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寧伸扶人手,莫開陷人口.
【第2句】:【萬變不離其宗】(慣)宗:宗旨。 指形式上千變?nèi)f化,本質(zhì)卻沒有變。
【第3句】:【餓狼不吃獵人的羊】 釋義:比喻對有特殊關(guān)系的人特殊對待。 例句:漢族有一句話:“打狗還得看主人?!泵晒湃艘灿幸痪渲V語:“餓狼不吃獵人的羊。”他穆天飛這不有意往自己臉上撒尿,欺人太甚嗎?
【第4句】:【好男不吃婚時飯,好女不穿嫁時衣】(諺)好男兒不吃結(jié)婚時的現(xiàn)成飯,好女子不穿出嫁時的現(xiàn)成衣。 指有志氣的青年,貴在能獨立生活,不靠祖業(yè),不享現(xiàn)成福。 也作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女人不穿嫁時衣,男兒不吃分時飯。
【第5句】:【老漁翁釣魚——坐等】(歇)指人消極等待。
【第6句】:【驢不知自丑,猴不嫌臉瘦】(諺)比喻人總?cè)狈ψ灾?,看不到自身的錯誤和短處。
【第7句】:【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諺)無娘子:沒有娘的孩子。 賠禮人:賠情道歉的人。指對不幸者要同情,對認錯者要寬恕,不可粗暴對待。
【第8句】:【提哪把壺哪把壺不開】(慣)形容事事不順利。
【第9句】:【迅雷不及掩耳】 釋義:形容特別快,措手不及。 例句:顯然,敵人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壞他們的組織、破壞政治犯們堅持下來的絕食斗爭,要把他或者還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第10句】:【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 釋義:車、馬、炮、士、相、將:都是象棋棋子名稱。比喻人雖多,卻都無能、無用,連一個人都保護不住。 例句:唉,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但過了一段時間,他那緊張的心理漸漸松弛了,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抓了幾個人嘛。
【第11句】:【無梁桶——枉提】(歇)梁:提把。本指沒有梁的桶,想提也提不起來;轉(zhuǎn)指話說了也是白說。
【第12句】:【窮媳婦知米貴】(諺)指窮家婦女最懂得儉省節(jié)約。
【第13句】:【石頭蛋腌咸菜——一鹽難進】(歇)鹽:諧“言”。進:諧“盡”。指事情說來話長,一句話講不清楚。
【第14句】:【嫁得雞,逐雞飛;嫁得狗,逐狗走】(諺)嫁給雞,就得跟著雞飛;嫁給狗,就得跟著狗跑。舊指女子不論嫁給什么樣的漢子,都得順從地跟人家過一輩子。 也作“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第15句】:【老天爺睜眼】(慣)1比喻苦盡甜來或事實得到澄清。2指雨過天晴或愿望得以實現(xiàn)。 也作老天爺長了眼。 老天爺有眼。
【第16句】:【急人一難,勝造七級浮屠】(諺)浮屠:也作浮圖,梵語,即佛塔。別人有了災難,能盡力救助,這比建造七層佛塔的功德還高。指急人之難,是功德無量的事。
【第17句】:【獨拳難打虎】 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小,辦不成大事。 例句:雖然聞長山住院之后,徐慶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覺得“獨拳難打虎”。但他毫不猶疑地保證道:“沒問題,親自負責就親自負責。”
【第18句】:【桃李】“桃李”現(xiàn)在常用喻指學生?!疤依睢北臼莾煞N果樹,是誰把它們“移栽”到一起呢?“桃李”合用最早見于《詩經(jīng)》,《詩經(jīng)》中有“華如桃李”的詩句,不過,它還不是比喻學生?!疤依睢币辉~用于比喻學生,則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 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zhì),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yǎng)和保舉過不少人,后來因得罪了魏文侯,他曾經(jīng)幫助過的人沒有一個給他幫助的,他便獨自一人跑到北方去了。 