提出的各種要求,金魚為報恩而不斷滿足她,但她的貪得無厭最終還是使她變回了最初的樣子,一無所有.好詞:骯臟 別墅 清澈 愿望好句:
【第1句】:忽然,釣鉤猛地往下沉,沉得很深很深,都快沉到海底了.
【第2句】: 他來到海邊時,海水綠得泛黃,也不像以往那樣平靜.
【第3句】:漁夫心情很沉重,本來是不想去的.感想:今后,我也要努力學習,吸取漁夫的教訓,不依賴他人,要靠自己的勞動,創造真正屬于我自己的美好未來!題目:《魯賓遜漂流記》 作者:丹尼爾?笛福主要內容: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他被漂到了一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和孤獨.但他卻不斷地安慰自己,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克服了種種困難.好詞:擱淺 兜底 吞噬 山坳好句:
【第1句】:我的這種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第2句】: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余.
【第3句】: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感想:一個鮮明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勇敢的面對困難,我們才會越戰越勇,永遠做勝利的強者!格式一:(摘抄形讀書筆記)好詞: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堅持不懈,頑強不屈,不屈不撓,執著追求,孜孜以求,持之以恒,日雕月琢,繩鋸木斷……佳句:①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首先,我希望長久地凝視我親愛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龐,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來到了我面前,為我打開了外面的世界.我將不僅要看到她面龐的輪廓,以便我能夠將它珍藏在我的記憶中,而且還要研究她的容貌,發現她出自同情心的溫柔和耐心的生動跡象,她正是以此來完成教育我的艱巨任務的.我希望從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的堅強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經常向我流露的、對于全人類的同情.②我身旁的朋友,我了解得很清楚,因為經過長年累月,他們已經將自己的各個方面揭示給了我;然而,對于偶然的朋友,我只有一個不完全的印象.這個印象還是從一次握手中,從我通過手指尖理解他們的嘴唇發出的字句中,或從他們在我手掌的輕輕劃寫中獲得來的.③我重見光明的第二晚,我要在劇院或電影院里度過.即使現在我也常常出席劇場的各種各樣的演出,但是,劇情必須由一位同伴拼寫在我手上.然而,我多么想親眼看看哈姆雷特的迷人的風采,或者穿著伊麗莎白時代鮮艷服飾的生氣勃勃的弗爾斯塔夫!我多么想注視哈姆雷特的每一個優雅的動作,注視精神飽滿的弗爾斯塔夫的大搖大擺!因為我只能看一場戲,這就使我感到非常為難,因為還有數十幕我想要看的戲劇.感想:讀完此書后,我的確受益不少.海倫的堅強勇敢,友誼的真摯,莎莉文老師的無私……許許多多都激起我心靈的共鳴與碰擊,每當我遇到煩惱時,特別是學習上,我就會想起海倫·凱勒,它是個盲聾啞人,但她同樣堅持學習,獲得學位.而我是個四肢健全的人,條件比她好幾百倍,但卻總輕言說放棄.以之相比,我是何等的渺小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的啟示遠遠不止這些,她的精神激勵著我面對一次次困難,并勇敢地戰勝它.我也相信,“征服一個困難,隨后而來的事情將會變得容易很多!”格式二:(不是摘抄形的讀書筆記)《假如給我3天光明》的讀書筆記海倫·凱勒是一個又聾又盲的人,但她寫出的《假如給我3天光明》卻影響了世上的千萬人. 《假如給我3天光明》是海倫·凱勒對于自己的一本自傳.里面記錄了海倫聾盲后到成年的點點滴滴,包括她在暴風雨中的害怕、無助等等.最后,海倫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海倫的親身經歷讓我想起我們在上個星期一玩的那個“黑暗游戲”.那是一個白天如黑夜的暴風雨上午,教室的燈被老師一一關掉了.我們班的同學全身心地感受著黑暗,黑暗給我們帶來了恐懼.雖然那一次關燈之后還不是很黑,但也讓我感覺到了盲人在社會上遇到的困難.一個人是多么地需要光明呀!記得我曾經看過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的自傳.陳燕和海倫的經歷都有一點相同,她們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困難,她們都是在自己努力了之后才獲得現在輝煌的成就的. 假設一下,如果每個人在成年之后都聾盲幾天的話,那這個人一定能體會到聾盲人的感受,也能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視力和聽力,而且能親身體驗到黑暗中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在他恢復視力和聽力之后,會像失去光明一樣的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那對他來說將是一個超好的大好處呀! “如果每個人在成年之后都失去幾天的視力和聽力,那對他來說將是一種幸福!”這是海倫·凱勒的經典名句,現在,我也非常贊同海倫的觀點——每個人在成年之后都需要聾盲幾天呀!附: 家長評論:該文是一篇讀后感,從“海倫·凱勒是一個又聾又盲的人,但她寫出的《假如給我3天光明》”開頭引入,到簡述《假如給我3天光明》內容,開頭即觸及文章的中心,再通過聯想身邊的事,以及自己看過的書,總結歸納自己的讀書體會,通過假設,吸引讀者,讓讀者更深層次感受自己的讀書體會,最后,畫龍點睛結尾,讓讀者繼續回味思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結構清晰,條理明晰,反映了靜怡寫作能力;對《假如給我3天光明》的正確感言,反映了靜怡正確的思維能力;能夠將生活中的瑣事,以及所讀過的書與觀后感聯系在一起,反映了靜怡是一個善于觀察、思考和歸納的孩子.