在北方,子質(zhì)遇到一個叫子簡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養(yǎng)保舉的人在自己有難時,怕被連累不肯為自己說句公道話。子質(zhì)感到很傷心。 子簡聽后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可以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蔓生植物),不僅不能利用它的種子,秋天長出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yǎng)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該先選準對象,然后再加以培養(yǎng)。” 從此,人們就把培養(yǎng)人才比作“樹人”,把學生比作“桃李”。如唐代狄仁杰推薦了姚崇等數(shù)十人,這些人后來皆為名臣,時人對狄仁杰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薄疤依睢敝复鷮W生,流傳至今。
【第19句】:【燈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諺)指油燈不亮,需要人剔去燈花;人一時糊涂,需要別人從旁提醒。
【第20句】:【人無剛骨,安身不牢】(諺)人如果沒有剛強的骨氣,就很難在社會上安身。指人要想自立,必須保持陽剛之氣。 也作“人無剛強,安身不長”。
【第21句】:【來者不懼,懼者不來】(諺)敢于前來的,就無所畏懼;膽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來。指凡是敢于前來應戰(zhàn)或挑起事端的,就沒有膽小怕事的。 也作“來者不怕,怕者不來?!?/p>
【第22句】:【交游滿天下,知交有幾人】(諺)知交:知心的朋友。結(jié)交的朋友雖然很多,可知心的朋友能有幾人? 指知己難得。 也作交遍天下友,知心有幾人。 相交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第23句】:【說不清,道不明】(慣)指難以用言語表達清楚。 也作“說不清,道不白”。
【第24句】:【打倒不如就倒】(諺)指與其被人打倒,還不如自己順勢倒下。借指凡事要順應形勢,靈活通變,不必自討苦吃。
【第25句】:不擔三分險,難練一身膽。
【第26句】:【鼠有鼠洞,蛇有蛇路】見“蛇有蛇路,鼠有鼠路”。
【第27句】:【家無住,屋倒豎】(諺)指家里長期不住人,房屋就會破敗不堪。
【第28句】:【老壽星】我國自古以來都把長壽老人尊稱為“老壽星”。民間有一“壽星圖”,形成了老壽星的固定像:長額突出,美髯長須,容光煥發(fā),精神矍鑠,手托鮮紅的壽桃,懷抱一根龍頭拐杖,慈祥和善,笑瞇瞇地出現(xiàn)在青松、鹿群、桃林之中?,F(xiàn)在,老人做壽,兒孫獻上壽桃,應該來自壽星圖。 那么,“老壽星”源自哪里呢?據(jù)古書記載,“壽星”本是一種星座的名字,又名“南極老人星”。由于它的“壽”字應了人的年歲長久,而星星猶如日月經(jīng)天,永不泯滅,所以人們愛把“三壽”老人(即上壽100歲、中壽80歲、下壽60歲)統(tǒng)稱為“老壽星”。
【第29句】:【灶老爺上西天——有一句講一句】(歇)灶老爺: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爺。舊俗每年臘月廿三祭灶神,認為灶王爺此時會上天報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況。指實話實說,毫無保留或隱瞞。 也作灶王爺上西天——有啥說啥。 灶王爺升天——實話實說。
【第30句】:【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諺)指舊時窮人生活非常艱苦,新衣服穿上三年,變舊了再穿三年,破了加上補丁又可穿三年。
【第31句】:【一遭情,兩遭例】(諺)第一次行賞是恩情,第二次就會認為是定例了。指賞不宜多,獎賞如果被受賞人看作是慣例,就失去了意義。
【第32句】:【獨虎好擒,眾怒難犯】(諺)指要捉住一只虎還比較容易,引起了眾人的憤怒就難辦了。
【第33句】:【水有源,病有根】 釋義:比喻事情發(fā)生總有根源。 例句:吳為才也哭喪著臉說道:“都是你爹的罪過,可是水有源,病有根,你爹昧了良心也是日本人逼的呀!”
【第34句】:【玻璃罩里的蒼蠅——眼見光明,沒有出路】(歇)指雖然看到光明的前景,卻找不到現(xiàn)實的出路。
【第35句】:【不挑秦川地,單挑好女婿】 釋義:秦川:指今陜西、甘肅秦嶺以北平原地帶,因春秋戰(zhàn)國時地屬秦國而側(cè)\名。指找女婿不看男方土地好壞、多少,只要人品好。 例句:哪管他是誰的兒子、有多少地產(chǎn)和房屋、公婆的心性好壞呢!“不挑秦川地,單挑好女婿”。
【第36句】:【說謊不瞞當鄉(xiāng)人】(諺)當鄉(xiāng)人:當?shù)厝?,最知底細的人。指在知根知底的當鄉(xiāng)人面前,說騙人的假話會立即被揭穿的。 也作說謊莫瞞本鄉(xiāng)人。 撒謊瞞不過當鄉(xiāng)人。
【第37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慣)1形容人處世圓滑。2形容人能隨機應變。 也作見什么人說什么話。 見一種人說一種話。
【第38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腳】(諺)打人家一拳,要防人家一腳。指向人進擊要防人反撲。 也作“打出一拳去,謹防一腳來”。
【第39句】:【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釋義:比喻放走敵人,遲早要遭災禍。 例句:郝村副一聽,馬上也想起巴三虎過去一連串的罪惡事實,若不弄死,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第40句】:【丑人多作怪,黑饃多就菜】見“黑饃多包菜,丑人多作怪”。
【第41句】:【頭枕著烙餅挨餓】見“枕著烙餅挨餓”。
【第42句】:【吉人自有天相】 釋義:相:幫助,保佑。指人有好運氣,遇到危險也能平安無事。 例句:陶洪濱接過嘴也勸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寬些,吉人自有天相,傷會醫(yī)好的。”
【第43句】:【沒縫也要下蛆】(慣)蛆:蒼蠅的幼蟲。比喻無中生有,造謠生事或?qū)め咊[事。
【第44句】:【遠水不救近火】(諺)遠處的水再多,也救不滅眼下的火災。比喻緩慢的措施再好,也解除不了當前的困境。 也作“遠水救不得近火”。
【第45句】:【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草)繩】比喻人在某件事上遭受挫折后,一直心有余悸,不敢再涉足其間。典出《初刻拍案驚奇·轉(zhuǎn)運漢巧遇洞庭紅》。 明朝成化年間,蘇州有個名叫文若虛的人,做生意總是賠,人家叫他“倒運漢”。這年他窮得實在過不下去了,便破罐破摔,拿著別人送的一兩銀子,買了幾簍太湖橘子——名叫“洞庭紅”,隨商船出海,他要看看海外風光,死了也不冤。到了一國,商人們都上岸做貿(mào)易去了,文若虛猛地想起自己帶著吃的那一簍橘子爛了沒有?于是搬到船板上吹吹風。岸上走的人看見了,問是什么東西。文若虛拿起一個掐破就吃。圍觀的人看這東西又好看又能吃,問他多少錢一個。文若虛聽不懂,便豎起一個手指。有人拿出一個銀錢來買了一個,聞了聞?chuàng)浔窍悖瑖L一嘗甘甜可口。又摸出十幾個銀錢來,說:“我買十個進奉皇帝?!迸赃叺娜丝戳?,你買倆,他買仨。文若虛一看剩下的不多了,剛要漲價,那第一個買橘子的人飛馬趕來,大聲喝道:“不要賣了,皇帝都要了?!蔽娜籼摪彦X一數(shù),共一千多,約合百兩銀子,竟是一本百利了。 眾商人回來,聽說這事,都驚喜道:“人都道他倒運,而今是轉(zhuǎn)運了。” 便勸他得此錢買了貨帶回去再生利錢。文若虛道:“我是倒運的,將本求財,沒有一次不蝕本的,如何這要生利錢。妄想什么?萬一和從前一樣,再做虧了,哪里再有洞庭紅來賣?‘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量了,我還是帶這些錢回去吧!”