求關于名人努力奮斗而最終成功的事跡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
他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
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
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帝。
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
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
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
家里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
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
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
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游。
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
你出外游歷去吧
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
怎么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
”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
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
這一年,他二十二歲。
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后游歷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_廣西、貴州、云南等十六個省。
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騰沖,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
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見的邊疆地區。
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
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
徐霞客二十八歲那年,來到溫州攀登雁蕩山。
他想起古書上說的雁蕩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
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只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么能有湖呢
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一個大懸崖,路沒有了。
他仔細觀察懸崖,發現下面有個小小的平臺,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系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巖石上,然后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臺上才發現下面斗深百丈,無法下去。
他只好抓住布帶,腳蹬懸崖,吃力地往上爬,準備爬回崖頂。
爬著爬著,帶子斷了,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巖石,不然就會掉下深淵,粉身碎骨。
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結起來,又費力地向上攀援,終于爬上了崖頂。
還有一次,他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
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無法上去。
徐霞客沒有被嚇住,他拄了一根鐵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
山坡背陰的地方最難攀登,路上結成堅冰,又陡又滑,腳踩上去,就滑下來。
徐霞客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
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于爬了上去。
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
他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三條險徑: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巖的千仞絕壁和接筍峰的“雞胸”、“龍脊”。
在他登上大王峰時,已是日頭將落,下山尋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懸的荊棘,“亂墜而下”。
他在中岳嵩山,從太室絕頂上也是順著山峽往下懸溜下來的。
徐霞客驚人的游跡,的確可以說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無論多么疲勞,無論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
他寫下的游記有二百四十多萬字,可惜大多失散了。
留下來的經過后人整理成書,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記》。
這部書四十多萬字,是把科學和文學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
徐霞客的游歷,并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
如他對福建建溪和寧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
黎嶺和馬嶺分別為建溪和寧洋溪的發源地,兩座嶺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兩條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長,而寧洋溪短。
徐霞客經過考察,找出寧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結論。
“程愈迫則流愈急”,也就是說路程越短,水流越急。
這個地理學上的著名結論,就是由徐霞客通過實地考察得出來的。
他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對許多河流的水道源進行了探索,象廣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蕭、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盤江以及長江等等,其中以長江最為深入。
浩蕩的長江流經大半個中國,它的發源地在哪兒,很長時間都是個謎。
戰國時期的一部地理書《禹貢》,書中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后來的書都沿用這一說。
徐霞客對此產生了懷疑。
他帶著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查出金沙江發源于昆侖山南麓,比岷江長一千多里,于是斷定金沙江才是長江上源。
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徐霞客沒能找到長江的真正源頭。
但他為尋找長江源頭,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在他以后很長時間內也沒有人找到。
直到1978年,國家派出考察隊才確認長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還是世界上對石灰巖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
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分布很廣泛。
徐霞客在湖南、廣西、貴州和云南作了詳細的考察,對各地不同的石灰巖地貌作了詳細的描述、記載和研究。
他還考察了一百多個石灰巖洞。
在湘南九嶷山,他聽說有個飛龍巖,就請當地的和尚明宗引導,帶著火炬去考察。
飛龍巖是個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內又是坑又是水,很難行走。
徐霞客全不顧及,一直深入進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
明宗幾次勸他回去,他都不聽。
直到火炬快燒完了,他才戀戀不舍地往回走。
他沒有任何儀器,全憑目測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學。
如對桂林七星巖十五個洞口的記載,同今天我們的地理研究人員的實地勘測,結果大體相符。
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歐洲人才開始考察石灰巖地貌,徐霞客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巖地貌學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
除上述所說,他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
此外,他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
他的這部奇書,在文學上的價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說是優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時他已五十一歲了。
這次他主要游歷了我國的西南地區,一直到達中緬交界的騰越(今云南騰沖),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鄉。
他回鄉不久就病倒了。
他在病中還翻看自己收集的巖石標本。
臨死前,他手里還緊緊的握著考察中帶回的兩塊石頭。
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在科學事業上奮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遠學習的。
唐僧去西天取經究竟花了多長時間
一、電視劇《西游記》里的唐僧從取經到回到都城長安,共用了16年,原文說:卻說八大金剛使第二陣香風,把他四眾,不一日送至東土,漸漸望見長安。
原來那太宗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關外起建了望經樓接經,太宗年年親至其地。
恰好那一日出駕復到樓上,忽見正西方滿天瑞靄,陣陣香風,金剛停在空中叫道:“圣僧,此間乃長安城了。
我們不好下去,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
孫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回來。
我在霄漢中等你,與你一同繳旨。
”二、真實的玄奘取經,是用了17年。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于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
前后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并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三、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俗家姓名“陳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后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