【第46句】:【凍死迎風站,餓死不折腰】 釋義:窮要窮得有骨氣。 例句:我家從老爺爺那輩,傳下來兩句話:“凍死迎風站,餓死不折腰?!备F要窮個骨頭硬,直個兒。
【第47句】:一人不說兩面話,人前不討兩面光。
【第48句】:【天打五雷轟】(慣)五雷:金雷指刀砍死,木雷指棍打死,水雷指水淹死,火雷指火燒死,土雷指墻倒壓死。舊指上天用劈雷擊死人間罪大惡極者。后指罪孽者受到最嚴厲的懲處。常用作發(fā)誓或詛咒。 也作天打雷劈五雷轟。 天打五雷劈。
【第49句】:【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不戰(zhàn)】(諺)指即使打仗場場都能勝利,也不如不打仗為好。
【第50句】:【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諺)指家庭不論大小,必須由一入主事。也泛指任何集體都要由一人統(tǒng)管全局。 也作家有干丁,主事一人。 家有萬貫,主事一人。
【第51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龍】(慣)形容身體強壯,武藝高強。
【第52句】:【春蠶到死絲方盡】 釋義:春蠶到死的時候絲才吐盡?!敖z”與“思”諧音。比喻對愛情忠貞不渝。也比喻具有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美德。這是李商隱《無題》中詩句。 例句:尹雅屏滿臉羞愧,尷尬地說:“你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啊。請原諒。我不該傷你的心?!?/p>
【第53句】:【好男子不吃八年閑飯】 釋義:男孩子七八歲就能干活,不再吃閑飯。 例句:當?shù)厝顺Uf:“好男子不吃八年閑飯”。劉志丹六歲上就由爺爺帶著,邊念書邊干活。
【第54句】:【書生治兵,十城九空】(諺)只有書本知識而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人領(lǐng)兵作戰(zhàn),十座城池就有九座守不住。指書生領(lǐng)兵打仗,非遭慘敗不可。
【第55句】:【捏著鼻子哄眼睛】(慣)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第56句】:【有上不去的天,沒過不去的關(guān)】(諺)比喻人間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沒有闖不過去的難關(guān)。
【第57句】:【挖好肉,補爛瘡】(慣)比喻用有害的辦法臨時解救危急。
【第58句】:【只吹冷風,不添熱火】(慣)比喻只說某人的壞話,不說好話。
【第59句】:【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廢】(諺)沒有先例的,不可隨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隨便廢止。原指舊時衙門辦案,以有無先例為依據(jù);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無例不興,有例不廢”。
【第60句】:【大柵欄】“大柵欄”是北京舉世聞名的一條街。到了北京,不逛大柵欄是一種遺憾。那么,緣何叫它“大柵欄”呢? 據(jù)考證,“大柵欄”始建于明代永樂初年(1403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最初名叫“廊坊四條”。清乾隆年間,京城各街道為防賊盜,都在街口修建柵欄,晚間關(guān)閉,白天開啟。廊坊四條由于店鋪眾多,實力雄厚,所建柵欄在京城也算最大最漂亮,因此“大柵欄”這個名稱漸漸取代了廊坊四條。該地區(qū)的商業(yè)“發(fā)端于明,發(fā)展于清”,北京著名的老店如同仁堂、瑞蚨祥、內(nèi)聯(lián)升、馬聚源等云集于此。當年,曾有“頭戴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蹬內(nèi)聯(lián)升,腰纏四大恒(指當時大柵欄內(nèi)的四大銀號)”之說,其名聲長盛不衰。
【第61句】:【三折肱知為良醫(yī)】(諺)肱(g。ng):胳膊。指多次折傷胳膊,就會悟出治療的方法,甚至成為這方面的良醫(yī)。比喻屢次受挫,就會總結(jié)教訓,領(lǐng)悟道理。 也作三折肱而成良醫(yī)。 三折肱,成良醫(yī)。
【第62句】:【作舍道邊,三年不成】(諺)在大道旁邊筑房舍,過往行人多,七嘴八舌,主人拿不定主意,三年也筑不成。指做事多謀寡斷,難以成事。
【第63句】:【接人要一世,怪人只一次】(諺)接濟別人要接濟一輩子,得罪人讓人見怪也就只是一次。舊指別人求助于自己時,寧可一口回絕,得罪于他,也不要答應接濟,長久惹麻煩。
【第64句】:【不出門的聰明漢,不如周游的愚笨人】(諺)周游:游遍各地。聰明人不出家門,反倒不如到處游覽的愚笨人有見識。指出外游覽能增長人的智慧,開闊人的眼界。
【第65句】:【唱戲的吹胡子——假生氣】(歇)吹胡子:戲曲中演員表演角色生氣時的動作。指假裝生氣的樣子。
【第66句】:【賊人的腿,藝人的嘴】(諺)賊人怕捉,腿跑得快;藝人嘴巧,能說會道。指不同營生的人,都根據(jù)需要,發(fā)展著自己的特長。
【第67句】:【從龍王嘴里奪食】 .釋義:龍王:傳說中掌管興云降雨、統(tǒng)領(lǐng)水族的王。比喻同風雨災害作斗爭,奪取糧食豐收。 例句:滿祥反駁說:“咱們辦社凈靠風調(diào)雨順可不行,要從龍王嘴里奪食?!?/p>
【第68句】:【割貓兒尾拌貓兒飯】(慣)比喻替當事人辦事,花費的是當事人的錢。 也作割貓尾巴拌貓兒食。 將貓兒尾拌貓兒飯。
【第69句】:【給小鞋穿】(慣)比喻有權(quán)有勢者暗中刁難、限制或報復他人。
【第70句】:【兩面派】現(xiàn)在人們常用“兩面派”來指那些口是心非、善于偽裝的人。 那么,“兩面派”一詞是怎么來的呢?這要追溯到元朝末年。 當時,元軍和朱元璋領(lǐng)導的起義軍在黃河以北展開了拉鋸戰(zhàn)爭,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哪方來了都要歡迎,都要在門板上貼上紅紅綠綠的歡迎標語,軍隊來得勤,標語也換得快。 豫北懷慶府人生活本來就很困難,老寫標語也是勞民傷財,于是有人想出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用一塊薄薄的木板,兩面寫字,一面寫上歡迎元軍“保境安民”的標語,另一面寫上歡迎義軍的“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標語,哪方軍隊來了,就翻出歡迎哪方的標語,既省錢,又方便。 有一次,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軍進駐懷慶府,進城見家家戶戶門口五顏六色的木牌上滿是歡迎標語,心里非常高興??墒且魂嚳耧L刮來,有些木牌翻轉(zhuǎn)過來,歡迎元軍的標語露了出來。常遇春氣極之余,下令將凡是掛兩面牌的人都滿門抄斬。 “兩面派”就是從懷慶府的“兩面牌”演變過來的。這種演變既有“派”和“牌”音同的演變,又有“不斷變換嘴臉”內(nèi)容相同的演變。但,這種演變冤枉了“兩面牌”,當時老百姓掛兩面牌是因被逼無奈,而真正的“兩面派”者才心術(shù)不正。
【第71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慣)指不作任何反抗。
【第72句】:【白露身不露】 釋義:“白露”時,不要再光膀子了。言天氣漸冷,赤身露體易著涼。 例句:八月,秋興:諺云:“白露身不露”,言至是天氣乃肅,可以授衣耳。
【第73句】:【若信卜,賣了屋】(諺)卜:占卜,用迷信的手段給人算命。如果相信那些占卜算卦的鬼話,就會因風水不佳,連住房都要賣了。指占卜算卦純屬騙人,絕不可信。
【第74句】:【心急繡不出好花】(諺)指從容耐心才能把細活做好。
【第75句】:【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諺)朝廷:借指帝王。貴如天子,也還有三家窮親戚。指窮苦的親戚什么人家都會有,誰也不應該嫌棄。 也作“天子門下有貧親”。
【第76句】:【交華蓋運】(慣)華蓋:古星名。 華蓋運:迷信的人認為是不好的運氣。比喻交了厄運。
【第77句】:【笨烏先飛早入林,小船早開先到岸】 釋義:比喻能力差的人只要勤奮,遇事提前行動,肯下功夫,可以收到比其他人還好的效果。 例句:文化低怕什么?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高的,學嘛!咱漁家有句俗話:笨鳥先飛早入林,小船早開先到岸。不會就學,就練。
【第78句】:【糞堆上長出靈芝草】(慣)比喻條件、環(huán)境差的地方出了優(yōu)秀的人才。
【第79句】:【這個一榔頭,那個一錘子】 釋義:比喻你一言,他一語,意見不統(tǒng)一。 例句:你還說民主管理指在巖上選組長,做計劃,籌資金。在船上還能這個—铘頭,那個一錘子,那不是野兔子拉犁,亂套了?
【第80句】:【狗逼急了跳墻,馬逼急了趵蹄】(諺)趵:踢。比喻人逼到急處,就會失去理性控制,什么事也能干得出。 也作“狗急了跳墻,兔子急了咬人”。
【第81句】:【葫蘆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諺)葫蘆吊在架子上才能長大,嬰兒經(jīng)常哭才能長大。指嬰兒啼哭是一種有益的運動,是正常現(xiàn)象。
【第82句】:【捉到強盜連夜解】(慣)比喻事情緊急,要立刻動手。
【第83句】:【送肉上砧板】(慣)砧板:切菜用的木板。比喻自尋死路。
【第84句】:【綿里針,肉里剌】 釋義:比喻外貌溫和,內(nèi)心刻毒。 例句:我還把他當好人看成。原來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原來是個綿里針,肉里刺的貨,還不知背地在漢子表層跟前架的甚么舌兒哩(《金瓶梅詞話》五一回)。
【第85句】:【數(shù)學符號:+、-、×、÷】數(shù)學符號是個偉大的發(fā)明?!?”、“一”號都誕生在德國,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那時候,德國有個叫魏德曼的數(shù)學家,他非常勤勞,整天廢寢忘食地計算。當時,還沒有什么現(xiàn)成的符號可以使用,他在工作中,一邊計算,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在橫線上加一豎,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號吧!從加號中拿掉一豎就是減少的意思。 好!‘-’,你就叫減號吧!”從此以后,“+”、“一”號就問世了,并風行世界。 “=”號的名字叫“等號”,它是由16世紀的英國學者雷科特創(chuàng)造出來的。當年他在研究數(shù)學時,經(jīng)常碰到兩個數(shù)相等的情況,又無法標記,就決心創(chuàng)造一個符號。他比較了許多圖形和符號,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更相同了?!庇谑牵陀脙蓷l平行線段來表示兩個相等的數(shù),并給他取名為“等號”。 “×”號是18世紀美國數(shù)學家歐德萊發(fā)現(xiàn)的。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辦呢?他就把加號斜過來寫,表示數(shù)字增加的另一種運算法,并給它取名“乘號”。 “÷”號誕生在瑞士。當時,學者哈納在算賬中遇到要把一個整數(shù)分成幾份的問題,但沒有符號可以表示這種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來表示這種算法,并取名為“除號”。
【第86句】:【家窮有口鍋,人窮不離窩】(諺)家里窮到只有一口做飯的鍋,也還是不肯離開自己的家。指人總是留戀故土,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肯遠走他鄉(xiāng)。
【第87句】:兵糊涂一個,將糊涂一群。
【第88句】:【道三不著兩】(慣)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對。形容人說話不著邊際,語無倫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顛三倒四。 也作“著三不著兩”。
【第89句】:【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諺)紅艷艷的花朵再好,離開綠葉從旁襯映,也顯不出它的光彩。比喻一個主要人物有大作為,總離不開得力人才相幫。 也作紅花要有綠葉配。 好花需綠葉扶持。
【第90句】:【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釋義:比喻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 例句:從今以后,咱就互不干擾,大路朝天,各走半邊,等著瞧吧!
【第91句】:【小洞不堵,大洞吃苦】(諺)比喻問題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一旦造成大的禍患,就會無法收拾,后悔不及。 也作小洞不補,大窟窿難堵。 小孔不堵,大孔冤苦。 小眼不補,大來叫苦。
【第92句】:【樹靠枝葉兒圓,人要禮當先】 釋義:要講究必要的禮節(jié),把事情辦得圓滿。 例句:樹靠枝葉兒圓,人要禮當先。我把涼水溫成熱水,也要請你們來坐一坐。
【第93句】:【吃涼不管酸】(慣)比喻對事情不操心。也比喻不管閑事。
【第94句】:【蜞螞兒跳水——噗嗵】見“蛤蟆跳井——撲通”。
【第95句】:【跑江湖】見“走江湖”。
【第96句】:【得飯望飽,鬧事望了】(諺)得到飯食,總想著吃飽肚子;鬧起事來,總希望事情有個了結(jié)。指鬧事人的共同心理是盼望有人來調(diào)解。
【第97句】:【萬事不求人】(慣)指一切靠自己,不用別人幫忙。
【第98句】:【騎馬坐轎,不如扳倒睡覺】(諺)騎馬和坐轎再舒服,也比不上躺倒睡上一覺。指人在疲困的時候,只有睡覺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
【第99句】:【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見“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